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建萍
(佛山市中醫(yī)院,廣東 佛山 528000)
“冠心病”是我國中老年人常見病、多發(fā)病,主要病因是冠狀動脈管腔狹窄或閉塞,引起患者胸痛、胸悶、活動后加重,對生活影響較大[1]。冠心病主要治療方式是藥物治療,常用抗血小板聚集藥物、抗心肌缺血藥物、二級預防藥物等,一方面可以減輕患者疾病癥狀,一方面可以延緩病情進展,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冠心病患者多數為老年人,身體機能出現不同程度減退,患有多種基礎疾病,營養(yǎng)水平低,增加了治療難度[2]。另外,老年冠心病患者缺乏冠心病、藥物知識,對冠心病用藥了解少、存在偏差,存在不遵醫(yī)囑用藥,隨意增減劑量、停藥等用藥不依從行為,影響藥物治療效果。有研究指出[3],對老年冠心病患者進行護理的過程中,應用無縫隙護理可以顯著降低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并提高生活質量?;诖?,為了提升老年冠心病患者用藥依從性,改善生活質量,預防并發(fā)癥發(fā)生,可以根據患者病情特點及護理服務需求,采取無縫隙護理干預模式。本研究探究無縫隙護理干預對老年冠心病患者用藥依從性的提升效果。
選擇我院收治163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病例搜集時間: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根據患者病歷單雙號分成兩組,對照組患者81例,其中男性病例數52例,女性病例數29例;年齡跨度63-88歲,年齡中位值(74.49±2.48)歲;病程1-3年,平均(2.05±0.15)年。實驗組患者82例,其中男性與女性病例數分別52例和30例;年齡范圍64歲-88歲,平均年齡(75.15±2.51)歲;病程1-3年,平均(1.89±0.21)年。兩組患者性別比例、年齡結構、病程時間比較結果差異不顯著,P>0.05,可比較。
納入標準:(1)患者神志清楚,溝通正常;(2)患者對研究知情、同意;(3)簽署知情同意書;(4)經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
排除標準:(1)精神疾病患者;(2)合并惡性腫瘤;(3)認知障礙或意識障礙;(4)臨床資料不全。
1.2.1 對照組
對患者進行常規(guī)護理干預,熱情接待新入院患者,幫助患者進行各項體格檢查、實驗室檢驗等,明確病因、癥狀,準確評估病情。為患者進行常規(guī)氧療、心電監(jiān)護、建立靜脈輸液通道,遵醫(yī)囑為患者用藥,對患者提出飲食、運動建議。耐心傾聽患者提出的有關于冠心病疾病問題,給予專業(yè)解答。
1.2.2 實驗組
對患者進行無縫隙護理干預,護理流程及內容包括:(1)組建無縫隙護理小組:由3年以上臨床護理經驗的護士長、護士組成無縫隙護理小組,由護士長對護士進行綜合培訓,掌握臨床護理技巧,匯總分析護理常見問題并制定解決對策,分享護理經驗。(2)優(yōu)化排班:根據患者數量、護士數量對值班表進行優(yōu)化,確保護士人數充足,工作時間控制在8-12h內,對護士統(tǒng)一調度。按照護士工作年限、護理水平、經驗等做好班次劃分,保證護理效率與質量。(3)院內護理:為新入院患者詳細介紹醫(yī)院、病區(qū)環(huán)境,熟悉病房、醫(yī)護人員,消除陌生感。對患者進行冠心病疾病宣教,解釋診療過程,征得患者同意。主動與患者進行溝通,給予其足夠尊重與理解,取得信任,引導患者說明內心對疾病的真實看法,給予心理疏導,釋放精神壓力。向患者介紹冠心病藥物的類型、作用、不良反應,通過分析以往病例資料解釋、說明用藥方案的作用、目的、意義等,提高患者對藥物治療方案的認可度與信任度,可以遵醫(yī)囑用藥。根據患者口味偏好制定健康食譜,均衡營養(yǎng),提高營養(yǎng)水平。指導患者科學運動,恢復體力,增加活動耐力。(4)出院護理:患者出院前再次強調醫(yī)囑,囑咐患者正確用藥,按時復查,并定期電話隨訪,了解用藥效果。
比較用藥依從性,生活質量,并發(fā)癥發(fā)生率。
用藥依從性:遵醫(yī)囑用藥,主動、積極接受治療視為依從;不配合治療,擅自增減藥物劑量,或停藥視為不依從。
生活質量:應用SF-36評分,滿分100分,分數越高生活質量越好,涉及軀體、社會、心理、情感四個維度,各占25分。
并發(fā)癥:包括心絞痛、心律失常、心力衰竭。
護理前,兩組患者用藥依從性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護理后兩組患者用藥依從性均提升,且實驗組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如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用藥依從性比較[n(%)]
與護理前比,兩組SF-36評分均增加,且實驗組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如表2。
表2 兩組護理前后生活質量比較(±s,分)
表2 兩組護理前后生活質量比較(±s,分)
組別 護理前 護理后 t P實驗組(n=82) 57.45±2.45 85.64±3.45 27.612 0.000對照組(n=81) 57.36±2.51 79.21±2.78 18.154 0.000 t 1.025 6.415 P 0.548 0.012
實驗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如表3。
表3 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n(%)]
冠心病作為高發(fā)病率的心血管疾病,與老年患者居多,男性多于女性,常見疾病癥狀包括心絞痛、胸悶、氣短、呼吸不暢等,對患者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4]。老年冠心病患者由于年齡偏大,身體機能減退,并且患有多種基礎疾病,手術風險較大,因此對于病情穩(wěn)定、癥狀輕微患者多采取藥物治療,改善癥狀,提高生活質量[5]。有研究指出[6],老年關心斌患者缺乏疾病知識,且常年遭受病情痛苦,容易出現恐懼、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不利于疾病治療與病情控制,在用藥方面也存在不依從問題,影響藥效。為此,為了進一步提高老年冠心病患者用藥依從性,改善生活質量,有必要對患者進行優(yōu)質護理,可采取無縫隙護理干預模式,提高護理效率與質量。曹春燕[7]研究中指出,對冠心病患者進行抗凝治療時采取無縫隙護理可提高抗凝治療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并減少心絞痛發(fā)作次數。無縫隙護理貫穿老年冠心病患者診療的全過程,以患者病情、癥狀為基礎,對患者生命體征進行密切觀察與監(jiān)測,加強了醫(yī)護人員工作配合,完善護理內容、優(yōu)化護理方式,盡可能滿足患者護理服務需求,提高護理效果[8]。老年冠心病患者病程長,病情不斷進展,患者心功能障礙逐漸加重,影響情緒,使得患者用藥依從性下降[9]。另外,老年冠心病患者缺少疾病知識與藥物常識,對于藥物的作用與使用方式不了解,存在隨意增減劑量、停藥行為[10]。通過無縫隙護理干預,將護理工作與績效結合起來,對護士進行培訓與管理,優(yōu)化排班,時刻保持護理效率與質量,對患者進行有效護理。對患者進行疾病宣教,介紹藥物藥理、毒理、藥物相互作用等,增加藥學知識,提高用藥依從性。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可緩解焦慮、抑郁,釋放精神壓力[11]。指導患者健康飲食、科學運動,可改善患者營養(yǎng)水平,增加抵抗力、免疫力,預防并發(fā)癥[12]。所以,對老年冠心病患者進行無縫隙護理干預可獲得理想效果,有助于患者病情、癥狀控制,改善藥物治療效果。
本研究結果表明,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用藥依從性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護理干預后兩組患者用藥依從性均提升,且實驗組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與護理干預前比較,兩組患者生活質量SF-36評分均增加,且實驗組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實驗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提示冠心病患者給予無縫隙護理干預可提高用藥依從性,改善生活質量,預防并發(fā)癥。
綜上所述,在老年冠心病患者臨床護理中應用無縫隙護理具有很高價值,患者用藥依從性明顯提升,且生活質量提高,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有助于患者病情控制,值得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