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冷戰(zhàn)期間美國對第三世界國家的宣傳戰(zhàn)探析

2022-02-27 19:13史澎海
關鍵詞:第三世界民眾國家

史澎海,謝 培

(1西安交通大學 城市學院,陜西 西安 710018;2長安大學外國語學院,陜西西安 710061)

冷戰(zhàn)肇始,美蘇積極尋求除直接戰(zhàn)爭以外的各種手段進行對抗,意識形態(tài)對抗逐漸成為美蘇冷戰(zhàn)的主要內容,美蘇將爭奪的重點轉移到地緣政治意義非常重要的亞非拉第三世界國家。但是,美國等西方國家因長期以來在第三世界國家推行殖民政策而名聲不佳,形象受損。美國為了在與蘇聯(lián)的爭奪中占據(jù)有利地位,迫切需要改善自己在第三世界國家的形象,為此美國冷戰(zhàn)決策者重拾在二戰(zhàn)中發(fā)揮過重要作用的宣傳戰(zhàn)手段,試圖以此來重塑美國在第三世界國家的形象。

綜觀國內外學術界的研究成果,可以發(fā)現(xiàn):國外學術界側重研究冷戰(zhàn)期間美國對蘇聯(lián)和東歐國家的宣傳戰(zhàn),其中僅是涉及對亞非拉第三世界國家的宣傳戰(zhàn),但缺乏專題研究;而國內學術界側重研究冷戰(zhàn)期間美國對某一國家宣傳戰(zhàn)的局部研究,而缺乏宏觀研究,也未能以點帶面,取得窺斑見豹的效果。本文依據(jù)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檔案館、美國約翰遜總統(tǒng)圖書館、美國里根總統(tǒng)圖書館的冷戰(zhàn)期間美國對第三世界國家開展宣傳戰(zhàn)的檔案,以及通過 “美國解密文件參考系統(tǒng)數(shù)據(jù)庫” (DDRS)、 “數(shù)字國家安全檔案” (DNSA)和 “美國國務院美國對外關系文件” (FRUS)有關美國對第三世界國家宣傳戰(zhàn)的檔案以及近年來國內外學術界的最新研究成果,從重塑國際形象的視角,以點帶面,探析20世紀50—70年代美國對亞非拉第三世界開展的旨在重塑良好形象的宣傳戰(zhàn),以推動冷戰(zhàn)國際史研究不斷向縱深發(fā)展,同時為我國做好意識形態(tài)安全工作提供一些參考。

一、美國對第三世界國家宣傳戰(zhàn)的緣起

(一)第三世界對美國國際形象認知的惡化

“第三世界” 是一個建構的概念,其真正成為國際政治通用術語則是在美蘇冷戰(zhàn)的高峰時期,主要指在以美蘇為首的東西方兩大陣營之間保持獨立、尋求自身發(fā)展空間的國家或者國家聯(lián)合體。美國在羽翼豐滿后打著 “門戶開放” “利益均沾” 和 “利益平等” 的旗號加入英法等西方殖民主義國家的行列,進一步加重亞非拉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國家民眾負擔的同時,也激化了美國與這些國家之間的矛盾,損害了美國 “山巔之國” 的形象。二戰(zhàn)后,英法等西方殖民主義體系在聲勢浩大的亞非拉民族解放運動中土崩瓦解。美國出于戰(zhàn)后國家戰(zhàn)略的考慮,不斷向全球擴張,先后控制了亞非一些地緣政治意義和戰(zhàn)略價值非常重要的第三世界國家:一方面大力支持法國在印度支那的殖民戰(zhàn)爭,另一方面卻利用英美聯(lián)盟排擠英國,并以 “救世主” 的姿態(tài)去填補英法撤退后留下的所謂 “勢力真空” 。對新中國,美國采取敵視、孤立和封鎖的政策,逐漸成為亞非拉第三世界國家和地區(qū)的新殖民主義者。美國的擴張以及對一些第三世界國家主權的侵犯引發(fā)了越來越多的亞非拉第三世界國家的強烈不滿,美國 “山巔之國” 和 “救世主” 的形象每況愈下,導致越來越多的亞非拉第三世界國家對美國形象認知的惡化。

自冷戰(zhàn)爆發(fā)以來,美國堅持僵硬的冷戰(zhàn)思維,不承認第三世界國家的民族主義和中立主義,常常打著反蘇、反共的旗號干涉這些國家的內政,比如,朝鮮戰(zhàn)爭、伊朗危機、蘇伊士運河危機、印度尼西亞外島叛亂、越南戰(zhàn)爭等都證明了美國粗暴干涉亞非第三世界國家內政的事實,再比如,中央情報局策劃危地馬拉政變、派遣軍隊到黎巴嫩、幫助訓練南越軍隊等,結果引發(fā)這些國家的反美浪潮,典型的例子是美國時任副總統(tǒng)尼克松在1958年4—5月訪問拉丁美洲國家時遭遇的驚心一幕:尼克松每到一個國家,都會遭遇聲勢浩大的抗議浪潮,迎接尼克松的除了鮮花和美酒,更多的是 “美國佬滾回去” 的口號、石塊、唾沫、咒罵及爛番茄。[1]58-64蘇聯(lián)在第三世界國家的反美、反帝宣傳更加助長了這些地區(qū)民眾的反美浪潮,同時也說明冷戰(zhàn)期間第三世界國家對美國形象認知不斷惡化并不是毫無緣由的。[2]78-81

(二)美國對蘇聯(lián)和平攻勢的反應

同時,令美國政府冷戰(zhàn)決策者擔憂的是,由于蘇聯(lián)新領導層出臺的外交政策的目標是努力通過彈性外交、自由貿易、軍事和經濟援助來爭取更多新獨立的第三世界國家的支持,原來地處 “邊緣” 地帶的第三世界國家會因為對共產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同情、對蘇聯(lián)社會主義建設成就的欽佩以及對西方新老殖民主義國家的不滿而站到蘇聯(lián)社會主義陣營一邊,從而進一步壯大社會主義陣營。[6]591-610在此背景下,美國艾森豪威爾政府拋出了 “新面貌” 戰(zhàn)略,試圖以最小代價最大限度地遏制蘇聯(lián)集團的政策目標,其核心理念是重新贏得主動權,樹立美國的良好國際形象以贏得更多第三世界國家民眾的心靈和思想,同時最大限度地降低遏制成本,而宣傳戰(zhàn)成為實現(xiàn)此目標的主要手段之一。[7]365-369

隨著冷戰(zhàn)向邊緣地帶的擴展,第三世界國家成為美蘇爭奪的重點地區(qū)。蘇聯(lián)逐步放棄過去對第三世界國家的保守政策,認為新獨立的國家與社會主義國家一起形成了 “和平區(qū)” ,改變了世界面貌,于是便開始采取更為積極的舉措與第三世界國家發(fā)展友好關系。蘇聯(lián)對第三世界國家的宣傳政策基于民族主義之上,在對一些第三世界國家開展軍事和經濟援助的同時,運用現(xiàn)代化媒體揭露美國奉行的新型殖民主義政策對第三世界國家可能帶來的危害,積極向這些國家的民眾灌輸共產主義思想,造成美國是 “敵人” 的形象,以此來影響這些國家民眾的思想和行為,使他們逐漸接受或者支持共產主義,最終成為社會主義陣營中一股強大的反美反帝力量。在這一政策的指導下,蘇共中央宣傳鼓動部策劃制定了對外宣傳計劃,其核心內容是采取一切可以采取的手段鼓勵世界上一切反對帝國主義,特別是反對美帝國主義的力量,構建更加廣泛的反美反帝統(tǒng)一戰(zhàn)線,與一切社會主體和政治黨派建立同盟,形成一種前所未有的政治力量,最終擊敗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陣營。[8]73-89蘇聯(lián)在第三世界國家發(fā)起的和平攻勢和反美反帝宣傳使美國在這些國家的形象不斷受損,美國政府在一些第三世界國家的影響力日漸式微,反美浪潮在亞非拉第三世界國家此起彼伏,一些美國駐第三世界國家的大使館遭到沖擊,美國新聞處和文化中心不斷被損毀,一些工作人員的人身安全甚至遭到威脅,這一情況給美國政府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和挑戰(zhàn)。[9]

二、美國對第三世界國家開展宣傳戰(zhàn)的準備

為了反擊蘇聯(lián)在亞非拉第三世界國家發(fā)起的和平攻勢和反美反帝宣傳,遏制蘇聯(lián)在第三世界國家的擴張和滲透,維護美國的國家利益,重塑美國在第三世界國家的良好形象,美國政府出臺了系列宣傳政策文件,策劃制定了極具針對性的對外宣傳計劃和項目,在整合對外宣傳組織機構的基礎上成立專門的對外宣傳機構,決定對第三世界國家發(fā)起一場形式多樣的宣傳戰(zhàn)行動。

(一)對外宣傳計劃與政策的制定

隨著美蘇冷戰(zhàn)格局的形成,美國杜魯門政府先后出臺了系列對外宣傳政策文件,其中1950年4月的NSC68號文件,被史學界稱為美國的 “冷戰(zhàn)藍圖” ,提出了對蘇聯(lián)集團的遏制政策,即采取除戰(zhàn)爭以外的一切手段來達到遏制蘇聯(lián)共產主義擴張的目標。NSC68號文件強調,蘇聯(lián)把其體制和共產主義運動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推行所謂的 “和平” 運動以及成為亞非拉殖民地人民代言人等一系列宣傳活動,這些所謂的 “主義” 在亞洲得到了一些積極的響應。當一些亞洲國家看到蘇聯(lián)從一個經濟十分落后的國家快速發(fā)展成為世界強國時,便會對這些 “主義” 產生崇拜,從而接受蘇聯(lián)的意識形態(tài)。

在此政策的指導下,1950年7月20日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NSC)出臺NSC74號文件,提出了美國國家心理戰(zhàn)計劃,明確了美國對各個地區(qū)心理戰(zhàn)的政策、目標、主題和任務,而地大物博、人口眾多、對冷戰(zhàn)勝敗起著至關重要作用的亞非拉第三世界國家是這一計劃的重點目標。NSC74號文件提出,美國對第三世界國家的心理戰(zhàn)政策就是通過形式多樣的宣傳來揭露蘇聯(lián)共產主義的本質,確信蘇聯(lián)所奉行的哲學和行為不可避免地會引發(fā)戰(zhàn)爭,蘇聯(lián)在第三世界國家的行為是赤裸裸的侵略行為,使第三世界國家的民眾認識到與蘇聯(lián)合作不可避免地會受到奴役和剝削;促進第三世界國家民眾對美國歷史、人民、政府和政策尤其是對美國一貫奉行的民主自由原則的了解和欣賞,因為這是美國社會賴以生存的基礎;促進美國與第三世界國家民眾的交流和團結,使第三世界國家民眾確信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的勝利是可以預期的,是任何力量都無法阻擋的。美國必須采取一切可以采取的手段來增強第三世界國家抵抗蘇聯(lián)共產主義擴張的能力,阻止蘇聯(lián)向第三世界國家政府提供的各種援助和好處。

1950年9月21日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批準了NSC68/1號文件,并給美國未來5年(1951—1955)的心理宣傳行動撥款7.55億美元,計劃在93個國家和地區(qū)實施。[10]177-1781951年10月23日,美國總統(tǒng)杜魯門簽署NSC10/5號文件即《國家安全委員會關于隱蔽行動的范圍與步驟的決定》,作為對前期NSC10/2號文件的補充,目的之一是 “增強自由世界國家和民眾對美國的向心力,增強他們抵抗蘇聯(lián)控制的意志和能力”[11],使美國對外隱蔽宣傳的范圍擴大到亞非拉第三世界國家。

艾森豪威爾上臺后,進一步完善美國對外宣傳的政策和計劃,強調在繼續(xù)開展公開宣傳戰(zhàn)的同時,加大對外隱蔽宣傳戰(zhàn)的力度。為此,1955年12月28日,艾森豪威爾簽署了NSC5412/2號文件即《國家安全委員會關于隱蔽行動的指令》,強調 “削弱國際共產主義對世界任何地區(qū)的控制;增強自由世界國家和民眾對美國的向心力”[12]。這樣,美國對外宣傳戰(zhàn)的政策和計劃得到了進一步的完善,特別是將宣傳戰(zhàn)的范圍擴展到包括廣大的亞非拉第三世界國家和地區(qū)在內的世界任何地區(qū),其后的美國歷屆政府傳承和進一步完善這些政策和計劃,而亞非拉第三世界國家逐漸成為美國宣傳政策和計劃的重點目標之一。

小兒肺炎屬于一種兒科常見疾病,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發(fā)熱、氣喘、咳嗽以及肺部啰音等,病情嚴重可導致患兒死亡[1]。以往臨床常采用抗感染、平喘等常規(guī)方式進行對癥治療,但療效并不理想。因此,尋找一種更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案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本研究觀察了鹽酸氨溴索加鹽酸丙卡特羅治療小兒肺炎的臨床療效?,F(xiàn)報道如下。

(二)美國對外宣傳機構的設立

為了有效實現(xiàn)上述對外宣傳政策和計劃確立的目標,美國杜魯門政府創(chuàng)建了美國歷史上第一個專門負責對外心理戰(zhàn)的機構——心理戰(zhàn)略委員會(PSB)。杜魯門在1951年4月4日給國務卿、國防部長和中央情報局局長下達的秘密指令中明確表示,成立該委員會的目的是負責制訂和公布國家心理戰(zhàn)計劃和政策作為具體實施對外心理戰(zhàn)的政府各部門的行動指南,同時協(xié)調政府各部門的行動,評估對外心理戰(zhàn)計劃的實施效果以確保國家對外心理戰(zhàn)的有效性。在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的領導下,心理戰(zhàn)略委員會先后策劃制定了46個對外心理戰(zhàn)計劃,其中針對第三世界國家的計劃有4個,即《關于朝鮮戰(zhàn)爭?;鹫勁衅陂g的心理戰(zhàn)行動》(PSB D-7/c)、《美國對中東的心理戰(zhàn)略計劃》(PSB D-22)、《美國對泰國的心理戰(zhàn)略計劃》(PSB D-23)和《利用美國影響來支持美國在越南、柬埔寨和老撾的目標》(PSB D-46)。盡管心理戰(zhàn)略委員會在策劃制定美國對外心理戰(zhàn)計劃方面頗有建樹,但是在協(xié)調實施這些計劃中卻因內部和各實施部門之間的利益沖突而舉步維艱,最終被艾森豪威爾政府的行動協(xié)調委員會(OCB)所取代。行動協(xié)調委員會革除了心理戰(zhàn)略委員會存在的一些弊端,并承擔起了在新形勢下協(xié)調美國對外宣傳戰(zhàn)的重任。

為了有效開展美國對外宣傳,艾森豪威爾決定對美國對外宣傳機構進行重組,并在洛克菲勒委員會和杰克遜委員會提交的報告的基礎上開始重組,以確保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使美國的對外宣傳能夠有計劃、有組織地進行。1953年8月1日,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批準了第8號重組方案,美國新聞署(USIA)正式宣告成立。同年10月22日,艾森豪威爾下達總統(tǒng)指令,進一步明確美國新聞署的主要使命: “向世界各國民眾介紹和解釋美國政府的目的和政策,積極說明美國政策與世界其他國家民眾的正當追求之間的緊密聯(lián)系,對歪曲或者阻礙美國政策和目標的不友好活動予以揭露和反擊,介紹美國民眾的美好生活、高尚文化的各個方面,以便有利于世界各國民眾理解美國的政策和目標,樹立美國良好的國際形象”[13]49。在此種政策的指導下,美國新聞署的對外宣傳工作目標更具體、更明確、更有針對性,從而確保了美國對外宣傳戰(zhàn)的有效性。美國新聞署從誕生之日起,就成為美國對外宣傳戰(zhàn)的中樞,并且一直延續(xù)到冷戰(zhàn)結束,它與美國中央情報局開展的公開的和隱蔽的宣傳活動更是交相輝映,互為補充,成為冷戰(zhàn)期間美國對亞非拉第三世界國家宣傳戰(zhàn)的重要保證。

三、美國對第三世界國家的宣傳戰(zhàn)行動

冷戰(zhàn)初期,蘇聯(lián)在第三世界國家發(fā)起的和平攻勢,使美國冷戰(zhàn)決策者深感宣傳對塑造良好國家形象的重要性。美國對第三世界國家的宣傳戰(zhàn)是在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的領導下先后由心理戰(zhàn)略委員會、行動協(xié)調委員會及美國新聞署負責開展的。

(一)開展無線電廣播宣傳

由于第三世界國家幅員遼闊,遍布亞非拉三大洲,美國冷戰(zhàn)決策者決定借助無線電廣播來對第三世界國家開展宣傳戰(zhàn),因為無線電廣播的最大特點是不受時空限制,特別是對于那些相對隔絕、政治局勢不穩(wěn)定且其他宣傳方式很難介入的第三世界國家,無線電廣播顯得尤為高效,因此在二戰(zhàn)中表現(xiàn)卓越的美國之音(VOA)成為美國冷戰(zhàn)決策者的首選。

為了將 “真理運動” (the truth campaign)推向亞非拉第三世界國家,反擊蘇聯(lián)對這些國家民眾的蠱惑和對美國形象的損毀,將 “真理” 和 “真相” 傳播給這些國家的民眾,塑造美國 “世界領導者” “民主櫥窗” 和 “第三世界國家的朋友” 的形象,美國之音在美國國內架設了5個大功率發(fā)射臺,每天24小時不間斷地通過短波用各種語言向第三世界國家進行廣播宣傳,美國之音每天以 “這里是美國,我們收到來自世界各地的新聞,有些令人欣喜,有些難以令人滿意,每天我們將把這些新聞、真相帶給你們” 的開場白,向第三世界國家民眾傳播所謂的 “真理” 和 “真相” ,以此讓這些國家的民眾收聽來自美國的 “客觀公正” 的信息,塑造美國 “世界領導者” 和 “第三世界國家的朋友” 的形象。[14]2冷戰(zhàn)初期,美國之音對泰國的宣傳戰(zhàn)就是經典一例。泰國位于中南半島中南部,東南臨太平洋泰國灣,西南臨印度洋安達曼海。西部及西北部與緬甸交界,東北部與老撾毗鄰,東連柬埔寨,南接馬來西亞,面積約51.3萬平方公里,人口以泰族為主,華人華僑占據(jù)一定的比例,是中南半島最大的國家。

冷戰(zhàn)初期,美國在東南亞的形勢并不十分樂觀。美國駐東南亞國家機構和情報部門反饋的信息表明,在東南亞地區(qū),受共產主義宣傳的影響,各國反美乃至仇美情緒正在增強,當?shù)厝松踔翍岩擅绹緡恼鎸嵞康摹S捎诠伯a主義對前殖民地國家有著巨大的吸引力,而新中國成立后,緊鄰中國的東南亞國家的共產黨勢力迅速增強。一份美國中央情報局評估報告由此擔心: “中共政權的建立,將會強有力地促使緬甸傾向于共產主義……而如果緬甸陷于共產主義之手,那么共產主義的影響就可直達印度和巴基斯坦;與此同時印度支那可能會改變顏色,二者一起會影響泰國的政權?!盵15]為了維護泰國的親美政權,削弱泰國共產黨力量,塑造美國 “世界領導者” 和泰國人民的 “朋友” 形象,美國心理戰(zhàn)略委員會在1953年先后策劃制定了《美國對泰國的心理戰(zhàn)略》(PSB D-23)和《利用美國影響來支持美國在越南、柬埔寨和老撾的目標》(PSB D-46)。根據(jù)美國政府解密檔案披露,美國對泰國的心理戰(zhàn)略目標是通過軍事和經濟援助以及心理戰(zhàn)行動來維護泰國的親美政權、削弱泰國共產黨力量、樹立美國是泰國人民朋友的形象以確保泰國政府的親美傾向。[16]為了實現(xiàn)此目標,美國政府采取了基于經濟和軍事援助的無線電廣播宣傳戰(zhàn)策略,其目的在于通過經濟和軍事援助確保泰國親美政府的穩(wěn)固和泰國國內局勢的穩(wěn)定,確保以美國之音為首的無線電廣播宣傳戰(zhàn)取得預期效果。

為了有效開展對泰國的無線電廣播宣傳戰(zhàn),美國國務院授權美國新聞署指導美國之音開展對泰國的無線電廣播宣傳戰(zhàn)。由于泰國距離美國本土十分遙遠,美國之音的信號無法覆蓋泰國領土,美國新聞署在泰國首都曼谷建立了轉播臺,同時斥巨資提升美國之音的播音頻率以突破共產黨國家的干擾。曼谷轉播臺除了轉播美國之音的相關節(jié)目外,每天還用英語和泰語對泰國民眾宣傳美國的政策、民主制度和價值觀,強調美國是泰國真正的朋友,而共產主義是泰國最大的威脅,并把泰國國內的一切問題和矛盾歸咎于泰國共產黨和國際共產主義的挑撥離間。[17]259-260對于美國伸出的橄欖枝和美國之音的無線電廣播宣傳,泰國政府采取了積極的合作態(tài)度,先后與美國簽訂了一系列經濟和技術援助協(xié)議。作為回報,美國向泰國提供了554萬美元的經濟援助以改善泰國邊遠地區(qū)的居住條件和生活水平,使那些長期受到貧窮困擾的泰國民眾對美國政府心存感激,逐漸在心理上對美國產生親近感和向心力。為了使邊遠山區(qū)的泰國民眾能夠收聽到美國之音的廣播節(jié)目,美國駐泰國的新聞處免費向當?shù)孛癖娞峁┐笈滩ㄊ找魴C,使這些長期與外界隔絕的泰國民眾能夠收聽到來自大洋彼岸的 “民主自由之聲” 。[18]可以說,美國對泰國開展的無線電廣播宣傳只是冷戰(zhàn)期間美國對第三世界國家無線電廣播宣傳的一個縮影。在亞非拉第三世界國家,到處都可以看到高聳的美國之音轉播臺的信號塔,這足以說明美國為了在第三世界國家塑造良好的國際形象不惜投入巨資和良苦用心。

(二)實施信息與教育交流項目

為了使對外宣傳成為有法可依的國家行為,美國國會于1948年1月16日通過了《史密斯—蒙特議案》,經杜魯門總統(tǒng)簽署后成為《史密斯—蒙特法案》,即402號公法《美國信息與教育交流法案》(The U.S.Information and Education Exchange Act)。該法案確立的目標是推動其他國家更好地了解美國,增進美國人民與其他國家人民之間的相互理解。為此,該法案授權美國國務院充分利用現(xiàn)代化傳媒手段包括印刷品、無線電、電影、展覽等在內,對外解釋和宣傳美國的政策和社會文化,要求政府在互惠的基礎上與其他國家進行文化和教育交流,同時在人員、知識、技術、教育、藝術交流方面進行積極合作。[19]28為了有效執(zhí)行該法案,美國國務院設立了總干事來負責制定和執(zhí)行美國信息和教育交流項目[20]3163,同時設立信息咨詢委員會和教育交流咨詢委員會來專門負責世界各國特別是亞非拉第三世界國家有關教育交流的咨詢工作。在《史密斯—蒙特法案》的推動下,1948年富布萊特項目正式啟動,并將實施范圍擴大到全球的所有國家,以便使更多國家和地區(qū)的民眾了解美國的歷史、文化、社會制度及優(yōu)越的社會生活,從而消除由于蘇聯(lián)宣傳對他們造成的對美國的誤解,使他們對美國的對外政策、民主制度、價值觀和生活方式有一個客觀、準確的了解。在該法案提供的法律保障下,美國政府發(fā)起了反擊蘇聯(lián)和平攻勢的宣傳戰(zhàn),其目的在于團結 “自由” 世界和削弱蘇聯(lián)在世界各國特別是在第三世界國家的影響,樹立 “美國世界領導者” “民主的櫥窗” 和 “第三世界國家朋友” 的國際形象。為此,僅1950年美國花費在對外宣傳上的費用就多達4 700萬美元,并且每年以40%的速度增長。[21]124-125,39-40

為了有效實施對亞洲第三世界國家的信息與教育交流項目,美國于1954年創(chuàng)建了一個非營利性的國際發(fā)展機構—— “亞洲基金會” (Asian Foundation),總部設在舊金山,并先后在亞洲18個國家和地區(qū)設立了辦事處,其活動的宗旨是通過提供資助和項目服務,幫助亞洲各國的民主制度建設和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其中亞洲基金會在菲律賓的宣傳活動就是其中經典一例。為了塑造美國是菲律賓人民的朋友形象,亞洲基金會在美國中央情報局的策劃下在菲律賓實施了 “民主種子” 項目( “Seed for Democracy” Project)。早在亞洲基金會成立前的1952年,自由亞洲委員會(Free Asian Committee)就對菲律賓啟動了蔬菜種子項目。由于當時食品匱乏,食品價格飛漲,菲律賓政局不穩(wěn)。為了在菲律賓塑造美國是菲律賓的朋友的形象,進而將其納入美國在遠東地區(qū)的防御鏈,自由亞洲委員會在1952—1953財政年撥款5 000美元用于啟動蔬菜種子項目。[22]116-133隨著遠東地區(qū)冷戰(zhàn)形勢的不斷深化,自由亞洲委員會將針對菲律賓的蔬菜種子項目升級為 “民主種子” 項目,由亞洲基金會負責實施。該項目的指導思想和目標十分明確:首先,把 “種子” 作為一個載體,將西方的民主觀念傳播給受助的菲律賓民眾;其次,展現(xiàn)美國是菲律賓民眾真正朋友的形象,幫助菲律賓農村地區(qū)逐步實現(xiàn)自助和經濟自給自足,努力提高菲律賓農村地區(qū)民眾的飲食和生活水平;再次,向菲律賓民眾展示美國的友好和真誠的形象。[23]該項目的主要內容包括三項:一是將美國募集或低價購買的蔬菜種子在菲律賓農村分發(fā);二是資助菲律賓大學羅斯巴諾斯農學院在美國康奈爾大學農業(yè)專家指導下進行美國良種發(fā)芽實驗研究;三是隨同種子分發(fā)的小冊子除指導菲律賓農村的種子接受者如何種植和照料每一類蔬菜種子以外,還對 “民主種子” 背后的理念加以闡釋。為了進一步證明美國政府和民眾對菲律賓的友好,亞洲基金會曾在美國國內發(fā)起兩次 “民主種子” 募集活動,號召美國民眾為缺乏蔬菜種子的菲律賓進行捐助。募捐活動收獲頗豐,總計129.13萬包各種蔬菜種子被運往菲律賓的學校、教會、傳教士團體、童子軍以及菲律賓軍隊,包裹的分發(fā)主要由 “民主種子” 項目的當?shù)剞k事處人員負責,亞洲基金會扮演著協(xié)調者的角色。

在長達10年的實施過程中, “民主種子” 項目是由菲律賓政府種子公司與亞洲基金會簽約進行具體運作,亞洲基金會按月進行撥款,年度總預算約為1.55萬美元。經費主要用于項目協(xié)調人的工資和種子分發(fā)過程中產生的相關費用。項目前期在亞洲基金會美國舊金山總部募集種子及種子進口稅費用每年大抵需要3 000—4 000美元。[24]“民主種子” 項目的合作機構包括菲律賓農業(yè)和自然資源部、工業(yè)局、農業(yè)擴展局、農學院及國際合作管理局等政府部門和學術機構,這些機構為該項目提供一些物質幫助或減免相關運輸費用。

(三)實施海外圖書館項目

海外圖書館項目是杜魯門政府時期已經啟動的一個旨在對亞非拉第三世界國家塑造美國 “世界領導者” 和 “民主的櫥窗” 的形象以及爭奪這些國家青年學生心靈和思想的項目。由于第三世界國家的青年學生大多出身貧困家庭,絕大多數(shù)青年學生只能留守國內就近上學,所以,能夠被選中前往美國學習者乃是鳳毛麟角,這就為美國海外圖書館項目的實施提供了機遇。

冷戰(zhàn)初期,杜魯門拋出了 “真理運動” ,被認為是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 “馬歇爾計劃” ,以對抗所謂的蘇聯(lián)奴役性教義宣傳。根據(jù)杜魯門的指示和 “真理運動” 確立的具體目標,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要求國務院現(xiàn)行的信息和教育交流項目要對在美國領導下的 “自由世界” 人民和政府的政治、軍事和經濟行動施加心理影響[25],將所謂的 “真理” 傳播到世界每個角落。根據(jù)美國國務院的一攬子規(guī)劃,1951年美國的海外圖書館增加到22個,在一定程度上擴大了海外圖書館的力量。同時一些反共和倡導民主自由思想的圖書被翻譯成第三世界國家的官方語言不斷充實到當?shù)氐膱D書館中,以滿足當?shù)厍嗄陮W生的需求。1952年初,美國國務院下設 “國際信息處” (IIA),專門負責海外圖書館項目。隨著冷戰(zhàn)的不斷擴展,近東和中東地區(qū)因其重要的地緣政治意義和豐富的石油資源而成為美國冷戰(zhàn)決策者關注的焦點。據(jù)此,國際信息處優(yōu)先增加了在這些地區(qū)國家的圖書館數(shù)量,美國政府從1952年起,年均投入600萬美元用于海外圖書館項目,重點是支持近東和中東國家的圖書館建設和運營。到1956年底,包括圖書館在內的美國海外信息中心增加了38個,總數(shù)達到193個。[26]美國在海外特別是在亞非拉第三世界國家設立的圖書館中收藏著大量介紹美國歷史文化、民主制度、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圖書、期刊、畫報、報紙、小冊子等。這些圖書館免費向當?shù)厣鐣麟A層讀者開放,同時還積極與當?shù)氐纳鐣F體進行交流。

艾森豪威爾上臺后,美國新聞署全盤接手了海外圖書館項目,先后在華盛頓總部設立了6個分區(qū)辦公室來分別管理歐洲、東亞和太平洋、拉丁美洲、中東和南亞、蘇聯(lián)、東歐地區(qū)的新聞處,并責成這些新聞處具體負責所在地區(qū)圖書館的運作。在與蘇聯(lián)進行塑造各自良好國際形象的博弈以及爭奪第三世界國家民眾心靈和思想的宣傳戰(zhàn)中,美國新聞署不惜投入巨資來建立數(shù)量更多、規(guī)模更大、藏書更豐富的海外圖書館來與蘇聯(lián)一決高下。據(jù)美國政府解密檔案披露,美國新聞署先后在印度的孟買、加爾各答、海得拉巴、勒克瑙、班加羅爾和特里凡德瑯等地創(chuàng)建了圖書館,隨后又在菲律賓、印度尼西亞、臺灣、塔桑尼亞、埃塞俄比亞、尼日利亞、摩洛哥、巴拉馬、哥倫比亞、玻利維亞、委內瑞拉和烏拉圭等亞非拉第三世界國家和地區(qū)創(chuàng)建或重新開放了圖書館。[27]

為了在第三世界國家的青年讀者中傳播美國的民主制度和價值觀,塑造美國 “世界領導者” 和 “民主的櫥窗” 的形象,美國新聞署不斷提高這些海外圖書館的館藏量和服務質量,重點是擴大館藏圖書的種類、語言、學科領域和數(shù)量等。在圖書種類方面,實現(xiàn)圖書、期刊、報紙、小冊子、畫報、政府文件、照片以及美國物品的多樣化,特別是對美國物品和反映美國民主制度和生活方式的照片展示,加深了當?shù)厍嗄曜x者對美國的直觀印象,從而加深了這些讀者對美國民主制度和生活方式的了解。在語言方面盡量本土化,因為世界上絕大多數(shù)人還是通過母語去閱讀美國圖書和其他宣傳品。美國信息咨詢委員會指出, “如果我們想從我們的海外圖書館和發(fā)行的宣傳冊上看到成效,就必須將圖書館以及散發(fā)到目標群體手上的宣傳品翻譯成當?shù)卣Z言文字”[28]。到艾森豪威爾政府后期,美國新聞總署已經建立起了一個全球范圍內的圖書館網絡體系和圖書流通系統(tǒng),維持著分布在全球70個國家的161個圖書館和文化中心、92個閱覽室,以及設在31個國家的110個雙邊中心的正常運轉。以1959年為例,美國海外圖書館接待讀者超過2 800萬人次,圖書流通量達1 000萬次。美國新聞署負責翻譯的圖書多達800個版本、35種語言、700萬冊,其中絕大部分流向美國設在亞非拉第三世界國家的圖書館。[29]

(四)實施 “和平隊” 計劃

為了爭奪第三世界國家民眾的心靈和思想,將更多的第三世界國家納入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使這些國家成為遏制所謂蘇聯(lián)共產主義擴張的鏈條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美國肯尼迪政府推出了 “和平隊” 計劃。其實,肯尼迪早在競選總統(tǒng)期間就來到密歇根大學校園,向等候在那里的近1萬名學生發(fā)表演講,號召美國青年學生到貧窮落后的第三世界國家去幫助那里的民眾擺脫貧窮和落后的羈絆,在他們的心目中樹立美國是 “第三世界國家的朋友” 的形象,以此來遏制蘇聯(lián)共產主義在這些國家的擴張。[30]54-60肯尼迪上臺后在參議院論證 “和平隊” 構想時強調, “整個美國沒有足夠的資金用于減輕不發(fā)達國家的痛苦……但是我們擁有大量掌握知識的人,他們知道該如何幫助那些國家自我救助。所以我提議由有才干的年輕人組成的和平隊……去彌補我們在這些地區(qū)并不充分的努力”[31]15。 “和平隊” 肩負著的一個重要使命就是塑造美國 “第三世界國家的朋友” 的形象。委內瑞拉就是其中較為成功的國家之一。

委內瑞拉是位于南美洲北部的國家,首都加拉加斯。北臨加勒比海,西與哥倫比亞相鄰,南與巴西交界,東與圭亞那接壤。石油是委內瑞拉主要礦物資源,儲量約占世界儲量的4%,位居南美第一,但是由于豐富的石油資源長期被外國壟斷資本所控制,委內瑞拉人民依然過著貧窮的生活。肩負著美國政府使命的 “和平隊” 志愿者來到了委內瑞拉最落后的地區(qū),這些滿懷熱情的美國青年在遠離大城市的窮鄉(xiāng)僻壤同委內瑞拉民眾同甘共苦,講他們的語言,幫助他們開發(fā)當?shù)氐氖唾Y源和人力資源,除了從幫助別人中得到樂趣外幾乎沒有任何物質報酬??梢哉f,這些 “和平隊” 的志愿者們在遠離家鄉(xiāng)和親人的委內瑞拉荒野里不辭勞苦地工作,他們的一舉一動極大地改變了當?shù)孛癖妼γ绹目捶?,并逐漸將這些幫助他們擺脫貧困的美國 “和平隊” 志愿者視為來自美國的真正朋友。正如美國駐委內瑞拉大使所說: “和平隊在這兒好極了,在改變委內瑞拉人對美國人的印象方面創(chuàng)造出了奇跡。在和平隊沒有來之前,窮苦的委內瑞拉民眾所看到的僅僅是那些開著凱迪萊克轎車到處兜風的美國人。他們以為美國人都是有錢的、自私的、冷酷的、反動的。‘和平隊’志愿者讓他們看到一種完全不同的美國人。這就轉變了委內瑞拉民眾對美國的傳統(tǒng)看法,他們開始將這些志愿者當作他們的朋友?!盵32]487-488在 “和平隊” 的不懈努力下,委內瑞拉民眾逐漸改變了對美國的看法,當 “和平隊” 新隊員抵達委內瑞拉時,迎接他們的總是鮮花和掌聲,而不是尼克松當年所遭遇的石塊、唾沫、咒罵和爛番茄等。

四、美國對第三世界國家開展宣傳戰(zhàn)的成效與影響

客觀地講,冷戰(zhàn)期間美國在第三世界國家開展的宣傳戰(zhàn)在一些國家、一定程度上達到了美國的預期效果,使美國在這些國家的影響力不斷提升,國際形象不斷得到改善。

首先,成功塑造了 “世界領導者” 形象。美國海外圖書館的積極運作有效地向所在國民眾展示了美國歷史文化、社會生活、民主制度等,特別是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青年學生讀者,他們耳濡目染,加深了對美國民主制度和傳統(tǒng)文化的了解,逐漸在心靈和思想上對美國產生了 “世界領導者” 的認識。所以,美國駐印度尼西亞首都雅加達的大使認為 “圖書館是最有價值的” ;美國駐摩洛哥首都丹吉爾的大使則認為 “圖書館、新聞媒體與出版物的成效要遠遠超出該項目中的其他組成部分” ;美國駐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大使指出: “在一個長遠而持續(xù)性的行動中,目前而言圖書館可能是最富有成效的文化交流媒介” ;美國駐以色列首都特拉維夫和耶路撒冷的大使則稱贊 “信息中心(圖書館和文化中心)是達到目標的最有效工具” 。[33]

其次,成功塑造了 “民主櫥窗” 形象。美國通過諸如無線電廣播宣傳計劃、信息與教育交流項目、海外圖書館項目等[34]399-427宣傳戰(zhàn)措施,向一些第三世界國家輸出了美國的民主制度、價值觀和生活方式,使得一些國家在一定程度上對美國產生了某種認可和向心力,從而成為美國遏制所謂蘇聯(lián)共產主義擴張的外圍力量[35]47-56,美國設在一些第三世界國家的海外圖書館得到了所在國政府和民眾的接受,通過閱讀和觀看這些圖書館的藏書和圖片展覽,使越來越多的第三世界國家民眾了解美國的對外政策、民主制度、價值觀和生活方式,在潛移默化中形成并固化了美國 “民主典范” 的形象,成為潛在美國式民主制度的倡導者和實踐者。

再次,成功塑造了 “第三世界國家的朋友” 形象。美國通過向一些第三世界國家提供了比蘇聯(lián)更多的經濟援助,在某種程度上給這些國家民族經濟發(fā)展注入了活力。亞洲基金會在菲律賓實施的 “民主種子” 項目從經濟和農業(yè)技術上對菲律賓進行了援助,用實際行動向菲律賓政府和民眾說明了美國是菲律賓的真正朋友。根據(jù)亞洲基金會1960年的評估, “民主種子” 項目在菲律賓深受政府和民眾的歡迎,亞洲基金會設在菲律賓的辦事處人員被菲律賓民眾奉為來自 “山巔之城” 的使者,項目也已經達到自助水平,而且其主要職能可以被亞洲基金會下的其他新設項目所替代。[36]再比如,肯尼迪政府推出的 “和平隊” 計劃,給一些第三世界國家提供一些援助,一批批具有理想主義色彩的美國青年志愿者通過辛勤的勞動和無私的奉獻向第三世界國家民眾展示美國友好的一面,而且也為肯尼迪本人贏得了聲譽。在委內瑞拉以及其他拉丁美洲國家特別是在那些貧窮和邊遠地區(qū),受益于 “和平隊” 計劃的當?shù)孛癖娂娂姺Q贊肯尼迪是 “一個偉大的人” “一個好人” “世界各地有色人種的真正朋友” 。[37]91肯尼迪在達拉斯遇害后, “和平隊” 計劃依然得到隨后各屆政府的傳承和發(fā)揚光大,越來越多的美國青年紛紛前往亞非拉第三世界國家最艱苦的地方,為美國在第三世界國家塑造良好形象繼續(xù)奉獻。

再者,美國的宣傳戰(zhàn)行動也壯大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力量,為美國贏得冷戰(zhàn)奠定了一定的基礎。在美國經濟和軍事援助以及美國之音的無線電廣播宣傳鼓噪下,泰國的親美政府更加穩(wěn)固,泰國共產黨的活動不斷減少,泰國民眾的反美仇美情緒日漸削弱,泰國成為東南亞的親美國家和反共堡壘。美國通過 “民主種子” 項目將菲律賓納入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成為美國在遠東地區(qū)遏制所謂蘇聯(lián)共產主義擴張鏈條中的重要一環(huán)。美國在菲律賓傳播的美式 “民主” 意味著 “反共親美” 。另外,在美國的軍事和經濟援助以及宣傳戰(zhàn)的相互作用下,一些第三世界國家與美國簽訂了所謂的軍事同盟和經濟援助協(xié)定,將該國的戰(zhàn)略要地、自然資源交由美國利用和開發(fā),最終成為美國遏制所謂蘇聯(lián)共產主義擴張鏈條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1947年美國與菲律賓簽訂的《美菲軍事基地協(xié)定》、1954年美國與巴基斯坦簽訂的《美國和巴基斯坦共同防御援助協(xié)定》、1955年美國促使英國與中東國家簽訂的《巴格達條約》等都充分證明了這一點??梢哉f,為了在第三世界國家重塑一個良好的國際形象,美國不惜投入巨資來進行軍事和經濟援助來扶持親美的政府,同時積極開展公開的和隱蔽的宣傳來為美國營造一個有利的輿論環(huán)境,結果使一些第三世界國家出于本國短期利益的考慮而選擇加入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最終導致冷戰(zhàn)的天平開始向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傾斜,加劇了冷戰(zhàn)局勢。

不過,由于 “第三世界” 是一個建構的概念,因此第三世界并非鐵板一塊的整體,比如,美國的無線電廣播宣傳盡管在泰國取得了很大成功,但并不是在所有第三世界國家都取得了同樣顯著的成效。因此,美國對第三世界國家開展的旨在重塑美國國際形象的宣傳戰(zhàn)在一些國家未能發(fā)揮應有的作用,甚至適得其反,導致這些國家對美國的形象認知進一步惡化。

首先,美國的宣傳加劇了一些第三世界國家內部固有的民族矛盾,使這些國家認清了美國新殖民主義的本質。由于第三世界國家長期受到西方殖民主義的統(tǒng)治和剝削,經濟基礎十分薄弱,戰(zhàn)后獲得獨立的第三世界國家民眾期盼著國內各族人民能夠團結一心,把自己的國家建設好,但是美國從自身的利益和地緣戰(zhàn)略考慮,認為這些國家各民族的團結不利于其從中取利,因此常常采取各種手段來挑撥一些第三世界國家民族之間的矛盾,結果使越來越多的國家陷入民族沖突和內戰(zhàn),使這些國家逐漸認清了美國新殖民主義的本質,塞浦路斯就是一個典型。[38]

其次,加劇了第三世界國家的分化,一些國家的反美情緒與日俱增。第三世界國家有著很多共同點,那就是長期遭受西方殖民主義的統(tǒng)治和剝削,經濟落后,百廢待興。冷戰(zhàn)初期美蘇在第三世界的爭奪均是從自身利益出發(fā),完全不顧這些國家民族經濟的發(fā)展,結果導致第三世界國家逐步走向分裂,一些國家加入以蘇聯(lián)為首的東方陣營,仇美情緒與日俱增。另外一些國家政府則在美國的蠱惑下加入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成為美國冷戰(zhàn)的一顆棋子,在這些國家政府和民眾認清美國新殖民主義真面目后,又轉入到以蘇聯(lián)為首的東方陣營,埃塞俄比亞就是一個典型。[39]

最后,進一步激化了美國與一些第三世界國家的矛盾,使這些國家的反美浪潮愈演愈烈。冷戰(zhàn)初期,美國對第三世界國家的宣傳戰(zhàn)主要從美國的遏制戰(zhàn)略出發(fā),強行在一些第三世界國家推行美國式的民主制度,根本不顧這些國家的國情和經濟發(fā)展。為了反擊蘇聯(lián)的和平攻勢和反美反帝宣傳,重塑美國的國際形象,美國不僅通過公開的宣傳戰(zhàn)來爭奪第三世界國家民眾的心靈和思想,而且還采取隱蔽宣傳戰(zhàn),通過制造假消息、假新聞等來抹黑那些不順從美國的第三世界國家的政府和領導人,甚至通過謀殺、政變來顛覆一些第三世界國家的民選政府,建立親美的政府,結果使這些國家對美國形象的認知進一步惡化,亞洲的伊朗、非洲的剛果、拉丁美洲的智利就是一些典型。[40]161-175,245-250,287-324

冷戰(zhàn)結束后,美國成為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但是美國歷屆政府依然固守冷戰(zhàn)思維,設立假想對手,動輒對那些不符合其國家利益的國家進行打壓和制裁,甚至通過掌控的國際話語權編造各種借口來干涉他國內政、發(fā)動戰(zhàn)爭以及拱火地區(qū)性沖突,結果導致國際局勢日趨復雜,使世界和平面臨新的挑戰(zhàn)。我們要以史為鑒,以習近平總書記黨的二十大報告精神為指引,建立健全防范境外敵對勢力對我國進行顛覆、滲透和分裂的長效機制,確保我國意識形態(tài)安全和社會穩(wěn)定。

猜你喜歡
第三世界民眾國家
超越霸權中心主義——主權平等的第三世界歷史經驗
兌現(xiàn)“將青瓦臺還給民眾”的承諾
烏克蘭當?shù)孛癖姵冯x
能過兩次新年的國家
把國家“租”出去
奧運會起源于哪個國家?
激進反對派要香港仿效“第三世界”
十八屆三中全會民眾怎么看?
胡主席一彎腰 感動億萬民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