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冠
手勢是人類最早使用且至今仍廣泛運用的一種交際工具。有些具有非確定性,可以被多重解讀;有些則具有特定含義,能配合語言,使表達更精準。
古時候,三個書生一起赴京趕考,在路上遇見一位老者,恭恭敬敬地請他算卦。老者沒有說話,僅伸出一根手指。
數(shù)月后,三個書生中有一人上榜。他欣喜不已,專程去答謝老者。老者笑道:“公子雖中狀元,卻不知道一根手指的妙用。”書生細想后恍然大悟,原來只伸出一根手指能代表很多意思,可以被聯(lián)想成三人趕考的所有可能結(jié)果:一人也沒有落榜、只有一人落榜、只有一人上榜、一人也沒有上榜。
“上臺一伸手,便知有沒有?!痹诒硌菥﹦r,用手指表達人物的情感是演員的基本功,手指的動作與造型有劍指、蘭花指、氣指、怒指、心指、彈指、贊指、貶意指、朝天指、托月指等。老人常用曲指,文人常用單指,武將常用雙指,小生多用半指,青衣用蘭花指,花旦用折腕指……演員表現(xiàn)劇中人焦躁、無奈、想辦法,還會用雙手做搓手的動作,口里念叨:“這便如何是好?”這些手勢是語言的補充部分,讓人物形象更加立體。
要說當今最流行的手勢,非象征勝利的V字手勢莫屬。
關(guān)于這個手勢的起源,有很多說法,其中一種說法是它源于600年前的阿金庫爾戰(zhàn)役。一支英國軍隊遭到法國軍隊包圍,英國人要與法國人談判,但遭到拒絕。法國人還揚言:“我們要把這些英國人的食指和中指切下來,讓他們永遠沒法用弓箭!”后來,英軍打敗了法軍。英軍伸出兩根手指,向被俘法軍炫耀自己完好無損的手指。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英國首相丘吉爾經(jīng)常在公共場合用V字手勢鼓舞和激勵民眾。后來,V字手勢在全球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