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一帆·廣東省東莞外國語學校初二(8)班
四川,理塘寺,一個神秘的地方。那渾厚久遠的鐘聲,一下讓我仿佛墜入混沌的世界里。
六世達賴,曾“借白鶴之翅,到理塘寺轉轉便回”,詩一般預示了七世達賴的降臨。
伴著思緒飄蕩,我不知不覺跨過第一道門檻。“唵、嘛、呢、叭、咪、吽——”那是佛音,六字箴言!
念音漫繞耳,檀香徐拂面。一副副眼眉低垂、虔誠絮語的面孔,讓我不覺也肅穆了許多。我向是不迷信的,卻也禁不住變得虔誠了起來。
寺墻上是巨大連綿的壁畫:七彩的丹霞通過細密的筆觸,一朵朵,一片片,仿佛都灌注了僧之魂,佛之念,它就那么日復一日地伏在壁上誦無聲的經(jīng)。世人都說,這些沉寂的色彩是由寶石磨粉制成,價值連城。這究竟是怎樣虔誠的信仰,才值得付出如此沉重的代價。
信仰,原本對我而言,是概念模糊的??晌以趺赐蝗痪拖氲酱嗽~?信仰是為物質的追求,還是自我心靈的救贖?若為前者,倒是令我覺得發(fā)笑,俗不可耐而已。若為后者,信仰者的訴求想必是難以達到的,難道當真可以通過如此便實現(xiàn)了嗎?既如此,那蕓蕓眾生還那么努力地生活又是為了什么?
抱著疑問,我往寺深處走。身邊臺子上擺滿了三面佛像,其下壓著香資,這些佛像,則為紀念捐資人所奉。幾百上千尊佛,坐在昏暗的光下,真是龐大的規(guī)模,不知僧侶們專心念經(jīng)之時是否被佛眼盯得壓迫?
香與念,像與畫,在我心中構成一個假想國,與外界徹底隔膜。我試圖回想外界對這兒的評價:一個詞,信仰。彎彎繞繞,沒有關于信仰的答案。信仰者的世界,是否與我們不同?
苦思冥想,終于走到了眾僧面前的大佛前。
巨大的神明,渺小的我們。寺廟很大,被一股撞鐘聲震撼得愈加神圣而肅穆。那一刻,站在大佛前,我竟發(fā)恐,雙掌合十,慢慢退走。信仰,豈容我等俗人質疑?
眾僧平平凡凡,穿著長袍,世俗販賣的鞋子褪在角落,格格不入。假想的國度,果然還是脫不開俗世。
“唵、嘛、呢、叭、咪、吽——”
梵音漫漫,盈耳繞梁。理塘寺,說神秘,又仿佛不神秘。
出了寺,腦中朦朧,我便是在這是與非之中飄忽不定。雨果曾說:“信仰,是人們必須的?!毙叛?,也有普通的一面??墒?,信仰之所以為信仰,必有其高貴之處。目標,信念,也許異于信仰,卻似乎更值得擁有。宗教信仰令人迷惘,真假難辨。而我何苦要去糾結這份是非?
亦真亦假,信則有,不信則無。懂了宗教,也可能懂不了信教者。所以,霧里看花,水中望月,就任那神神秘秘,任那真真假假吧。
我望了理塘寺最后一眼,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也不失為一種放過。心中有目標與信念,終究能令人生而有望;而信仰,管它是真亦假,且當作是一番自我安慰罷了。
※ 創(chuàng)作感悟 ※
虔誠的寺僧,重復的誦經(jīng),給佛教文化拉上一塊朦朧的屏障。我明白自己碰到了盲區(qū)。繞寺而行,寺僧們只是靜靜打坐。大好光陰,也許不必如此浪費。一個信仰危機的時代,我們活在俗世,迷惘不得開解,他們所居的寺廟,是否就是人生避難所?可是如此清心寡欲的生活,不也是在逃避現(xiàn)實嗎?既然佛理千年不古,我就有必要帶著疑惑去一探信仰為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