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同族叔叔的贊助下,劉備15歲那年離開家鄉(xiāng)涿郡(今河北省涿州市)到京師洛陽,跟隨大儒盧植念書。盧植這位大儒大到什么地步呢?曹操曾追悼盧植,把他比作商朝的商容、鄭國的子產,評價是“名著海內,學為儒宗,士之楷模,國之楨干也”。當時曹操已經基本統(tǒng)一北方,大權在握,因此稱得上是官方定論。
劉備拜在這樣牛的老師門下,簡直是天大的福分。但劉備的表現(xiàn)是:“先主不甚樂讀書,喜狗馬、音樂、美衣服……”他好像完全不太珍惜這個學習機會。
劉備雖然不愛讀書,但并沒有失掉老師的歡心,甚至說,他成功引起了當時一大批頂級文化人的關注。北海國相孔融遇到麻煩,向劉備求援時,劉備喜出望外說了一句:“孔北海乃復知天下有劉備邪?”
孔融是頂級名士,而劉備根本沒想到這個大人物會知道自己。其實名士圈子就那么大,孔融知道劉備,自然是之前和劉備有過接觸的名士對劉備印象很好,為他做了宣傳。這當中很可能就有劉備的老師盧植,還有老領導陳紀。
《華陽國志》里提到,諸葛亮曾回憶說:“先帝亦言:‘吾周旋陳元方、鄭康成間,每見啟告,治亂之道悉矣……”陳元方就是陳紀,是“當世者靡不榮之”的名士;鄭康成就是鄭玄,是當時天下第一大儒。
不讀書的劉備,怎么就能贏得這么多大名士的好感呢?可能是大名士的道德聲望流譽天下,不缺錢,也不缺政治資源,他們希望能夠找到為自己服務的軍事人才。劉備讓這些名士感受到,這個人雖然不怎么愛讀書,但以后可以在戰(zhàn)局中承擔傳統(tǒng)道德捍衛(wèi)者的角色。
事實證明,劉備做了一個對自己非常有利的選擇——在戰(zhàn)爭中打出一片天地。
另一個有意思的現(xiàn)象是,和頂級名士多贊賞劉備相反,次一等的名士往往最瞧不起劉備,如劉巴?;蛟S走劉備這種路線的人如果能實現(xiàn)階層躍升,最有挫折感的就是他們。
生態(tài)位的競爭,終歸是最殘酷的。
(摘自《人生與伴侶》 劉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