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在建筑和文學上的造詣眾人皆知,可是很少有人知道她和中國空軍之間的深厚感情。
我(本文作者李思源)父親抗日戰(zhàn)爭期間曾在國民黨空軍服役,他對林徽因一直非常敬佩,對林徽因和中國空軍的掌故比較熟悉。
林徽因的三弟林恒剛入清華大學就在林徽因的支持下投筆從戎,成為國民黨中央航校第十期的學員。
1937年抗戰(zhàn)爆發(fā),林徽因和梁思成帶著全家五口(子、女和母親)加入“逃難”大軍。他們從北平、天津、青島、濟南、徐州、鄭州、武漢到長沙暫歇。這時,林徽因不幸染病,在風雨飄零的時候,他們忽然聽到了優(yōu)雅婉轉的小提琴曲聲。梁思成斷定能在這個窮鄉(xiāng)僻壤演奏的絕非一般人,就去尋求幫助。
在一個客滿的小旅館里,他循音見到了8個穿著空軍服的年輕人,其中一個叫黃棟權的正在拉小提琴。聽了梁思成的訴求,8人二話不說立即把自己租下的房子讓一間給梁家。
相談之下,梁思成知道他們是航校第七期的學員,是林恒的校友兼學長。而林徽因和梁思成的大名學員們早有所仰。林徽因也虧得這次巧遇,再加上一位好心的中醫(yī)診治調理,才起死回生。
之后,大家分頭到了昆明后又匯聚起來了。這8個小伙子管林徽因叫“大姐”,林徽因也把他們當作和林恒一樣的“大孩子”。
“大孩子”們1938年畢業(yè)時,因為他們的親人都在淪陷區(qū)或在國外,所以邀請林徽因夫妻以他們“家長”的名義出席畢業(yè)典禮,并在會后正式聘請林徽因夫妻為“榮譽家長”,處理他們今后的一切。
“大孩子”們很快就分配到各地去了,噩耗也不斷傳來。第一個就是小提琴手黃棟權。1939年初,當林徽因以“榮譽家長”的名義收到黃棟權的死亡通知書和遺物,特別是看到那把給她帶來生命之音的小提琴時悲痛欲絕。接下來的兩年中,林徽因隔三差五地收到這種通知和遺物時,由于過分傷感,原來的肺炎就加劇為肺結核了。
1941年4月梁思成回家時,帶來了林恒在成都空戰(zhàn)時殉國的噩耗,林徽因得知后當場昏厥過去。
林徽因一直保存著兩塊用黃綾包著的飛機殘片,一塊是徐志摩的,一塊就是林恒的,這還都是梁思成千辛萬苦尋覓到的。
林徽因1937年邂逅的8個飛行員中的最后一個林耀,于1944年犧牲,但此后林徽因并沒有卸掉“榮譽家長”的光榮身份,有不少沒有家庭聯(lián)系人的飛行員,都選擇林徽因為自己的“榮譽家長”。林徽因當仁不讓地履行著這個崇高的使命直到抗戰(zhàn)勝利。
(摘自《上海采風》 李思源/文)
1118500511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