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日出
所謂“走神兒”,就是人的注意力不能集中在當前的事情上。一般來說,學生在課堂上完全不“走神兒”,除了學習內(nèi)容什么都不想的情況是非常少見的。這是因為人說話的速度要慢于大腦理解的速度,前者一般是每分鐘150字左右,但普通人每分鐘可以理解400個字的信息。也就是說,課堂上的學生只需要用不到一半的腦力,就足以理解授課內(nèi)容,為了不浪費剩余的腦力,大腦會不斷地思考,如果授課內(nèi)容很容易,大腦就會轉而關注其他事情,即“走神兒”。
大腦在同一時間只能有意識地思考或關注一件事情。有人可能提出異議:為什么有人可以一邊看電視一邊織毛衣?有的人可以一邊看書一邊打電話?其實,上述情況與“走神兒”并不一樣。
織毛衣作為一種習慣性動作,已經(jīng)成為某種本能反應,就像吃飯時不需要思考就可以把飯送到嘴里一樣,不需要集中注意力就能完成。看書的同時打電話,大腦必須在不同工作之間進行“轉換”,注意力從一件事情轉到另一件事情上并反復交替,當這種轉換非??斓臅r候,人們會覺得這兩件事情好像在同時進行。上課時“走神兒”,卻不能像一邊看書一邊打電話那樣迅速轉換,如果思緒飄得太遠,不能及時拉回注意力,就可能因為漏聽內(nèi)容而對新知識不明所以。
面對孩子的“走神兒”,老師、家長首先應當多一些理解,并且教孩子學會“積極休息訓練”,想“走神兒”時,把注意力集中于一個平常不注意的地方,比如身體的某一部分,身邊的某一個人,再把注意力轉移到課堂內(nèi)容中,逐漸提高集中注意力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