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坤育
【摘? 要】合唱是一種備受學生喜愛的音樂藝術形式,合唱教學除了可以提高學生對音樂的喜愛度,還可以為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發(fā)展提供有效途徑。再加上合唱活動要求團體成員的密切配合,因此可以增強學生的團隊榮譽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在小學階段的音樂合唱教學中,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質(zhì)量,教師需要把歌唱技巧訓練作為重點指導學生掌握合唱的方法與技巧,從而使學生在合唱活動中大放異彩,促進合唱教育價值的發(fā)揮。
【關鍵詞】小學音樂;合唱;歌唱技巧;訓練
合唱是音樂教學中備受關注的內(nèi)容,不僅可以讓學生充分感知音樂藝術的魅力,還能讓學生對多聲部的合唱藝術活動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感受到音樂的和諧統(tǒng)一之美。為確保合唱的效果,保證聲音和諧和富有美感,只是教給學生合唱理論知識還遠遠不夠,需要在此基礎之上為學生傳授歌唱技巧,使學生能夠在技術技巧學習中掌握多樣化的合唱技能,從而提高學生的音樂素質(zhì)。小學音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合唱技巧的訓練與指導時,應該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也要確保教學方法的針對性,挖掘學生的音樂潛能,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素質(zhì)。
一、小學音樂合唱教學開展歌唱技巧訓練的意義
合唱教學是小學音樂教學的一個關鍵環(huán)節(jié),是促進學生樂曲感知力、審美能力與表現(xiàn)力等全面發(fā)展的一個重要教學項目,也有利于陶冶小學生的情操與性情,可助力他們對“美”的發(fā)現(xiàn)力、鑒賞力與創(chuàng)造力的有效發(fā)展,尤其是可以借助合唱教學環(huán)節(jié)促進他們創(chuàng)造力與想象力等音樂學科關鍵能力的有效發(fā)展。一方面,基于音樂合唱教學,可以使學生體驗到多聲部共鳴這一歌唱技巧是表達思想情感,展現(xiàn)音樂旋律與節(jié)奏之美的一個重要教學環(huán)節(jié),對他們良好的音樂情感的養(yǎng)成有積極意義。另一方面,基于音樂合唱教學活動的高效開展,可以鍛煉學生在歌唱中配合其他人的能力,確保自己的歌唱技能、水平等能更好地服務于集體合唱活動的開展,保證可以有效鍛煉他們的歌唱能力。因為相較于獨唱訓練,合唱訓練除了需要學生具備較強的歌唱技巧,還要注意強化其合作能力的全面發(fā)展,以此借助音樂合唱教學實踐活動的開展逐步鍛煉及提升他們的歌唱水平。
二、小學音樂合唱教學中歌唱技巧的訓練內(nèi)容
(一)重音唱法
重音唱法技巧的掌握可以讓學生在合唱中準確地表達出歌曲中的情感,體現(xiàn)出其邏輯性,表現(xiàn)為學生在歌唱時能夠做到該低聲的時候能夠輕唱,在需要重唱之處也能夠做到重唱。在重音唱法的訓練中,老師要為學生講解正確的重音處理方式,如情感的表現(xiàn)如何用重音體現(xiàn)出來,如何展現(xiàn)出其邏輯關系等,讓學生能夠準確地區(qū)分出其中的異同,從而在歌唱過程中知道如何正確地處理重音。
(二)連音唱法
連音唱法是音樂教學的基礎知識,注重在歌唱中將每一個音都有效地連接起來,從而讓音樂仿佛如流水一般靈動。針對連音唱法的訓練,老師可以讓學生通過胸腹式的聯(lián)合呼吸法保持氣息的穩(wěn)定,從而唱出連續(xù)的歌聲,節(jié)省唱歌時的力氣。對于下行音階,可以用嘆氣式的方式進行發(fā)聲訓練,降低連音唱法的難度,讓學生可以打開自己的音域,為接下來的合唱做好準備。
(三)保持音唱法
保持音是指在歌唱過程中能夠保持音樂本身的音質(zhì),也就是聲音有良好的穩(wěn)定感。小學音樂老師在合唱教學中要讓學生掌握保持音唱法的知識,讓學生在合唱中能夠做到聲音持續(xù)穩(wěn)定,發(fā)出沉穩(wěn)的和聲。
(四)跳音唱法
良好的跳音能讓學生干凈利落歡快短促地進行歌唱。在合唱教學中,對歌唱技巧進行訓練時,老師應該讓學生靈活掌握自己的氣息,借助聲帶的合和開來完成發(fā)聲,從而掌握真聲到假聲之間的過渡。跳音的技巧和傳統(tǒng)戲曲中的發(fā)聲技巧非常相似,老師可以詳細地介紹傳統(tǒng)戲曲的發(fā)音技巧,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跳音唱法。
三、小學音樂合唱教學開展歌唱技巧訓練的策略
(一)利用情感渲染,激發(fā)合唱興趣
在多樣化的音樂實踐形式中,合唱是學生喜愛同時又考驗學生藝術功底的音樂實踐活動。不過從本質(zhì)上分析,合唱屬于歌唱活動,而歌唱是小學生容易接受的藝術形式。只不過合唱和常規(guī)意義上的歌唱不同,要求合唱團隊中全體成員的積極參與及默契配合,這和學生參與集體活動有異曲同工之妙。小學生有著渴望獲得認同的強烈意愿,而滿足學生的這一意愿,可以大大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主性,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情感,從而讓學生對合唱學習產(chǎn)生興趣,降低歌唱技巧訓練的難度。所以,音樂教師應該堅持以情激趣,借助情感渲染和肯定激勵的方法鼓勵學生努力學好歌唱技能。和其他的音樂形式相比而言,歌唱是學生比較熟悉且興趣度也比較高的一種表現(xiàn)方式,合唱教學是歌唱教學的一種,屬于集體性的活動,更注重學生的合作和參與。在小學階段,學生的年齡較小,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心強,很希望能夠得到別人的肯定,而合唱教學則很好地符合了學生的這一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能夠獲得學生的認可,從而讓學生在合唱中形成學習的熱情,感受到合唱的成就感。同時,在音樂合唱教學中,老師可以通過情感教育來感染學生,利用趣味游戲來提高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合唱中,掌握合唱技巧,從而達到良好的訓練效果。
(二)堅持科學指導,訓練音準能力
小學生對音樂課程的學習還處在初級階段,小學生本身也處在相對幼稚的發(fā)育階段,如果在對學生進行教學和訓練的過程中沒有選用科學的方法,不僅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成效,導致學生出現(xiàn)錯誤認知及不良習慣,還有可能危害到學生的聲帶發(fā)育,造成不可逆轉的傷害。所以,教師應該選用科學化的方法訓練學生的合唱技巧,堅持科學指導原則。教師在這一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所以教師自身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音樂專業(yè)素質(zhì),學習和把握音準訓練的有效方法。
例如,在合唱教學及訓練實踐中,教師可以有計劃地在其中有效滲透柯爾文手勢法等歌唱技巧的訓練技法,這對促進他們歌唱能力的發(fā)展有積極意義,如通過指導學生用柯爾文手勢法,可以有效訓練學生的音準,提高學生參與音準練習的主動性。更為關鍵的是,教師需要抓好基礎訓練,在基本功練習中保持耐心,更要給予嚴格的要求,讓學生能夠始終保持不放松和不懈怠的良好學習狀態(tài),接下來在訓練中循序漸進,增加訓練內(nèi)容和訓練難度,提升學生的音準掌握效果。比如,在聲部音準訓練環(huán)節(jié)可以先訓練兩聲部音準,在學生的音準控制獲得理想效果之后再開展三聲部音準訓練。
(三)創(chuàng)設良好情境,輔助高效訓練
音樂合唱本身涉及多樣化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且音樂本身是一門促進學生感知能力發(fā)展的重要課程,但同成年人的生理及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及特征有所不同,在合唱教學中,教師必須結合學生本身的學習規(guī)律和心理,盡可能地增加音樂合唱教學的趣味性,保證可以有效鍛煉他們的音樂審美能力和鑒賞能力,尤其是可以在小組合作學習中使學生彼此開展深入的溝通及交流,提高整體合唱教學效果。但是如果局限于課堂開展合唱教學,則容易導致整個教學氛圍的氣氛壓抑,趣味性不足,不利于輔助他們高效開展訓練。為此,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從豐富小學生對音樂知識的理解出發(fā),巧妙地借助室外音樂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以更好地引發(fā)他們的情感共鳴。
例如,在合唱教學過程中滲透各種歌唱技巧及方法時,教師要注意豐富學生的學習方式與場所,構建適宜的合唱教學情境,如可以將合唱教學安排在池塘邊、大草原、林區(qū)或田野上等,這些場景氛圍下更容易使學生真實感受及體會自然界中的各種自然音樂,這樣的合唱教學情境更容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促進他們審美能力的發(fā)展有很大幫助。教師還可以將合唱教學安排在學校的草坪上,使學生圍坐在一起共同欣賞合唱音樂作品,并在嬉戲的過程中進行模仿訓練,直至大家一同完成合唱訓練。創(chuàng)設良好的合唱教學情境,可以輔助學生高效開展合唱訓練。
(四)選好輔助工具,完善歌唱技巧
雖然說開口唱歌是比較簡單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但是保持聲音的穩(wěn)定性以及具備合唱的技巧則是比較難的。合唱技巧的訓練及學習,需要學生具備良好的毅力和耐心,老師應盡可能地豐富教學形式和方法,從而改變原本的枯燥氛圍,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比如,低年級的學生還不熟悉課上的技巧,老師可以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出發(fā),借助音樂模擬或樂器演奏等方式,幫助學生學習陌生的聲音,從而讓學生直觀地感知不同的音色。合唱并非是學生簡單意義上的開口歌唱,而是需要把握必要的歌唱技巧,且要經(jīng)過專業(yè)化的技巧訓練。訓練學生的歌唱技巧并不簡單,且整個訓練過程是相對乏味和無趣的,要想讓學生在實際學習中不會因為枯燥而放松,就需要教師運用多樣化的輔助工具,增加訓練活動的趣味性和有效性,保持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在選用多樣化輔助工具完善學生的歌唱技巧時,應該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征和接受能力。
(五)獨唱引導合唱,提升歌唱能力
歌唱技巧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須經(jīng)過長期的訓練。但單純借助合唱的訓練方式效果不佳,而教師借助獨唱引導學生開展合唱訓練,則可以更好地鍛煉學生的歌唱能力。這就需要教師在合唱教學之初首先選一首小學生感興趣的獨唱歌曲,指導他們采用差異化的聲部以輪流歌唱的方式進行歌唱,但彼此之間不能只注重歌唱聲音大小的比較,而應該將歌唱中的重點放在聲音起伏變化方面,保證他們可以真實地意識到在自己演唱聲部的同時需要照顧其他學生演唱的聲部。
例如,在指導學生學習《跳著跳著走進你》這一合唱作品時,教師可以指導他們對相應歌曲中展現(xiàn)出的友好熱情和朝氣蓬勃的音樂形象,讓他們深刻體會其中涉及的差異化聲部,這些都是合唱教學的要點。在實際教學中,可以由教師首先開展領唱,使學生仔細品味其中展現(xiàn)出的情緒和音樂旋律,調(diào)動他們自主獨唱的積極性,并鼓勵他們談一談自己對這個歌曲的感受,老師要充分鼓勵學生的發(fā)言勇氣,贊揚學生。然后可以基于學生的聲部差異情況進行合理分組,使不同聲部的學生可以采取獨唱的方式對不同的聲調(diào)進行演唱,借此使他們深刻體會各種聲部聲音的同時,明確自己在合唱中所對應的具體位置。輪唱訓練后,教師可以繼續(xù)指導他們開展合唱訓練,這時候他們可以更好地把握自己在合唱中的位置,最終可提高學生的歌唱能力。
綜上所述,在小學階段的音樂藝術指導中,合唱教學占重要地位。學生的合唱質(zhì)量和學生對歌唱技巧的掌握水平存在密切的關系,要想讓學生始終保持極強的合唱動力,教師就需要幫助學生彌補當下合唱學習中存在的不足,使學生能夠在合唱學習中掌握必要的歌唱技巧,以便在合唱活動中有更好的表現(xiàn),展現(xiàn)出學生的音樂潛能及綜合實力。教師在努力提高自身音樂專業(yè)素質(zhì)和教學能力的同時,需要科學設計歌唱技巧的訓練方法,讓學生得到愉悅的學習體驗。
【參考文獻】
[1]白俊鳴.小學音樂合唱教學對學生歌唱技巧的訓練研究[J].才智,2020(3):162.
[2]周麗娜.音樂課程中合唱教學改革——小學中、高年段合唱教學的問題與策略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1):56.
3946500338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