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良,李一平,張岳星,曾俊寶,徐高朋
(1.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 機器人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遼寧 沈陽 110016;2.中國科學院機器人與智能制造創(chuàng)新研究院,遼寧 沈陽 110169;3.遼寧省水下機器人重點實驗室,遼寧 沈陽 110169;4.中國科學院大學,北京 100049)
自主水下機器人(AUV)是當前人類探索海洋的有效工具之一,可用于繪制海底地圖、研究水生動植物生活模式、觀測海洋現(xiàn)象、安裝海底管道和國防應用等[1]。隨著水下任務的日益復雜,需要通過多AUV協(xié)作的方式來完成單個AUV無法完成的水下任務。在一些任務中,多AUV還需要按照固定的隊形編隊運動[2]。
近年來許多學者對多 AUV編隊控制進行了研究,比較成熟的編隊控制方法有以下幾種:基于虛擬結(jié)構(gòu)法[3]、基于行為法[4]、基于跟隨領航者法[5-7]、基于人工勢場法[8-9]、基于路徑跟隨法[10-12]和基于信息一致性法[13-14]等。文獻[15]對多 AUV編隊方法進行了綜述,其中跟隨領航者法最易于理解,工程應用最為廣泛。文獻[16]在跟隨領航者法的基礎上,基于跟隨者的狀態(tài)反饋制定領航者的運動策略,解決了跟隨者出現(xiàn)異常時隊形可能保持的問題。文獻[6]使用文獻[16]中提出的方法,在國內(nèi)較早的基于水聲通信對編隊控制方法展開外場試驗驗證,同時分析了實際應用中水聲通信存在的問題和難點,并對此提出了寶貴的解決意見。隨后也有研究人員提出了多種編隊控制方法,但大多處于理論分析和仿真實驗驗證階段,沒有在實際中進行應用。
本文在水聲通信的基礎上,對傳統(tǒng)的跟隨領航者法進行改進,提出了一種基于改進跟隨領航者法的編隊控制方法。通過仿真實驗驗證該方法的可行性并確定關(guān)鍵控制參數(shù),然后在湖上對該方法進行試驗驗證,對編隊控制結(jié)果進行定量描述和詳細分析,證明該編隊控制方法的實用性和有效性。
傳統(tǒng)的跟隨領航者法是指多 AUV在三維水下環(huán)境編隊運動時,領航者按照給定的航行路線和速度運動,在此期間通過水聲通信周期性廣播自身位置和速度信息,跟隨者根據(jù)接收到的領航者信息自主調(diào)整航行路線和速度,與領航者保持期望的隊形。
本文研究3臺AUV的編隊控制,將其劃分為1臺領航者和2臺跟隨者。在跟隨領航者法的基礎上進行改進,跟隨者通過跟蹤虛擬目標點實現(xiàn)編隊,將對跟隨者的航向和速度控制簡化成單一的速度控制,并采用多級調(diào)控方法對跟隨者的速度進行精準調(diào)控。建立一套隊形評價標準,對編隊控制的快速性、準確性和穩(wěn)定性進行定量評價。
對傳統(tǒng)的跟隨領航者法改進,改進方法中AUV之間通信數(shù)據(jù)量變小,更適應通信受限情況下的水聲環(huán)境。同時在通信效果不穩(wěn)定時,AUV仍能按照預設軌跡運動,抗擾動能力強,改進方法分為以下2步。
第1步,簡化控制變量。給定AUV的運動深度和航向,AUV在不同深度定深運動,提高水聲通信成功率。AUV沿預設航線運動,將對跟隨者的航向和速度控制簡化為只對速度控制。
第2步,精確調(diào)控速度。跟隨者基于與領航者之間的距離誤差反饋,調(diào)整速度以形成和保持隊形。根據(jù)距離誤差的大小,設置多級調(diào)控模式,提高隊形形成的快速性和隊形保持的穩(wěn)定性。
某一時刻領航者和跟隨者的位置關(guān)系如圖1所示,其中OA(xa,ya)代表領航者的真實位置和發(fā)送給跟隨者的位置,OB(xB,yB)和OC(xC,yC)代表2個跟隨者的位置,O1和O2為跟隨者的虛擬目標點,ΔOAO1O2為期望的編隊隊形。對其中一臺跟隨者B的速度控制方法進行數(shù)學說明。將整個平面劃分成區(qū)域Ⅰ和Ⅱ2部分,分別表示跟隨者在領航者的后方和前方2種情況。
圖1 領航者和跟隨者位置關(guān)系Fig.1 Position relation between leader and followers
式中:1α為射線與aγ之間的夾角,根據(jù)1α的大小,確定跟隨者所處的區(qū)域。
式中:λ代表跟隨者所處區(qū)域,λ=1表示處于區(qū)域Ⅰ,λ=2表示處于區(qū)域Ⅱ。令
式中:L為跟隨者與領航者之間的期望距離;e為跟隨者與領航者之間的距離誤差。
根據(jù)公式(2)–(3),提出 4種跟隨者 B相對與虛擬目標點O1的位置狀態(tài):正常(N),激進(A),落后(L)和脫離(B)。根據(jù)位置狀態(tài),制定跟隨者速度控制策略,如表1所示。
表1 跟隨者速度控制策略Tab.1 Speed control strategy of the followers
表中R≥0,表示允許的距離誤差;vb和va為跟隨者和領航者的速度;k1和k2為比例系數(shù)且k2>k1> 0;vmin和vmax表示設定的AUV最小和最大航行速度。跟隨者在正常狀態(tài)下,緩慢調(diào)整速度,維持隊形。在激進或者落后狀態(tài)下,快速調(diào)整速度,形成隊形。在脫離狀態(tài)下,需要以最小速度航行等待領航者,由脫離狀態(tài)變成激進狀態(tài)后快速形成隊形。
為定量評價編隊控制效果,從隊形形成的快速性、準確性和隊形保持的穩(wěn)定性3個方面定義隊形評價指標。
定義1:隊形誤差。
式中:ei為其中 2臺 AUV的距離誤差;Di為 2臺AUV之間的歐氏距離;Li為2臺AUV的期望距離;E為隊形誤差,其大小可以代表編隊控制的精度。
定義2:隊形形成時間。
式中:t'為首次形成隊形的時間,其大小可以描述編隊控制的快速性。
定義3:隊形保持時間。
設AUV誤差采樣周期為Terror,誤差采樣點集合為E={E1,…En},若?Ej,j=1,…n,?ei,都有ei≤R,i=1,2,3,則稱在Ej采樣點時刻保持了隊形。
式中:Nhold為Ej的總數(shù);Ttotal為隊形保持時間,其大小可以反映編隊控制的穩(wěn)定性。
對編隊控制方法進行仿真驗證,同時確定控制方法中參數(shù)k1和k2取值。在MATLAB上進行仿真實驗,3臺AUV分別從坐標點(0,15)、(0,0)和(0,-15)(領航者位于中間)沿X軸方向運動約500 m,領航者的期望速度va=1.2 m/s,通信周期T=5s,AUV之間期望距離L1=L2=L3=30 m,整體為正三角形隊形。通信成功率C=80%,其中C的定義為
式中:Nr為跟隨者接收到領航者信息的總包數(shù);Ns代表領航者發(fā)送信息的總包數(shù);C越大,代表通信效果越好。
利用遺傳算法對參數(shù)k1和k2進行優(yōu)化,過程如下。
Step1:編碼。給定k1和k2的取值范圍均為(0,1],采用二進制編碼方式,k1和k2分別對應 10條染色體的前5位和后5位。
Step2:初始化種群。隨機產(chǎn)生4個10位二進制個體。
Step3:解碼。對種群個體解碼,得到4組k1和k2的值。
計算每個個體適應度值。
Step5:選擇。采用最佳保留選擇算子,即將適應度最高的個體完整的復制到下一代群體中,其余個體按照輪盤賭選擇方法執(zhí)行選擇操作。
Step6:交叉。采用隨機配對方法,對每組個體進行單點交叉,交叉概率Pc=0.5。
Step7:變異。采用均勻變異方法,變異概率Pm=0.005。
Step8:進化終止條件。迭代次數(shù)N=50時停止,否則執(zhí)行Step3。
優(yōu)化后的結(jié)果如圖2所示,隨著迭代次數(shù)的增加,最優(yōu)適應度越來越大。將最后一步迭代得到的最優(yōu)個體解碼得到參數(shù)k1=0.04,k2=0.18。當取上述參數(shù)時,3臺AUV的運動軌跡如圖3所示,編隊效果很好。
圖2 最優(yōu)適應度值的迭代曲線Fig.2 Iteration curves of the optimal fitness value
圖3 仿真運動軌跡Fig.3 Trajectory of AUVs in the simulation test
為驗證本文編隊控制方法的實用性,使用 3臺“探索100”AUV[17]進行了水下編隊試驗,如圖4所示。編隊試驗中期望隊形為正三角形,即L1=L2=L3。領航者保持在隊伍的前方,跟隨者在后方兩側(cè)保持跟隨,試驗方案如下:3臺AUV定深航行,預定航線為3條間距約15 m的由西向東平行直線,航行距離約500 m。試驗中,取R=5 m,vmin=0.5 m/s,vmax=1.9 m/s,Terror=1s。一共進行了多次編隊試驗,每次試驗結(jié)果差別不大,由于本文篇幅有限,任取其中一次實驗數(shù)據(jù)具體分析,如圖5–9。
圖4 試驗中的AUVFig.4 AUVs in the field test
圖5 航行軌跡Fig.5 Trajectory of AUVs
圖5顯示了多AUV的航行軌跡,可以看出正三角形隊形逐漸形成并趨于穩(wěn)定。圖6為多AUV航行速度變化,可以看出跟隨者1和跟隨者2不斷調(diào)整自身速度以保持期望隊形。圖7為多AUV航向信息,航向角基本與預設值相同,證明改進跟隨領航者法中簡化控制變量是簡單有效的。圖8為深度變化圖,在垂直面上3臺AUV分別在不同深度定深運動,且深度控制穩(wěn)定,有利于減小對水平面上航向和速度控制的擾動。圖9為隊形誤差圖,可以看出三角形每條邊的誤差和總誤差不斷收斂,隊形形成速度快,控制精度高,期望隊形不斷趨于穩(wěn)定。
圖6 航行速度信息Fig.6 Speed of AUVs
圖7 航向角信息Fig.7 Heading of AUVs
圖8 深度信息Fig.8 Depth of AUVs
圖9 隊形誤差Fig.9 Formation errors
在水聲通信的基礎上,對跟隨領航者編隊控制方法進行改進,在MATLAB上對該方法進行仿真驗證并確定關(guān)鍵控制參數(shù),最后在湖上進行外場試驗驗證。試驗結(jié)果表明:該方法在隊形形成的快速性、維持隊形的穩(wěn)定性和隊形控制的精確性等方面表現(xiàn)得很好。
AUV導航精度對編隊效果影響很大,本文中采用電子羅盤+多普勒計程儀的低成本組合導航方法,短距離內(nèi)導航誤差較小。未來將對AUV導航方式進行升級,擬采用慣導+多普勒計程儀的高精度導航方法,提高編隊精度。
本文試驗環(huán)境中水聲通信效果較好,下一步計劃在水聲通信效果較差甚至無法通信的環(huán)境中,對本文提出的方法進行改進,實現(xiàn)編隊控制,最大限度的解決通信問題對編隊控制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