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會民
(文縣第四中學 甘肅 隴南 746404)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情況受到廣大教學者的重視,作為新時代的數學教師,我們需要轉變以往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引入現代化的教學形式,盡可能突出初中生的主體地位,從而有效提升數學教學質量。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利用優(yōu)化教學設計打造高效課堂,教學設計的優(yōu)化能夠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升數學教學效率,實現初中數學教學質量的穩(wěn)步提升。
應試教育的觀念對初中數學教師產生了很深的影響,大多數初中數學教師還停留在傳統(tǒng)教育層面,學生不能成為課堂的參與者。很多教師認為自己只需要完成課堂教學任務,在課前并未做好準備工作,甚至有一部分教師只是照本宣科,按照教材規(guī)定的內容和順序進行講解,在這些教師看來,初中的知識較為簡單基礎,講解起來毫不費力,教學與備課之間的關系并不密切,缺少了備課,教師在課堂上無法合理的安排時間,講解的邏輯不夠嚴謹,思路也不準確,學科基礎較好的學生理解起來較為費力,學習基礎薄弱的學生聽起來更是云里霧里。錯誤的教學觀念,導致教師對數學教學不重視,無法科學合理的安排教學環(huán)節(jié),這些問題的出現,嚴重影響了初中數學教學的有序開展,對初中生數學能力的提升毫無幫助。
數學學科有著很強的實踐性,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想象力有著很高的要求,初中時期的學生正處于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重要時期,很多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忽視了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教師采取的教學方式過于單一,老師講學生聽,成為了課堂教學的主要模式,在此過程中學生的課堂核心位置得不到保障,單一的教學方式使得數學課堂變得十分的枯燥和乏味。一部分教師認識到了優(yōu)化數學教學設計的重要性,但是由于缺少了方法的指導,使得優(yōu)化教學設計成為了一種形式,無法發(fā)揮其真正的作用。很多初中教師十分關注理論知識的講解,課堂教學內容緊緊圍繞著教材開展,很少去進行擴展和延伸,書本上的知識十分有限,偏向于理論性的知識,這些內容對于初中生而言,理解起來的難度較大。教師無法將數學知識和實際生活聯系起來,這就使得學生認識不到數學學習的重要性,對于數學知識的理解停留在表面,這樣的數學教學失去了本身的意義。
初中時期的學生,相較于小學生而言,不是那么的貪玩,但是這一時期的學生并未脫離小孩的天性,他們無法長時間的將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他們對于很多新鮮奇特的事物充滿了好奇,自我控制能力較差以及逆反心理較為嚴重,這就使得很多學生在數學課堂上難以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重要性認識不夠深刻,在很多學生看來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范圍較小,尤其是初中所學的函數知識,在生活中很少用到,這些錯誤的觀念導致學生的數學學習積極性不足。學生對于某一部分知識的不理解,將會影響到學生后續(xù)的數學學習,長此以往,初中生對于數學學習會產生畏懼心理,不愿意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課堂學習當中。
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數學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有著較為廣泛的應用,學好數學對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發(fā)展都是十分有利的。因此,初中數學教師必須要明確自身的責任和義務,教師需要有良好的數學教學思路,數學學科有著很強的邏輯性,課堂教學設計思路必須要建立在新課程改革的基礎上,體現數學學科的邏輯性特征,教師要做到從教材的角度出發(fā),引導學生參與到數學學習和探究過程中,實現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我們在這里所說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設計的性質,關系到了數學教學目標的實現,初中數學教學要促進學生的綜合發(fā)展,數學課堂教學設計必須要具有發(fā)展性和基礎性,還需要具備普及性,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滿足新課程改革提出的要求,順應時代發(fā)展的背景。充足數學教師必須要做到立足學生實際,將學生放在課堂的核心位置,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教給學生有價值、有意義的數學知識,確保每一位學生在課堂上都能夠有所收獲,通過數學學習可以朝著更好的方向發(fā)展。
數學學科作為一門理科性學科,有著很強的邏輯性,學生數學能力的提升是一個緩慢的過程,教師不能急于求成,需要滿滿的引導學生,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設計的目標在于,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能夠歸納出一套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進而具有自主學習能力。例如在學習“分數”相關知識的適合,教師在腳下設計的過程中需要遵循以下三個原則來開展:一是引導初中生明確課堂學習目標,讓學生通過類比的方式掌握分數性質,理解分數式的基本性質,能夠學會約分和化簡的方法;二是需要培養(yǎng)初中生的學習能力,讓學生掌握類比的思想,從類比思維過渡到邏輯思維,進而提升學生分式變形的運算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三是教師要注重學生情感的培養(yǎng),在教學過程中采取分數類型,導出分數的性質,在此過程中向學生滲透事物變化以及事物發(fā)展之間的關系,讓學生能夠了解類比、歸納思想,在講解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自身語言的合理性,采取標準的數學語言向學生講解理論知識,進行問題的推導,最終能夠得出結論,讓學生可以感受到數學知識的內在邏輯,體會到數學學科所具有的魅力。
初中告訴發(fā)展的時代背景下,要想在這個社會上站穩(wěn)腳跟,就必須要掌握充足的科學知識,具備一定的科學技術,信息化時代的到來,為我們的生活、工作和學習帶來了很多的便利,信息化、科技化產品的應用,需要具備一定的數學知識,由此可見,掌握豐富的數學知識可以說是新時期對于人才提出的要求。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讓學生認識到一點,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頗為廣泛,各行各業(yè)都會有所涉及,初中數學知識的掌握是美好生活的基礎。只有在學生正確認識到了數學學科的重要性之后,學生才會轉變自身的看法,能夠積極投身到課堂學習環(huán)節(jié)當中,保持著高度的學習熱情。
興趣對初中生而言,才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感興趣了,才會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課堂學習當中,想要了解更多的數學知識。很多學困生認為數學學習過于抽象難懂,有很多零碎的知識點,理論性過強,再加上初中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不夠廣泛,因此,初中生會覺得數學學科無用,對于數學學習的興趣十分欠缺。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了解學生的這一思想,需要引導學生,讓學生認識到數學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此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教師需要做好課前的準備工作,選擇合適的課堂教學內容,難度需要做到適中,四十五分鐘的有效時間,也要進行科學合理的安排,形成良好的課堂互動氛圍,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適當的引入一些生活化的內容,讓學生體會到生活處處有數學,這樣才能夠打破初中生對于數學學科的偏見。在實際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必須要把握好數學教學的難易程度上,在難度上需要有一個層層遞進的過程,在學生可接受的范圍內逐步增加,這樣才能夠順應初中生的學習規(guī)律,幫助學生樹立數學學習信心。教師需要豐富課堂教學方式,在班級內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小組的劃分需要做到科學合理,每個小組當中需要有優(yōu)等生、中等生和學困生,小組合作探究需要充分發(fā)揮每個學生的作用,任務的完成需要學生進行有效的配合。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之間的競爭,激發(fā)初中生的好勝心,在此過程中,只要教師進行正確的引導,學生的好勝心就能夠轉化為學習的動力,形成一種良性的競爭關系,幫助學生實現共同進步。
良好的師生關系可以說是優(yōu)化課堂教學的重要保障,也是課堂教學效率提升的關鍵,因此,教師要想讓學生喜歡上數學課,就必須要讓學生先喜歡上自己,這樣初中生才會積極主動的開展數學學習。有了良好的師生關系,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互動會越發(fā)的自然和諧,同時也能夠營造出一種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遠比枯燥乏味的說教式教學對學生更具吸引力。初中數學教師需要將自己和學生放在平等的位置上,不僅要關心學生的學習,還要關心學生的日常生活,在學生遇到問題之后,教師要積極的想辦法幫助學生解決難題,這樣學生才能夠從內心深處信任老師,愿意將自己的想法告訴老師,有了充分的接觸,教師也能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和學習需求,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設計課堂教學活動,這樣的數學教學才能夠更具針對性。由此可見,和諧師生關系的建立直接影響到了初中數學教學的質量。
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對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發(fā)展有著一定的促進作用,初中數學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很多時候恰到好處的點撥會起來良好的教學效果。初中時期的學生有著很強的好奇心,并且十分的喜歡表現自己,此時,教師就需要抓住學生的這一特征,為學生創(chuàng)造自己表現的機會和平臺,讓學生能夠發(fā)表自己獨特的看法。例如在學習“三視圖”的時候,教師就可以讓學生提前準備學習用具,可以在家里找東西做成小正方體,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為學生展示圖片,讓學生按照呈現出來的圖片進行小正方體的擺放,做到和圖片內容的一致,在擺出了圖形之后,引導學生從正面、上面以及左側進行觀察,讓學生將自己觀察到的圖形畫出來,在學生熟練了之后,教師可以給學生呈現出一組新的圖形,讓學生按照以上步驟獨立完成,這對學生動手能力的提升很有幫助,同時還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研究意識,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水平的提升。在此過程中,教師不能放任學生自己擺弄正方體,需要觀察學生擺放的過程,發(fā)現問題要及時的進行總結和歸納,在學生遇到難題之后要給予學生一定的幫助,確保實踐活動的順利開展,這樣才能夠提升學生的探究欲望,從而形成一種積極的學習氛圍,教師要多鼓勵學生,讓學生能夠將自己的想法應用在數學學習當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和學習習慣,讓學生今后能夠受益,這才是初中數學教學價值的體現。
我們在這里所說的科學的計劃,其實就說是教學必須要符合初中生的實際情況,還需要提升學生各方面的能力,通過數學學習讓學生能夠有所收獲。初中數學教師需要在課前制作科學的教學計劃,提升課堂教學效率,教師要提前考慮到初中生的學習情況以及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等因素,全面的進行課堂教學設計規(guī)劃。例如在學習“射線、直線”這部分內容的時候,教師需要適應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對學生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方面進行培養(yǎng),教學計劃需要具體到,在知識技能方面,要讓學生掌握線段、射線、直線的基礎概念和公式定理,引導學生掌握集合語言,能夠應用集合語言來描述幾何事實,并且可以了解這三個概念之間的差異和共同點;在過程與方法方面,需要讓學生掌握線段、射線和直線的繪制方法,能夠用幾何語言準確的描述出來;在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念方面,需要指導學生掌握理論知識在實際生活中應用的方法,注重學生空間想象力的培養(yǎng)??茖W的教學計劃能夠指導教學活動的開展,初中數學教師需要合理的進行教學規(guī)劃,這樣才能夠實現課堂時間的最大化應用,教學計劃的制定需要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教學目標,這樣設定出的教學計劃才能夠對學生的發(fā)展起到促進作用。
處于信息技術高速發(fā)展的時代當中,信息技術的普及推動了教育的變革,多媒體技術在課堂教學中有著十分廣泛的應用。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想實現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需要借助多媒體設備開展教學活動,將多媒體設備當作是教學的輔助工具,借助視頻、圖片等形式來活躍課堂氛圍,激發(fā)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例如在學習“軸對稱”相關內容的時候,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要引入多媒體教學,為學生直觀的展示生活當中的軸對稱圖形,可以有蝴蝶、花瓶、建筑等,在學生看了這些圖形之后,會感嘆軸對稱圖形的魅力。多媒體設備的應用在很大程度上調動了學生的感官,帶給了學生視覺上的沖擊,激發(fā)了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在學生欣賞完圖片之后,教師可以詢問學生“同學們看了這些圖形之后能不能自己總結出軸對稱圖形的特征?”教師提出問題后,學生會積極的思考,有學生會回答:“這些圖形沿著某一條線是完全對稱的。”由此可見,有了多媒體的引入,學生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總結出軸對稱圖形的定義,這樣的方式能夠加深學生對于軸對稱知識的印象。多媒體以其直觀性、可視性的特征,能夠有效激活學生的探究欲,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融入課堂學習當中,可以跟隨著教師的節(jié)奏進行思考和探究,這對初中數學教學質量的提升很有幫助。
課后作業(yè)的布置能夠有效幫助學生鞏固課堂所學內容,合理的安排課后作業(yè),不僅可以加深學生的理解和記憶,還能夠強化所學的知識點,提升初中生的數學能力。因此,數學教師必須要重視課后作業(yè)的布置,盡可能做到作業(yè)的多樣化,教師不能只關注作業(yè)的數量多少,更多的是需要重視作業(yè)的質量,通過作業(yè)要能夠鍛煉學生多方面的能力,讓學生輕松的學習數學知識。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水平、認知能力、興趣愛好等,將學生進行合理的分層,了解不同層次學生的數學學習需求,以此為出發(fā)點來設計分層作業(yè),優(yōu)等生需要完成的作業(yè),要加入擴展延伸的內容,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中等生完成的作業(yè)需要有一定的拔高,在牢固掌握課堂重難點內容的同時,促進學生想象力的發(fā)展;學困生則需要完成基礎作業(yè),通過練習鞏固所學知識,能夠簡單的進行計算,作業(yè)難度和作業(yè)量需要有所降低,這樣才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數學學習信心。
總之,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學設計的優(yōu)化直接關系到了課堂教學效率的高低,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借助現代化的教學形式,豐富課堂教學模式,此外,教師還需要立足學生實際,給學生留出思考和探究的空間,充分發(fā)揮初中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fā)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實現數學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和數學能力,促進初中生的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