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可抒
將赴吳興登樂游原一絕
作者/ [唐]杜牧
清時有味是無能,
閑愛孤云靜愛僧。
欲把一麾江海去,
樂游原上望昭陵。
那年,杜牧心頹體衰,在多年的黨爭中頗覺無力,主動要求由尚書郎出為郡守,離開中央權力機關?!皩⒏皡桥d”,臨行前杜牧登上了樂游原,感慨地說:“清時有味是無能!”
這里的“清時”,既指國家海晏河清的清平之時,又指個人閑云野鶴的清閑之時,總之是一派和風麗日的意緒才對。大中年間,唐宣宗李忱勤于政事,精于聽斷,唐朝國勢甚有起色,史家對此有“大中之治”的美譽,確實可以算得上衰敗的晚唐中短暫的“清時”。然而,此時牛李黨爭剛剛結束,宦官、藩鎮(zhèn)之憂尚在,國家百廢待興,杜牧何以在這個節(jié)骨眼上選擇幽心自守,要去尋找屬于自己的一片清凈呢?
其實,杜牧此時的身體與精神已經(jīng)較為衰頹了。雖然他說自己是因為弟弟生病才選擇外放湖州,然而,兩年后,他便卒于中書舍人任上,離世前,還很有預感地自撰了墓志銘。這一切都在暗示著,杜牧在離開之時便已陷入心力交瘁的困境,從而選擇了“欲把一麾江海去”。
臨行前,杜牧自嘲說自己“無能”,實際上,他既有抱負,又有才干?!杜f唐書》說他“嘗自負經(jīng)緯才略”,《新唐書》說他“剛直有奇節(jié)”“敢論列大事”,無不一片贊譽之詞。杜牧自己也常常表示:“平生五色線,愿補舜衣裳?!彼苡心転?,又實干,他注釋的《孫子兵法》影響極大,只可惜總是缺少施展抱負的機緣。
杜牧的“無能”,非不能也,是不為也;非不為也,是時勢不許為也。到了人生的暮年,他以“無能”應和了莊子“無用之用”的大智慧——既然不能得到施展才華的機會,那就守拙抱一,去體味人間悠然吧!君子容止可觀,進退可度,進要進得坦蕩蕩,退也退得有味道。同樣還是這片樂游原,杜牧曾經(jīng)發(fā)出過“看取漢家何事業(yè),五陵無樹起秋風”的喟嘆,而今,望一望昭陵,就轉身離去,與孤云同棲,與僧為鄰吧。
“閑愛孤云靜愛僧”,愛孤云的悠閑,愛僧的虛靜。此時雖然閑靜,卻依然有云雨之能,有佛法精深,仍然還是那么高逸俊朗,這比王維“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心”那種寂若死灰可要高明多了。
后來蘇東坡說:“人間有味是清歡?!标懹斡终f:“清時有味是歸來。”都是從這首詩里化出來的,可似乎總缺了點什么。
編輯/梁宇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