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洋(北京)
畫家何加林
何加林,1988年畢業(yè)于浙江美術學院中國畫系山水專業(yè),先后獲文學學士、碩士、博士學位?,F任中國國家畫院美術館館長,博士、碩士生導師、二級教授。曾任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系副主任、教授,中國國家畫院創(chuàng)研部主任。系中國文藝志愿者協會副主席,文化部高級職稱評審委員會評委,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藝委會委員,中國畫學會理事,中央美術學院客座教授,中國藝術研究院特聘研究員、客座教授。曾獲第三屆全國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稱號,入選中宣部全國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工程,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當我們描述和談論一位藝術家時,大多會考慮到諸多因素的影響,或是追溯至某種宏觀的歷史背景,或是放置于現世的社會生態(tài),或是回歸到當下的藝術語境,即知人論世、知人論藝的評判角度。然而,現實情況是無論從何種角度評判一位藝術家乃至其作品、生涯和成就等,最終的聚焦點都將落定于藝術家的人格與趣味。盡管與山水畫家何加林相識多年,但當要具體評說其人其藝的時候,仍然覺得不是一件輕松的事情,因為在他的身上凝結著一位現代知識分子畫家的完整人格,或者可以說,何加林是一位擁有著“有趣的靈魂”的藝術家。
何加林出生于1961年,其思想與氣質中完整地凝結著“60一代”從藝者的所有豐富質素。他曾就讀并執(zhí)教于西湖畔的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系,其山水作品中天然滲透著中國江南傳統繪畫的筆墨精神,而后由于北上工作于中國國家畫院,畫面中也流露著一種超越于江南地域風貌的古韻和文雅。除了融匯南北繪畫風格之外,他的藝術凝聚著古今精神之間的碰撞,以及他對中國本土藝術形式的認定與原生型文化如何走向世界的思考,這些均是何加林及其藝術創(chuàng)作中蘊含的重要特點。
雖然何加林一直致力于表現自然的山水造化,但實際上他對古人丘壑的汲取早已轉化為個人心象,從而建構出一種既源于江南山水的園林風貌,又自然而然地轉換為筆墨的清潤與恬淡,還具有水墨氤氳質感和現代視域下的山川造化肌理。由此,何加林山水畫中別具格調的藝術風貌究竟來自何處?他在學院的教學相長和畫院的創(chuàng)研思考,在幾十年的藝術生涯之中到底如何結合?這些都成為我們賞望何加林藝術創(chuàng)作的重要角度。
如今,何加林的山水繪畫已經確立了鮮明的風格語言,但他仍然自覺地堅持著要跳出既成格法,不斷地推陳出新、追求革變。例如他極力主張“變古為今”,使得他的作品雖然凝聚著濃厚的傳統筆墨的氤氳味道,但撲面而來的永遠是一股生機盎然的新意,這也正是何加林山水畫中令人著迷的因素。所以,假如僅從筆墨圖式、皴法結構等技法語言層面去解讀和評價何加林的山水作品,勢必會有失偏頗,但如若回歸并深入他的生活,想必會在其中得到更深的解悟。
多年以來,何加林的繪畫理念始終是把藝術創(chuàng)作和日常生活合為一體,例如他在繪畫之外,常常通過寫詩、作文、畫陶、篆刻、書法等不同媒介的文化修養(yǎng),踐行自己對于世界的認識和思考,而且各個體系之間圓融無礙,恰恰微妙地體現著一位現代知識分子藝術家的完整人格。在此需要說明的是,現代知識分子藝術家的完整人格不單是指何加林多才多藝、全知全能,而是強調他能夠以“玩世”“遣心”的態(tài)度面對藝術和生活,可以有機地融通和升華不同質素或媒介給予他的感受。
所以在我看來,想要深入賞讀何加林的藝術創(chuàng)作,應從以下三個角度入手:其一是何加林對于筆墨和造化的革變與融合。他既運用了古人的筆墨結構和圖式章法來描繪山水、都市、鄉(xiāng)村、海外等每一個自己走過的地方,也將古人的造型方法變通為他筆下的意象形態(tài)。其二是何加林對待文化與藝術的態(tài)度。我非常喜歡品讀他的文字,其隨筆記錄和許多文章都攜帶著一種游記式的意韻,雖然飄逸的文采使得表面上看起來是平淡的敘事,但其中卻是蘊藏著種種深意,宛如一杯回甘無窮的香茶,讓讀者心隨所動。其三是何加林對于藝術與生活的關系的精妙處理。對于每位藝術家來說,如何理解自己的職業(yè)和創(chuàng)作本體以及如何面對生活是必須解決的課題,而想要合理的解決這一課題又往往需要藝術家在長久的經歷和實踐中不斷的磨練與整合,所以在何加林對于藝術和生活的不斷探求之中,我們真切地看到了一位源于“自然造化”的何加林。因此,何加林的山水畫,既融入了音樂聲調的優(yōu)美旋律,也飽含著詩詞歌賦的古樸和典雅,更流露著江南瓷韻的清脆和溫潤。
假如比照何加林在中國美術學院和中國國家畫院兩個階段的藝術創(chuàng)作,可以發(fā)現其早期作品注重表現江南文人繪畫的逸趣,大多是以氤氳的水墨來呈現記游式的家鄉(xiāng)景致。著名山水畫家童中燾先生提出過“見筆性”概念,事實上,真正意義的山水畫終要體現出“見筆性”的特征,因為筆性中既包含著畫家對于傳統筆墨的理解,也映射著畫家對于自然造化的感觸,更貫穿于畫家自身的個性風格,而“見筆性”正是何加林早期山水繪畫中所突顯的獨特味道。而在他輾轉北上至中國國家畫院工作之后的創(chuàng)作中,充分融合了諸多現代性的繪畫元素,無論是色彩表現的鮮亮與明豁,還是創(chuàng)作題材的都市化觀照,乃至強調審美感受的金碧青綠山水作品,均顯現著共同的特點:他一方面放松了“見筆性”的筆質,使得畫面更加清透和飄逸;另一方面吸收了多元化的形式語言,體現著融通萬物的包容性的格局,促使何加林的山水繪畫不斷衍生新的面貌。這正是何加林的藝術創(chuàng)作得以超越諸多同時代山水畫家的胸懷與志趣,最終呈現出現代知識分子藝術家完整人格的根本所在。
太行山上港村寫生 國畫 何加林 38cmX65cm 2017年
梵山流彩 國畫 何加林 180cmX90cm 2018年
回首百年之前,著名美術家、藝術教育家陳師曾在《文人畫之價值》一文中,提出文人畫的“四大要素”——人品、學問、才情和思想。以此標準來衡量何加林的藝術創(chuàng)作十分契合,尤其是在今天能夠通過繪畫作品呈現思想,寄托才情,既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也不是一件人人皆能的事情。所以,在何加林的山水繪畫中自然流淌的“文人畫之要素”,恰是我們觀賞和解讀其藝術創(chuàng)作的重要前提。
總而言之,何加林試圖在走遍世界的行跡之中,運用文人畫的筆墨語言去呈現一種觸目感的體會,通過筆墨圖示和色彩語言的不斷打散與重組,最終形成一種鮮活而清透的藝術風貌。也正是這種藝術特點,使得何加林的山水畫既沒有進入抽象藝術的范疇,也沒有游弋到受西方印象派影響的現代彩墨體系,而是一直堅守和強化著當代文人繪畫的精神品格,充分展現了何加林藝術創(chuàng)作在當代語境中的重要意義。此外,我時常認為何加林的每幅作品都仿佛是一個濃縮的寓言,其中既體現著中國文人對于家國和世界的觀瞻視角,也蘊藏著一位現代知識分子藝術家面對未來的藝術自覺和文化內省。何加林以一種平和、溫潤而美好的善意去觀察世界,恰好彰顯著其藝術創(chuàng)作中明確的指向和蘊藉的深意。
甘南秋色 國畫 何加林 34X45cm 2017年
天使家園 國畫 何加林 200cmx200cm 2020年
云臺山一斗水 國畫 何加林 49cmX49cm 2015年
馬里冷舊圖 136cmx68cm 國畫 何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