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春去花還在:唐詩里的人生禪意
作者:韋秀英
出版單位:中國致公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8年
ISBN:9787514512410
定價:45元
中華古詩詞作為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世界文學(xué)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有著舉足輕重的歷史地位和文化價值。中華古詩詞在當代人的生活中,也體現(xiàn)出了不可或缺的審美價值和教育價值。唐代作為古典詩歌高度成熟的黃金時代,其詩作無論在數(shù)量上還是質(zhì)量上都是空前絕后的。立足于當代中國之現(xiàn)實,對于唐詩經(jīng)典的再解讀,對于唐代詩人的再了解,對于唐代文化的再挖掘,無論是對當代語文教育發(fā)展,還是對社會文化生活建設(shè),都有著“錦上添花”的現(xiàn)實意義。
由韋秀英編著的《春去花還在:唐詩里的人生禪意》一書,立足于當代視角,以當代人喜聞樂見的語言和形式,帶領(lǐng)讀者體味唐詩中的詩意與禪意,領(lǐng)略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深邃與魅力。作者以文學(xué)的方式研究文學(xué),正如其書名“春去花還在”取自王維的《畫》,為全書對于詩作和詩人的詮釋賦予了一層意味深長的詩意與禪意。作者選取了近三十位唐代詩人——既包括家喻戶曉的李白、杜甫、王維、孟浩然等,也挖掘了鮮為人知的羅隱、齊己、王績、陸龜蒙等,還觀照了薛濤、李冶、魚玄機等大唐才女,別出心裁地將其人生際遇凝練于春、花、秋、月四個篇章之中,并以代表其重要人生階段和情感經(jīng)歷的詩作為線索,串聯(lián)起詩人一生的沉浮與甘苦,在“非一般”的詩歌鑒賞之中,形成了一篇篇引人入勝的詩人小傳。
例如,作者將白居易的情感故事置于“花”的大主題下,以他那句“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為基調(diào),在對《鄰女》《寄湘靈》《寒閨夜》《長相思》《冬至夜懷湘靈》《感秋寄遠》《夜雨》《逢舊》等組詩的重新闡釋中,讓讀者既看到了白居易在高中進士后的春風(fēng)得意,也看到了因門第的成見他只能與青梅竹馬的湘靈有緣無分,以致其一生“思悠悠,恨悠悠”。
又如,作者將杜甫的人生軌跡置于“月”的大主題下,以他那句“老吟秋月下,病起暮江濱”為基調(diào),在《壯游》《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望岳》等詩作之中,展現(xiàn)了杜甫青少年時的凌云壯志;在《與李十二白同尋范十隱居》《春日憶李白》《飲中八仙歌》等詩作之中,講述了杜甫在與李白的交游之中所獲得的慰藉和友誼;在《月夜》《遣興》《客夜》等詩作之中,講述了杜甫對其患難與共的妻子的歉疚和憐愛;在《春望》《蜀相》等詩作之中,表達了杜甫在國力由盛轉(zhuǎn)衰過程中的憂國憂民、心懷蒼生;在《春夜喜雨》《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等詩作之中,展示了杜甫在蜀中生活時難得的安寧和喜悅……
如此種種,“鐘陵醉別十余春,重見云英掌上身”的羅隱,“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風(fēng)空落眼前花”的溫庭筠,“孤舟衰笠翁,獨釣寒江雪”的柳宗元,“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fēng)”的崔護,“閑云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的王勃,“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yīng)覺月光寒”的李商隱……該書以詩意的視角重讀唐代的歷史和文化,以禪意的境界審視詩人的悲歡與榮辱,更是帶著一份誠意與讀者一起探討關(guān)于生活的真諦,關(guān)于人生的意義,讀來舉重若輕,發(fā)人深省。
(邢臺開放大學(xué) 賈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