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蘇軾的《記承天寺夜游》寫于其被貶黃州期間,文章雖短,卻是隨筆小品中的精品,歷來被人們推崇欣賞。文章玲瓏精致,敘事、寫景、議論、抒情熔于一爐,渾然天成。其中的寫景句子“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精妙無比,韻味無窮。而教材將句中的“蓋”字注釋為“大概是”,與事實不符,應(yīng)解釋為“原來是”才確切。
關(guān)鍵詞:《記承天寺夜游》;蓋;用法;注釋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記承天寺夜游》是蘇軾被貶黃州時寫的一篇即興偶感。文章短短85個字,卻是隨筆小品中的精品,被林語堂先生譽為“他筆下最精的作品”之一。
簡潔的敘事,傳神的寫景,復(fù)雜微妙的情感表達渾然一體,文章玲瓏精致而又內(nèi)涵豐富,韻味無窮。其中寫景的美句“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是歷來被人們品賞的名句。教材將此句的“蓋”字注釋為“大概是”,值得商榷,需要作一番辨析。
“蓋”兼有實詞和虛詞兩種用法。在古漢語中,“蓋”用作為虛詞使用較為普遍。其用法各類工具書的詮釋大同小異,茲作簡要列舉。
《新華詞典》(商務(wù)印書館):
[蓋]文言虛詞。發(fā)語詞。表示不能確信,大概如此。連詞,表原因。
《辭海》縮印本(第六版):
[蓋]推原或傳疑之詞。發(fā)語辭。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wù)印書館):
[蓋]副詞。大概,一般。連詞,大概因為。說明原因,并帶有測度的意味。句首語氣詞,表示要發(fā)議論。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第八版(商務(wù)印書館):
[蓋]副詞。大概。連詞。連接上句或上一段,表示推論原因。句首語氣詞。
綜上,“蓋”作為虛詞,一般有三種用法:副詞,大概;連詞,連接上句或上一段,表示推論原因,推論不確定,可譯為“大概是”,推論較為確定,可譯為“原來是”;發(fā)語詞,引出議論。
我們再來賞析文中的寫景句: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蘇軾用高度傳神之筆集中描寫了夜月的澄澈清明?!胺e水空明”寫月光瀉地,明凈如水?!八性?、荇交橫”則寫出作者當時觀景的獨特感受。作者與友人“步于中庭”的時候,為滿院的月光所吸引,院中積水空明,空明得能夠看清縱橫交織的各種水草。院子里怎么會有藻、荇之類的水草呢?抬頭一看,看見了竹柏,同時也看見了空中的皓月,這才醒悟過來,原來不是藻荇,而是月光投下的“竹柏”的影子!“蓋”字寫出了作者恍然大悟的感覺,原來只是一種錯覺而已?!吧w”字使得“藻、荇交橫”的懸念頓釋,簡直妙不可言。
“蓋”字所起的作用,我們通過比較下面三個句子來體會:
1.庭下如積水空明,竹柏影如水中藻、荇交橫。
2.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竹柏影也。
3.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通過比較,我們發(fā)現(xiàn)第1句太實在,第2句太平淡,第3句因一“蓋”字頓使寫景傳神生色,精妙無比?!八性?、荇交橫”其實是明凈月光使作者產(chǎn)生了幻覺,這里的“蓋”字,連接上一句,表示作者從幻覺中清醒過來,知道這是竹柏的影子。在這里,“蓋”應(yīng)解釋為“原來是”才是確切的。如果解釋為“大概是”,與事實不符,也不利于句子原意的準確傳達。
作者簡介:許從多(1966— ),男,浙江省臨海市第五中學(xué)高級教師,主研方向為文言文閱讀教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