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飛,施健鵬
(1. 昆明理工大學化學工程學院,昆明 650500; 2. 昆明理工大學太陽能工程研究所,昆明 650500)
到達地球表面的太陽輻射密度通常小于1 kW/m。為了擴大太陽能系統(tǒng)的應用領(lǐng)域,可將較低密度的太陽輻射能進行有效聚集,因此多種太陽能聚光器被提出,其中基于非成像光學邊緣光線原理所構(gòu)建的復合拋物聚光器(Compound Parabolic Concentrator,CPC)具有靜態(tài)運行、無需匹配追日裝置、面形易于構(gòu)建等優(yōu)點,受到科研人員的長期關(guān)注。
20世紀Rabl研究了圓形吸收體的CPC面形結(jié)構(gòu),分析了其聚光比、接收半角與高度之間的關(guān)系。Waghmare等利用光線追蹤技術(shù)設計了一種圓形吸收體CPC,研究結(jié)果表明所設計的CPC可有效降低聚能過程中的光學損耗。Xu等基于太陽輻射理論,構(gòu)建了一種平板吸收體的CPC聚光器,仿真研究結(jié)果表明水平截斷的非對稱平板吸收體CPC的幾何聚光比隨接收半角的增大而減小。Fang等將多個平面反射鏡耦合連接代替拋物反射面,構(gòu)建了一種復合平面聚光器,有效提升了平板吸收體表面上太陽輻射能的均勻性,同時還提高了年輻射采集量。
常規(guī)的CPC聚光器不易穩(wěn)定放置,并且存在光線逃逸、熱量流失、聚光比低等問題。為此許多學者在構(gòu)建新型CPC結(jié)構(gòu)方面開展了研究。Xia等基于微分幾何原理構(gòu)建了一種CPC系統(tǒng)不僅能夠水平放置,而且解決了由于真空管間隙引起的光線損耗問題,有效提高了太陽輻射能的采集量。Ustaoglu等構(gòu)建了一種由拋物線和漸開線反射面耦合形成的圓形吸收體兩級CPC聚光器,并完全嵌入全玻璃真空管內(nèi)部以降低熱損失,同時還有益于一體化系統(tǒng)的安裝與固定。Gao等提出了一種南北向水平放置的高增益圓形吸收體CPC,能同時提高接收角和聚光比,在光口寬度、吸收體尺寸和材料特性相同的情況下,高增益CPC的平均光學效率和初始接收角比S-CPC分別提高了4.32%和17.56%。Muhumuz等構(gòu)建了一種水平放置光口朝上類似貝殼形狀的CPC面形,有效降低了吸收體到周圍環(huán)境的對流傳熱損失。Rabl針對平板吸收體提出了一種基于對流抑制腔耦合作用且聚光比可調(diào)的貝殼形CPC聚光器,可隨季節(jié)變化靈活調(diào)整貝殼形CPC聚光器面形結(jié)構(gòu)以達到最佳聚能效果。
但現(xiàn)有的CPC在有效工作時長內(nèi)面形利用率較低,仍然有很大的改進空間。本文基于非成像光學邊緣光線原理,構(gòu)建了一種圓形吸收體的貝殼形CPC聚光器,并對其開展了理論分析、試驗驗證及光學性能分析,以期為CPC聚光器優(yōu)化設計提供參考。
常規(guī)圓形吸收體標準復合拋物聚光器(Standard-Compound Parabolic Concentrator,S-CPC)的結(jié)構(gòu)如圖1a所示,在北半球沿東西向放置的圓形吸收體S-CPC聚光時,一年中的大部分時間里(從秋分到下一年春分的全部時間,從春分到秋分的絕大部分時間)太陽光線從S-CPC的南面傾斜向下往北面照射。這就導致S-CPC南面部分更多的時間內(nèi)不能有效聚光,同時還會攔截能夠直接到達吸收體的部分光線(如圖1a中的虛線光線)。
另一方面,南邊聚光面的背面吸收太陽輻射能之后溫度上升,熱應力將增大,加速材料老化,導致面形結(jié)構(gòu)更容易損壞。
圖1 S-CPC和SS- CPC的面形結(jié)構(gòu)示意圖Fig.1 The surface structure of Standard-Compound Parabolic Concentrator (S-CPC) and Shell Shaped-Compound Parabolic Concentrator (SS-CPC)
非對稱結(jié)構(gòu)的圓形吸收體貝殼形復合拋物聚光器(Shell Shaped-Compound Parabolic Concentrator,SS-CPC)面形結(jié)構(gòu)如圖1b所示,其只有一扇北向形狀類似“貝殼”的聚光面,這種結(jié)構(gòu)設計相較于S-CPC增大了聚光器有效采光口寬度,同時還有效消除了圖1a中S-CPC聚光器南邊面形攔截光線導致不能聚光的現(xiàn)象,且不受接收角取值的限制。相比S-CPC,SS-CPC在秋分到下一年春分的全部時間可更高效地收集太陽輻射能,而此時間段人們?nèi)粘I钏璧挠脽嵝枨笸?,這也使得SS-CPC收集太陽能的特性與人們的用熱需求相契合。
如圖2a所示,入射光線相切于圓形吸收體點入射,到達反射面上的點后沿原路被反射到吸收體并再次相切于點,同時與軸相交于點。由非成像光學邊緣光線原理和反射定律可知,對于面形上的任意一動點有:
由幾何意義可知得取值范圍為
其中為SS-CPC的最大接收角,(°)。
圖2a中k可以表示為
式中和為動點的坐標,為圓形吸收體的半徑,因此有:
聯(lián)立式(1)~(5)可得:
圖2 SS-CPC模型推導示意圖Fig.2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SS-CPC model derivation
圖2b中,任意動點以邊緣光線照射到CPC面形上,點的反射光線需到達基圓的邊緣點,即反射光線與吸收體相切于點。相互平行的入射光線和從采光口照射到反射面BC上,光線經(jīng)過點反射后相切圓形吸收體于點,同樣入射光線反射后相切于點?;¢L為光線與光線的光程差(≥0.5π++):
根據(jù)幾何關(guān)系線段長度IH、MH為
在圖2b中,點的橫坐標等于線段MH在軸的投影減去線段OM在軸的投影,因此有:
同理可得點的縱坐標為
因此整個SS-CPC面形曲線的數(shù)學模型可表示為
其中:
太陽光線在圓形吸收體SS-CPC聚光器采光口的投影入射角如圖3所示,由于太陽視運動的存在,是太陽高度角和方位角的函數(shù),其計算公式如下:
圖3 太陽光在SS- CPC采光口的投影入射角Fig.3 The projection incidence angle of sunlight on the SS- CPC aperture
為了實現(xiàn)SS-CPC全年運行時每天有效工作時間不小于6 h,以赤緯角為極值時的兩至日(夏至日和冬至日)為設計日子數(shù),正午3 h后的太陽時角為設計基準。北緯25°昆明地區(qū)太陽光線在貝殼形CPC采光口處夏至日和冬至日的值如圖2b所示,圖中為-6.7°、ζ為56.3°,同時也是貝殼形CPC的最大接收角。
從圖2b中可以看出,SS-CPC的面形結(jié)構(gòu)終點的位置由參數(shù)、、、共同決定,而對于在確定地理位置使用的SS-CPC,、、是確定的,值直接影響了SS-CPC采光口的有效尺度,也直接決定了貝殼形CPC聚光器對太陽輻射能的收集性能。
采用3D打印設備制造SS-CPC實體模型,3D打印所采用的材料為直徑1.75 mm的PLA(polylactic acid)。圓形吸收體的半徑為23.5 mm(58 mm×1 800 mm是一種被廣泛應用的全玻璃太陽能真空管,其壁厚通常為1.6 mm,外管內(nèi)徑為58 mm,內(nèi)管外徑為47 mm,相應的吸收體半徑為23.5 mm),、、的值分別為56.3°、-6.7°、34°。
采用可視化激光模擬太陽光線構(gòu)建激光試驗驗證裝置。試驗主要評估不同入射角下激光進入SS-CPC實體模型的光路與模擬結(jié)果的一致性。
圖4 激光試驗平臺Fig.4 Laser experimental platform
如圖4所示,水平儀和鉛垂線用于激光試驗平臺的水平面和垂直面的校準;激光發(fā)射器固定在角度調(diào)節(jié)器的旋轉(zhuǎn)臂上,通過改變旋轉(zhuǎn)臂的角度,使激光能夠以一定角度照射到聚光器的反射面上;通過改變垂直升降平臺和方向可調(diào)定位滑塊的位置和高度,可以靈活地調(diào)整入射光的空間位置;在模型的反射面和吸收體上貼有反射膜和刻度標尺,可以顯示出激光到達反射面或者吸收體上的精確位置。
根據(jù)圖1b,隨著光線入射角度的變化,SS-CPC有效采光口的空間方向和寬度也會隨之改變。為了獲得精確的光線追跡,需要精確定位入射光線照射在SS-CPC反射面的位置??梢酝ㄟ^對SS-CPC的反射面方程式(12)進行弧長積分,從而得到對應入射位置的反射面長度,通過圖4b中貼在反射面上的刻度線對入射光線的位置進行定位。
試驗中激光發(fā)射器分別以90°、75°、60°、45°入射到CPC的采光口(對應光線入射角度分別是0°、15°、30°、45°),通過調(diào)節(jié)垂直升降臺的高度和滑塊的位置,使激光從不同的光口位置入射并記錄激光到達吸收體的位置。
入射激光到達吸收體表面位置的試驗值與計算值如圖5所示,試驗結(jié)果顯示激光到達吸收體上的位置計算值與試驗值的最大誤差為1.8 mm,平均誤差為0.9 mm。驗證了所構(gòu)建的SS-CPC面形在匯聚光線過程中,理論計算光線路徑與光線真實傳輸路徑在一定誤差范圍內(nèi)是吻合的。
圖5 激光試驗誤差分析Fig.5 Error analysis of laser test
吸收體上光斑位置的計算值與試驗值的誤差主要由以下因素產(chǎn)生,由于SS-CPC面形采用3D打印設備熔融堆積制造時也存在一定誤差;其次柔性高亮反射膜的厚度約為0.1 mm,對激光反射和光斑位置讀數(shù)有一定影響,也增加了數(shù)據(jù)讀取誤差;再次激光發(fā)射器的可見激光束具有一定發(fā)散角,光程的增加導致激光持續(xù)發(fā)散,到達吸收體表面的光斑直徑亦隨之增加,增大了讀數(shù)誤差。
不確定度是評價試驗測量精度的重要指標,合成不確定度可由如下公式計算:
由式(15)計算可得,試驗中的最大合成不確定度為0.65,這是因為試驗過程中誤差來源一般具有累計效應,彼此之間難以抵消,但結(jié)果仍然在合理區(qū)間范圍內(nèi),所構(gòu)建的SS-CPC模型可靠。
3.2.1 光學效率
為了使得選取的值具有代表性,基于北緯25°昆明地區(qū)構(gòu)建4種值(0°、7°、34°、44°)的SS-CPC。在反射面材料反射率為0.88時4種SS-CPC與接收半角為56.3°(保證SS-CPC與S-CPC對太陽輻射的最大接收角度相同)的S-CPC的光學效率計算結(jié)果如圖6所示。在全入射角內(nèi),SS-CPC的光學效率隨著光線入射角度的增大呈現(xiàn)出先緩慢減小再逐漸上升的趨勢,在超過最大接收角后光學效率大幅度降低,但仍然維持在0.1以上直到完全沒有太陽光線照射到聚光器上。而S-CPC的光學效率呈現(xiàn)出減小后又逐漸增大的趨勢,在達到最大接收半角之后則直接降為0。值為0°、7°、34°、44°的SS-CPC與接收半角56.3°的S-CPC平均光學效率分別為0.639 8、0.635 2、0.620 1、0.609 3、0.567 6。在最大接收角度相同的情況下,SS-CPC的平均光學效率均高于S-CPC。
圖6 SS-CPC和S-CPC的光學效率變化曲線Fig.6 Optical efficiency variation curve of SS-CPC and S-CPC
光線到達圓形吸收體表面的路徑可分為兩類:直接照射到圓形吸收體表面和經(jīng)過反射面反射后到達圓形吸收體。在入射角度為-6.7°時,經(jīng)過采光口入射的光線全部是以直射的方式到達吸收體表面,SS-CPC對太陽輻射能的收集無反射損失。
隨著入射角度的增加,更多從采光口入射的光線需要經(jīng)過反射面反射才能到達吸收體表面。入射角度逐漸增加到22°時光線反射次數(shù)達到最多,由于反射面具有一定的反射率,經(jīng)過反射的光線能量會衰減,故光學效率降到最低,此時值由小到大所對應的4種SS-CPC的光學效率分別為0.835 7、0.829 7、0.805 4、0.797 5。而從22°到最大接收角范圍內(nèi),入射光線達到吸收體表面的方式雖然仍以反射為主,但反射次數(shù)開始逐漸減少,光線能量衰減較少,故光學效率開始緩慢上升,如圖6所示。而在最大接收角之外,雖然反射面不能有效將入射光線反射到圓形吸收體表面,但一部分光線仍然能夠通過直射的方式到達吸收體,因此SS-CPC仍然能夠保持一定的光學效率。而S-CPC則不具有這樣的特性,在光線超過最大接收半角后S-CPC就無法有效利用太陽光線,光學效率直接降為0。因而SS-CPC相較于常規(guī)的S-CPC具有更長的有效工作時間,對太陽輻射能的利用率更高。
而對于不同值的4種SS-CPC,值越大其整體光學效率越低。根據(jù)圖2,一方面值越大,SS-CPC面形起始點越靠外,漸開線反射腔體越大,給光線反射的空間也增大,增加了光線的反射次數(shù);另一方面,由于SS-CPC面形起始點靠外,能夠被入射光線直接照射到的圓形吸收體表面積減少。因此值大的SS-CPC光學效率會降低。
3.2.2 光口寬度
根據(jù)圖1b,SS-CPC的有效采光口寬度會隨著光線入射角的變化而變化,由幾何關(guān)系可得SS-CPC的有效采光口寬度的計算式如下:
式中點的坐標(x,y)為(12)式部分方程與下式的解:
所設計的SS-CPC有效采光口寬度的變化趨勢與的關(guān)系式如下:
由式(16)計算所得的SS-CPC的值變化趨勢如圖7所示,隨著入射光線的不斷增加,也在不斷增加,達到最大值后又逐漸降低。圖7中的值隨的變化趨勢與式(18)一致。
圖7 SS-CPC的采光口寬度隨入射角的變化趨勢Fig.7 Variation tendency of aperture width of SS-CPC with incident angle
從圖7中還可以看出,為0°時值由大到小對應的4種SS-CPC的光口寬度分別為0.086 9、0.084 6、0.079 9、0.078 4 m;為45°時光口寬度分別為0.297 1、0.282 3、0.252 1、0.241 8 m;為90°時光口寬度則分別為0.340 5、0.324 4、0.290 2、0.277 4 m。即在太陽光線相同時,值越大采光口寬度也越大。
這是因為較大的值使得式(12)與(17)的解數(shù)值也越大,致使式(16)中值也較大,即與之間呈現(xiàn)正相關(guān)特性。并且隨著值增大,采光口寬度的增大較為明顯,對SS-CPC的采光量影響較大。
3.2.3 能流分布特性
太陽輻射經(jīng)過大氣層時受到氣象條件、空氣質(zhì)量等因素的影響,因此將直射到SS-CPC光口法向平面的太陽能輻射通量標準化為1 000 W/m。值為0°、7°、34°、44°的4種SS-CPC及S-CPC在不同的光線入射角度下吸收體表面能流分布如圖9所示,橫坐標表示圓形吸收體從右邊水平位置沿逆時針旋轉(zhuǎn)的圓心角,縱坐標為圓心角所對應的吸收體表面的能流密度。
如圖8所示,4種SS-CPC及S-CPC的能流密度均在為40°時達到峰值。為0°和7°時能流密度呈現(xiàn)出雙峰圖像,為0°兩個峰值分別為16 593.11、15 345.42 W/m;為7°時則為14 251.54、15 556.14 W/m。為34°和44°時能流密度只有一個峰值,其值分別為19 286.79和19 512.97 W/m。且隨著值的增加,圓形吸收體表面能流密度的峰值大小也在增加,這是由于值越大,SS-CPC的采光口寬度也越大,所收集的太陽輻射能也就越多。S-CPC 在為 40°時能流密度達到峰值,為18 159.32 W/m。由于S-CPC的光口寬度較小,單位面積采光口接收到的太陽輻射能小于SS-CPC,但能流密度的峰值卻接近SS-CPC。
圖8 SS-CPC和S-CPC吸收體表面能流分布Fig.8 Energy flux distribution of absorber surface of SS-CPC and S-CPC
為了定量的描述SS-CPC與S-CPC圓形吸收體表面的能流分布特征,對圓形吸收體表面能流密度的均勻度進行計算:
式(19)右邊第一大項表示能量分布的均度,取值范圍為[0,1],值越大則表示能量通量分布的均度越好,即各測量點的值越接近平均能量密度。第二大項表示能量分布的勻度,反映了空間內(nèi)各區(qū)域的數(shù)據(jù)在數(shù)值上的接近程度,其中代表該區(qū)域中能量通量密度的值在最大總值中的占比,如式(20)所示:
4種SS-CPC與S-CPC的能流分布均勻度在不同的下的比較如圖9所示。對于SS-CPC,當小于時值越大其能流分布均度越大,當為20°時,值為0°、7°、34°、44°的4種SS-CPC吸收體表面能流分布的均度值分別為0.509 5、0.516 3、0.533 0、0.546 2。這是由于值越大的SS-CPC其反射面亦越大,為入射光線提供了更大的反射空間,增加了光線反射次數(shù)的同時也使得吸收體表面的能流分整體上越接近平均能量密度值,即均度值越高。
反之當大于時,值越大的SS-CPC的均度越小,因為隨著值的增大,SS-CPC面形起始點點向外偏移,圓形吸收體表面截獲的太陽輻射能減少,并且越來越多的吸收體表面沒有能量達到,使得吸收體表面各部分的能流分布與整體的平均值差異較大,因此相應的均度值越小。
圖9 SS-CPC和S-CPC能流分布的均度、勻度、均勻度Fig.9 Uniformity index of value, uniformity index of spatial position and uniformity index of energy flux distribution of SS-CPC and S-CPC
4種SS-CPC的能流分布勻度在不同的下變化呈現(xiàn)出波動的規(guī)律,這反映出圓形吸收體表面相鄰區(qū)域上的能量分布在空間上具有隨機性,各區(qū)域上能量分布的特性總體相似,這是因為值的改變,可顯著改變SS-CPC面形的大小,但各SS-CPC的輪廓形狀仍然的相似的。因此作為均度與勻度乘積的均勻度,其變化規(guī)律主要受制于均度的影響。當為40°時,值為0°、7°、34°、44°的4種SS-CPC吸收體表面能流分布的均勻度值分別為0.087 4、0.179 0、0.215 7、0.219 0。而對比SS-CPC和S-CPC可發(fā)現(xiàn),當為20°時,SS-CPC的能流分布均勻度值小于S-CPC,此時值為0°、7°、34°、44°的4種SS-CPC和S-CPC的均勻度分別為0.169 2、0.193 0、0.171 9、0.184 2、0.204 0。而在其他入射角度的情況下,SS-CPC的能流分布均勻度值均大于S-CPC。從整體上看,SS-CPC的能流分布均勻性是優(yōu)于S-CPC的。
能流分布的均勻性影響聚光器的工作效率和使用壽命,能流分布的均勻度低,則在吸收體表面的能量峰值更高,會造成局部熱應力,甚至損壞吸收體結(jié)構(gòu)。而SS-CPC在全部工作時長中,絕大多數(shù)能量都是在小于的情形下收集得到的,因此適當增加的取值,有益于其長期高效穩(wěn)定工作,且還有利于獲得更多的采光量。
本文針對圓形吸收體構(gòu)建了SS-CPC,并開展了理論和試驗研究,得到以下結(jié)論:
1)試驗驗證了理論構(gòu)建的貝殼形復合拋物聚光器(Shell Shaped-Compound Parabolic Concentrator,SS-CPC)面形結(jié)構(gòu)的正確性。與接收半角相同的標準復合拋物聚光器(Standard-Compound Parabolic Concentrator,S-CPC)相對比,SS-CPC有更長的有效工作時間,并且在光學效率和能流分布均勻性方面具有明顯優(yōu)勢。
2)SS-CPC的旋轉(zhuǎn)角值越大其光口寬度和能流分布均勻度越大,但光學效率卻越低。在實際應用中宜選擇旋轉(zhuǎn)角值較大的SS-CPC,但旋轉(zhuǎn)角值過大會導致SS-CPC體積過大,面形過于彎曲,不易于制造安裝和維護。
3)在設計SS-CPC時,需要根據(jù)當?shù)氐亩料闹寥盏奶柛叨冉莵泶_定最大接收角和旋轉(zhuǎn)角的取值。對于昆明地區(qū),由于夏至日投影入射角和冬至日投影入射角分別為-6.7°、56.3°,故推薦和分別取為56.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