張一鳴 莊軍輝 高雪琴 郝修振 付 麗
河南牧業(yè)經濟學院食品與生物工程學院 河南鄭州 450046
由于消費水平的提高,肉類食品成為人們餐桌上越來越不可缺少的食物。特別是雞肉,相對于其它肉類食品來說,雞肉含有較高的蛋白質,富含人體必須的氨基酸、豐富的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符合人們的現(xiàn)代食品消費理念。目前,雞肉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愈發(fā)重要,成為我國第二大肉類消費品,食用價值和營養(yǎng)價值都很豐富[1]。燒雞在我國是很常見的醬鹵肉制品,也是我國傳統(tǒng)風味菜肴,具有肉質鮮嫩、肥而不膩和軟爛而不松散的特點,因為其獨特的風味和口感深受國民的喜愛,從而在市場上占有一定的份額。
在所有燒雞中,道口燒雞最為出名。中國傳統(tǒng)的醬鹵肉制品很有代表性,具有香味馥郁、色澤喜人、軟爛脫骨、咸淡適宜、肥而不膩等特點,且具食療和保健功能,極受大眾的喜愛。與遼寧溝幫子熏雞、德州扒雞和安徽符離集燒雞并稱“四大名雞”[2]。隨著社會、經濟等人們生活各個方面的發(fā)展,類似于道口燒雞這樣的“老字號”似乎在走下坡路[3]。河南省安陽市滑縣道口鎮(zhèn)為道口燒雞的主要生產地,其鹵湯是由多種名貴中藥熬制而成,生產的燒雞香味四溢、肉質軟爛、咸而可口,肥而不膩,燒雞形狀如元寶,顏色為人們喜愛的金黃色,無論是涼、熱,食用之后均滿口留香。
雞肉營養(yǎng)非常豐富,因此它的水分活度也非常高,從而為細菌的生長提供了有利條件。在經過鹵制以后的燒雞,后續(xù)工序中會產生二次污染,且包裝后產品的初始細菌數(shù)非常高,從而縮短其貨架期。所以殺菌這一工藝過程對燒雞的品質有很大的影響。
低溫殺菌的道口燒雞具有較好的感官品質,能夠保留雞肉原有的營養(yǎng),成為我國肉制品發(fā)展的一個趨勢[4],但保質期短,市場流通受限。目前,企業(yè)多采用高溫高壓的殺菌方法來延長其貨架期,但這種殺菌方法的殺菌溫度高、時間長,造成燒雞組織過于軟爛,出水出油,營養(yǎng)流失,并產生蒸煮味,致使其口感和風味產生劣化,嚴重影響了燒雞的質量[5]。因此探討不同殺菌方式對燒雞品質的影響,篩選出一種高效、安全的殺菌方式,提高燒雞品質,成為研究的熱點和重點。
本試驗以河南道口燒雞為研究對象,采用90℃(50min)、110℃(30min)、115℃(25min)、90℃(30min)/110℃(20min)/121℃(10min)這4種殺菌方式對燒雞殺菌處理,以121℃(20min)殺菌的燒雞為對照組,測定37℃下保溫第0、2、4、6、8、10天燒雞的質構、出水出油率、菌落總數(shù)、TBA值、TVB-N值及感官指標,對比研究不同殺菌方式對燒雞品質的影響,在保證品質的前提下,篩選出適宜燒雞的殺菌方式。通過本試驗篩選出一種高效、安全的適合于燒雞的殺菌方式,在充分保證殺菌效果的前提下,保留燒雞的口感、風味和營養(yǎng),大大提高道口燒雞的品質,為消費者提供安全、健康、營養(yǎng)的雞肉制品;既可促進燒雞產業(yè)的發(fā)展,又能帶動河南區(qū)域經濟的發(fā)展。
香辛料(砂仁、草果、丁香、良姜、肉桂、白芷、陳皮、肉豆蔻)、食鹽、蔥、姜、味精、蜂蜜、食用油、高溫蒸煮袋,均由河南牧業(yè)經濟學院畜產品研究室提供。
氧化鎂、硼酸、75%乙醇、三氯乙酸、EDTA、TBA、甲基紅、亞甲基藍、平板計數(shù)培養(yǎng)基,均由河南華豐試劑有限公司提供。
電磁爐BT500,東莞市科越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電子分析天平FA224,天津市德安特傳感技術有限公司;
恒溫水浴振蕩器SHA-B,上海赫田科學儀器有限公司;
質構儀BROOKFIELD-CT3,美國博勒飛公司;
半自動凱氏定氮儀K9840,海能未來技術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BlueStarB,北京連華永興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
超凈工作臺SW-GJ-3G,蘇州凈化設備郵箱公司;
立式壓力蒸汽滅菌器LDZX-50KBS,上海締倫光學儀器有限公司;
菌落計數(shù)器PK97-A,姜堰區(qū)普康醫(yī)療器械廠;
真空包裝機600,山東小康機械眾康。
配制糖色
↓
原料雞驗收→清洗→修整→造型→上色→瀝干→油炸→煮制(輔料選擇與處理)→撈雞→冷卻→真空包裝→殺菌→冷卻(或反壓冷卻)→品質檢驗→金屬探測→保溫檢驗→品質檢測。
2.2.1 原料肉的選擇
選擇半年到一年齡、活重1~1.25kg的白條雞,雞的體格要求胸、腹長而寬,腿壯、健康、無病。
2.2.2 清洗、修整
去除殘留雞毛、氣管等,用清水沖洗干凈,直至雞體外干凈、潔白為止(泡在清水中去毛)。
2.2.3 造型
根據雞的大小,選擇適當?shù)母吡粭U節(jié)長度,插入雞的腹內,撐開雞體,再在雞的下腹部開一小圓洞,把兩只腿交叉插入洞內,兩翅背部交叉插入雞口腔內,使雞體成為兩頭尖的半圓形。
2.2.4 上色、油炸
將雞體瀝干,將稀釋的蜂蜜水溶液(水∶蜂蜜=7∶3或8∶2)均勻涂抹在雞體上,瀝干備用。然后將植物油倒入油炸鍋內加熱至170℃,放入雞體。炸1~2min左右,直到雞體變成金黃色。油炸溫度對雞體的外觀很重要,溫度達不到,雞體顏色不好。油炸時嚴禁破皮。
2.2.5 煮制
事先在鍋底放一鐵篦子,以防糊鍋。把各種調料放在紗布袋里,扎好口,放在鍋底。然后將雞體碼放整齊,倒入老湯,加入適量清水,使水位高出雞體表面2cm左右,頂部用鐵篦子壓住,防止煮制時雞體浮出水面。首先,用大火燒開,然后用文火將雞燜煮至熟。煮制2h,關火悶煮30min。正確掌握煮制溫度。注意保持外形美觀完整,不要破壞雞體,另外,煮制期間不能加水或湯汁。
2.2.6 撈雞
在煮制好撈出燒雞的時候一定要小心,要保持燒雞形狀的完整。
2.2.7 真空包裝
采用高溫蒸煮袋進行真空密封包裝(真空度0.08MPa,抽真空時間20s左右,熱封時間3s左右),檢查袋口保證平整、嚴密。
2.2.8 冷卻或反壓冷卻
采用高溫高壓殺菌方式的燒雞在殺菌結束后15min內反壓(0.15MPa)冷卻至38℃以下,從殺菌鍋內取出,檢測蒸煮袋是否完好。
低溫殺菌方式采用恒溫水浴鍋,在燒雞殺菌結束后,從恒溫水浴鍋中取出,室溫下進行冷卻,冷卻至38℃以下。
產品配方以15只雞計。
砂仁7.5g、草果15g、丁香1.5g、良姜45g、肉桂45g、白芷45g、陳皮15g、肉豆蔻7.5g;
食鹽、蔥、姜、味精、料酒分別為水重與雞總重的2.5%、0.4%、0.4%、0.2%、0.5%。
將燒雞從37℃的恒溫培養(yǎng)箱中取出。在進行菌落總數(shù)的測定時,要先將無菌室用紫外殺菌30min,然后用75%的酒精對燒雞的袋口進行擦拭,在無菌條件下用無菌剪刀將袋口打開,取出燒雞,然后將燒雞剔骨,并將雞肉混合到一起,絞碎后用四分法將肉樣進行縮分,以備菌落總數(shù)的測定。在進行其他指標的測定時,將燒雞從恒溫培養(yǎng)箱中取出,直接可在試驗室中打開包裝袋,對燒雞進行剔骨,并將雞肉絞碎混合,用四分法將肉樣縮分,以備后續(xù)檢測。質構指標的測定取燒雞的胸部肉,將肉樣切成2cm×1cm×1cm的長條狀。
2.5.1 不同殺菌方式對燒雞品質的影響
采用90只白條雞,將其分為5組,每組18只,將雞體處理好后,按照上述的加工工藝和配方進行煮制,采用4種不同殺菌方式,進行殺菌處理,保溫試驗以121℃殺菌20min的燒雞肉樣為對照組,對照組和處理組肉樣均放入37℃恒溫培養(yǎng)箱內保溫10d,具體試驗安排見表1。測定肉樣保溫第0、2、4、6、8、10天的質構、出水出油率、菌落總數(shù)、TBA值、TVB-N值及感官指標,對比研究不同殺菌方式對燒雞品質的影響,從中篩選出一種高效、安全的適合于燒雞的殺菌方式。
表1 試驗安排表
2.5.2 指標的檢測
2.5.2.1 質構的檢測
根據劉珊[6](2020)等的測定方法,稍加改進,將樣品切成小塊,用質構儀測量,樣品的質地由它的彈性和咀嚼性來表示。
測量參數(shù):使用TA-7探頭,TA-VBJ夾具,測試類型為TPA質構分析,預測測試速率為2mm/s,測試速率為2mm/s,返回速率為2mm/s,觸發(fā)點負載荷10g,目標載荷450g,循環(huán)重復2次,載荷單位為10 000g[7]。
2.5.2.2 出水出油率的檢測
參照Florowski T[8](2017)等的方法,并稍加修改。燒雞在高溫殺菌后會滲出一些油脂和水分,為探索不同滅菌條件下燒雞的出水出油率,用殺菌后袋裝燒雞總質量m(g)減燒雞m1(g)和包裝袋的質量m2(g),再比上燒雞殺菌后的袋裝總質量,即為該殺菌條件下燒雞的出水出油率[7],根據公式(1)計算。
出水出油率(%)=[(m-m1-m2)/(m-m2)]×100%
(1)
2.5.2.3 菌落總數(shù)的檢測
菌落總數(shù)測定方法依據GB 4789.2-2016[9]中的平板計數(shù)法?!妒烊庵破沸l(wèi)生標準》中醬鹵肉制品菌落總數(shù)指標的規(guī)定(≤8×104cfu/g,對數(shù)值為4.903)。
2.5.2.4 TBA值的檢測
采用申曉琳[10](2015)等的測定方法,并稍加修改,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取5g均質后的肉樣于100mL具塞錐形中,加入50mL 7.5%的三氯乙酸(含質量分數(shù)為0.1%EDTA),搖勻,加塞密封,50℃水浴30min,不時振搖,取出離心(6 000r/min,5min),取5mL上清液,分別置于25mL具塞比色管內,另取5mL三氯乙酸混合液作為空白對照,分別加入5mL 0.02mol/L的TBA,90℃水浴30min,取出冷卻,以空白對照調節(jié)零點,取上清液在532nm處進行顏色比較,并測量吸光度值[10]。當肉樣的TBA值超過0.5mg/kg時說明肉樣已將開始出現(xiàn)腐敗[6]。
2.5.2.5 TVB-N值的檢測
揮發(fā)性鹽基氮(TVB-N)的測定參考GB/T 5009.228-2016[11]《食品中揮發(fā)性鹽基氮的測定》中的自動凱氏定氮儀法進行測定。當肉樣中的TVB-N值超過23mg/100g時說明肉樣已經開始出現(xiàn)腐敗[10]。
2.5.2.6 感官指標的檢測
采用王明[12](2016)等熟肉制品感官評定的方法,感官小組由6位食品專業(yè)相關人員組成,然后按照感官評分標準進行培訓,用WilliamsS K[13](1995)等的9點評分法進行評分,具體評分標準見表2。
表2 感官評分標準
每個試驗平行做3次,取平均值,數(shù)據以平均值±標準差來表示。Sigmaplot 12.5用于作圖,SPSS Statistics 20.0用于統(tǒng)計分析和顯著性分析,顯著性水平為0.05。
不同殺菌方式的燒雞保溫期間菌落總數(shù)的變化見圖1。
圖1 不同殺菌方式對肉樣菌落總數(shù)的影響
由圖1可知,隨著保溫時間的延長,各組肉樣菌落總數(shù)均呈增長趨勢。對照組由于是高溫高壓殺菌在保溫第0天的時候,菌落總數(shù)為0lg cfu/g,且在保溫10d內菌落總數(shù)前期顯著增長(p<0.05),后期增長緩慢,保溫第10天肉樣菌落總數(shù)對數(shù)值為2.98lg cfu/g,仍小于4在國標范圍內。處理組肉樣的菌落總數(shù)對數(shù)值保溫第6天已接近4,第10天已超標;處理組2、3肉樣菌落總數(shù)保溫前6d均差異不顯著(p>0.05),但2d后均顯著增長且差異顯著(p<0.05),且保溫第10天均未超標。處理組4肉樣保溫第10天時菌落總數(shù)對數(shù)值為3.08lg cfu/g,顯著低于處理組1、2,與處理組3、對照組差異均不顯著(p>0.05),說明處理組4能達到與對照組同樣的殺菌效果,原因是處理組4采用階段式殺菌方式,低溫殺菌階段可將絕大多數(shù)腐敗菌殺死,高溫殺菌時間雖短但殺菌效率高。
不同殺菌方式的燒雞保溫期間出水出油率的變化見圖2。
圖2 不同殺菌方式對肉樣出水出油率的影響
由圖2可知,隨著保溫時間的延長,各組肉樣的出水出油率均呈增長趨勢。各組肉樣的出水出油率在保溫10d內顯著增長(p<0.05)。在保溫前8d各處理組肉樣的出水出油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且處理組1與處理組4的差異不顯著(p>0.05)。在保溫第10天時處理組1和處理組4的肉樣出水出油率差異不顯著(p>0.05),但顯著低于處理組2、組3和對照組(p>0.05),原因是處理組1由于是低溫殺菌,殺菌強度較小且對雞肉組織破壞小,其肉樣出水出油率較低。處理組4采用階段式殺菌,高溫高壓殺菌時間短對雞肉組織破壞不大,其出水出油率也較低。
不同殺菌方式的燒雞保溫期間質構的變化見圖3和圖4。
圖3 不同殺菌方式對肉樣咀嚼性的影響
圖4 不同殺菌方式對肉樣彈性的影響
由圖3可知隨著保溫時間的延長,各組肉樣的咀嚼性均呈下降趨勢。對照組肉樣的咀嚼性在保溫前8d內顯著差于處理組(p<0.05)。處理組1肉樣的咀嚼性在保溫前6d時與處理組4差異不顯著(p>0.05),均顯著優(yōu)于其他處理組和對照組(p<0.05),第8天開始由于腐敗其咀嚼性顯著下降(p<0.05),第10天時顯著低于其他處理組和對照組(p<0.05)。處理組2和處理組3肉樣的咀嚼性在保溫10d內均差異不顯著(p>0.05),且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處理組4肉樣的咀嚼性在保溫10d內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和其他處理組(p<0.05)。
由圖4可知隨著保溫時間的延長,各組肉樣的彈性均呈下降趨勢。對照組肉樣的彈性在保溫前4d顯著下降(p<0.05),保溫第6天開始變化差異不顯著(p>0.05),且保溫10天內均顯著低于處理組(p<0.05),說明高溫殺菌對燒雞組織軟爛而使彈性下降。除處理組1外,處理組4肉樣的彈性在保溫10d內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和其他處理組且差異顯著(p<0.05)。處理1組肉樣保溫前6d時彈性與處理組4差異不顯著(p>0.05),第8天開始顯著下降,保溫第10天時其值最低(p<0.05),這與圖3的結果基本一致。
不同殺菌方式的燒雞保溫期間TVB-N值的變化見圖5。
圖5 不同殺菌方式下對肉樣TVB-N值的影響
由圖5可知,隨著保溫時間的延長,各組肉樣的TVB-N值均呈增長趨勢。對照組肉樣的TVB-N值在保溫前4d變化不顯著(p>0.05),保溫第6天時顯著增長(p<0.05),但與第8天和第10天差異不顯著,且第10天時其值達到15mg/100g。保溫第0天時,處理組肉樣的TVB-N值與對照組差異不顯著(p>0.05),但是在2d后處理組1、2、3顯著高于對照組和處理組4(p<0.05)。處理組4肉樣的TVB-N值在保溫第10天內雖略高于15mg/100g,但與對照組差異均不顯著(p<0.05)。保溫第10天時處理組1肉樣的TVB-N值已超過20mg/100g,處理組2略高于20mg/100g,處理組3小于20mg/100g。
不同殺菌方式的燒雞保溫期間TBA值的變化見圖6。
圖6 不同殺菌方式對肉樣TBA值的影響
由圖6可知,隨著保溫時間的增加,各組肉樣的TBA值均呈增長趨勢。保溫第0天時,各組肉樣的TBA值差異不顯著(p>0.05)。對照組肉樣的TBA值在前4d差異不顯著(p>0.05),但是保溫第8天時顯著增加(p<0.05),第10天時其值仍小于0.2mg/kg。處理組1、2、3肉樣的TBA值在保溫前8d均差異不顯著(p>0.05);第10天時,處理組1肉的TBA超過0.5mg/kg,處理組2、3肉樣的TBA值顯著低于處理組1(p<0.05),但顯著高于處理組4和對照組(p<0.05)。處理組中,保溫第10天時處理組4肉樣的TBA值最低(p<0.05),為0.31mg/kg。
不同殺菌方式的燒雞保溫期間感官指標的變化見圖7。
圖7 不同殺菌方式對肉樣感官指標的影響
由圖7可知,隨著保溫時間的延長各處理組的感官評價分數(shù)均呈下降趨勢。保溫第0天時,處理組1、2、4對照組肉樣的感官評分差異不顯著(p>0.05)但顯著高于處理組3和對照組(p<0.05)。保溫第2天至第6天時,處理組肉樣的感官評分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保溫第8天到第10天,處理組4肉樣的感官評分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和其他處理組(p<0.05)。
本試驗以河南道口燒雞為研究對象,采用90℃(50min)、110℃(30min)、115℃(25min)、90℃(30min)/110℃(20min)/121℃(10min)4種殺菌方式對燒雞殺菌處理,以121℃(20min)殺菌的燒雞為對照組,試驗燒雞于37℃下保溫10d,測定產品保溫第0、2、4、6、8、10天的菌落總數(shù)、質構(彈性、咀嚼性)、出水出油率、TVB-N值、TBA值及感官指標,對比研究不同殺菌方式對燒雞品質的影響。結果表明:處理組4肉樣保溫第10天時菌落總數(shù)對數(shù)值為3.08lgcfu/g,顯著低于處理組1、2,與處理組3、對照組差異均不顯著(p>0.05);TBA值最低(p<0.05),為0.31mg/kg;感官評分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和其他處理組(p<0.05);出水出油率與處理組1差異不顯著(p>0.05),但顯著低于處理組2、3和對照組(p>0.05)。肉樣的咀嚼性和彈性在保溫10d內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和其他處理組;TVB-N值雖略高于15mg/100g但與對照組差異不顯著(p<0.05)。本研究在保證品質的前提下,篩選出適宜燒雞的殺菌方式為階段式殺菌(90℃/30min、110℃/20min、121℃/10min)。采用該階段式殺菌方式處理的燒雞能達到與傳統(tǒng)高溫高壓殺菌方式(121℃/20min)同樣的殺菌效果,且能很好地保持燒雞的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