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品三是光復會首領陶成章的父親,為人耿直善良,從小跟隨父輩學做生意,長大后,自己開了一家規(guī)模不大的瓦窯。當時,陶品三還專門用賺來的錢,幫助村里好幾戶貧困人家蓋起了新房,受到村人的一致好評。由于生意日漸做大,再加上自己年齡逐漸變老,陶品三便想將生意交給兒子陶成章打理。
不過,當時的陶成章并不喜歡做生意,卻偏愛讀書與革命,特別是在義和團運動爆發(fā)后,更是激發(fā)了陶成章挽救民族危亡的愛國意識。當時,陶成章下定決心要改革封建專制。有段時間,他整日奔走于浙江、福建、安徽等地聯(lián)絡革命志士。陶品三擔心兒子會因此惹禍上身,多次告誡陶成章不要一意孤行,但陶成章的志向卻從沒有改變。
有一天,陶成章終于有時間回家看望父母。看到兒子憔悴的面容,陶品三心疼地問兒子:“你一天到晚辛苦地在外奔波,搞那些革命,為的是什么?還不如回家來幫我打理瓦窯,也能掙到一些錢。”陶成章注視著父親, 一本正經(jīng)地回答道:“我的目的非常簡單, 只有一個,那就是為他人著想,為了要使得人人有飯吃?!?/p>
聽了兒子的這句話后,陶品三嘆息了一聲,此刻,他終于理解了兒子的志向與抱負,這不也正是自己一直在努力做的事情嗎?第二天,陶成章告別家人,又繼續(xù)為革命事業(yè)外出奔波。有人不解,陶品三解釋說:“我兒子要使得人人有飯吃,這個正大的理由,我怎么好阻止呢?”
而陶品三全力支持兒子救國的做法,也展現(xiàn)出一種大格局大胸懷。
(摘自《演講與口才》 姚秦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