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興榮 崔珍康
男婚女嫁是中國傳統(tǒng)婚姻習俗,除招婿入贅倒插門之外,女娶男嫁并不多見。但在甘肅隴南康縣、武都區(qū)、文縣接壤地區(qū)和四川北部、陜西西南部一些地方則存在女娶男嫁的婚俗。在隴南市公布的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民間習俗類中就有“女娶男嫁”。綜合文獻資料,本文對隴南女娶男嫁這一婚俗現(xiàn)象從文獻記載、主要形式等方面做一綜合考述。
一
隴南市位于甘肅省東南部,1989年12月,由黃俊武主編的《康縣志》中對女娶男嫁有詳細的記載。
中國作協(xié)會員、甘肅省社科院文學研究所所長馬步升先生深入隴南農村,考察采風,寫出了近18萬字的長篇紀實文學《西北“男嫁女”現(xiàn)象調查》。2001年11月,該書由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將這一古老的奇異婚俗宣傳提升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引發(fā)更多的人關注、探究挖掘。
其后,隴南本土歷史文化研究者、康縣縣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主任石正杰先生在《康縣史話》《康縣風物》等著述中,對康縣南部地區(qū)女娶男嫁的婚俗都有較為詳細的介紹。
二
隴南康縣一帶女娶男嫁婚俗,其核心是由女子來傳遞香火,延續(xù)血脈。這里每家每戶登記在戶口簿上的戶主都是女人,家家戶戶都把女兒留在家里,把男孩嫁出去。與我國南方山區(qū)一些少數(shù)民族實行的類似男到女家的婚姻制度不同的是,這里的男子被娶到女家之后,必須立即改換出嫁前的姓名。新郎不僅要改姓所嫁新娘的姓,就連名字也要由女方家庭重新改叫。一個男子結婚,就等于宣告這個男子的姓名要從此在世界上消失,而另一個新姓名就此誕生。結婚后的男子完完全全變成了一個新人。原來的姓名在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后很快被人遺忘。不僅如此,他們的孩子也要跟隨女方的姓。
這一特別婚俗的俗源,據(jù)當?shù)厝酥v,與太平軍西征的歷史有關。1861年9月,太平軍安慶保衛(wèi)戰(zhàn)失敗后,天京失去了屏障,湘軍直撲天京。為了挽救太平天國,英王陳玉成在廬州(今安徽合肥)派扶王陳得才、遵王賴文光、啟王梁成富等西進,遠征西北,以牽制湘軍,減輕對天京的壓力。自此以后,太平軍在轉戰(zhàn)陜、甘途中多次經(jīng)隴南地區(qū),同清軍展開殊死斗爭。當時清兵圍追堵截,太平軍只好逃入山高溝深的秦巴山地,化整為零以男嫁女家的方式改姓換名隱藏下來,在老百姓的掩護之下躲過了清軍的殺戮。多年以后,這種婚俗就流傳下來??梢姰?shù)氐钠娈惢樗祝炔皇侵袊赶凳献迳鐣橐鲋贫鹊某幸u,也不是類似摩梭人的民族婚習,而是在特定歷史條件下一種特殊生存方式所產生的社會現(xiàn)象的延續(xù)。
三
隴南地區(qū)的女娶男嫁婚俗有兩種形式。一種是“男到女家,更名入籍”,即男方“嫁”到女方家后,一切遵從女方家族的習慣和規(guī)矩,按照女方家族的姓氏輩序改名換姓,和女方同為族內成員。倘若雙方婚姻破裂,如果是男方提出離婚的,則來是一個人,去也是一個人,不得帶走兒女和財產。如果是女方提出離婚的,財產則男女雙方各分一半,兒女亦不得帶走。從婚姻破裂后的情況來看,女性的地位是很高的。
另一種則被稱為“二門俱開,兩來兩去”。這種婚姻形式,婚后男女雙方均保留原有姓氏,男女都有繼承雙方父母遺產的權利和贍養(yǎng)雙方父母的義務。若婚后生育兩個子女,男女雙方名下各一個,各自頂門立戶。若婚后只生育了一個孩子,則由雙方商議確定姓氏,一般傾向于女方。若男方家庭條件較好,婚后進入女方家庭時,一般帶有一定數(shù)量的財產,相當于“嫁妝”,男方則對這部分財產具有支配權,故叫作“帶財入舍”,若婚姻發(fā)生變故,這部分財產仍歸男方所有。
目前能夠佐證這種婚俗與太平軍有關的例證就是在這種婚俗流傳的陜、甘、川交界地帶,也流行男女平等,不迷信鬼神,老百姓都有纏頭、束腰、綁裹腳(俗稱“三道腰”)等習慣,這些頗似太平軍將士的遺風:裹頭便于作戰(zhàn),系腰便于佩掛武器,綁腿便于行軍和戰(zhàn)斗。
正如甘肅省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主席、西北師范大學副教授王貴生所言:康縣女娶男嫁的婚俗是一種長期的文化演變和傳承的產物,它不是在某一時、一地形成的。據(jù)調查,在康縣周邊地區(qū)如四川北部、陜西西南部一些地方也存在類似女娶男嫁的婚俗,并且不一定是貧寒之家才會出嫁男性,一些富裕之家也會出嫁男孩,是一種習以為常的婚俗,這種婚俗覆蓋面較廣,但在康縣南部地區(qū)更加集中。至于這種婚俗的歷史淵源,還需要更深入的研究,特別是通過文獻考證包括考古實證,以便得出更為客觀的結論。
四
馬步升先生在《西北“男嫁女”現(xiàn)象調查》一書中對隴南留女嫁兒現(xiàn)象總結為10種形式:有女無兒戶、有兒無女戶、全嫁全留戶、有兒有女戶、兒女全留戶、女大男小戶、雙獨戶、失男戶和老配老戶等。由此可以看出,在對待上門女婿問題上,已具備了相當完善的體系?;榧扌问降亩鄻踊?,從一個重要的側面,標志著人們個人選擇的多樣化和社會生活的多樣化,而多樣化恰好與人類生活發(fā)展的大趨勢相吻合。
女娶男嫁婚俗目前在康縣南部仍然占有不小的比例,打破了女兒不能傳宗接代的舊傳統(tǒng)。從現(xiàn)代婚姻觀點看,男到女家,有助于農村那些有女無男或少男戶家庭發(fā)展生產和父母養(yǎng)老問題的解決,對于維系農村“純女戶”家庭生活起到了重要作用,也有利于提高當?shù)厝丝谒刭|。在此之前,康南地區(qū)近親結婚現(xiàn)象較為普遍,自從這一婚育新風形成后,四川、河南、陜西等外省以及不少的外縣人來這里上門落戶,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或避免了近親繁衍。這種婚姻自然也很好地解決了老人們所擔心的“防老”和“續(xù)香火”的問題。當?shù)乩先藗冋f,女兒比較體貼老人,留下招個好女婿,就會一好變兩好,兒子雖然“嫁”出去了,但還是自己的兒子,如果兒媳孝順,那就是好上加好。兒媳如果不孝,那只當作一門親戚,比娶進門要省心多了。據(jù)康縣官方在數(shù)年前公布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在康縣南部地區(qū)女娶男嫁家庭目前有6000戶左右,占全縣總戶數(shù)的14%。有的鄉(xiāng)鎮(zhèn)男到女家戶達到50%以上,有的行政村達到了80%以上。20世紀90代前后,計劃生育部門曾在隴南市縣積極倡導、推廣男到女家的婚姻模式。女娶男嫁打破了西北許多農耕區(qū)重男輕女的思想禁錮,間接體現(xiàn)了男女平等?,F(xiàn)實中,這種模式讓女性在家庭生活中更有地位,有效減少了家庭暴力的發(fā)生,也減少了婆媳、姑嫂矛盾。
王貴生教授認為,首先,女娶男嫁婚俗使得女性在經(jīng)濟文化包括家庭中的地位明顯提高,和男性形成了一種均衡的態(tài)勢;其次,女娶男嫁婚俗模式沿用了男婚女嫁的一些婚俗模式,包括婚嫁后男隨女姓等,體現(xiàn)了這種婚俗模式的平等性、民主性、先進性。但從大的環(huán)境看,這種婚俗模式可能與外界、傳統(tǒng)的婚俗觀念意識形成沖突,這種婚俗模式的推廣還有待于大環(huán)境中人們觀念、意識包括綜合文化素質的提升。
作者單位:甘肅省隴南市地方志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