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崇明橫沙東灘·白鷺
濕地最明顯的標志就是有水的存在,通??梢愿鶕⒅参锖屯寥赖然咎卣鱽碜R別濕地。
從水的角度來說,濕地的地表常年有積水,或者具有季節(jié)性的積水;至于濕地的植物標志就是生長有典型的水生、沼生或濕生植物了;至于濕地土壤的特點則是以排水不良的水成土為主,而且常常富含不少有機質。
在陸地上,沼澤地、泥炭地就是典型的濕地;帶有靜止或流動的淡水、半咸水、咸水的湖泊與河流也是濕地;甚至在海洋中,低潮時水深不超過6米的濱海海域同樣是濕地。濕地都是天然形成的嗎?并不是,也有不少人工濕地,比如水庫、水田等。
按照通用的標準,全世界的濕地類型有42種之多,其中32種為天然濕地,10種為人工濕地。這些濕地的生物種類、地形地貌、水文、氣候等自然狀況各不相同,但不同類型的濕地往往又相互間雜,彼此關聯(lián)。
在中國,我們參照國際《濕地公約》的分類將濕地劃分為濱海濕地、河流濕地、湖泊濕地、沼澤濕地、人工濕地五大類。
f8bd68216d41797b7ee53b80a0e7d3db
《濕地公約》與世界濕地日
起初,人類對濕地的認識和保護并不像如今這么多,但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大家愈發(fā)意識到濕地的重要性,尤其是濕地作為以鳥類為代表的野生動物的棲息地的重要價值。所以,世界各國對濕地越來越重視,1971年2月2日,在伊朗南部海濱小城拉姆薩,18個國家共同簽署了《關于特別是作為水禽棲息地的國際重要濕地公約》,簡稱為《濕地公約》或《拉姆薩公約》。如今,其成員國已經接近200個。
中國也于1992年加入了《濕地公約》。1996年,《濕地公約》常務委員會第19次會議決定,從1997年起,將每年的2月2日定為世界濕地日(World Wetlands Day),向公眾宣傳濕地的價值和保護濕地的理念,以此希望全世界的人們能更多地關注濕地。
2019—2021年,世界濕地日的主題分別為“濕地——應對氣候變化的關鍵”“濕地與生物多樣性——濕地滋潤生命”“濕地與水——同生命,互相依”。
濕地對于地球意義非凡,具有許多不可替代的重要功能。
1有效調節(jié)小氣候
濕地貢獻的水蒸氣化為雨水滋潤著周邊地區(qū),保持著當地的濕度和降雨量。
2涵養(yǎng)水源
溪流、池塘、沼澤等濕地,不僅自身蓄積了可供人們利用的水量,而且能長期、穩(wěn)定地為地下蓄水層補充水源。
3保持水土
我們都知道,流水會沖走土壤。不過,濕地中的植物可以使水勢減緩,使泥沙沉積下來,減弱流水的侵蝕作用,保持水土的平衡與穩(wěn)定。在沿海地區(qū),濕地植被的根系很強大,可以牢牢地固定住堤岸和海岸的沙土,抵御海浪、臺風和風暴的沖擊。
4調蓄水量
濕地是天然的“儲水罐”,可以在暴雨和河流漲水期儲存過量的降水,然后再慢慢地將這些水均勻地排出,起到調節(jié)水量的作用。
5凈化水體
濕地能減緩水流的速度,這樣一來,水中的有毒物、污染物就得以滯留和沉淀。濕地中的植物和基質通過復雜的生物、理化作用,能有效吸附、轉化和分解這些有害物質,使水體得到自然凈化。
6物產豐富流水帶來的各種“營養(yǎng)”
會在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中被大量、快速地吸收和積累,最終轉化成多種多樣的產物,比如木材、牧草、水果、動物等,還可以提供水電、泥炭薪柴等多種能源。
7保持生物多樣性
濕地是生物的樂園——有肉眼難以分辨的微小水生生物,還有在水域各處活動的魚類、兩棲類、鳥類,更有大量旺盛生長的植物。它們之間形成了穩(wěn)定的食物鏈和能量鏈,使得整個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保持著平衡、豐富、多樣的關系。
8野生生物的棲息地濕地
水源豐富,植物繁茂,生態(tài)環(huán)境多樣,因此適合多種生物在此生存和繁衍,尤其是為鳥類等野生動物的繁殖、棲息、遷徙、越冬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場所,起到了保護珍稀、瀕危物種的重要作用。
9旅游休閑
濕地水陸相連,環(huán)境多變,生物豐富,造就了獨特的自然景觀,是人們觀光、旅游、休閑的好去處。
10教育和科研價值
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復雜性和多樣性,使得這里成為了學術研究、科學教育和自然觀察的重要資源。有不少鳥類愛好者就常去濕地觀鳥,其中不乏身背望遠鏡和照相機的小小少年。
中國臺灣地區(qū)臺南·環(huán)頸鸻
與河流和湖泊相比,人們對于處在海陸交界處的濱海濕地的關注度常常不高。作為海洋生態(tài)系統(tǒng)和陸地生態(tài)系統(tǒng)之間的過渡地帶,濱海濕地為眾多野生動物提供了生存家園,但由于地勢平坦,濱海濕地很容易受到人類的開發(fā)與破壞,這使得它們成為地球上最為脆弱的生態(tài)敏感區(qū)域之一。分布在我國南部的紅樹林濕地,分布在北方的海岸蘆葦濕地、堿蓬濕地就是其中的代表。
想象一下你印象中的海岸景觀,很多人的腦海中一定出現(xiàn)了陽光沙灘的美景,的確,沙灘是濱海濕地重要的海岸線基質形態(tài)。除此之外,岸邊可能還有大大小小的礁石。不過,還有一種基質常被人忽略——看起來泥濘不堪的灘涂。實際上,泥質基底的濱海灘涂濕地所承載的生命要遠多于沙質和石質基底,因為這里會有更多、更為豐富的底棲動物。豐富的底棲動物會吸引鳥類等捕食者前來棲息,對地球上最為壯觀的大遷徙的主角——候鳥而言,濱海灘涂濕地決定著它們的命運。
如果要選出最具代表性的濕地動物類群,水鳥一定是最佳候選者?!稘竦毓s》對“國際重要濕地”的衡量標準之一,就是該濕地是否能夠記錄某種水鳥的全球種群數量的1%。
在濕地生活的水鳥,可以簡單地分為兩大類——游禽和涉禽。
游禽,顧名思義,是在水面上以游泳的方式生活的鳥類。雁鴨類、鷗類、?(pì)?(tī)類是最典型的,當然也不要忘了鸕鶿和鵜鶘。根據食性的不同,有些游禽喜歡在水面附近覓食,例如以斑嘴鴨、綠頭鴨為代表的各種常見野鴨;有些游禽更喜歡潛到水下深處尋覓魚蝦等獵物,例如??、鸕鶿,以及各種潛鴨、秋沙鴨等;還有一些則更喜歡到水岸邊找尋唾手可得的食材,例如各種雁類。
與游禽相比,生活在水邊的涉禽的游泳能力可就很一般了。不過,為了適應濕地的生活,它們演化出了長長的腿腳、脖子和嘴。鸛(guàn)類、鶴類、鷺類就是人們最熟悉的涉禽類型,它們的嘴又尖又粗,就像魚叉一般,在捕食時,也大多采取靜靜等候、伺機啄食的方式。
與其他涉禽相比,琵鷺的嘴特別了不起——喙的末端宛如湯勺一般扁平,在覓食時,它們會將嘴尖插入水中,然后左右晃動頭部搜尋獵物。因為嘴端密布靈敏的神經,所以一旦觸及魚蝦就會立即合攏。另外,值得一提的還有火烈鳥那造型更為奇特的喙?;鹆银B演化出了濾食的習性,喙就像個篩子一般,可以快速地將水吸進和濾出,這樣食物就能留在嘴里了。
鸻(héng)鷸(yù)類在分類學中屬于鸻形目,在英文中稱為“Shore Birds”,正是濱岸鳥類之意。
它們最喜歡的棲息環(huán)境就是灘涂濕地,海岸邊的潮間帶、河流湖泊的岸邊是它們覓食的最佳場所。
鸻鷸類種類繁多,包括喙的長度各不相同,但基本為直直地伸向前方的各種鸻、麥雞、鷸、濱鷸、塍(chéng)鷸、蠣鷸等。同時,還有不少鸻鷸類為了適應不同的取食需求,演化出了各種獨特的喙,例如喙向下彎曲的幾種杓(sháo)鷸,喙向上彎曲的反嘴鷸等。正是因為長著各式不同的喙,才使得各種鸻鷸類能夠在濱海濕地各得其所,取食不同泥灘地上不同深度的各種底棲動物。
在鳥類世界中,很多鳥類都有遷徙的習性,鸻鷸類就是其中的“集大成者”。許多鸻鷸類會不遠萬里往返于自己的繁殖地和越冬地。例如,中國東部地區(qū)作為世界上最為重要的候鳥遷徙路線——東亞—澳大利亞候鳥遷徙路線的中段,每年春秋兩季都有數以百萬計的鸻鷸類在此遷徙路過。濱海濕地就是它們停歇與覓食的最佳場所,但這些鳥類面臨的形勢也很嚴峻,逐年減少的自然灘涂使得它們在遷徙路上的加油補給愈發(fā)困難。
江蘇大豐麋鹿保護區(qū)·黑翅長腳鷸亞成鳥
保護濕地已刻不容緩。
江蘇常州市奔牛機場·反嘴鷸
《去濕地觀鳥》
宋嫻/主編;何鑫,林翹/著
米婭非常開心地去濕地秋游,她看到了各種不同的鳥類,還意外發(fā)現(xiàn)了被捕鳥網困住的震旦鴉雀。她將可憐的震旦鴉雀解救出來又帶著它尋找媽媽。一路上,在神奇手表的幫助下米婭體驗了鳥類遷徙的艱辛,明白了保護濕地的意義。圖書集科學、藝術和趣味于一體,每一個故事都是一次科學前沿的神奇旅行。
江蘇常州市奔牛機場·反嘴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