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明
上初中時一度喜歡武術,其實就是被電影《少林寺》鬧的,買了好多《武林》雜志看??戳死钚↓埖墓适?,又想練截拳道。記得一次,父親一聲不吭在院子里的樹上吊起了一個沙袋,我問他:“弄這是做什么?”他說:“給你練嘛?!?/p>
喜歡過的事不少,回想起來,父親還都是支持的。高中時,父親曾許諾:“等你考上大學了,給你買一雙拳擊手套和一個相機?!备赣H以前教過體育,特別喜歡拳擊,一直到現(xiàn)在還每周末看電視上的《武林風》節(jié)目。至于為什么想給我買相機,我一直也不太清楚原因,大概這些都是他心目中想玩又沒有玩過的好東西吧。
在我要去上大學前,父親去百貨大樓花了八十多塊錢給我買了一把廣東產(chǎn)的紅棉牌吉他,應該是看我當時對音樂太癡迷了吧。在他的極力主張下,我和妹妹讀的都是師范院校,在我們即將邁出家門的時候,他憑自己的經(jīng)驗替我們選擇了一種旱澇保收的“穩(wěn)妥”。
可惜我實在不是個受得住“穩(wěn)妥”的人。離家轉眼二十多年了,我竟然還是一個看上去毫無定性的人。畢業(yè)后分配在外地的中學教書,沒兩年就辭職跑掉,讓父母揪心了好些年。后來搞音樂,顛沛流離十年,他們也是極為牽掛。直到后來做記者,經(jīng)常給他們寄些報紙,感覺他們才安下心來。又十年之后,我又跟爸媽說,我又想辭職了,去搞攝影,他們再次陷入了無邊的擔憂。
我這代人,跟上輩人的交流著實很少,或者基本不交流,更多的情感都悶在心里。國人的情感,太內斂也太壓制并且好拖延?,F(xiàn)在每天我的兒子臨睡前一定認真地跟我說“爸爸晚安”,我都很慎重地也跟他說晚安。我常想,我都從來沒有跟我的父親說過一聲“晚安”,更不要說“我愛你”了。父母與子女間只有些最基本的關心,我也只在一些生活變動的節(jié)點上知會他們,這個節(jié)點又新成為他們擔憂的起點。
父母年齡越來越大,讓我這個已經(jīng)習慣在外奔突的人越來越心有惴惴。特別是我的父親七十多歲了,身體不好。這幾年的暑假,我都會帶兒子回老家與他們同住些日子。每次都發(fā)現(xiàn)他們又老了一些,尤其是父親的說話、思維都不似以前。記得有一次在老家,父親在說到關于我工作的話題時,嘆了口氣:“唉,做什么不行呢,能找一口吃的就行了。”這句話應該是他們對于我職業(yè)問題的意見終結,之后再也沒有對此說過什么。生活的事,要求已經(jīng)降到了底線,反倒都輕松了。只是他們對我沒了擔憂,我對他們的擔憂卻與日俱增。
前不久,母親打電話來,提到父親有次一個人上街去商場,出來后就迷糊了,差一點找不到回家的路,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讓他一個人上街去。我的擔憂又加了一層!我總是盡量多地給他們打去電話,以減少他們給我打電話。不是為了省錢,而是我已經(jīng)很怕接到家里的電話,我怕終有一天,我接到了那個電話,告訴我那件天大的事。
少不更事時,認為人生、工作就是職業(yè)扮演,越往后越發(fā)現(xiàn),扮演是件痛苦的事。內心的喜歡,才不用扮演。特別是在一些“大型藝術場合”,接觸到不太喜歡的人和事,也會煩惱頓起,覺得那里的空氣都不是我的。真的想拔腿就逃,離開那些紅男綠女,回到我的實實在在的江湖去。一個新職業(yè),并不意味著比前一個職業(yè)更對更好更輕松,同樣有行到水窮處的郁悶,又總覺得盡量堅持才算是對的,因為樂趣的根本并不是在于改行。若能像個孩子般,懷抱著對一件事最初的純真迷戀,并能一直沒有煩擾地去做到底,那該多好。我在鄉(xiāng)下拍照,偶爾就有小朋友充滿好奇地一直跟著我,我也不會趕走他們,要看相機取景器里的影像我也會讓他們看。我知道有可能這些少年中將來就有做攝影師的,如果這天他心里悄然種下了夢想的種子的話。他們就是當初的我。愿煩擾不要降臨在少年身上,以及他們未來的路上。愿他們“凡期盼的,都得到;凡尋覓的,就找著”。
近一些年,我也經(jīng)常把一些發(fā)表了我作品的報紙雜志寄回老家,有時寄回厚厚一摞,父親也經(jīng)常戴起眼鏡翻看。我不清楚他對我那些照片是否喜歡,但愿那些或許有點意思的圖像和白紙黑字能給他們一些靠得住的慰藉。我不想跟他們說闖蕩世界有多么難,也不想說在我慢慢看懂了這個世界后,不再妄論什么成與敗,我只想用剩下的時間找我的從前。
我做得到的,我竭力做到最好;我做不到的,可能我永遠也做不到。或許生命并不意味著成為了什么、做到了什么花好月圓,它原本就是這般的自在安然。重要的是:我們都還在,我沒有成為自己不喜歡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