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暢
摘 要:新冠肺炎疫情屬于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本文通過分析不可抗力與情勢變更概念及區(qū)別,探討新冠疫情是否屬于不可抗力。從理論上講,不可抗力與情勢變更在法律地位上是一般法與特別法的關系,在法律適用時,應根據(jù)具體情況,本著特別法優(yōu)于一般法的規(guī)則,適用特別法。新冠疫情可以適用不可抗力規(guī)則,但在處理合同糾紛時,應根據(jù)合同編的法律適用情勢變更原理。本文選取了典型案例,并對此進行分析研究。情勢變更在適用過程中,要符合情勢變更的構成要件,根據(jù)實際情況考慮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將會給對方帶來的損失,這樣才能在司法實踐中,避免情勢變更原則的濫用,保障合同雙方當事人的交易公平。
關鍵詞:新冠疫情;情勢變更;不可抗力
中圖分類號:D9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05.058
1 案情介紹
2019年3月11日,A公司(甲方)與劉某(乙方)簽訂《種植基地合作協(xié)議書》,約定劉某向A公司預定種苗12萬株,劉某成苗后向A公司以3元/株收購,每年收購一次。如果甲方未按合同收購,甲方賠償乙方3元/株。合同期限一年,自2019年3月11日起至2020年3月20日止。合同第七條約定:甲乙雙方的任何一方,由于自然災害、重大病蟲等不可抗力的原因,不能履行或者不能完全履行合同時,應及時通知對方,經核實后,免除承擔違約責任,并允許變更或解除合同。2020年2月初,劉某多次催問收購問題,A公司以尚未復工為由未予明確回復;直至3月2日劉某用微信向A公司發(fā)送《催收款及收購樹苗函》,要求其支付4萬元并及時收購樹苗,但未予回復。劉某遂訴至當?shù)厝嗣穹ㄔ赫埱驛公司支付收購款,并支付違約金,A公司辯稱希望法院考慮疫情這一不可抗力原因,免除相應責任,或采用情勢變更原則依法對本案作出判決,但沒能在合理時間內提供證明。最終法院判決A公司支付劉某收購費用及違約金。A公司以情勢變更或不可抗力的原則要求免除合同義務的主張,沒有得到法院的采納。本案爭議焦點:A公司能否以情勢變更或不可抗力來免除違約責任。
第一種觀點認為,A公司可以以不可抗力原則來免除合同責任。有觀點認為,新冠疫情屬于不可抗力,因新冠疫情造成合同履行不能,可以適用不可抗力的相關規(guī)定。
第二種觀點認為,A公司可以適用情勢變更的原理來規(guī)避合同責任。新冠疫情的發(fā)生使得繼續(xù)履行合同,將會對A公司造成損失,對A公司明顯不公平,因此A公司可以適用情勢變更相關法律來規(guī)避合同責任。
第三種觀點認為,A公司不可以適用不可抗力。這種觀點認為,新冠疫情不屬于不可抗力的范疇。不可抗力是一種不能預見、不可避免、不能克服的情況,而新冠疫情是一種人為的可控的現(xiàn)象,其可以預見、采取措施之后可以避免、并且在黨和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控制住了疫情,并研發(fā)了疫苗。新冠疫情不屬于不可抗力因素。因此,A公司不能適用不可抗力免除合同責任。
第四種觀點認為,A公司不能適用情勢變更免除責任,繼續(xù)履行合同并未出現(xiàn)對A公司明顯不公正的現(xiàn)象,相反,只有繼續(xù)履行合同,才能保障對方當事人劉某的權益,保障交易公平,因此這種觀點認為,A公司不能適用情勢變更。
2 相關法理
2.1 不可抗力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條規(guī)定,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預見、不可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據(jù)不可抗力的影響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責任。目前,我國有關部門并未出臺相關正式文件將新冠疫情認定為不可抗力。有的學者認為,新冠疫情不屬于不可抗力的范疇,就新冠疫情的可預見性來說,在新冠疫情發(fā)生之初,就有醫(yī)生在看到病人的檢測報告后,檢測出SARS冠狀病毒高置信度的陽性指標,并在微信群中發(fā)布這個消息,提醒同學注意防護。雖然這個提醒并未得到有關部門的重視,但不能否認,本次疫情是可以預見的;就新冠疫情的可避免性來說,經過國家和人民的努力,新冠疫情在有效的控制下,以及人們正確的防護是可以避免的;就新冠疫情的可克服性來說,在醫(yī)護人員的治療下,我們已經治愈了很多感染了新冠肺炎病毒的人,并且已經研制出了新冠肺炎的疫苗。從這個角度來看,新冠疫情是可以預見、可以避免、可以克服的。持有這種觀點的學者認為,新冠疫情不屬于不可抗力,因新冠疫情導致的合同不能履行的情況下,就不能適用不可抗力這一原則來規(guī)避責任。但是在2020年2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明確表示:因疫情防控不能履行合同屬于不可抗力。對于因疫情防控措施導致的不能履行合同的當事人來說,新冠疫情屬于不可抗力,當事人可以根據(jù),《民法典》第一百八十條的規(guī)定,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民事義務的,不承擔民事責任。法律另有規(guī)定的,依照其規(guī)定。
“當事人主張用不可抗力免責的,應就不可抗力直接導致民事義務部分或者全部不能履行的事實承擔舉證責任?!币虼薃公司主張適用不可抗力原則請求免除違約責任,應當承擔舉證責任。但事實是A公司沒有在規(guī)定時間內提出證據(jù),因此將承擔舉證不能的不利后果,即A公司由于沒有在規(guī)定期限內提出證據(jù),其以疫情這一不可抗力因素為由,免除其履行合同義務的主張不能得到法院的支持。因此,當事人A公司主張用不可抗力希望可以免除合同義務的請求,不能成立,不能得到法院的支持。
2.2 情勢變更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二十六條規(guī)定,情勢變更,是指“合同成立以后,合同的基礎條件發(fā)生了當事人在訂立合同時無法預見的、非不可抗力造成的不屬于商業(yè)風險的重大變化,繼續(xù)履行合同對于當事人一方明顯不公平;受不利影響的一方當事人可以與方重新協(xié)商;在合理期限內協(xié)商不成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解除合同。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應當結合案件的實際情況,根據(jù)公平原則變更或者解除合同?!睆母拍钌现v,新冠疫情屬于情勢變更的范疇。因新冠疫情造成合同不能履行的,可以適用情勢變更,因此在合同成立后發(fā)生的新冠疫情,導致合同不能履行或繼續(xù)履行將明顯對合同一方明顯不公平的,符合情勢變更條件的,應當適用情勢變更原則。A公司與劉某簽訂的《種植基地合作協(xié)議》,系雙方真實的意思表示,無違反法律、行政法規(guī)強制性規(guī)定的情形,合法有效,雙方均應依約及時全面履行各自的義務。如果因新冠疫情的發(fā)生造成A公司不能履行到期合同,即向劉某支付合同中約定的費用,那么A公司可以依照情勢變更的原則免除相應的責任。但在案例中,新冠疫情的發(fā)生并未直接導致A公司合同履行不能。現(xiàn)雙方約定的合同期滿,A公司未能按約定履行收購義務,已構成違約,同時A公司不履行合同將對劉某明顯不公平。
情勢變更,發(fā)生的時間是在合同成立之后;發(fā)生的原因為不可歸責于合同一方當事人;所造成的后果是受有不利益一方訂立合同時不能預見,如果繼續(xù)按照原來的合同履行,將顯失公平,有違誠實信用原則。在案例中,新冠疫情發(fā)生在A公司與劉某訂立合同之后,發(fā)生的原因,也是合同雙方在訂立合同時不能預見的,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繼續(xù)履行合同并未出現(xiàn)對A公司顯失公平的情況,不會對任何一方造成損失,只有繼續(xù)履行合同才能保障交易的順利進行,保障合同相對人劉某的權益。
“發(fā)生情勢變更時,雙方負有再交涉義務,雙方當事人應當秉持誠信原則,就變更或者解除合同重新協(xié)商。在合理期限內協(xié)商不成的,因情勢變更受有不利益的一方當事人有權請求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解除合同。”因情勢變更導致合同不能履行的,一方當事人應當與對方當事人積極溝通,從而減少損失的發(fā)生。在案例中,因新冠疫情造成合同履行不能時,雙方應該積極溝通、履行合同義務,但A公司并沒有及時與劉某溝通,而是在經劉某幾次催告后,仍以未復工為由拖延履行合同義務;同時A公司多次拒絕與劉某溝通,一直以疫情為由不予以明確答復;并在當?shù)亟獬忾]管理后,A公司一直以疫情為由主張不履行合同,A公司的做法已經明顯違背了法律的規(guī)定,違背了《民法典》的誠實信用原則和公平原則,損害了劉某的利益,給劉某造成了經濟上的損失。
2.3 情勢變更與不可抗力的比較
很多學者把不可抗力作為情勢變更發(fā)生的原因或適用的前提,筆者認為,這樣是錯誤的。首先,不可抗力與情勢變更,產生這兩種現(xiàn)象的原因是不同的。不可抗力是一種緊急情況發(fā)生的現(xiàn)象,但是更多的是強調自然現(xiàn)象,比如洪水、地震,是人們無法預知,不可避免的;而情勢變更,從概念上來件,是一種非不可抗力造成的不屬于商業(yè)風險的變化,更多的是強調一種人為的變動。這兩種現(xiàn)象產生的原因不同,導致了這兩種現(xiàn)象所產生的法律效果不同,如果把情勢變更作為不可抗力的結果,就會造成邏輯上的錯誤。其次,不可抗力與情勢變更所造成的結果是不同的。不可抗力,導致的結果是合同當事人當然的免責。情勢變更的結果是合同繼續(xù)履行對即將產生不公平的一方向法院提起解除合同之訴,經過法院的宣判確定是否解除合同,從這個程序中可以發(fā)現(xiàn),情勢變更并不是可以當然的免責。同時二者的調整對象也是不同的。不可抗力在《民法總則》第一百八十條規(guī)定;情勢變更在《合同法》中規(guī)定,調整合同法的范疇。不可抗力的范圍更廣。這也是一般法和特別法的關系,如果二者發(fā)生沖突,應根據(jù)實際情況,按照特別法優(yōu)于一般法的規(guī)則,具體的適用特別法。
因此在不可抗力與情勢變更的適用上,不能將二者混為一談,或者將情勢變更作為不可抗力補充適用,要分清二者的法律概念,準確地適用法律。
不可抗力與情勢變更的主要異同如表1所示。
3 案情分析
根據(jù)案例可以梳理出以下事實:
A公司繼續(xù)履行合同并未發(fā)生對自己明顯不公平的情況,相反,A公司拖延履行合同的做法已經造成劉某的損失。A公司在違約時未能與劉某積極有效溝通。根據(jù)協(xié)議的約定,A公司所應承擔的回購義務,即為支付預付款和苗木的移植和運輸費用,但是根據(jù)案例可知,劉某在2020年2月起,就多次要求A公司對苗木進行回收,雖然是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間,但A公司一直未給與劉某正面答復。2020年3月中旬,隨著本地疫情防控應急響應級別不斷調低直到解除封閉式管理后,A公司仍未就支付預付款與案涉苗木的移植及運輸?shù)群贤男袉栴}給與劉某進行明確的答復。A公司不存在履行不能。上述行為中,支付預付款不因新冠疫情防控措施而造成履行困難或不能,苗木種植業(yè)不屬于受疫情影響嚴重行業(yè)。苗木等其他農業(yè)因在地里生長,人員接觸較少,受到疫情感染的可能性較小。案涉苗木的移植和運輸在本地疫情防控措施逐步放寬并解除的情形下亦不存在履行困難或不能。A公司存在舉證不能的情況。A公司未能就其主張的以不可抗力或者情勢變更進行免責提出相關的證據(jù)。因此將承擔舉證不能的不利后果。在實際情況中,苗木的生長、運輸受新冠疫情的影響不大,即使新冠疫情的發(fā)生也不影響苗木的生長,因此不影響A公司履行合同中約定的對苗木的收購及支付相應價款義務。
在情勢變更的適用上,即使在A公司與劉某在合同成立后,發(fā)生了新冠疫情,但是繼續(xù)履行合同沒有出現(xiàn)對一方當事人明顯不公平,或出現(xiàn)合同目的不能實現(xiàn)的情形,繼續(xù)履行合同也不會損害A公司的利益,因為支付收購款是A公司和劉某在合同中約定的,雙方訂立的合同,意思表示真實,無違反法律行政法規(guī)的情形,合同真實有效。只有繼續(xù)履行合同才能保障合同訂立的目的,保障合同相對人劉某的權益。因此新冠疫情的發(fā)生不影響A公司向劉某支付苗木收購費用。如果A公司逃避支付苗木收購費用,將會違背合同訂立目的,構成違約,損害劉某權利,因此A公司不能主張用情勢變更免除支付收購款的義務,這也將不能得到法院的支持。同時,如果用主張情勢變更來免除合同義務,那么主張的一方將承擔舉證責任,證明如果自己繼續(xù)履行合同,那么將承擔顯失公平的不利后果。但在案例中,A公司并沒有在法定期限內向法院提出自己可能受到損害的證據(jù),導致其缺乏證據(jù)支持和法律依據(jù),因此A公司將承擔舉證不能的不利后果。
4 結論
綜上所述,A公司主張以情勢變更作為辯駁的理由不成立;A公司主張適用不可抗力免除責任亦不成立。因此,A公司應當履行合同義務,支付劉某相應款項及違約金;相應的款項及違約金也應綜合疫情影響程度、樹苗種植的季節(jié)性等因素判斷。在司法實踐中,新冠疫情不是合同主體逃避責任的保護傘。要依法適用情勢變更,對于受疫情或者疫情防控措施直接影響而產生的民事糾紛,符合情勢變更要件的,要根據(jù)法律規(guī)定妥善處理;同時要嚴格把握情勢變更適用條件,杜絕合同一方當事人濫用情勢變更原則逃避責任。
參考文獻
[1]王登山.疫情引發(fā)施工合同糾紛,承包人適用不可抗力還是情勢變更[J].中國建筑金屬結構,2020,(09):127.
[2]李昊,劉磊.《民法典》中不可抗力的體系構造[J].財經法學,2020,(05):46-69.
[3]周瓊芳,張全斌.合同履行障礙之不可抗力與情勢變更研究——以新冠肺炎疫情為例[J].當代經濟,2020,(09):104-106.
[4]鄒業(yè)鋒.國際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中貿易合同履行的風險防范措施[J].法制與社會,2020,(21):51-52.
[5]張睿.新冠疫情下“不可抗力”再思考及其應用建議[J].建筑經濟,2020,41(S1):34-37.
3538500338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