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東亮
在影片《回到未來》里,一頭白發(fā)又“老不正經(jīng)”的博士,讓無數(shù)人第一次對科學產(chǎn)生了興趣,誰能拒絕可以穿越時空的汽車,能飛起來的鞋子呢?這類蘊含科學道理的小視頻,總能激發(fā)大家的求知欲。
最近,72歲的吳姥姥在短視頻平臺上火了,她用鐵鍋演示天眼、用掃帚模擬太空中的宇宙射線……她站在鏡頭前做趣味物理實驗時,像哆啦A夢一樣,從馬甲的口袋里不斷掏出雞蛋、花生、硬幣等“腦洞大開”的道具,給孩子們帶來驚喜連連。因她的科普基礎(chǔ)教育好玩易懂、貼近熱點,還意外吸引到大批成年人,被譽為“全網(wǎng)最高級別的家教”。
從小刨根問底竟成一生追求
一頭灰白的短發(fā),身著一件紅色漁夫馬甲,架著副掛脖眼鏡,說話干凈利索。72歲的吳於人站在鏡頭前,開始大聊特聊神州十三號飛船火箭燃料、中國“人造太陽”。看完她的視頻,網(wǎng)友直呼:“厲害了我的姥!”這位老太太,可不是普通人!
人稱“吳姥姥”的她真名吳於人,上海人。對她來說,愛上科學似乎是再自然不過的事。吳於人的父親是新中國第一代航天人,平時的工作神秘又繁忙,只有周日能留出幾個小時回家陪陪家人。不過,也正是在這每周短短的相處時間里,父親為年幼的吳於人開啟了面向物理和科學的大門。
童年時期,吳於人和弟弟經(jīng)常在父親帶領(lǐng)下觀察、思考身邊的一切。比如,煮餃子時餃子為什么會浮起來?濕手絹貼在玻璃上為什么不會掉下來?這些別人看來或許司空見慣的現(xiàn)象,卻是她和弟弟提問的開始。
沒有鋪天蓋地的“刷題”,有的只是寓教于樂的點滴日常。那些無形中的思維啟發(fā),成為吳於人日后取之不盡的礦藏。在這樣的好奇心驅(qū)使下,她和物理結(jié)下了一生的緣分:中學時吳於人最喜歡的就是物理課;恢復(fù)高考時,她考上大學選擇了物理專業(yè),開始在實驗中探究運動規(guī)律、物質(zhì)構(gòu)成。大學畢業(yè)后在上海同濟大學,又繼續(xù)從事物理教學工作。在她看來,興趣就是最好的老師。
在同濟大學教《大學物理》時,吳於人發(fā)現(xiàn),不少學生不僅談不上喜歡這門學科,甚至還有些“害怕”。他們或許擅長做題,但對科學探索并沒有什么熱情。
于是,她就有意在實驗器材的選擇和布置上,盡量貼近生活,還和同事們一起建設(shè)了物理探索實驗室。在物理系,學生們最喜歡的是整整放滿一層樓的“玩具”,校內(nèi)校外都有許多人來參觀。許多學生因此重拾科學探索的樂趣。
2007年,吳於人在上海市科委和教委的支持下,建成了上海首個青少年科技人才培養(yǎng)基地——同濟大學物理實踐工作站,并擔任首任站長,開始了她面向基礎(chǔ)教育階段的“降維”科普。
出乎意料的是,盡管擁有先進的實驗設(shè)備、寬敞的實踐教室,她和伙伴們也做好了迎接青少年學生的到來時,卻遭遇了當頭一盆冷水。在4個月里,僅接待600多名中學生,打電話來咨詢的家長一聽“跟考試關(guān)系不大”,就紛紛打了退堂鼓。
2010年吳於人退休后,針對青少年學習特征,她和同事們開展專門課程開發(fā),堅持物理科普。高大上的物理知識,變成了孩子們感興趣、學得懂的東西。
此后,她和志愿者走進上海的中小學校、街道社區(qū)和展覽館,開展公益科普活動。平均每年都有100多場活動,累計惠及的青少年人數(shù)超百萬。
趕上信息時代傳播趣味科普
近年來,隨著短視頻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吳於人和昔日的老同事和學生等,又嘗試通過拍攝短視頻科普物理知識。2018年,由吳於人和她的學生關(guān)大勇牽頭,聯(lián)合十位博士教授成立了“不刷題俱樂部”。師徒的目光走出上海、面向全國,他們?yōu)楣婵破仗剿髡业搅诵碌膫鞑バ问健腭v視頻平臺。
“蚊子為什么不會被雨滴砸死?”對這一充滿探究意味的有趣課題,吳於人用一個繪畫短視頻進行演示:蚊子上下“翻飛”,“穿越”雨滴,被關(guān)進玻璃容器、被攝影機全方位拍攝記錄、與雨滴“擁抱”……吳於人以這種方式告訴孩子們:蚊子有強壯的外骨骼,而且被雨滴砸到時,會順勢跟雨滴一起下落,受到的沖擊力比較小,所以很少被雨滴砸死。
其實這一課題還獲得了2015年菠蘿科學獎物理獎,該獎被稱為中國版搞笑諾貝爾獎,以課題的新穎性著稱。“看上去是不正經(jīng)的課題,實際上背后是嚴謹?shù)难芯俊!眳庆度苏J為,以趣味性課題帶領(lǐng)孩子們走近物理,以其背后的探索精神激勵孩子們學習探究,是對科普工作的一大推動。
接連出了幾個“爆款”視頻后,吳教授也遇到了一些難題:“做短視頻科普與給學生上課有很大的不同,如何在短時間內(nèi)將一個知識點講透徹?”為此,她在實驗器材選擇上更貼近生活。
在介紹世界上最大的球面射電望遠鏡——“中國天眼”究竟有多大時,吳教授舉起一口鐵鍋說:“它的口徑為500米,像一口超級大鍋。假設(shè)鍋里裝滿酒,那么全世界每人可以分到4瓶……如果下餃子,多少人才能吃得完啊?”在吳姥姥口中,中國天眼變成了小朋友能夠理解的模樣。
吳教授在視頻平臺上,喜歡用生活氣息十足的道具和通俗易懂的物理小游戲,為大家揭秘科學的真實模樣。跟年輕人只圖一樂不同,她不光會“整活”,最關(guān)鍵的是懂科普。天文地理、生活常識,她都能給孩子們講解得妙趣橫生。
吳於人的網(wǎng)絡(luò)昵稱叫“不刷題”,她一直認為不刷題也能學好物理,避免在題目的海洋里迷失,親手操作物理實驗,更能體會科學探究的快樂。
有人問她:“X射線、γ射線是怎樣進行化療的?重離子治療癌癥有什么優(yōu)勢?”回答這個非常復(fù)雜的問題時,在視頻中,吳教授拿出一根吸管作為X射線、γ射線,用一顆葡萄代指癌細胞,把吸管對準葡萄,說:“射線在進入癌細胞的時候,會有能量損失,不足以殺死癌細胞……”
說著,她又拿出兩根吸管,對準這顆葡萄。“在這個過程中,射線會傷害到癌細胞周圍的組織,所謂‘殺敵一千,自損八百’?!鄙願W的道理被她講解得簡單明了,大家一看就心領(lǐng)神會。
在科普物理知識時,為了把一些枯燥的理論變得有趣味,在實驗中,吳於人就像變魔術(shù)一般,讓網(wǎng)友們大開眼界。比如吳教授用手電筒照射滴了牛奶的礦泉水瓶,網(wǎng)友們驚訝地發(fā)現(xiàn),它竟發(fā)出微微的紅色、藍色光芒。
如果不是親眼所見,平時簡直難以想象;她還用手拿著通了電的物體尖端吹滅蠟燭,就像是施展魔法……吳於人通過這種方式,告訴大家紅月亮是怎么回事、電離風是怎么產(chǎn)生的。
老太太甚至還用羽毛球拍,演示了正負電子對撞機的工作內(nèi)容。網(wǎng)友說:“這才是物理課應(yīng)該有的樣子!”還有人調(diào)侃道:“小時候如果學校這樣教,估計現(xiàn)在我也是科學家了!”也有粉絲開始帶著家里的孩子一起“上課”,跟著教授學科普。
宇宙射線、楞次定律、減慢光速……也許很難想象,這種高端艱澀的物理科學能成為爆款短視頻,被普羅大眾理解。
“真厲害!這個老太太是誰?”隨著越來越多人看到這些科普視頻,“同濟退休教授當UP主教物理”的消息不脛而走。“給你家孩子看看這個博主”,吳於人的出現(xiàn),甚至讓向來拒絕孩子刷手機的父母,一改往常,互相推薦。
好玩的是,吳教授的粉絲不僅是物理學愛好者、中小學生,包括許多成年人僅僅是刷到了她的視頻,就認真看了下去再變成粉絲。做科普視頻的第一年,她的賬號粉絲就超過了30萬。
“全網(wǎng)最高級別家教”
負責視頻拍攝的是“80后”小伙李浩榮,對于物理學是個“門外漢”,他說,只要自己聽懂了,網(wǎng)友也能聽懂。除了深入淺出、風趣幽默的講解,吳於人對物理原理融會貫通的掌握,也能讓受眾對一些深奧的科學知識,輕而易舉的理解。而且她的視頻越看越覺得有趣。
外界不知道的是,一條一分多鐘的視頻,吳於人老人常常需要拍攝一兩個小時。70多歲的她就這樣一直站著,注意力貫注于工作中。平均每周三條視頻,確定主題、選實驗,有時候還需要些自制的“教具”。這對于吳教授來說,是個不小的挑戰(zhàn)。
尤其是她的視頻拍攝腳本,都是自己寫,有些想不通怎么向孩子們解釋的原理,就跑去和其他的老教授討論。為了準確提示自己,她請做視頻的小伙伴搞了個提詞器,除了要講的內(nèi)容,還時常穿插著小括號,里面標注著對自己動作的提醒。一條短視頻時長雖短,卻傾注了吳教授很多心血。
科學重器,筑夢未來。不久前,一條消息振奮人心,中國科學院位于合肥的“人造太陽”——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簡稱EAST,成功實現(xiàn)了可重復(fù)的1.2億攝氏度高溫,1.2億攝氏度持續(xù)了101秒,創(chuàng)造了新的世界紀錄……吳教授做的這條視頻,發(fā)到快手短視頻平臺上很快就火起來了。
這個“人造太陽”可不簡單,一旦投入使用,我們就可以用海水中提取的兩種物質(zhì)生產(chǎn)超巨量的核電,供全國使用綽綽有余,而海水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
更重要的是,用這種方式生產(chǎn)的核電不會產(chǎn)生任何核污染。也就是說,將來像煤炭、石油這些高污染的化石能源,就不會再使用了。這條視頻,有72萬的播放量,并獲得5萬人的點贊。
每逢重大事件,公眾對相關(guān)科普直播的關(guān)注度更高,參與意識也更強。比如神州十三號飛船的發(fā)射,舉世矚目。當天,吳教授就適時推出火箭發(fā)射模擬實驗,火箭是怎么上天獲得第一宇宙速度的呢?
老太太掏出一個礦泉水瓶,注入液氮,擰緊帶孔的瓶蓋,倒裝過來。只見瓶子拖著長長的白汽尾巴,躥天猴似的沒了影——高壓氣體的反推作用,火箭上天的原理一目了然。一位大學生留言說:“真是長知識,多少孩子會因您而迷上科學??!”
吳於人在講“減慢光速”時,用一群小豬玩偶演示光通過不同介質(zhì)的分子密度。甚至還用一把掃帚模擬太空中的宇宙射線。同濟大學的一位教授同她開玩笑說:“哈利波特被您打敗了,您搶了他的掃把!”
除了結(jié)合當下熱點話題,對于我們生活中習以為常的事物,吳教授也常常用科學顛覆人們的認知。比如一秒到底有多長?可能大多數(shù)人都沒有認真思考過這個問題,但對于孩子們來說,卻是他們了解時間概念的絕佳切入口。老太太在視頻中介紹到,國際上對“秒”的最新定義是:位于海平面上的銫Cs133原子基態(tài)的兩個超精細能級間,在零磁場中躍遷振蕩9192631770個周期持續(xù)的時間。
由此,她引出了我國所采用的“北京時間”,并留下一項家庭作業(yè):為什么“北京時間”的授時中心,建在陜西臨潼而非北京?4000多名網(wǎng)友在評論區(qū)參與了互動,有人在認真做作業(yè),“接近中國的地理中心,發(fā)布時間時盡可能地縮小了傳送誤差”。有人則在感嘆自己物理知識的匱乏。
對于大家的不同反饋,吳教授總會耐心地給予鼓勵和肯定。當網(wǎng)友分析得有道理時,她會說:“三個維度分析,周全?!蓖瑫r還會補上一些其他背景知識;當網(wǎng)友自嘲看不懂時,她會說:“科普到,了解一下也是好的嘛?!?/p>
線上,短視頻風生水起,線下,吳教授忙著給孩子們講生活中的物理知識、物理學家的故事、物理研究的故事,引導孩子們觀察生活,養(yǎng)成問問題的意識。
“天體為什么能夠轉(zhuǎn)起來?”她找來兩個小男孩,讓他們面對面跑向?qū)Ψ?,相遇的時候相互握手,同學們發(fā)現(xiàn),他們握手的瞬間,兩人會圍繞相握的手旋轉(zhuǎn),天體旋轉(zhuǎn)的秘密就不言而喻了。
為幫助孩子們更進一步從生活中發(fā)現(xiàn)和體驗物理,吳於人主編了面向小學生的《看》《聽》《觸》《感》,帶領(lǐng)學生發(fā)現(xiàn)、感知;面向初中生的《走近力聲光電磁》叢書,為學生提供鮮活的物理體驗,引導學生了解物理學家的探索歷程。兩套書分別設(shè)計了相應(yīng)的實驗項目,讓孩子們力所能及地進行物理探索。與此同時,吳於人還在每一項實驗后設(shè)計思考討論題目,讓孩子開拓思維。
浩瀚無邊的習題中的物理是枯燥無味的,親身體驗的實驗操作中的物理,卻充滿著無窮的魅力。吳於人說,她要打破物理的神秘性,讓每個人都可以“玩”。
如今吳教授已經(jīng)擁有120多萬粉絲,被網(wǎng)友譽為“全網(wǎng)最高級別家教”。2021年11月,她還登上了央視“新聞周刊”節(jié)目!
對于網(wǎng)友稱呼自己“吳姥姥”,吳教授說她很喜歡這個稱呼:“就像劉姥姥進大觀園一樣,我覺得自己是吳姥姥進科學大觀園,永遠對未知的事物保持好奇心”。吳於人說做科普是自己的責任,讓更多的人認識到物理的魅力,領(lǐng)略到科學世界的樂趣,這些努力都是值得的。只要還有精力,她就一直堅持做下去!
編?輯/征?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