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武漢大學的畢業(yè)典禮上,有一位坐輪椅的畢業(yè)生,校長為他撥穗后,蹲下與他合影留念。這位畢業(yè)生就是被同學們稱為“輪椅學霸”的張濟凡。
面對病痛,張濟凡并未自怨自艾,而是用奮斗者的姿態(tài),展現(xiàn)青春的底色。3歲時,張濟凡被確診為進行性肌營養(yǎng)不良癥(全身肌肉逐漸失去力量)。小學六年級,他開始了與輪椅為伴的日子。因為肌肉力量不足,他寫字比同學們要慢,沒法及時完成隨堂筆記,連在輪椅上調(diào)整坐姿都需要他人的助力。但在此種情況下,他依然保持著樂觀向上的心態(tài)。在大學求學的四年間,他的專業(yè)成績一直保持在專業(yè)前15名。他用不懈的奮斗,去對抗著命運的不公。
張濟凡今日所取得的成績,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進行性肌營養(yǎng)不良癥讓張濟凡肌無力,并且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厲害。但他沒有聽天由命,任由自己去平庸地、消極地度過一生,他用實際行動為我們詮釋了什么叫“我命由我不由天”。
為什么要去定義少年?少年本就不該被定義。少年的肩上應(yīng)該擔起草長鶯飛和清風朗月,眼里也應(yīng)該藏有星辰大海和浩瀚山河。時代從未停止出題,而中國青年從未怕過。生逢其時,責任在肩,“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少年一代將仰望銀河,腳踏實地,將以奮斗之姿,展青春本色。
(摘自2022年6月26日紅網(wǎng),有刪節(jié))
面對困難時,不絕望、不妥協(xié)是人生應(yīng)有的姿態(tài),畢竟“所謂無底深淵,下去也是鵬程萬里”。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張濟凡取得今日的輝煌是無數(shù)個追風趕月的日子換來的。
身殘志堅、堅強、努力、奮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