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潮州市湘橋區(qū)城南小學 何潔丹
在小學生中如何加強勞動教育,讓勞動意識、勞動精神深深扎根在每個學生的生活中呢?我們應該以學生的學習、生活為中心,充分挖掘活動半徑內(nèi)外的勞動因素來開展教育活動,讓勞動習慣成自然。
我們組織開展以“扣好人生第一扣,我是勞動小能手”的勞動教育實踐活動。
首先,每周定期開展以“勞動故事我來講”為主題的班會活動,同學們輪番登場,講述名人熱愛勞動的小故事,為同學們樹立學習的榜樣;利用紅棉廣播站播放“勞動之星”的事跡,介紹勞動技能、勞動人民的故事。
其次,校園的各個角落,班級的每個地方,都為學生提供了勞動的最佳場所。每周一次的大掃除更是為他們提供了施展勞動技能的最佳機會,漸漸地,他們能小組分工合作,掃地、擦門窗、倒垃圾、整理課桌……既美化了自己教室的環(huán)境,又掌握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技能。
第三,養(yǎng)護學校綠化帶和班級植物角,是學生們最喜歡的勞動項目之一,班里的“小小生物家”小蔡會根據(jù)不同植物的養(yǎng)護要求,指導小組同學澆水、修剪枝葉、松土施肥。在他們的精心培育下,一盆盆生機盎然的綠植既給班里增添了動人的綠色,也是他們辛苦勞動的見證。
我們開展了“紅棉愛心天使”志愿服務活動,學生穿著“紅棉愛心天使”馬甲,一個個干勁十足,課間忙碌在校園的不同角落里,隨處可見他們勤勞的身影。輪值的“小天使們”利用下課休息時間拿著垃圾袋在每一層教學樓、每一條樓梯、每一個花圃以及學校操場的各個角落尋尋覓覓,把常常被“無視”的紙團撿起,把四處亂跑的樹葉撿起,把被頑皮的孩子丟棄的文具撿起……他們不怕臟、不怕累,相互協(xié)作,不放過每個角落,每片樹葉、每張紙團,所到之處,必定干凈如初。活動的開展,增強了學生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鍛煉了他們的勞動技能,也使校園多了一份整潔。
在學校養(yǎng)成的熱愛勞動的好習慣自然而然地輻射到校外,通過“小手拉大手”,把“勞動·愛”的主題延伸到校外,家長帶領孩子積極參與豐富多彩的勞動實踐活動。比如有的家庭組織到濱江長廊撿拾垃圾;有的家庭參與保護母親河活動;有的家庭背著米油,到孤寡老人家里幫忙打掃衛(wèi)生;有的家庭一家四口齊上陣,到農(nóng)村體驗收割稻谷的快樂……親子共同參加社會的公益活動,創(chuàng)新了勞動載體,豐富了勞動內(nèi)容,更好地傳播了社會正能量。
更多的孩子們主動參與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有的嘗試種豆,感受生命破土而出的喜悅;有的拖地板、擦衣柜、晾曬衣服,感受父母勞動的辛苦;還有的主動利用周末時間清洗電風扇,從轉(zhuǎn)螺絲釘?shù)讲鹜鈿ぃ瑥那逑?、晾干再到安裝,經(jīng)歷家務勞動的繁瑣,體會勞動讓學生變得自信,讓學生懂得感恩。
小學生榮譽感強,渴望得到表揚和鼓勵,我們有針對性地制定了勞動評價表,表格中分為校內(nèi)實踐和校外實踐兩部分。
校內(nèi)實踐評價以下幾方面:1.按時完成公共地區(qū)、教室環(huán)境衛(wèi)生的打掃,勞動過程不打鬧;2.愛護勞動工具,打掃完畢及時收起;3.每周一次的大掃除,做到地面潔凈,課桌椅擺放整齊,黑板、講臺,門窗擦洗干凈;4.圖書角每天一整理,綠化角每天一養(yǎng)護。這部分內(nèi)容由教師和班干部組成的評價小組,每天定時定點巡查,給予等級評價,期末評選“勞動之星”“最佳勞動小分隊”。校外實踐評價以下幾方面:1. 每天完成一件家務勞動;2.每月學會一項勞動技能;3.每學期至少參加一次校外公益勞動。這部分內(nèi)容由教師和家長共同監(jiān)督落實,給予等級評價,期末評選“勞動小能手”“愛心家庭”。期末如期評選各個獎項獲得者,我會寫一封感謝信給家長,感謝孩子為班級衛(wèi)生所做的貢獻,還會給學生頒發(fā)獎狀,讓他們體會到勞動的光榮。
豐富多彩的勞動教育活動,讓學生感受到了勞動的樂趣,懂得了勞動的辛苦,培養(yǎng)了他們尊重勞動、熱愛勞動、珍惜勞動成果的意識,讓勞動教育真正落到實處,讓勞動習慣成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