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哲
什剎海位于北京市西城區(qū),屬于北京市歷史文化保護區(qū),分為前海、后海和西海(又稱積水潭)三個水域及臨近地區(qū),是北京內城唯一一處具有開闊水面的開放型景區(qū),也是北京城內面積最大、風貌保存最完整的一片歷史文化街區(qū)。作為古代京杭大運河萬帆云集的終點,什剎海承載著厚重的運河文化,是北京老城濱水文化的“金名片”。
自明朝起,什剎海成為“冬嬉”的著名場所,到了清朝乾隆年間,這里的冰上運動被定為“國俗”。今天,什剎海冰場不但是北京市民冬季嬉戲娛樂的場所,更是幾代人的集體記憶,夢開始的地方。
每到冬季,什剎海冰場就是北京最歡騰的冰上游樂場。而2022年尤其特殊,也尤其熱鬧。北京冬奧會的舉辦,讓人們的冰雪熱情也更加高漲。
據什剎海冰場管理方—北京薊城山水投資管理集團副總經理徐建介紹,什剎海水域面積約34萬平方米,其中冰場經營面積16萬平方米,位于前海和后海水域可容納12000人同時上冰。經過多年的規(guī)范化經營與管理,什剎海目前常運行的有10余項冰上運動設施,是目前北京市功能設施齊全、安全系數有保障、群眾認可度最高的室外天然冰場。
據不完全統(tǒng)計,現(xiàn)在這里活躍著20多支民間的速滑隊,1000多名冰球業(yè)余運動員在此訓練,還有不計其數的民間滑冰高人,每年接待周邊居民、外地游客、冰上體育愛好者、在校大中小學生等數萬人次。
穿著專業(yè)服裝,排成一列飛馳而過的速滑大爺大媽,是如今什剎海冬天的一道最美麗的風景線。他們用矯健的身姿在冰面上劃過一道道優(yōu)雅的痕跡,像離弦的紅鷺,更像低飛的獵鷹。他們當中不少都已年過花甲,可個個都神采奕奕,如同他們擅長的倒滑一樣,時光也在不斷倒流……
“我當時可迷滑冰了,早晨上班前先來什剎海溜15分鐘,下午一下班就背著冰鞋趕夜場,周末更是一整天呆在冰場上?!币晃荒赀^七旬卻依然在冰面上馳騁的陳姓老人從小就是滑冰迷,他向記者講述了自己的滑冰故事,當年他剛工作不久,就狠狠心花一個多月的工資買了當時最“頂流”的天津產冰鞋配上“黑龍”牌冰刀,成為了什剎海冰場里“最靚的仔”。
1953年,新中國首屆華北區(qū)冰上運動會在什剎海冰場舉行,當時的速度滑冰、花樣滑冰、冰球等項目比賽盛極一時,甚至很多外交官也聞訊趕來欣賞。
新中國成立10周年時,電影《冰上姐妹》作為獻禮片熱映,滑冰運動員成為人們心中的英雄,北京更是掀起“滑冰熱”,每年經常參與冰上運動的市民有數萬人之多。
陳先生回憶,到了20世紀60年代,冬天去什剎?;缤缃窆淙锿停钱斈曜顣r髦的社交打卡地,很多浪漫的故事都是在這片冰面上發(fā)生的?!拔液臀曳蛉?,就是在什剎海溜冰的時候認識的,我們現(xiàn)在有時候還一起來溜冰呢。”
溜冰,被稱為老北京的一項隱藏絕活兒。北京2022年冬奧會讓全球的冰雪健兒匯聚一堂,而什剎海也舉行著市民們的冬奧會。從速滑、冰球、花樣滑冰到冰蹴球、冰龍舟、冰木射(冰上保齡球)、冰捶丸(冰上高爾夫)、冰出溜兒(冰上跳遠)、打冰嘎、推冰車、冰上拔河……人們在冰上各顯神通。
如今,越來越多的中國人愛上了冰雪運動,北京的冰雪運動開展更是廣泛,自申辦冬奧會成功以來,已開展各級各類群眾冰雪活動2萬余場,參與人次達到3100多萬。
每年立春后,因天氣漸暖,冰面達不到滑冰的安全標準。按照慣例,什剎海冰場關閉。今年冰場在2月4日正式結束運營,而這一天恰是北京冬奧會開幕的日子。
雖然要等下一個冰雪季再相約,但什剎海冰場的老北京們并不遺憾。“我聽新聞報道,國家速滑館‘冰絲帶將在冬奧會后對公眾開放,以后什剎海冬天溜冰的樂趣,可以持續(xù)一整年了!”陳先生滿懷憧憬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