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湖平
摘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寫作占據(jù)著舉足輕重的戰(zhàn)略地位。注重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可作用于豐富學生的溝通技巧,又能累積學生的文化功底,最終將使得孩子的整體能力有個質(zhì)的飛躍。近年來在語文教學中,生活是作文的靈感之源這一理念廣泛得到教師們的支持和關注。真情實感的作文,必定是依靠生活的親身經(jīng)歷及心理感受才能寫出來的。故小學語文教師應將作文與生活有機的結(jié)合這一思想列為教學的重中之重,以此來潛移默化的使學生的寫作能力有所提升。在日常作文教學中,加強引導學生的生活化思考,留意從生活汲取素材,幫助學生克服難以下筆,讀之難懂的寫作痛點,最終將學生的寫作能力更上一層樓。
關鍵詞:生活化教學;小學寫作;語文
語文是最貼近生活的一門學科,其中所選的每篇文章都是作者通過生活中的所見所得來加工雕琢的,將自己的情緒融入到作品傳達給閱讀的人,讓讀者能夠通過文字進入到作者所生活的時代,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離合悲歡。學生們寫的作文就是將孩子們在生活中遇到的點點滴滴轉(zhuǎn)化為文字,越是細心觀察這個世界的一切事物,去感受每個情緒的心理變化,寫作就會有千言萬語可寫。作文就是生活的投影,所以,一定要讓學生們把生活作為寫作的素材來源,才能把作文水到渠成的寫出來。
1.運用生活化教學模式
在教學中,教師要將課本內(nèi)容拓展到學生生活的各個領域,將學生的語文學習與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有機結(jié)合,縮短課本知識與實際生活的距離,激發(fā)學生對生活的好奇和探索,讓學生樂于去融入生活、體驗生活,探索生活,分享生活。引導學生走向生活,接觸自然和社會,引導學生細心觀察和分析身邊的事物,形成觀察和思考生活的良好習慣。舉個例子,在講到人教版一年級下冊《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文章時,可以讓孩子去思考“種在道路兩旁的樹木,夏天可以乘涼,下雨時還可以躲躲雨,這些樹都是誰種的呀?而且路上還有好多綠化,有色彩繽紛的花草樹木,這些美化了我們生活的人,我們是不是要感謝他們呀?餓了的時候父母給孩子做美食,冷了給孩子買厚衣服,下雨了給我們撐傘等等,給大家?guī)頍o憂無慮生活的父母是不是要感謝?那作為孩子,可以為父母做些什么?”既可以通過文章引導學會懷有一顆感恩之心,也會讓他們感受到生活原來如此美好,有那么多人在為他們默默付出,又引導孩子們將生活與教材做個銜接,以此來讓課堂更加具有生活味道。
2.積累生活化寫作素材
小學作文以記敘文和說明文為主,多對生活進行觀察與感悟才可以更好的完成。“書到用時方恨少”,因為孩子們的年齡尚小,讀過的文章有限,人生閱歷不多,所以他們的作文素材更多是自身生活中認識的人,到過的地方,做過的事情所積累的。所以,記錄生活的片段就是為寫作文提供素材,所以可以讓孩子們養(yǎng)成寫日記的習慣。篇幅不多,只要100字以內(nèi)或者更少,簡單的記錄下一天中最深刻的一件事情,記錄當時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是什么導致如此印象深刻。當然也可以通過讓孩子分享生活的方式作為每節(jié)課的開始,課上找?guī)讉€孩子,讓孩子在課堂上用言語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有趣的,難過的,開心的,難忘的事情,講講自己去過哪,那里的風景怎么樣。以此來加深孩子對自己經(jīng)歷事情的印象,回憶的過程也會提高自己表達的邏輯性。不過,有個點還是要注意的,一定不要提前找好幾個人,提前讓他們做準備,隨機性的目的是讓每個孩子可以主動去思考每天的見聞,引導孩子不斷收集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題材也會越來越豐富,作文也就成了對記憶片段的再現(xiàn),自然也就不存在無物可寫的困境。
3.引導生活化寫作方法
老師應引導和灌輸給孩子一種思想,寫作文就是寫自身的生活。很多孩子的問題就是不知道寫什么以及怎么寫。就是沒有把寫作同生活的方方面面關聯(lián)起來,認為生活是生活,作文是作文。只有老師沒有在孩子們的思維上架起一座生活與作文互通的橋梁,孩子無法看到這條過河的橋,自然就無法過了寫作這個鴻溝。比如,描寫圓圓的月亮像什么,孩子憑借自己生活中的所見可以是月餅,太陽,籃球,湯圓等。一切圓的都是合理的,因為孩子的出發(fā)點就是去從腦海中找尋生活中遇到的所有圓圓的事物。沒吃過月餅或沒見過的自然不會往月餅上想,這就有個點,不是說只有孩子把月亮比作月餅是對的,其他的就不對,不可以固化孩子們的表達方式。只要是合理的,都要給予肯定。不然既打壓了孩子發(fā)現(xiàn)生活的樂趣,也會限制了孩子們的想象力。讓孩子在作文中可以放飛自己的想象力,應該也是作為小學老師們?nèi)フ湎Ш褪刈o的東西。
結(jié)束語:
從本質(zhì)上講,語文與生活有著天然的聯(lián)系。而作文更是通過生活這個源頭來汲取源源不斷的活水。在教導孩子如何寫好作文的同時,更是讓孩子學會熱愛生活,觀察自己生活的世界,思考周遭的所見所聞。貼近生活的同時,學會留意自己的感受,體會他人的情感,學會慢慢理解他人,從而更好的了解自己,去享受生活中的細枝末節(jié)。用作文的形式記錄生活,點亮生活,這不妨可以理解為造就生活。從小就開始培養(yǎng)孩子在學習中體會生活,在生活中理解課文,相互溝通,相互汲取,孩子也會更好的學習與成長。通過語文學習關注生活,獲得各種生活體驗,品味各種不同的生活,這應該就是教育最應該起到的作用吧。
參考文獻:
[1]吳雪玉.淺議生活化教學策略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8(51):94.
[2]陳淑端.淺談生活化教學在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的應用[J].學周刊,2017(02):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