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中華
(江蘇大力神鏈傳動有限公司,江蘇 泰州 225324)
某攤鋪機鏈條的鏈板,毛坯采用熱軋扁鋼,原來每月產量約30 000件,原工藝采用分工序,即切斷、沖孔、修孔3道,生產效率較低,質量也不穩(wěn)定。近兩年由于工程機械行業(yè)形勢持續(xù)向好,需求大幅增長,這種鏈板現(xiàn)在每月需求產量為80 000件左右,全年可達1 000 000件。原有的生產效能已不適應市場需求,需要設計一套級進模提高生產效率。
如圖1所示的鏈板工件毛坯為符合GB704-88的熱軋扁鋼,長度為6 m定尺,材質為優(yōu)質碳素結構鋼45Mn,直線度小于2.5 mm/m、硬度小于HB217;[1]工件為對稱形狀,兩端為圓弧R30,兩孔直徑為15.9 mm,中心距為(79.8±0.1)mm,平面度小于0.4 mm。采用先沖孔再修孔后切斷的三工步級進模。沖兩孔沖裁力為P沖=KLtτ=1.3×2×14.6 mm×3.14×8 mm×600 N/mm2=572 133 N;修兩孔沖裁力為P整=L(δ+ktn)τ=15.8 mm×3.14×2×(1.2+0.1×8×8)mm×600 N/mm2=452 461 N;切斷沖裁力為P斷=KLtτ=1.3×110 mm×8 mm×600 N/mm2=686 400 N;總的沖裁力P總=1 710 994 N[2]。考慮借用現(xiàn)有沖床JA21-160,將切斷凸模做成斜刃,切斷沖裁力降低30%,修正后切斷沖裁力P斷修正=P斷×0.7=686 400 N×0.7=480 480;另外,卸料力為總沖裁力的3%左右,JA21-160沖床完全滿足沖裁力要求。經(jīng)計算,模具壓力中心在修孔凹模芯中心偏左約9 mm。沖孔凸模直徑14.6 mm,沖孔凹模刃口直徑15.6 mm,沖裁間隙1 mm,修孔凸模直徑15.8 mm,修孔凹模直徑16.0 mm,切斷凸、凹模間隙取1 mm。側面定位兩點距離及位置的選擇,較高精度熱軋扁鋼其直線度小于2.5 mm/m,兩點定位距離應適宜。當側面定位兩點距離為250 mm時,經(jīng)計算其直線度就小于0.16 mm;當側面定位兩點距離為100 mm時,經(jīng)計算,其直線度就小于0.025 mm;當側面定位兩點距離為138 mm時,經(jīng)計算,其直線度就小于0.05 mm,即工步一與工步二沿扁鋼寬度方向的定位不重合誤差最大為0.05 mm。因沖孔凹模刃口直徑15.6 mm,而修孔凸模直徑15.8 mm,可保證孔15.9 mm在厚度上全部修出。
圖1 鏈板零件示意
該零件形狀對稱簡單,毛坯為板厚8 mm寬45 mm的熱軋扁鋼,工件長度為128 mm,零件切斷的搭邊大了浪費材料,小了切斷凸模的強度又不足,最后確定搭邊為10 mm,這樣步距確定為138 mm。工步分解如圖2所示: 工步一先沖兩孔,工步二再修兩孔并切出零件一端的圓弧,工步三切斷分離零件。
圖2 工步分解示意
圖3為鏈板的沖孔、修孔、切斷級進模。上模部分: 模柄1、聯(lián)結板36、聚氨酯橡膠34、側板3、導向板2、頂板33、頂桿4、上模板7、導套6、上墊板9、襯板10、凸模固定板26、沖孔凸模8、修孔凸模11、切斷凸模25、小導柱24、卸料板13、定距套27、接近鐵板30、螺釘5、31、32、35等;下模部分: 凹模固定板21、沖孔凹模芯19、修孔凹模芯20、切斷修孔組合凹模芯22、小導套23、滾輪37、滑塊38、滾輪軸15、彈簧46、氣缸41、氣缸座40、氣缸聯(lián)結板42、側頂桿39、端定位塊44、端定位導向座43、切斷定位塊47、接近開關支架29、接近開關28、下墊板16、下模板18、導柱17、墊片14、螺釘12、45等。
1—模柄;2—導向板;3—側板;4—頂桿;5—螺釘;6—導套;7—上模板;8—沖孔凸模;9—上墊板;10—襯板;11—修孔凸模;12—螺釘;13—卸料板;14—墊片;15—滾輪軸;16—下墊板;17—導柱;18—下模板;19—沖孔凹模芯;20—修孔凹模芯;21—凹模固定板;22—切斷修孔組合凹模芯;23—小導套;24—小導柱;25—切斷凸模;26—凸模固定板;27—定距套;28—接近開關;29—接近開關支架;30—接近鐵板;31—螺釘;32—螺釘;33—頂板;34—聚氨酯橡膠;35—螺釘;36—聯(lián)結板;37—滾輪;38—滑塊;39—側頂桿;40—氣缸座;41—氣缸;42—氣缸聯(lián)結板;43—端定位導向座;44—端定位塊;45—螺釘;46—彈簧;47—切斷定位塊圖3 模具裝配示意
如圖4所示,該模具因制件較長、較厚,導致模具外形結構尺寸較大,為保證沖壓的平穩(wěn)性,采用了四導柱、導套的導向結構,同時為保證模具的剛性,下模板18的厚度達80 mm,上模板7的厚度達60 mm,聯(lián)結板36和上模板7通過導向板2聯(lián)結成剛性整體,以承載沖裁力;為保證彈壓卸料板13的平穩(wěn)性和對沖孔凸模8、修孔凸模11、切斷凸模25的導向精準性,其上也布置了6個小導柱24;為防止修孔凸模11在沖壓過程中松動,產生轉動使油孔堵塞,采取了削扁的防轉措施。所有的凹模芯均未設計防止向上位移的臺階結構[3-4],主要考慮到以下3種情況: 一是將凹模芯與凹模固定板21采用小過盈配合;二是沖壓時彈壓卸料板始終壓住扁鋼并壓在凹模芯上;三是便于維修、刃磨凹模芯。
圖4 模具三維圖
圖5 定位部分三維圖
如圖5所示,第一組定位滾輪點位置選在兩沖孔模芯的中間,第二組定位滾輪點位置選在修孔模芯的中間。初始工步一側面定位時,用第一組定位滾輪點,以及在第一組定位點向右100 mm處設置的初始定位滾輪點;工步二側面定位時,用第一組定位滾輪點和第二組定位滾輪點,初始定位滾輪通過彈簧產生約100 N壓緊力,在外力大于100 N壓緊力時,允許初始定位滾輪向后擺動0.5 mm,初始定位滾輪將失去作用,防止過定位。工步三側面定位時,仍用第一組定位滾輪點和第二組定位滾輪點,在工步三的一側設有兩個終定位滾輪點,通過彈簧產生約100 N壓緊力,在外力大于100 N壓緊力時,允許終定位滾輪向后擺動0.5 mm,終定位滾輪也將失去作用。當單根扁鋼沖壓快完成而工步二無料時,直接將扁鋼一側送到兩個終定位滾輪點,即可完成側面兩點定位。
沖壓的零件厚度達8.0 mm,沖孔直徑只有14.6 mm,采用的是彈壓卸料,如將聚氨酯橡膠放置于凸模固定板與卸料板之間,沖孔凸模長,會比較容易折斷。為保證沖頭的剛性,將聚氨酯橡膠移至上模板的上面,聚氨酯橡膠直徑100 mm,厚度80 mm,共放置6塊,壓縮30%時,6塊聚氨酯橡膠產生6 t的彈力[5-6]。
如圖6所示,零件的中心距要求較高,彈壓卸料板在6個小導柱上平穩(wěn)滑動,彈壓卸料板除起卸料作用外,還為所有凸模起到導向護套的作用[7-8],為減少凸模與卸料板的接觸面磨損,增加精沖油流淌到修孔凸模刃口處的長度,凸模與卸料板的圓周配合面為6段均布的長約2 mm圓弧,兩者的間隙約0.02 mm,其余間隙約0.5 mm。
圖6 卸料板三維圖
如圖7所示,因沖孔、修孔、切斷凹模的磨損程度不一樣,為便于凹模的維修、刃磨、更換,采用鑲嵌結構,其中切斷凹模與其中的一個修孔凹模組合在一起,提高了組合凹模整體的強度[9]。在修磨刃口以后,在鑲嵌凹模芯下面墊上一定厚度的墊片,保證所有的凹模芯處于同一平面。
因為每批材料的寬度在軋制時有公差,為保證零件兩孔基本居中,通過調整定位滾輪定位處的尺寸大小來實現(xiàn)。
圖7 切斷修孔組合凹模芯三維圖
在沖床旁邊設有離地面高度約2 m的體積約30 dm3的精沖油箱,通過金屬軟管接頭與修孔凸模固定板上油路連接,管路上設有流量調節(jié)閥[10],如圖8所示,修孔凸模距刃口向上15,20, 25 mm圓周上分別設有8個均布的徑向小孔共24個(圓周360°上每孔間隙為45°),上、下相鄰的孔錯位15°,精沖油沿徑向油孔向下流淌潤滑、冷卻修孔凸模刃口,提高了修孔凸模使用壽命。
圖8 修孔凸模三維圖
沖床滑塊處于上死點時,將扁鋼送至沖孔工步端部定位塊處,側面靠到第一組固定定位滾輪和初始定位滾輪兩點處,滑塊下行至行程160 mm的一半左右時,接近開關靠近接近鐵板,氣動閥得電,氣缸活塞伸出,帶動氣缸聯(lián)結板頂向側頂桿,推動活動定位滾輪壓緊扁鋼側面;滑塊繼續(xù)下行,卸料板壓住扁鋼,開始沖孔,上模頂桿頂住頂板,聚氨酯橡膠被壓縮;滑塊行程到達下死點時,沖孔結束,滑塊回程,聚氨酯橡膠彈性恢復,卸料板將工件從沖孔凸模上脫開;滑塊繼續(xù)上行至行程一半左右時,接近開關離開接近鐵板,氣動閥失電,氣缸活塞縮回,活動定位滾輪松開扁鋼;滑塊回到上死點,完成一個循環(huán)。將扁鋼前移至修孔端定位塊,重復上述過程,修孔并切出鏈板一端圓弧,滑塊再次回到上死點;將扁鋼前移至切斷定位塊,重復上述過程,外鏈板半成品從扁鋼上切斷分離,在重力作用下從漏料孔落下。
原鏈板加工工序分為切斷、沖孔、修孔3步,采用160 t沖床切斷,每班產量8 000件,人工工資、設備及模具折舊、電費、管理費等,切斷工序折算后每件制造成本達0.15元;采用100 t沖床沖孔,每班產量6 000件,沖孔工序折算后每件制造成本達0.20元;采用63 t沖床修孔,每班產量7 200件,修孔工序折算后每件制造成本達0.15元,累計每件制造成本達0.50元。而現(xiàn)在采用級進模加工,每班產量8 000件以上,折算后每件制造成本為0.20元。級進模比原分工序加工的制造成本每件可節(jié)約0.3元,全年按100萬件計算可節(jié)約成本約30萬元。
該級進模經(jīng)過近1.5年的沖壓生產,累計完成產量超過1 200 000件,產品質量穩(wěn)定,減輕了工人勞動強度,取得了較好的經(jīng)濟和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