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任務】
以“文脈”為教學視點,探尋作者的心路歷程,從而透視作者的思想,探尋作者出離精神困境的路徑。
【中心問題】
蘇軾在黃州是如何完成人生蛻變的?
【教學流程】
一、導入新課
“烏臺詩案”后,蘇軾被貶黃州,政治失意,心情苦悶。但他并未被擊垮,而是完成了一次脫胎換骨,他的藝術才情也獲得了升華,其標志就是著名的“一詞二賦”,即《赤壁懷古》《前赤壁賦》《后赤壁賦》。
《赤壁賦》的思想讀解,是教學難點。蘇軾是一位儒道佛(釋)皆通的文學大家,在他的作品中儒家的“入世”與道家的“出世”兼容并包。儒道相左,情感矛盾,這給我們理解作品帶來了困擾。但如果從文脈的視角去解讀,相信會柳暗花明。這節(jié)課我們將以“文脈”為視點,透視作者的心路歷程,從而探尋其出離精神困境的路徑。
二、關于“文脈”
“文脈”即文章行文與演進的脈絡。它的各構成元素之間是有秩序的,是講邏輯的,其必體現(xiàn)作者清晰的行文思路。
通過梳理“文脈”鑒賞文學作品,不但能夠有效規(guī)避碎片化閱讀,防止斷章取義,而且能夠讀出作者深層的情感內(nèi)蘊,從而透徹把握文本的思想內(nèi)核。
三、品讀賞析
(一)入世困境,出世求解
1.賞風月
任務(1):為擺脫入世被貶的困境,蘇軾出世求解,于是游赤壁“賞風月”。請大家在第一段中找出“賞風月”的三個句子并賞析,然后概括赤壁夜景的特點。
三個句子:“清風徐來,水波不興”“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第三句為月下之景)
問題預設:“清風徐來”可否換成“清風吹來”?
不可。一個“徐”字寫出了清風給人以閑適、柔和、溫馨(舒暢)之感,也才符合“水波不興”這一情景。
問題預設:“徘徊”這個詞用得好,好在哪里?
寫出了明月慢慢升起,在云霧中穿行的視覺效果;用擬人的手法,寫出了月亮對游人的依依眷戀,脈脈含情。
問題預設:“橫”字描摹出怎樣的畫面?
“橫”是籠罩的意思,寫出了江面水霧縹緲、茫茫一片的景象。
赤壁夜景特點:描繪出了清幽寧靜、月色朦朧、水霧縹緲的特征。蘇軾眼中的赤壁夜景亦真亦幻,具有一種朦朧美。
朗讀體驗:請大家用悠揚、舒緩的語調(diào)朗讀“賞風月”的三個句子,體會赤壁夜景亦真亦幻的朦朧美。
2.思美人
任務(2):美景配美人。景色如此好,佳人何在?請在第一段中找出寫美人的句子,并作賞析。
預設: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
朗讀體驗: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糾兮,勞心悄兮。(《詩經(jīng)·陳風·月出》第一章)
品鑒體驗:月亮出來多明亮,美人儀容真漂亮。身姿窈窕步輕盈,讓我思念心煩憂。
點撥過渡:蘇軾觸景生情,不由得想起《詩經(jīng)》中的美人。他內(nèi)心情感的波濤,是蘊藏在“歌窈窕之章”里的。作者的情感波濤真的因為思念美人嗎?蘇軾被貶之困境,風月與美人帶給他解脫了嗎?我們繼續(xù)賞析第二段“求解不得,心系入世”。
(二)求解不得,心系入世
3.戀明君
任務(1):第二段作者“扣舷而歌之”,一“扣”一“歌”把他從得道升仙的感覺中拉回到了現(xiàn)實中來。這一段中的“歌”與第一段中的“歌”有一個共同點是什么?找出并賞析。
預設:它與第一段中《詩經(jīng)》里的句子有一點是相同的,那就是都有“美人”這個意象,“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
教師追問:這里化用了《楚辭》中的詩句,請大家齊讀《楚辭》代表作《離騷》中的三句詩,同時想一想,最后一句你讀出了什么?
朗讀體驗:
朝搴阰之木蘭兮,夕攬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
——屈原《離騷》(節(jié)選)
教師點撥:“美人”,屈原有時指自己,有時泛指賢士,有時指國君,這里指楚懷王。這兩句表現(xiàn)屈原由草木的迅速零落,想到時光易逝,深恐楚懷王不能趁壯盛之年有所作為,完成振興楚國的大業(yè)。
任務(2):作者為什么反復吟唱“美人”? 有什么深意?
預設:“美人”這個意象在《詩經(jīng)》《楚辭》等古典文學作品中是“明主”“美政”的象征,作者反復吟唱“美人”,實則是在“戀明君”。
教師點撥:蘇軾因烏臺詩案遭受貶謫,但屈原般“致君堯舜上”,輔佐君王治理國家的入世理想?yún)s一直縈繞在心頭。
朗讀體驗:
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
讀法:用蒼涼、抑郁的語調(diào)朗讀,“天一方”要一字一頓地讀。
點撥過渡:蘇軾被貶蠻荒之地,雖“心系入世”,但圣主卻在“天一方”,“入世而不得”。
(三)入世不得,千古同悲
4.慕英雄
任務(1):蘇軾“入世不得”,于是,心“怨”目“泣”。然而,“怨”“泣”不是蘇軾情感邏輯的終點。鎖定第三段“客曰”部分,找出“慕英雄”的句子,并作賞析。
學生自讀:“慕英雄”的句子。
自讀任務:“月明星稀,烏鵲南飛”來自曹操的《短歌行》,請大家誦讀屏幕上的詩句,并賞析最后一句。
PPT呈現(xiàn):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曹操《短歌行》(節(jié)選)
教師點撥:用“周公吐哺”的典故,表達曹操自己要像周公一樣熱切殷勤地接納賢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悅誠服地歸附于自己。
任務(2):蘇軾寫曹操的用意有哪些?緊扣原文內(nèi)容指出并作分析。(至少說出三點)
預設:曹操求賢若渴、求賢問能,蘇軾渴望遇到曹操一樣的明主。然而,自己卻被貶蠻荒,心生“明主”之怨。(月明星稀,烏鵲南飛)
預設:蘇軾渴望像曹操那樣建功立業(yè)。(方其破荊州……固一世之雄也)
預設:蘇軾以曹操的“一世之雄”,反襯自己的落魄之悲。(“況吾與子漁樵”一句)
預設:為情感轉(zhuǎn)換作鋪墊,表達英名不再(時光流逝、人生短暫、英雄不再)的感慨。
點撥過渡:一世之雄的曹操,而今安在哉?更何況是落魄的自己呢?于是,作者將其情感邏輯再往前推進一步——哀須臾。
5.哀須臾
任務(3):蘇軾在第三段中發(fā)出了怎樣的人生慨嘆?找出相關句子,并作賞析。
預設:用比喻、對比的手法,抒發(fā)了作者時光流逝、人生短暫之嘆。
朗讀體驗:
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
讀法:用蒼涼的語調(diào)慢速朗讀。
教師小結(jié):在短暫的生命旅程中,蘇軾不想放下的東西太多,從渴望遇到明主到期盼建功立業(yè)。在他內(nèi)心,悲情層層繞,千千結(jié)。這已不是蘇軾的一己之悲,而是古代文人的千古同悲。此時,一個滿懷悲愴的蘇子形象活化在了我們面前。
點撥過渡:蘇軾如何走出內(nèi)心的悲苦?“須臾”與“無窮”怎樣達成“和解”?讓我們走進第四段“萬物等齊,自然共適”去尋找答案。
(四)萬物等齊,“自然”共適
6.悟永恒
任務(1):蘇軾深受道家“萬物等齊”思想的影響,為其人生困境打開了一扇窗。這扇窗在哪兒?請用原句回答。
預設:“物與我皆無盡也。”意即:萬物與人類都是永恒的。
朗讀體驗:
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
任務(2):蘇軾一生中哪些東西是“無盡”(永恒)的?
預設:詩情;才名;藝術魅力;人格魅力。
教師點撥:與屈原比,蘇軾多了一份自我,少了幾分愚忠;與李白比,蘇軾多了一份責任,少了幾分狂漫;與杜甫比,蘇軾多了一份大度,少了幾分埋怨。2000年,法國評選“千年影響世界”的十二位英雄人物,蘇軾是唯一入選的中國人。千年英雄,可見其人格魅力之永恒。
教師追問:蘇軾的生命是“無盡”的嗎?
教師小結(jié):在這里,蘇軾用佛家的“生死輪回觀”來觀照萬物,在“變”與“不變”中,“人”與“物”同樣是“無盡”的。換句話說,人的生命在輪回中保持不滅,所以不要為生命的短暫而悲嘆。
7.皈自然
任務(3):當蘇軾認識到個體生命在人類生命鏈中的永恒之后,其生命狀態(tài)是怎樣的呢?請在第四段中找出原句,并用兩個四字短語歸納。
預設:莫取他物、共適風月。
小結(jié)過渡:行文至此,作者將其情感邏輯推到了終點——皈依自然。蘇軾用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把生命寄托給清風與明月。大自然既能讓你產(chǎn)生哀怨的情緒,又能引導你走出困境。文章第一段,蘇軾賞風月,迷離了自我,以催生悲情;第四段,蘇軾觀水月,徹悟永恒,走出了自我,活在了當下??梢姡K軾的皈依自然是一種“佛心釋然,活在當下”的生命狀態(tài)。
(五)佛心釋然,活在當下
教師點撥:文章第五段寫道:“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這正是作者美美地活在當下的一個唯美的特寫鏡頭。當然,“一詞二賦”更是他“活在當下”,為后世奉獻寶貴精神財富的宏大證據(jù)。
四、課堂小結(jié)
(一)專題結(jié)語
儒家的蘇軾,以儒治世,拿得起,得志能進,濟世報國;道家的蘇軾,以道治身,想得開,失志能退,明理賦能;佛家的蘇軾,以佛治心,放得下,進退求“真”,奉獻自我。被貶黃州,人生蛻變,為歷史奉獻了不可復制的“一詞二賦”。
教師點撥:賞風月—思美人—戀明君—慕英雄—哀須臾—悟永恒—皈自然,《赤壁賦》中這一條清晰的文脈,也正是蘇軾的情感邏輯鏈。蘇軾以儒治世,拿得起;以道治身,想得開;以佛治心,放得下。在身處人生困境的時候,他以出世的思想,做入世的事業(yè),隨緣自適,活在當下,這就是蘇軾深陷精神困境之后自我救贖的一條出路。
(二)教師詩語
教師點撥:同學們,蘇軾是中國幾千年來唯一一個能在困厄中做到融儒道佛三家于一身的知識分子,他樂觀而不圓滑,入世而不拘泥,出世而不茍且。他身處政治漩渦,卻能不偏不倚;他被貶蠻荒之地,卻能不怨不嘆。老師在備課中有感于《赤壁賦》這篇美文,胡謅了一首《〈赤壁賦〉詩》,讓我們一起放聲誦讀,以表達我們對蘇軾偉大人格的仰慕。
《赤壁賦》詩/作者 張從慧
烏臺詩案/謫/黃州,為解心憂/夜/泛舟。
扣舷而歌/簫/生悲,主客問答/語/同愁。
天地物我/皆/無盡,物各有主/莫/強求。
清風明月/惟/共適,活在當下/樂/悠悠。
板書設計:
文脈:賞風月—思美人—戀明君—慕英雄—哀須臾—悟永恒—皈自然
出路:以儒治世——以道治身——以佛治心
? 拿得起? ?想得開? ?放得下
[基金項目:本文系重慶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課題(渝教規(guī)辦[2016]11號)“高中語文課時課程建構的實踐與研究”(課題編號:2016-30-006)后續(xù)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