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露 北京市大興區(qū)龐各莊鎮(zhèn)第二中心小學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 年版)》提出,語文教學應努力體現(xiàn)語文課程的實踐性和綜合性。綜合性學習既符合語文教育的傳統(tǒng),又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體現(xiàn)了學生綜合能力的整體發(fā)展、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融合、書本學習與生活實踐的緊密結合,在小學語文學習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綜合性學習不是單純的一種學習方式,它是與識字寫字教學、閱讀教學、寫字教學、口語交際教學并列的五大教學形態(tài)之一,但綜合性學習體現(xiàn)新課程標準要求學習方式的改變,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綜合性學習突出綜合,加強實踐,強調自主。
課標在第三學段綜合性學習目標中,圍繞發(fā)現(xiàn)問題、策劃和參與活動、自我表達、解決問題等方面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在實施建議中還強調,綜合性學習應突出學生的自主性,主要由學生自行設計和組織活動,注重探索和研究的過程,加強教師在各環(huán)節(jié)的指導作用。本單元是第一次設置整組的綜合性學習內容,旨在進一步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實踐機會,因此在教學中通過任務驅動方式,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并在搜集資料、活動設計、撰寫報告三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加強教師指導,在積極主動的實踐活動中不斷促進學生語文能力的提升,增強學生對中國漢字、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之情。
統(tǒng)編教材更加注重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注重語文的綜合性、實踐性,注重語文與生活的聯(lián)系。在整合原人教版綜合性學習的基礎上,更加凸顯能力要求的序列性和鮮明的時代性。
縱向教材分析 統(tǒng)編教材在三至六年級一共安排了四次綜合性學習,三四年級分別在普通單元穿插安排了兩次綜合性學習,即“中華傳統(tǒng)節(jié)日”和“輕叩詩歌大門”;五六年級各安排了一次以單元整組方式出現(xiàn)的綜合性學習,即“邀游漢字王國”和“難忘小學生活”。三年級要求學生學會收集資料,交流節(jié)日風俗習慣,能簡單地寫一寫過節(jié)的過程;四年級要求學生在收集資料的基礎上學習整理資料的方法,能夠與他人進行合作編寫詩集,舉辦朗誦會;五年級在語文要素上要求更高,將整理好的資料進行篩選利用,學習簡單的研究報告;六年級學生要運用學過的方法整理資料,策劃簡單活動,學寫策劃書。與原人教版教材的綜合性學習相比,雖然次數(shù)大大縮減,但是內容更加整合,也便于實施,而且學習要素的提升序列更加清晰,對學生語文能力的要求呈現(xiàn)出明顯的梯度設計。
單元內容分析 本單元圍繞“遨游漢字王國”這個主題,第一次以單元整組的方式編排綜合性學習活動。教材安排了“前言”和“漢字真有趣”“我愛你,漢字”三個活動板塊,三個板塊前后關聯(lián),第一個是基礎,后兩個是提升。每個板塊又包括“活動建議”和“閱讀材料”,活動建議提示了具體的活動任務,閱讀材料圍繞活動主題從多個角度編排了文章、謎語、書法作品等,幫助學生進一步了解漢字,打開活動思路,順利完成活動任務,體現(xiàn)了以活動貫穿始終,通過任務驅動帶動整個單元學習的編排特點。
本單元有三項學習任務,分別是“感受漢字的趣味,了解漢字文化”“學習搜集資料的基本方法”“學寫簡單的研究報告”。教材力圖通過活動的開展,使學生對漢字的特點、歷史、文化有更豐富、更全面的認識,對漢字產生更濃厚的興趣,掌握有目的、多渠道搜集整理資料的方法,提升問題研究的能力。
不論是“感受漢字的趣味”,還是“學寫研究報告”,都必須搜集資料,整理資料,引用資料。因此“學習搜集資料的方法”是完成單元任務的重要手段。五年級學生在語文學習和實踐活動中已經(jīng)初步掌握了收集資料的方法,而搜集主要指通過廣泛的渠道有目的地搜尋某些資料,然后整理匯總。從收集到搜集,難度有所提高,旨在讓學生掌握更多的獲取信息的方法,更加精準地查找需要的資料。因此,本次綜合性學習采取“任務驅動、方法引領、小組合作”的策略,以“感受漢字趣味,了解漢字文化”為內容,以“學習搜集資料的方法”為手段,以“小組合作學習”為組織形式,以“學寫簡單的研究報告”為成果,讓學生在學中做、做中學,并努力將課堂學習與課外實踐有機結合,達到課堂“減負增效”的理想境界,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全面提升。
一是通過學習活動感受漢字的趣味,產生對漢字的熱愛之情。二是以任務驅動的方式學習搜集資料的基本方法。三是通過小組合作、自主探究的方式學寫簡單的研究報告。
本板塊主題是“漢字真有趣”,圍繞主題安排了兩部分內容,分別是“活動建議”和“閱讀材料”。
“活動建議”對活動形式和大致步驟提出了建議,并提供了“搜集字謎,猜字謎”“搜集材料,舉辦趣味漢字交流會”兩項活動內容,因為這兩項活動都離不開資料的搜集整理,因此本板塊還以圖表的形式呈現(xiàn)了搜集資料的三種常見渠道,為學生搜集整理資料提供了基本的方法。兩項活動任務難易程度有所區(qū)別,可以滿足不同程度學生的需求。
“閱讀材料”圍繞主題編排了五篇材料,從廣義的角度展現(xiàn)了漢字音、形、義等方面的趣味,意在豐富學生對漢字特點的認識,增進對中國漢字文化的熱愛之情,同時幫助學生打開選擇活動內容、搜集資料、展示交流的思路,提高學生參與活動的興趣。
基于綜合性學習課程特點以及本板塊學習要求,采取“任務驅動、方法引領、小組合作”的策略組織和開展學習活動。要引導學生通讀活動建議和閱讀材料,明確任務要求,了解搜集資料的方法,并在小組合作的基礎上完成小組計劃的制定,做好任務分工,為后面活動的順利舉行做好充分準備,將課內學習與生活實踐有機結合。
五年級的學生已經(jīng)認識了近三千個漢字,對漢字有了豐富的感性認識。學生在三年級和四年級已經(jīng)接觸了兩次綜合性學習活動,對綜合性學習并不陌生,并且通過語文的學習,已經(jīng)初步具備了收集整理資料的能力,能在教師指導、小組合作下開展一些有趣味的實踐活動。我校近兩年參與了區(qū)“全閱讀項目”的研究,是“全閱讀項目”實驗校,學校每學期都要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學生語文學習興趣濃厚,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比較高。但是班級中也有個別學生語文基礎比較薄弱,閱讀習慣不好,搜集整理資料的能力不強,語言表達水平不高,需要重點關注。本單元又是第一次設置單元整組的綜合性學習內容,歷時較長、任務較多,需要在小組合作中完成,因此還需要關注各小組活動的組織和進展情況,對于任務完成存在困難的小組,需加強有針對性的指導。
教學目標 一是感受漢字的趣味,產生對漢字的熱愛之情。二是選擇活動任務,制定小組活動計劃。三是了解搜集資料的基本方法,學會搜集整理資料。
教學重點 一是了解搜集資料的基本方法,學會搜集整理資料。二是選擇活動任務,制定小組活動計劃。
在綜合性學習的評價過程中,要關注學生合作學習、探究意識和創(chuàng)新精神的評價過程。運用多種形式,從不同的角度多樣化地進行評價。針對教學目標設計評價內容,評價項目和評價標準要具體詳細。本次“遨游漢字王國”綜合性學習評價項目主要有搜集資料方法、搜集資料內容、資料整理情況三方面的評價,關注學生是否能熟練靈活搜集資料,搜集資料效率高低,是否能圍繞主題通過多種渠道搜集資料;搜集的資料內容是否豐富有趣,是否能結合主題對搜集的資料進行分類整理。除了教師的評價,還要讓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和互相評價。不僅要對學生學習成果進行評價,還要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評價。這樣多角度、多渠道、多方位的評價才能體現(xiàn)綜合性學習對學生整體素質的培養(yǎng)。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從而提升學生對學習語文的興趣乃至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喜愛。
激趣導入,明確學習任務 一是啟發(fā)談話,導入新課。如:首先,我們平時讀書、看報、寫文章,都離不開漢字。你對漢字有哪些了解呢?其次,一位外國人曾經(jīng)這樣贊美我們中國的文字:“世界上有一個偉大的國家,她的每個字,都是一首優(yōu)美的詩,一幅美麗的畫。這個國家就是中國?!睗h字文化,博大精深。這節(jié)課,讓我們共同走進漢字王國,感受漢字如詩、如畫的無窮魅力吧!二是閱讀導語,明確任務。引導學生閱讀單元導語,明確本單元綜合性學習的三大任務要求。
設計意圖:通過引入外國人對漢字的評價,激發(fā)學生對漢字的興趣,導入新課的學習,明確此次綜合性學習活動的主題。
合作學習,制定小組計劃 一是學習閱讀資料。首先,自主閱讀課本43 頁第一自然段,說一說你從中獲取了哪些信息?其次,學生進行匯報,明確活動內容。二是建立合作小組。首先,聽了同學們的精彩匯報,我發(fā)現(xiàn)有的同學喜歡猜字謎,有的同學喜歡漢字趣味交流會。現(xiàn)在咱們根據(jù)自己的喜好,自由組建小組,每組6~8 人。其次,請各小組推選出一名組長。三是制定活動計劃。首先,出示任務單,明確活動計劃的主要內容。其次,各小組在組長帶領下制定本組活動計劃。最后,選擇兩個小組,分別交流活動計劃制定情況。
設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既有學生自主的鉆研,也有小組合作交流,意在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與展示學習成果的能力,每個學生都能發(fā)揮其作用,人人有事做,各盡其力,形成相互依存的真正意義上的合作,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尊重學生主體,把課堂交給學生。
文化探尋,漢字資料搜集 一是閱讀資料,感受有趣的漢字。首先,認真閱讀課本44~46 頁的閱讀材料,思考:從中你有哪些收獲,你覺得漢字哪里有趣?其次,你還知道哪些關于漢字的有趣的字謎、歇后語、漢字故事?最后,教師出示自己搜集到的有關趣味漢字的資料。
二是查找資料,探尋有趣的漢字。首先,同學們的課外知識真豐富!各小組要舉辦好這次活動,我們就需要了解更多有趣的漢字知識、漢字故事,那么我們可以通過那些途徑來獲得呢?其次,教師總結演示“查找圖書、網(wǎng)絡搜索、請教別人”三種搜集資料的方式。
設計意圖:通過資料閱讀、啟發(fā)談話等,引導學生進一步感受漢字的趣味。同時總結梳理搜集資料的方法,拓寬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提高學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為后面活動的開展做好充分的準備。
延伸課外,促進內外銜接 總結和強調本次主題活動的任務和要求,請各小組結合活動計劃,認真搜集整理資料,為漢字趣味活動的順利召開做好充分準備。
設計意圖:調動學生參與積極性,強調綜合性學習過程的長期性,不僅需要課內知識和方法,還需要利用學過的方法進行拓展,搜集課內外知識,進行整合,提高綜合素養(yǎng),加強課內外的有機銜接,促進書本學習與生活實踐的有機結合。
運用搜集方法,圍繞漢字歷史、漢字書法或者其他感興趣的與漢字有關的內容,搜集更多的資料。
本次綜合性學習活動,以了解漢字的起源、特點和歷史為基礎,感受漢字的有趣為目標,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把語文知識和綜合實踐活動有機結合,既體現(xiàn)語文學習的特點,又體現(xiàn)綜合實踐活動的探究性特色。提倡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培養(yǎng)學生自主參與、樂于探究、交流合作的能力。
結合綜合性學習課程的特點,采取“任務驅動、方法引領、小組合作”的策略組織和開展學習活動?;顒又凶⒅厝蝿涨榫车膭?chuàng)設和興趣激發(fā),通過多元評價方式激發(fā)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本課教學重點圍繞活動的準備展開,通過教給學生搜集資料的基本方法,拓寬學生搜集整理資料的渠道,提高學生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從而為活動順利開展做好準備。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需要在學中做、做中學,因此教學中注意課內與課外的有機銜接,引導學生在生活實踐中不斷提升語文能力。在本次活動中,學生參與積極性較高,在自主活動中提高了認知能力、學習能力、合作意識、創(chuàng)新能力、探究能力和成果展示能力,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反思本節(jié)課,在課堂分組環(huán)節(jié)教師的組織和調控有些薄弱,學生分組耽誤了時間,對個別小組關注不夠,導致小組計劃完成情況不理想。
本次綜合性學習實踐活動,并不是一節(jié)課就可以完成的,需要本學期長期地進行,學生們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搜集和整理,通過查找圖書、網(wǎng)絡搜索、請教別人等多種途徑親身體會漢字、學習漢字。整個過程中,學生主動參與,真正“動”起來,能力不斷提升,不僅學會制定計劃,還通過搜集漢字資料,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體會了漢字的趣味性,感受了漢字文化的源遠流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