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呂雪萱
和它們最初的邂逅,是20年前在美國加州優(yōu)勝美地國家公園的山谷中。幾只野鹿就在不遠(yuǎn)處的草原,悠閑踱步吃草。那時剛到加州沒幾年,看到在大自然中出現(xiàn)的野生動物感覺既新奇又興奮。
公園規(guī)定游客與野生動物須保持適當(dāng)距離——只可遠(yuǎn)觀不可褻玩焉,因此我們僅搖下車窗,隔著相當(dāng)一段距離拍攝鹿群。
沒過多久,卻見前面車隊有些人興沖沖下了車,一手拎著相機(jī),亦步亦趨地慢慢靠近鹿兒,僅隔幾米之距。“嘿,這些人想干嗎?這樣走過去不就把鹿群嚇跑了嗎?”
神奇的是,這些野生的鹿兒頂多抬起頭來盯著人們看,絲毫沒有拔腿開溜的打算。好溫馴和善的動物??!于是,我們也依樣畫葫蘆跟著下車,慢慢湊過去拍鹿兒。猜想,應(yīng)是這國家公園每年超過360 萬游客,經(jīng)常人來人往、四目相對,鹿兒早就見怪不怪了。
此鹿為騾鹿,它們白臀中間一撮尾巴是黑的,人們也稱其為“黑尾鹿”,是騾鹿的一個亞種,主要分布于美國西北的太平洋沿岸。
騾鹿肩高約在1 米上下,比人矮一些,從鼻到尾的身長約1.2米到2 米不等。公鹿比較大,平均90 公斤左右;母鹿體型較小,平均體重約70 公斤。
公鹿和母鹿平時各自成群活動,有趣的是,母鹿可和多只公鹿親熱,并非一夫一妻制或一夫多妻制。如果母鹿沒成功受孕,在一個月內(nèi)會再度進(jìn)入動情周期。一旦懷孕,妊娠期約190 至200 天,小鹿在春天出生,通常一或二只,此時大地蘇醒,到處都有青草嫩葉可吃。小鹿黏在媽媽身邊兩三個月,一起度過夏天,到了秋天即斷奶,學(xué)媽媽吃各種植物。
騾鹿像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并喜歡在靠近水源與食物的地方休憩。夏天,常在3000 米高山草原中見其蹤影,除了草本植物,騾鹿還喜歡吃黑莓、藍(lán)莓等各種野莓果。晨昏之際是它們最活躍的時候,會到處游走,大白天則躲在隱蔽之處休息。
到了冬天,高山被冰雪覆蓋,它們便下至低海拔的山谷森林過冬,此時主要食物是針葉樹的葉子、落葉樹的細(xì)枝以及白楊、山茱萸之類的灌木。隨著食物減少,騾鹿的新陳代謝跟著變慢,并減少活動以保存能量過冬。
嚴(yán)寒環(huán)境對小鹿是一大考驗,冬天騾鹿死亡數(shù)量驟增,絕大部分原因是未滿周歲的小鹿無法度過第一個寒冬。此外,除了人類,騾鹿最大的天敵是灰狼、土狼、美洲獅,黑熊和山貓也會攻擊小鹿。
優(yōu)勝美地騾鹿繁洐,說起來要感謝美國總統(tǒng)林肯在1864年簽署法案將此地設(shè)為州立保護(hù)區(qū),它們才不致被濫捕濫殺。據(jù)說野生騾鹿平均壽命為9 至11 歲,迄今150年來,它們也歷經(jīng)十幾代了。一代代的騾鹿在此安身立命,這是它們的家,我們只是過客。當(dāng)看到鹿兒徜徉于如詩畫般的大自然中,誰都會忍不住為那與世無爭的和平靜謐而深深動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