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秋秋
嫦娥五號登月挖土,帶回1731克月球土壤樣品。
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美國曾實施了7次載人登月,成功6次,帶回了381.7千克的月球土壤。美國曾贈送給中國1克月球土壤。中國把0.5克保存起來,剩下的0.5克用于研究,最終寫出了一些論文。
20世紀70年代,蘇聯(lián)也曾獲得過月球土壤。后來,一個科學(xué)家遺孀拿出0.2克拍賣,在蘇富比賣出了幾十萬美元。
美國阿波羅計劃帶回的土壤,距今30億年到40億年。而嫦娥五號帶回的月壤,位于月球風暴洋北側(cè)的呂姆克山脈,距今10億年至20億年前。
十多億年前,月球上到底發(fā)生了什么,當時月球和地球的關(guān)系如何?當時的太陽系是什么樣的?在中國這次帶回的月壤中,藏著許多秘密。
人類認識宇宙,本身就是無窮盡的探索。除此之外,基于大國戰(zhàn)略,此次帶回的1 731克更具放射性的月壤,對中國未來發(fā)展也有著巨大意義。
在地球上,石油、煤炭等物質(zhì)已日漸枯竭,人類正在尋找新的清潔能源。其中,制造“人造太陽”,希望擁有像太陽那樣核聚變反應(yīng),是一個主要方向。而要研制出“人造太陽”,需要兩種元素。一種是大海中大量存在的“氘”,另一種是在地球上非常罕見的“氚”。而在月球上,則有著大量的可以替代“氚”的安全物質(zhì)“氦-3”。
根據(jù)此前的探測,月球上的“氦-3”約有120萬噸。而中國目前一年的能源需求,只需要8噸“氦-3”。基于此,這1 731克月壤中的“氦-3”情況,必將成為研究的重中之重。
嫦娥五號的一小步,可能是中國的一跨步,更可能是全人類的一大步。
(摘自《新民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