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建國 ZHAI Jian-guo
(中鐵十二局集團第三工程有限公司,太原030024)
隨著交通行業(yè)的迅速發(fā)展,山區(qū)隧道建設規(guī)模逐漸增大,以滿足選線的經濟合理性,而山體內分布的斷裂構造,尤其是部分隧址區(qū)處于區(qū)域性斷裂帶內,勢必造成山體斷裂構造發(fā)育,節(jié)理裂隙發(fā)育,給隧道施工帶來了極大的困難和風險[1],諸多工序將面臨在富水的惡劣環(huán)境下進行施工,除涌突水達到一定程度而采用超前帷幕注漿措施外,其它不同程度的出水,都將采取帶水作業(yè),施工中涉及到在水量大、面積大、水壓高等條件下的爆破鉆孔、裝藥、爆破、拱架安裝、連接筋安裝焊接、錨桿鉆孔及安裝、鋼筋網安裝焊接、噴射混凝土、仰拱(整平層)及后注漿等工序,施工難度極大,能耗高、功效低、進度慢,隨著氣溫的降低,施工難度將會更大。
鴻圖特長隧道全長6336m,最大埋深739.9m。2019年3月17日隧道出口端左線掘進至1306m時出現(xiàn)涌水;2019年4月27日隧道出口端右線掘進至1521m時出現(xiàn)涌水。右線涌水掌子面處于隧道反坡段,導致隧道內的滲水、涌水在重力作用下會順坡往掌子面匯集。隧道在涌水初期,采取傳統(tǒng)施工方式進行施工,施工效率低,能耗高,月平均進尺21m,噴射混凝土表面不平整[2-4]。
針對多斷層富水隧道施工過程中的嚴峻考驗及高風險作業(yè),在鴻圖特長隧道長距離富水段落施工中,結合長距離(2.0km)反坡排水,提出富水隧道規(guī)范化帶水作業(yè)施工技術,降低了施工安全風險,并成功應用于隧道施工。
在超前帷幕注漿范圍以外,通過規(guī)范爆破鉆孔、裝藥、爆破、拱架安裝、連接筋安裝焊接、錨桿鉆孔及安裝、鋼筋網安裝焊接、噴射混凝土、仰拱(整平層)及后注漿等施工工藝,充分規(guī)避帶水作業(yè)安全風險,最大程度提高施工功效,降低能耗,保證隧道施工安全、質量及進度,同時最大限度地保護了隧址區(qū)山體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及水系[5]。
結合超前地質預報結果,且超前探孔單孔出水量小于3m3/h,綜合考慮隧道掌子面、拱圈及底板出水范圍及水量,采取帶水作業(yè)方式進行隧道的開挖及支護作業(yè)。
2.2.1 施工準備
①收集帶水作業(yè)中裂隙水分布范圍、出水形式、水量、水壓、圍巖應力(巖爆段)等數據,繪制地質展開圖,為后注漿做好準備。②做好防水板、注漿管、工字鋼、鋼筋等材料儲備。③配備皮劃艇、救生圈、雨衣(連體)、防滑鞋、藥品、護目鏡、烘干機、醫(yī)療應急物資準備、手電筒等,滿足隧道操作工人需要。④按照反坡排水方案配置抽水泵、排水管道等物資,按出水量1.2倍進行配置。⑤檢查施工用電纜線絕緣性能,照明燈具應做好防水。
2.2.2 超前地質預報
超前探孔按掌子面出水情況及預測覆蓋范圍,分為1孔和3孔兩種形式。掌子面出水情況如圖1所示。
圖1 超前探孔出水情況
超前探孔(1孔)全斷面布設1個,探孔長30~50m左右,采用φ76mm孔徑鉆機取芯,對TSP預測方法不良地質體的最后確認,可以獲得地層、巖性、節(jié)理裂隙等特征,是一種直接有效的探水方法,結論直觀、可靠,但成本較高對施工有一定干擾[6]。
超前探孔(3孔)覆蓋范圍更大,基本能夠涵蓋整個掌子面的出水及地質情況,同時,鉆孔耗費時間也將更長。
2.2.3 超前鉆孔泄水降壓
利用全新智能型多功能鉆機進行隧道超前鉆探,鉆孔數量不少于3個,孔深不低于40m,探明前方地質及水文情況,同時鉆孔兼做泄水孔。超前鉆孔泄水降壓如圖2所示。鉆孔應在掌子面中下部施作,根據超前預報結果及圍巖產狀,布置鉆孔位置和角度,鉆孔角度范圍呈發(fā)散型,從而充分穿越富水寬張裂隙,起到泄水降壓目的。若3個泄水孔完成后,泄水效果仍不能滿足開挖要求,需增加泄水孔數量[7]。水壓較大鉆孔,應在鉆孔孔口預安裝孔口管及高壓閘閥,以備水壓、水量測試及注漿使用。高壓閘閥如圖3所示。
圖2 超前鉆孔泄水降壓施工
圖3 高壓閘閥
2.2.4 洞身開挖
①鉆孔。
超前鉆孔泄水降壓后,以簡易鉆孔臺車作為作業(yè)平臺,利用YT28風動鑿巖機進行鉆孔作業(yè)。因水壓大而無法鉆進的孔位,應在周邊繼續(xù)開孔,以降低水壓,水壓降低后,鉆孔至交底孔深。工人配備安全帽、連體雨衣、雨鞋及護目鏡,并穿戴整齊,防止長時間皮膚被水浸泡而降低身體抵抗能力。因鉆孔直徑小,水壓力相對較大,易發(fā)生鉆機被頂出傷人事故,故工人作業(yè)時應站在鉆機側后方,并時刻保持警惕。鉆孔作業(yè)如圖4所示。
圖4 鉆孔作業(yè)
因風動鑿巖機氣腿需支撐在簡易臺車的平臺鋼筋網上,每層臺架上根據掌子面出水位置,局部設置防水板,引排至下層作業(yè)空間以外,為下層作業(yè)人員創(chuàng)造良好的作業(yè)環(huán)境。
針對單側水量較大、較難通過段落,可將開挖工法改為單側壁導坑法施工,將涌水引至涌水較少一側,先行開挖涌水側,待涌水側施工一定長度,再施工另一側,如此反復向前掘進。單側壁導坑法如圖5所示。
圖5 涌水段單側壁導坑法施工
②裝藥。
因鉆孔孔徑小,裝入炸藥后,孔內過水斷面減小,孔內裂隙水壓力增大,裝藥時炸藥易被沖出孔外。為保證炸藥在孔內位置穩(wěn)定,將炸藥用防水膠帶綁扎在鋼筋上,同導爆索或雷管送入孔內,并在孔口處用木楔等將鋼筋固定。除周邊眼外,炸藥應盡量避免切割,以保證孔內過水間隙,周邊眼炸藥切割后,應用防水膠帶將小節(jié)炸藥切割端頭纏繞封閉后綁扎在鋼筋上。
③爆破。
因孔內水壓力大,炸藥隨時都有可能被沖出孔外而造成單孔失效,從而影響整個爆破網絡起爆及爆破效果。裝藥及分區(qū)連線期間,由專職安全員安排人員撤離及警戒事項,完成連線后,應立即撤離掌子面,同時關閉通風風機及近距離水泵,由專職爆破員起爆,防止炸藥沖出而帶來的安全隱患。
④出渣(反坡)。
因掌子面爆破拋渣距離約為60m,反坡排水段落,出渣過程中,渣堆覆蓋底板且掌子面挖掘機、裝載機、出渣車等多機械作業(yè),出渣過程中因水位上漲淹沒出渣車排氣管而無法連續(xù)出渣,為保證爆破~出渣過程中的抽水不間斷,出渣過程中,需多次向前移動水泵進行不間斷抽水,以滿足出渣要求。為縮短出渣期間抽水時間,臨時集水坑中水泵的抽水鋼管應根據掌子面進度向前安裝,保證固定在邊墻上的鋼質排水管端頭距掌子面距離約30m。臨時集水坑與泵站如圖6所示。
圖6 臨時集水坑與固定泵站
掌子面后方應根據涌水情況,施作相應尺寸的臨時集水坑,以攔截后方匯水,最后抽排至固定泵站,排至洞外。
2.2.5 初期支護
①接地處理。爆破開挖后,掌子面及整圈環(huán)向開挖面均裸露,裂隙水大量呈點滴~線流狀~股狀向下滿布工作空間,開挖臺車因淋水而易導電,開挖臺車就位后,應設置至少兩處接地,以保證淋水狀態(tài)下電焊作業(yè)施工安全。
②鋼拱架安裝。在鋼拱架背后分片鋪設防水板或土工布,并用扎絲固定牢固,工人在防水板下進行安裝縱向連接筋、鋪設鋼筋網、鉆孔、安裝錨桿等作業(yè),保證作業(yè)安全。噴射混凝土前,在防水板與鋼拱架間用高強砂漿墊塊隔離。鋼筋網按雙層布設,內層焊接于鋼架內側,以增加噴射混凝土附著力。鋼拱架安裝如圖7所示。
圖7 鋼拱架安裝
為創(chuàng)造良好的施工環(huán)境,鋼拱架安裝后,應于圍巖表面打孔、安裝短鋼筋固定排水半管,將裂隙水引至拱腳。對于股狀集中出水,可通過安裝排水鋼管直接引至臨時集水坑。股狀集中出水處理如圖8所示。
圖8 股狀集中出水處理
③預留注漿管。
鋼拱架安裝完成后,應根據圍巖破碎及超挖情況,預留φ100mmPVC注漿管,注漿管穿過防水板,避免初期支護背后出現(xiàn)空洞及噴射混凝土與圍巖不密貼的情況出現(xiàn)。
④噴射混凝土。因淋水狀態(tài)下,噴射混凝土極難附著于巖面,且淋水~股狀出水范圍無法附著混凝土。利用鋼拱架背后防水板噴射混凝土,形成受力拱圈,可最大限度減少噴射混凝土工程量,并縮短噴射混凝土作業(yè)時間,降低施工風險。初期支護完成后,通過注漿管泵送同標號混凝土填充初支背后空洞,按10m分段落進行泵送混凝土處理,填補初支背后空洞,保證結構安全。
2.2.6 仰拱(整平層)
整平層清底完成后,對節(jié)理裂隙走向及寬度、出水點及出水形式進行記錄,按每5m一個斷面編制地質編錄展示圖,以指導初期支護完成后的后注漿施工。為保證仰拱(整平層)的施工質量,富水段落的仰拱施工根據涌水量大小采用截流排放的方法,阻斷仰拱兩端水流流向仰拱,盡可能減少出水對仰拱施工的影響[8]。富水路段應加密縱、橫向排水管(盲溝)設置,強化隧道排水體系。整平層混凝土澆筑前,對集中出水位置,設置橫向排水管將集中出水引排至邊溝,以保證混凝土施工質量。仰拱(整平層)混凝土澆筑完成后,應立即用彩條布等材料覆蓋混凝土表面,避免初期支護表面點滴~線流狀~股狀水沖刷破壞混凝土。整平層開挖完成后,清理虛渣,統(tǒng)計出水部位,混凝土施工完成后,對底板出水點范圍進行后注漿處理。
2.2.7 后注漿
設計反坡抽排水段落,應貫徹“以堵為主、限量排放”的原則。為減小隧道施工期間的排水壓力,保證運營期間結構安全,根據不同涌水形式采取不通的封堵方式。為了盡量減少地下水資源的流失,采用限量排放的原則。在隧道施工過程中,施作初期支護后,如出現(xiàn)大面積淋水或嚴重滲漏水現(xiàn)象,采用全斷面注漿止水;在隧道施工過程中,施作初期支護后,如出現(xiàn)局部大量涌水或嚴重滲漏水時,采用局部注漿止水[9]。注漿之前,應進行現(xiàn)場注漿試驗,根據圍巖情況確定注漿實際參數。后注漿參數:采用水泥、水玻璃雙液注漿,終壓可采用靜水壓力的1.5倍,且不低于2MPa。水泥漿水灰比1∶1,水玻璃模數為2.6,濃度為35Be',水泥漿與水玻璃體積比1∶0.3,緩凝劑摻量按水泥用量2%計列[10]。注漿順序不宜采用單向推進壓注方式,應按跳孔間隔注漿方式進行。宜從水頭高的一端開始注漿。單孔注漿結束標準:注漿壓力達到設計終壓并繼續(xù)注漿10min以上,或單孔注漿量與設計注漿量大致相同,且進漿速度小于20L/min,可以結束本孔注漿。注漿效果檢查:一個注漿段的注漿孔全部注完后,鉆檢查孔對注漿效果進行檢驗,檢查孔數量不少于總孔數的5%且不小于3個,并取巖芯觀察填充情況,同時檢查孔內涌水量不大于5L/min,否則應加密鉆孔注漿,補充注漿[11]。根據已經繪制的地質編錄展示圖,富水段落按照圍巖裂隙及斷裂走向進行后注漿加寬處理,裂隙或斷裂走向兩側根據裂隙水發(fā)育情況各加寬3~5m,并對注漿后仍存在的出水點繼續(xù)進行后注漿處理,最終達到只存在點滴狀裂隙水的目的。拱部后注漿施工按自兩側向中部、自下而上的順序進行,注漿采用由易到難、由周邊向集中出水點逐步壓縮的方式進行,最終達到只存在點滴狀裂隙水的目的。考慮行車因素,底板后注漿按半幅實施,半幅采取跳孔鉆孔形式,孔深5m,間距3×3m,梅花針布置,即先實施一半孔數進行鉆孔,鉆孔完成后進行后注漿施工,再實施另一半孔數后注漿。半幅后注漿實施完成后,再實施另半幅底板后注漿施工。已完成初期支護及整平層施工的段落,在防水板掛設前,對初期支護及底板分段進行后注漿處理,因裂隙水力聯(lián)系暢通,對應段落的初期支護和底板后注漿宜同時進行,防止裂隙水被擠壓至拱圈,影響二襯結構安全。
鴻圖特長隧道雙線采用本技術后,月平均進尺達到83m,工程質量滿足要求,施工進度得到了提高,工人身體健康得到了保障,反坡抽排水費用大大減少,降低了工程造價。通過與傳統(tǒng)施工工藝對比,技術措施合理有效,能夠有效地解決隧道富水段施工難題,山體地表生態(tài)環(huán)境得到了有效保護,并保證工程質量和施工安全[12]。該工藝適用于隧道出水水壓及水量不滿足超前帷幕注漿標準、裂隙水出水面積范圍大、出水點分散的富水隧道施工。通過規(guī)范化施工工藝,規(guī)避了帶水施工中的安全風險;通過后注漿工藝,封閉了初期支護背后節(jié)理裂隙,保證了二襯結構受力穩(wěn)定;最大限度的保護了隧址區(qū)生態(tài)環(huán)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