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書偵
前不久回到久別的冀中老家,一進院子,就看見西墻根兒那盤閑置了多年的老石磨。似見到親人一般,我熱切地走過去,拍了拍它那涼涼的腰身,似乎又聽見昔日推磨時發(fā)出的低沉的隆隆聲,似一張老唱片,回放著塵封的往事。
聽母親講,這盤石磨是她嫁到父親家的嫁妝。母親出嫁前,外公就請出名的老石匠歷時半個多月,打造了這盤帥氣的青石石磨。婚禮那天,一輛牛車拉著母親,一輛牛車拉著這盤石磨來到父親家。母親進了洞房,石磨落座在院子的西側(cè)。也就是這盤石磨,伴隨了母親大半生的艱辛歲月。
20世紀70年代以前,農(nóng)家要吃的面粉,全靠石磨來粉碎。石磨,成為過日子不可或缺的工具。圓形的石磨分上下兩扇。兩扇磨石的咬合面都是用鏨子鑿剔出的一道道斜斜的鏨路,那是磨子的牙齒,從磨扇的外口向磨心處收攏。磨心被稱作磨臍兒,是上下磨扇的軸心。母親看磨子很親,磨子不用時總要把它打掃得干干凈凈,從不讓它蓬頭垢面。我還發(fā)現(xiàn),母親喜歡把磨子的上下扇稱作上下唇。兩扇磨石,不正如人厚厚的嘴唇嗎?僅僅一字之差,便使冷冰冰的石頭有了溫度,一下子讓人感到親切了許多。
磨扇安裝在磨盤上,下扇是固定的,上扇可以轉(zhuǎn)動。在上扇磨石一側(cè)綁上推磨棍就可磨面了。俗語說:“牛耕田,驢拉磨。”如果有驢子的話,套上驢子,讓它拉動磨棍,磨子就隆隆轉(zhuǎn)動起來。為了不讓驢子偷吃磨盤上的糧食,就給它戴上捂眼布,免得它分心,好一門心思去拉磨。如果牲口不就手,只好人來推磨。伸出胳膊,雙手握住磨棍向前推就可以了。一遭又一遭,一圈又一圈,把農(nóng)家粗糙的日子,推出一笸籮一笸籮的精致來。
開磨前,將要磨的糧食堆放在上扇磨面上,上面有兩個磨眼。磨子按順時針方向轉(zhuǎn)動時,糧食便順著磨眼往下漏。為了減慢下漏的速度,便在磨眼里插上兩根筷子或高粱秸稈作為磨籌。在隆隆的磨聲中,粉碎了的面粉簌簌落到磨盤上。待聚的多了,女人便將面粉掃到葫蘆瓢里,開始在長方形的笸籮里羅面。羅出的面用手指肚兒一搓,倍感細膩滑潤。此時,面粉的香氣便飄散開來。篩子里剩下的面渣兒和麩皮,要繼續(xù)上磨,如此反復四五個來回,直到剩下的麩皮少之又少,方才罷休。磨出的頭道面最白,最筋道,一般留給老人或過節(jié)時吃;二道面和三道面留給干重活兒的男人和孩子們吃;第四道面則改用粗篩去篩,篩出的面俗稱黑粗面,吃起來口感和營養(yǎng)會差出許多。這是女人留給自己吃的。我母親就是這么做的。一家人屬她最累最忙,卻吃最粗最差的飯食。為了這個家,她打光了青春所有的子彈,過早地蒼老了!
在那個時代,人工推磨是最常見的活兒。白天人們下地勞動掙工分,推磨大都在晚上進行。
因石磨蹲在露天地里,推磨時,如果有月光,就方便多了。如果沒有月亮,只好點上風燈,掛在磨子旁邊的棗樹上用來照明。父親推磨,母親羅面。母親騰下手來,就趕緊去幫父親推磨。每次要磨三五十斤糧食,一般要用兩三個鐘點。本來干了一天活兒,現(xiàn)在又要推上兩三個鐘點大磨,父母往往累得滿頭大汗。父親的脊梁溝兒里,汗水在月光下明晃晃地發(fā)亮,有時不得不停下來抽袋煙喘口氣,再抖起精神接著推。低沉如悶雷的磨面聲,在靜靜的夜里聽上去是那么親切,猶如一支沉重而又感人的生命之歌!
看著父母極累的樣子,剛上小學的我便幫著推磨。有時推著推著就睡著了。母親就把我抱進屋里放到炕上。每每這時,母親就會對父親說:“讓兒子好好讀書吧,考上大學就不用推磨了?!?/p>
石磨聲聲,各色糧食被磨碎了,但父母對美好生活追求的精氣神卻從來沒有被磨滅。
隨著農(nóng)村進入電氣化時代,人們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放了出來。閑下來的老石磨不知道,它和家里的那些老物件,成為我割舍不下的沉甸甸的鄉(xiāng)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