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冉 四川省森林消防總隊攀枝花支隊
對于森林消防員來說,每一次接警出動都是生與死的考驗,每一次警笛驟響都是血與火的較量。作為一名基層指揮員,四川省森林消防總隊攀枝花支隊仁和大隊教導員劉培學在堅守初心和使命中默默奉獻,用實際行動詮釋著責任與擔當,踐行著對黨和人民的錚錚誓言。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劉培學的夢想,就是森林消防救援事業(yè)的發(fā)展與興旺。2001年12月,劉培學懷著滿腔熱血,毅然參軍入伍,離開家鄉(xiāng),走在守護青山綠水的路上,二十年如一日的堅持,將最好的青春年華奉獻給了森林消防事業(yè)。
近十年來,四川省各地火災頻發(fā)高發(fā),森林消防隊伍處置任務越來越多,任務越來越重,作為國家隊主力軍,劉培學屢次受命于危難之際,參與轄區(qū)與跨區(qū)增援森林火災撲救。工作以來,劉培學組織、參與了國內(nèi)影響較大的2002年“7·20”滿 歸、2006年“3·25”山西五臺山、2020年“3·30”西昌經(jīng)久鄉(xiāng)等重大森林火災撲救,累計撲救森林火災180余次。特別是2021年4月20日,涼山冕寧縣馬安村撲救森林火災中,劉培學第一時間集結隊伍,帶領大隊65名消防救援人員奔赴火場。
“作為一名黨員干部,就是要在危急關頭走在最前面,用自身的行動去影響和帶動指戰(zhàn)員”,這是他在奔赴火場前動員時所說的話。自作戰(zhàn)以來,他是這樣說也是這樣做的。
在7天6夜的滅火戰(zhàn)斗中,劉培學帶領消防救援人員攀高山、打火頭、攻險段,主動承擔急難險重任務,克服山高坡陡、夜間視線差、林間植被亂、火行為不穩(wěn)定等困難,在連續(xù)轉戰(zhàn)多個火場作戰(zhàn)中,時時處處沖在先、干在前,結合自身所學采取有利滅火戰(zhàn)法,科學指揮,與大隊全體消防救援人員同心協(xié)力,對抗火魔。
劉培學不僅在急難險重任務中勇站排頭、敢打頭陣,更是在危急關頭處變不驚、果敢決策。23日晚,因火場瞬時風力達8級以上,西線南側突發(fā)飛火,超出控制范圍,引發(fā)直線距離2.53公里外另一山頭起火,形成新的火場。在支隊前指的命令下,劉培學迅速集結消防救援人員,踏著月光奔赴新的火場一線。
當時火場地形復雜,風力大,火勢猛,蔓延迅速,部分地段已經(jīng)形成火旋風。面對熊熊的大火,劉培學臨危不亂,沉著冷靜,在對火場情況進行分析后,果斷采取“一點突破,兩翼推進”的戰(zhàn)法,將大隊消防救援人員分成兩路,一路由中隊干部帶領撲打一側火線,一路由自己帶領撲打火勢較大的火線,其余消防救援人員隨后進行清理。部署完畢后,他率先拿起水槍頭打開突破口,沿著火線迅速撲打清理。
一句“跟我上”就如猛虎下山一般直沖向火頭,與大火展開了生與死的較量。大火把消防救援人員的耳朵烤得爆起皮,頭發(fā)燎焦,手烤出水泡,但他們毫不畏懼。
連續(xù)奮戰(zhàn)了五個多小時,火勢依舊沒有減弱,大火借助風勢狂呼著、咆哮著向前擁去。在巨大的火勢面前,劉培學帶領消防救援人員沒有半點退縮,絲毫不讓火線再前行一分。
一米、兩米、十米、二十米……火勢在減弱,火線在縮短。他帶領消防救援人員整整戰(zhàn)斗了一天,從早到晚從未停歇,最終火線被撲滅。而這時的劉培學一頭栽倒在一旁,臉上露出痛苦的表情,經(jīng)過隊員們的再三追問,他才道出了實情。
原來劉培學探查接近火場的路線時不慎摔倒,腿上被樹杈拉出了一個大口,但他沒有告訴任何人,只是簡單處理了一下,就匆匆上了火線,并始終戰(zhàn)斗在火場一線。一面與火魔鏖戰(zhàn),一面忍受傷痛的折磨,直到火場告捷,消防救援人員才知道這件事。以后的幾天里,他和全體消防救援人員逆火而行,沖鋒陷陣,以實際行動彰顯了使命擔當。
防火宣傳、執(zhí)勤巡護、組織訓練、季度考核,秋天的到來,劉培學的每一天都過得十分充實忙碌。2021年8月,劉培學又接到支隊通知,他將和支隊的尖子備戰(zhàn)四川森林消防總隊“火焰藍”滅火尖子比武。
劉培學深知,比武就是要拿名次,就是要爭先進。在集訓期間,他經(jīng)常給自己“開小灶”,加練上肢和腰腹部力量,別人跑五公里,他就跑八公里,每次負重訓練都多放五斤重的啞鈴片,每晚睡覺前到訓練館多做一組單雙杠和負重深蹲,每周把比武科目自測一遍。
黨的十八大以來,江西始終把生態(tài)文明建設作為重要民生工程,健全教育宣傳機制,培育生態(tài)環(huán)保意識,倡導綠色消費、低碳生活,初步形成生態(tài)文明理念廣泛認同、生態(tài)文明建設廣泛參與、生態(tài)文明成果廣泛共享的良好局面。
劉培學和集訓的隊員們?yōu)閭鋺?zhàn)總隊比武一直準備著。無疑,大家對這次比武都很重視,全隊每天早上六點就要起來負重,每天花費十多個小時訓練野外水泵架設與撤收、特殊煙點處理、專業(yè)綜合競技……從磨合到訓練,變化只能依靠每天周而復始的訓練,一點點地適應環(huán)境,提高成績。
9月,總隊“火焰藍”滅火尖子比武正式拉開帷幕,而這次比武場地設置在連續(xù)多年發(fā)生過森林火災的涼山冕寧的森林里。劉培學對此地很熟悉,特別是密林搜索課目場地就是2021年和消防救援人員一起滅火的“4·20”冕寧火災的火窩子??粗煜さ亩钙旅芰?,劉培學記憶猶新,不禁倒吸一口涼氣。
密林搜索作為比武課目已經(jīng)存續(xù)了很多年,以前每次都是賽前沒收參賽選手所有的現(xiàn)代化通信工具,只給參賽選手提供平面坐標、鉛筆、尺子、地圖等簡易工具尋找預設點位。但這次比武打破常規(guī),評判人員在密林里預設三處起火煙點,最后由各參賽隊采用遠程觀察和入林搜索的方式找到煙點,確保真正把每位消防救援人員、每個戰(zhàn)斗單元、每個器材訓到位。
雖說集訓期間劉培學和其他隊員已經(jīng)對密林搜索課目做了很多次訓練,但在實際比武過程中,卻困難重重,錯誤頻出。從1000米的低海拔到接近3000米高海拔,氣候寒冷和呼吸不暢都無時無刻在制約著劉培學和其他隊員們。
經(jīng)過比武前的簡單商議,劉培學和另一名消防救援人員合理分工合作,一人使用望遠鏡判斷人員與煙點距離,一人測算具體位置,隨后通過對講機引導搜索人員尋找目標點。
最終,劉培學和他所在的隊伍克服重重困難,在密林搜索課目中取得了優(yōu)秀的成績,這幾天的比武也讓他們直呼過癮,緊貼實戰(zhàn)的課目設置,競技性、實戰(zhàn)性更足。簡短休息以后,劉培學和他的隊友又緊鑼密鼓地籌備下個課目的比武。
比武結束以后,劉培學和參賽隊員們回到大隊,機具該加油的加油,該檢修的檢修。面對森林火災發(fā)生的不確定性,劉培學常常要求消防救援人員,不管是人員還是裝備,都要做到引而待發(fā)的戰(zhàn)備狀態(tài)。接下來,劉培學和他的隊員們也迎來了游客高峰期的中秋、國慶執(zhí)勤任務,雖然已經(jīng)做好了各項準備,劉培學還是跟隊員們強調(diào),要打起一百二十分精神。
攀枝花市位于中國西南川滇交界處,有著名景點阿署達、普達陽光、大黑山自然保護區(qū)、蘇鐵自然保護區(qū)、迤沙拉彝族文化村等,每到防火期和清明、國慶、春節(jié)等特別時段,劉培學都會帶領大隊消防救援人員深入各景區(qū)、群眾密集區(qū)及重點防火期,配合景區(qū)工作人員維護秩序、服務群眾,隨時做好滅火和應急救援準備。
國慶節(jié)第一天,劉培學和其他消防救援人員就趕赴攀枝花南端金沙江畔大山深處的迤沙拉村。村寨是由彝族人依山聚居建起來的,同時也是我國現(xiàn)存最大的彝族自然村,素有“天下彝家第一村”之稱。迤沙拉村至今約有600來年歷史,是漢族與彝族相互交融而形成的一個獨特群體,既傳承了古老彝族的民族特性,又融入了漢族的文化元素。
村里修建著相似風格的蘇皖民居木瓦房,錯落有序,高墻深巷,仿佛置身于江南小鎮(zhèn)。節(jié)日的到來,這樣的美景也吸引了不少游客前來觀賞這種依山而建的村寨,這個時候,森林防火和村寨防火也成了劉培學和消防救援人員心中的重中之重。
走進村里,掛在墻上的防火橫幅、貼在巷內(nèi)的“森林防火公告書”,都能感受到濃厚的防火氣氛。在此背景下,劉培學與大隊消防救援人員結合村寨特點,采取攜裝巡護、定點宣傳、走村入戶等媒介載體向游客和群眾普及森林防火滅火常識及有關法律法規(guī),為彝族村防滅火筑起最堅實的“橙色”屏障。
作為指揮員,劉培學都會在執(zhí)勤之前檢查消防救援人員的著裝是否嚴整,物品是否帶齊,同時也會告知消防救援人員在執(zhí)勤過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項。
“迤沙拉村家家有院,院院相鄰;門前有巷,巷巷相通。這些村道小巷像蜘蛛網(wǎng)一樣交織在一起,一般來說,不走過兩三次,都會迷路的?!眲⑴鄬W給消防救援人員說道。多次的執(zhí)勤讓他對迤沙拉的情況非常了解。
執(zhí)勤中,劉培學就和消防救援人員背著斯蒂爾風力滅火機穿梭在巷內(nèi),橘紅色的防火服在紅墻的映照下更為顯眼。不遠處的廣場中央,定點宣傳、村內(nèi)巡護、走村進戶也運轉了起來。
劉培學先后攔下了幾名抽煙的游客,“同志您好,在村寨抽煙極易引發(fā)火災,請您熄滅煙頭。”游客們也通情達理,不太好意思地掐滅煙頭離開了,沒有不聽勸的。
今年,如同往年一樣,劉培學會在工作崗位上過節(jié),等到有時間休息時,他再回家看看家人。執(zhí)勤間歇,劉培學給自己妻子打了個電話,沒說幾句,消防救援人員又找到他處理執(zhí)勤上的事情,他只能簡短地問幾句,然后囑咐妻子帶著孩子出去玩玩,“人多嘛,熱鬧,孩子就不會那么想我了?!?/p>
劉培學就是這樣,在滅火作戰(zhàn)一線,書寫著森林消防人的忠誠;在平凡崗位中,踐行著“竭誠為民”的錚錚誓言,譜寫了一名基層指揮員立足本職、臨危不懼、勇沖一線的奉獻之歌、創(chuàng)業(yè)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