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學明
又是歲末年初,2022年第一期雜志又和大家見面了。
時光荏苒,白駒過隙,轉(zhuǎn)眼《知音》已創(chuàng)刊37年。
一本通俗刊物的存在,一向褒貶相間。喜愛者趨之若鶩,不喜者拒之千里。《知音》在歷史的變遷中,一直努力用故事把盡可能多的普通人融入進來,讓其個人的悲歡離合與時代的滾滾洪流產(chǎn)生某種交集。
情感也是歷史的脈搏,并且在為數(shù)甚廣的普通人中間,在廣大讀者中產(chǎn)生過洶涌的力量和種種回響。
這是《知音》的幸運。
無論哪種載體,比如故事,只要致力于推動普通人的情感進程、文明普及,就是《知音》的光榮之路。
不同于其他媒體的“宏大敘事視角”,在《知音》的筆下,普通人是主角,普通人的喜怒哀樂,人情人性,被賦予了某種獨特而柔軟的溫度。
這些娓娓道來的情感家庭故事,通俗易懂的細節(jié)和語言,一起構(gòu)成了有血有肉、鐵骨柔情的煙火人間和中國力量。
文字百態(tài)如殿堂樓閣,巍峨雄壯的高樓與錯落有致的茅舍,都在記錄著時代的流光和背影,曾經(jīng)擁有情懷還在追求情懷的普通人,珍視的、崇尚的,從來都是樸素的內(nèi)心。
信息巨變,科技爆炸,流光溢彩,也泥沙俱下。
普通人是人潮之眾,他們需要一種向上的聲音,需要典范的光芒,才不被喧囂的大潮淹沒。
時間的鈴聲急促,他們需要一種力量,讓他們有勇氣紅光滿面地去表達,去作為。在大時代中做一個堅強的小人物,在大時代里做一個仰望星空的普通人。
這是一件并不普通并不容易的、了不起的事情。
每個動人心魄的“好故事”,每個為生活努力的普通人,都應(yīng)該得到更大的珍視。
每個普通人都是新一年的締造者、親歷者和生活者。
向每個普通人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