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文
江蘇宜興 宜興 214221
紫砂壺產自江蘇宜興,行業(yè)發(fā)展至今已有六百余年,通過歷代制壺藝人的創(chuàng)新和傳承,呈現(xiàn)出眾多膾炙人口的紫砂作品,從這些作品中不難發(fā)現(xiàn),紫砂壺的創(chuàng)作靈感來源于生活中一些常見的景物,樹木、花鳥、魚蟲等等,從中可以看出藝術來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這就需要新時代的紫砂藝人在前人的基礎上善于改變、突破創(chuàng)新,找到紫砂壺新的生命力和方向,只有這樣紫砂行業(yè)才能夠歷久彌新,迸發(fā)出新的生機?,F(xiàn)就以這把“清韻壺”(見圖1)為例,展開對其造型特征和文化意境的詳細論述。
圖1
紫砂壺與其它陶瓷藝術品不同,其主要的原因就在于紫砂壺擅于將大自然中的景物融入到作品的創(chuàng)作中,通過藝術走進生活,奠定了紫砂壺器中花貨的基礎,一件優(yōu)秀的紫砂壺不僅需要具有突出的實用功能,還需要具有重要的藝術特色,就像這件“清韻壺”一樣,給人一種恬靜田園之風,呈現(xiàn)出一種清新淡雅的感覺,富有情趣,使收藏者感到賞心悅目。
“清韻壺”壺身飽滿圓潤、穩(wěn)重敦厚,色澤溫潤可親,整個壺身光滑細膩,貼塑的竹葉仿佛隨風飄浮,形象逼真、回味無窮,把竹葉的堅貞品格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大學士蘇東坡有名言:“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由此可見在古代,文人墨客對于竹子的喜愛之情,在這件作品上,竹與壺、壺與茶,通過作者精妙的構思、精湛的手法,全部融入到這件紫砂壺之中。壺鈕的竹節(jié)造型設計十分獨特,與壺身的竹葉造型形成了呼應,可以感受到竹子的靈動,竹節(jié)的壺把自壺身底部向上婉轉成半圓弧,像一根彎轉的竹子,并與壺身的竹葉形成了呼應,整件壺器在壺蓋與壺身之上都有竹子的元素,可以清晰地感受到竹子在風中隨風搖曳的畫面,仿佛置身于竹林,清新、淡雅、恬靜,遠離喧囂的感覺撲面而來,竹之清韻與壺器融為一體,又層次分明,讓人盡享自然之趣?!扒屙崏亍蹦軌蜃屓饲逦仡I略到竹之美,清新淡雅的藝術意境高雅脫俗,古外今來,文人雅士喜好將竹子的品格來表達自己的志趣,“清韻壺”將竹子的主題注入其中,壺把、壺身、壺蓋和壺鈕彼此相互呼應,意境統(tǒng)一,有高超的藝術效果和審美情趣,是一件不可多得的佳作。
“清韻壺”的創(chuàng)作圍繞著竹進行刻畫,其代表的不屈不撓、高雅脫俗的氣質深受文人志士的喜愛,竹子在逆境中百折不撓,精神品格令人尊敬,歷史上有許多贊美竹子的作品,那么以“竹”為題的“清韻壺”也具備突出的文化價值,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竹子代表堅貞、頑強、長壽,在竹林里人們會忘記許多世俗的紛擾,遠離喧囂。竹的空心代表著虛心,竹的挺拔代表著堅韌,竹的長青代表著長壽,在紫砂壺創(chuàng)作中,借物寓意是一種常用的手法之一,“清韻壺”也是恰到好處地使用了這一手法,巧妙地將紫砂與竹子共同融入到紫砂壺的創(chuàng)作中,將竹子傲立挺拔、堅韌向上的精神展現(xiàn)出來,其文化意境極為深刻。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社會的進步,人們對于紫砂壺的要求已經不僅僅滿足于實用性,還要求紫砂壺有著出色的藝術境界和突出的文化內涵,因此紫砂壺行業(yè)發(fā)展至今,已經不是一件簡單的茶具,小小的紫砂壺融合了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和文化底蘊,演繹著紫砂的歷史之美,在壺中我們可以感受到文化的韻味,感受到最初的情感,紫砂壺古樸純真,不爭不搶,與文人墨客的氣質相似,“清韻壺”的品格正是紫砂壺從業(yè)者的真實寫照,恬靜、優(yōu)雅就是最珍貴的財富,這件作品是茶具,更是一種文化的寄托,希望通過對“清韻壺”的刻畫和描寫,讓大眾在品茶之余能夠喚起心中對于民族文化和歷史氣息的共鳴,通過紫砂壺這一媒介能夠與制壺藝人完成心靈上的交流,一起共勉,隨著大眾藝術素養(yǎng)的不斷提高,對于紫砂行業(yè)邁上一個更高的臺階有著極大的幫助,制壺藝人能夠通過紫砂壺與紫砂壺愛好者有一個良好的互動和溝通。
紫砂壺藝術應該能給人們帶來精神上的享受和視覺上的美感,紫砂與其它陶藝不同,既要注重泡茶品茗的實用性,又要突出其中內涵的文化寓意,紫砂將多種文化形式集合于一體的藝術形式,正是這種獨一無二的特點,紫砂壺才會受到大眾的一致追捧,經久不衰。紫砂汲取了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歷史精髓,在造型設計上受到文化的熏陶和影響,將更多文化形式融入到紫砂壺的創(chuàng)作中,每一件紫砂作品都像是一個生命的個體,每一件紫砂作品都有一份獨特的情懷,足以感染心靈,這就是“清韻壺”帶給大眾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