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于飛
施議對先生不僅是當代著名的詞學家,還以詞人著稱。他編纂《當代詞綜》(海峽文藝出版社2002年版)提出“大當代”詞學觀,又出版詞集《金縷百詠》(澳門詩社2020 年版),以百余首金縷曲為當代填詞者提供入門途徑。本文即以此書為例,賞析施先生填詞心得和詞作特色。
施先生首先在《金縷百詠》的自敘中闡明為何填詞宜從“金縷”入門。金縷曲,又名賀新郎、貂裘換酒、乳燕飛等。施先生認為金縷此調(diào)格式特殊,最能體現(xiàn)詞體特色。具體而言,體現(xiàn)為以下三個方面:其一,金縷此調(diào)句式參差,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八言,應有盡有,除第一句外,上、下兩片各句的平仄、韻位、字數(shù)完全相同。上、下兩片構成對立統(tǒng)一的藝術整體,適宜表現(xiàn)繁復多變的情感活動。其二,金縷此調(diào)變化無窮,各種筆法皆宜所用?;蛞再x為詞,以詩為詞,以文為詞,或布景、說情、造理,均能各得其所。其三,金縷此調(diào)于變中有不變者,如上、下片的第六句,單句用韻,處于居中位置,起承上啟下作用。三個方面,既可以看出金縷曲在體式上的特別之處,又為填詞者提示途徑。想要填好金縷此調(diào),不僅要熟悉詞調(diào),還要了解詩、文、賦等文體的知識,對布景、說情、造理等常用藝術手法游刃有余,才能充分發(fā)揮金縷此調(diào)的作用,達到各種筆法皆宜所用的高妙境界。
《金縷百詠》分為前集和后集,前集四卷均為原創(chuàng),后集三卷均為集句詞。前集原創(chuàng)以主題劃分為四篇,分別為卷一自述篇,卷二山水篇,卷三投贈篇,卷四詠懷篇。其中不乏佳作,也可看出施先生在填詞上的取法對象。例如《金縷曲·重游西湖》:
一棹西湖水。釀清愁、平波倦瀲,暖風慵起。不了晴絲飄柳岸,隊隊無言桃李。費多少,紅情綠意。煙雨畫船應依舊,甚當年爭渡今何地。橫翠蓋,舞雙袂。重來合共佳人醉。對長堤、沙鷗笑問,鬢毛斑未??妥庸怅庱x過隙,惟有此情難已。縱幾度,蟾宮折桂。曲院曉來聞鶯語,正沉沉幃幕眠西子。凝皓腕,亂釵髻。
詞末附徐行恭、何之碩、吳調(diào)公、吳紹烈、闞家蓂諸家評議。吳紹烈評此詞“委婉中見真摯之情,溫厚中有沉郁之氣”。從取法對象上看,兼有姜夔與辛棄疾之長,又受蘇軾影響,初具“形上詞”的哲思特色。這或許是此詞雖為紀游之作,卻置于自述篇之首,而未置于山水篇的原因?!靶紊显~”是饒宗頤先生提出的用詞體原型以再現(xiàn)形而上旨意的新詞體。施議對先生在《形上詞的文學價值及其文學史意義》一文中提出形上詞的文學史意義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第一,形上詞創(chuàng)作所展現(xiàn)的形而上旨意表示從詩歌到哲學的提升;第二,形上詞所構成模式規(guī)范標志從傳統(tǒng)到現(xiàn)代的轉型。并以倒三角形模式圖解形上詞的構思①施議對:《形上詞的文學價值及其文學史意義》,《東南學術》2019年第6期,第179~180頁。。筆者試以此模式解析《金縷曲·重游西湖》的構思。
從古至今,歌詠西湖的詞人和詞作都很多,常見的寫作模式有寫景抒情、寓情于景、古今對比等?!督鹂|曲·重游西湖》的寫法是以西湖水為中介物,連接昔日的回憶與今天的重游,抒發(fā)人生變化、年華易逝之感。施先生青年時代曾在杭州求學,西湖水見證了他從意氣風發(fā)的青年學子到兩鬢斑白的著名學者的人生過程。由此我們可以想到蘇軾《前赤壁賦》的名句,“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通過西湖水的不變,來襯托人生數(shù)十年的變化。從人生變化與湖水不變的對比中,思考瞬間和永恒、有限和無限之間的關系。如參照蘇軾《臨江仙·夜飲東坡醒復醉》,兩首詞在構思上都有一個中介物:蘇詞是小舟,施詞是西湖水。通過中介物,寫出了對有限和無限、瞬間與永恒的思考。
又如《賀新郎·癸未秋晚鉛山拜謁辛棄疾墓》:
壯歲旌旗擁。渡江南、平戎萬字,東家樹種。但得君王心事了,身后生前歌頌。金印大,禍無旋踵。雁避船回風波惡,算初成三徑盟鷗共。情與貌,眾山奉。我今拜祭清詞供。向溪橋、社林茅店,兒童嬉弄。隔岸蓮塘青碧小,霜柚枝頭沉重。路宛轉,云煙走動。一竹一松真朋友,料胸間勿盡憑收縱。時不予,豈堪痛。
施先生填詞取法辛棄疾,對稼軒詞非常熟悉。在《賀新郎》這首詞中,大量引用和化用了辛棄疾的詞句,均能巧妙運用,融會貫通,毫無掉書袋之嫌。如上片第一句“壯歲旌旗擁”與第二句“渡江南、平戎萬字,東家樹種”化用辛棄疾的《鷓鴣天·壯歲旌旗擁萬夫》“壯歲旌旗擁萬夫,錦襜突騎渡江初”與“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第三句“但得君王心事了,身后生前歌頌”化用辛棄疾的《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的名句“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第五句“雁避船回風波惡,算初成三徑盟鷗共”化用辛棄疾的《沁園春·帶湖新居將成》“三徑初成”與“秋江上,看驚弦雁避,駭浪船回”。第六句“情與貌,眾山奉”化用辛棄疾的《賀新郎·甚矣吾衰矣》“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情與貌,略相似”。下片第二句“向溪橋、社林茅店,兒童嬉弄”化用辛棄疾的《清平樂·村居》。第五句“一竹一松真朋友,料胸間勿盡憑收縱”引用辛棄疾的《鷓鴣天·博山寺作》的名句“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鳥山花好弟兄”。通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施先生所引用和化用的辛棄疾詞作都是讀者耳熟能詳?shù)拿?,讀者看到這些引用和化用的詞句,自然就會想到辛棄疾的生平和名句。在如何引用和化用前人的詞作方面,這首詞對初學填詞者,尤其是學辛棄疾詞入門的填詞者,有一定的啟發(fā)意義。
又如《金縷曲·乙酉中秋前五日泛舟西溪有懷先師夏瞿禪教授》:
曲渚罕人跡。望煙嵐、秋眉山剪,溪流寂寂。古剎荒寒巖阿傍,匝地荻蘆抽白。鷗鳧棲蹤,莓苔點石。紅柿黃橙香菱紫,繞祠堂松柏森森碧。追往事,悼詞客。宗師一代曾誰識。想當年、高吟朗嘯,月痕沙磧。風雨晴陰原無有,今夕不知何夕。覓好句,釣篷時入。門口儂家應依舊,待先生料理三春陌。斟北斗,萬梅側。
杭州西溪濕地公園以“三堤十景”著稱。西溪十景之首“秋蘆飛雪”,即秋雪庵。張岱《西湖夢尋》中寫西溪“其地有秋雪庵,一片蘆花,明月映之,白如積雪,大是奇景”。秋雪庵后建有兩浙詞人祠堂,供奉張志和以下兩浙詞人1044 人。施先生曾求學于夏承燾(字瞿禪)教授,夏承燾教授是浙江溫州人,當代著名詞人和詞學家,被譽為“一代詞宗”。2005 年中秋前五日,施先生泛舟西溪,途經(jīng)兩浙詞人祠堂,想到恩師夏承燾教授已經(jīng)逝世二十年,而當年和恩師學習的情景還歷歷在目?;叵攵鲙煯斈旮咭骼蕠[的風采,一時竟有不知今夕何夕之感。此首《金縷曲》上片寫景、下片懷人,較少運用典故及前人詞句。王昊評議“金縷一曲,追往事,悼詞客,尺幅間和婉儒雅外,自有一種拗折清勁之感,敲金戛玉,足使懦人起”①施議對:《金縷百詠》前集卷四,澳門詩社2020年版,第36頁。施議對:《金縷百詠》諸家題詠,澳門詩社2020年版,卷首。。
《金縷百詠》的另一特色是集句詞。施先生大量創(chuàng)作集句詞,不僅體現(xiàn)了他身為學者的深厚學識修養(yǎng),還以集一人詞句為詞的方式,對當代詞家逐一進行點評,自創(chuàng)新體。王兆鵬教授評價“集句詞自荊公(王安石)創(chuàng)體之后,后繼之作如林,然罕見集一人之詞句為詞者,公(施議對)之作,洵為創(chuàng)格。昔陳人杰一集一調(diào),今公不僅一調(diào)一集,且一集一體,邁越前修,無任欽佩”①施議對:《金縷百詠》前集卷四,澳門詩社2020年版,第36頁。施議對:《金縷百詠》諸家題詠,澳門詩社2020年版,卷首。。陳人杰是南宋詞人,現(xiàn)存《龜峰詞》一卷,收詞31 首,全用“沁園春”詞調(diào)。施議對先生《金縷百詠》后集三卷共收集句詞54 首(不含和作)。全用“金縷曲”詞調(diào),從數(shù)量上和創(chuàng)體上都超過了陳人杰。集句對象以當代詞家為主,包括毛澤東、黃曾樾、唐圭璋、詹安泰、梁披云、沈祖棻、啟功、吳藕汀、馬祖熙、周退密、李維嘉、曾仲珊、葉嘉瑩、邱世友、徐培均、蔡厚示、黃拔荊、陳永正、鄭欣淼、魏新河、蔡世平、徐晉如等人。施先生集中創(chuàng)作今人的集句詞,一方面與他編纂《當代詞綜》收集了大量當代詞人的詞作有關,另一方面也為當代人學習當代詞家提供了范例。筆者即以集蔡世平詞為例分析施先生如何以集句詞點評當代詞家。
賀新郎
蔡世平南園詞集句
山杏枝頭鬧。賀新郎早鶯啼、倦游到楚,云煙渺渺。霜葉飛歲歲年年頻回首,淚濕衣衫尋找。賀新郎做一枕,桃林熟了。青玉案明月瀟湘黃泥地,看鷹旋、柳上黃昏小。水調(diào)歌頭平仄仄,羨多少。高陽臺鋤他幾遍就知道。漢宮春理南園、采編童話,桃枝葉好。沁園春心事總將閑章賦,昨夜蛙聲塘草。燕歸梁鳥語別,人山俱老。生查子物態(tài)世間安排咋,影徘徊,風致一庭好。臨江仙天府樂,芙蓉笑,念奴嬌。
蔡世平先生以《南園詞》開當代田園詞的寫作新風,學界已有論述,筆者在此不再贅述。施先生此詞,既有對蔡世平先生生平的描述,又贊揚了他在創(chuàng)作上的追求和成就。蔡世平先生是湖南人,青年時代曾在新疆入伍當兵。“南園”是蔡世平先生在岳陽的居所,他從2002年開始在此創(chuàng)作詞,后以《南園詞》為名結集出版。上片“明月瀟湘黃泥地,看鷹旋、柳上黃昏小”通過布景抒情將湖南鄉(xiāng)居與從軍新疆聯(lián)系起來?!懊髟聻t湘”是眼前景和此身所在,“鷹旋黃昏”是從軍回憶和此心所系。青年時代的入伍經(jīng)歷不僅是他的難忘回憶,也是他的南園詞注重描寫現(xiàn)實、關懷民生的原因之一,體現(xiàn)了詞人的一腔熱血和錚錚鐵骨。下片“理南園、采編童話,桃枝葉好”采用虛實結合的手法,寫詞人打理自己的居所“南園”在此寫作,編織詩意家園,收獲頗豐。在“蛙聲塘草”的鄉(xiāng)居生活中,不覺“人山俱老”。此處的“老”,不僅是指年歲漸長,年華老去,更是指詞人在創(chuàng)作上進入了老成通會、自成一家的境界。筆者尤為欣賞“鋤他幾遍就知道”,此句看似寫詞人躬耕南園不辭辛勞,實際上是點明南園詞能一鳴驚人,并非橫空出世,是通過長期寫作、不斷磨礪才取得今天的成就。
通過對《金縷百詠》的分析,可以看出當代人學習填詞不僅需要從入門開始選對路徑、取法乎上,更重要的是以作者的學識、胸襟、閱歷、志向入詞。施先生的填詞心得和取法對象固然可為初學填詞者指示入門途徑,使之少走彎路。然無施先生的學識、胸襟、閱歷、志向,僅模仿施先生的填詞經(jīng)歷,恐難達到施先生的創(chuàng)作高度,更談不上自成一家了。陸游言“工夫在詩外”,學詞填詞亦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