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十年前
我坐著班車
第一次去甘南
在合作,一間出租屋里
王小忠煮了羊排
打算用甘南最好的美味
款待我
肉熟了,夜幕降臨
想起詩人阿信
我們匆匆
提著羊排去阿信家
在一張小圓桌邊
阿信,我,王小忠,還有評論家安少龍
四個人,喝著紅酒
聊著詩
一直到深夜
誰都沒有吃一塊
放在面前的羊排
當(dāng)時好像真的顧不上
放下詩歌去做別的事
那個夜晚好像除了詩
真的沒有什么
能讓我們餓著肚子
去忽略甘南草原最美味的東西
那個夜晚聊了什么
現(xiàn)在已不記得了
只是后來一想起甘南
就會想起那盤羊排
它的味道
一定非常鮮美
(選自本刊2021年第六期“一首詩”欄目)
劉川品讀:
過去的時間會發(fā)生回旋、扭曲或糾纏,更會永久附著在一個器皿、一支樂曲或一個人身上。時間在詩中具有著苛刻的挑剔性,這一次甘南之行,時間最后居然附著在了一盤羊排上——它作為不在場(未吃)的在場證據(jù),一種可能的滋味,與友誼、與詩藝的交流,發(fā)生的深刻的聯(lián)結(jié),通過它的缺失使時間凝固下來,具有了與其他庸常時間不同的不可替代性。正因為未吃,未被化為庸常與瑣碎,這盤羊排,成為了一個神奇的坐標(biāo)。武強(qiáng)華這首詩向我們展示了時間的某種特性,其實也是詩的某種特性,一種對“未知”“潛在”“可能”的陌生疆域的傾斜。當(dāng)然,如果把這盤羊肉僅僅視為詩人間珍貴交誼之神圣見證,它也足以擔(dān)當(dā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