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琛
(云南經(jīng)濟管理學院,云南·昆明 650106)
大學生作為傳統(tǒng)的“邊緣人”過渡到現(xiàn)代社會的“參與人”,社會主體地位不斷增強的同時,也深受當前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一方面,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信息技術更新?lián)Q代速度不斷加快,對大學生專業(yè)知識能力、自身思想政治修養(yǎng)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中國經(jīng)濟正處于轉型的關鍵期,人與人、人與自我之間關系矛盾凸顯,尤其是大學生道德底線喪失、理想信念迷失以及個人價值觀物化現(xiàn)象嚴重。這對大學生自身思想道德修養(yǎng)提出更高的要求,更是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更高的挑戰(zhàn)?!吧鳘殹弊鳛橹袊鴤鹘y(tǒng)思想文化一個獨有的范疇,蘊含倫理學、教育學等學科的特有價值,有助于將自覺、自決等自律道德教育觀念運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中將有助于進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慎獨”是中國古代思想家所提倡的一種自我修身法則和方法?!抖Y記·大學》和《禮記·中庸》最先對其做出解釋,強調道德約束的作用,主張道德約束轉向為自我行為約束?!洞髮W》中提到:“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謙,故君子必慎其獨也”。[1]《中庸》中:“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道也者,不可須臾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2]而后的思想家們對其解讀都強調“慎獨”不應限于思想道德修養(yǎng),更需要在實踐中去落實,直至內外兼修。因此,“慎獨”思想要求主體要嚴于律己,時刻堅持自己的道德信仰,時刻審視自己的言行舉止,強調主體內在思想與外在行為的一致性。
“慎獨”精神強調道德標準的內化,要求行為主體建立正確的價值評判標準,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提升自我思想道德修養(yǎng)水平。面對當今大學生思想領域的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讓學生自覺地進行自我教育和道德修養(yǎng),真正意識到思想道德素質的重要性。[3]“慎獨”本身是一種強調主體行為的自覺性和一致性,使自身不做出有違背社會道德規(guī)范行為的精神,其基本內涵中蘊含的“隱”“微”“辨”“言”“省”符合提升大學生道德認識、信念、情感和行為的內在要求?!吧鳘殹豹q如一個標尺,幫助當代大學生用正確的道德標準進行自我剖析,建立正確的道德標準,增強其自覺性和堅定性?!吧鳘殹本駜然谛?,有助于大學生用正確的價值觀念去分析、判斷和評價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做出正確的價值選擇。
慎獨精神更強調行為主體的實踐性,主張道德標準外化于行,直至最大程度上實現(xiàn)思想行為的一致性。一方面,道德主體的行為是主體思想道德修養(yǎng)水平的最直接的體現(xiàn)。衡量一個人的品格不是看其對道德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而是依據(jù)其道德選擇。另一方面,衡量主體道德修養(yǎng)水平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一個真正有德性的人,應是時刻保持理性,時刻約束自己的行為?!吧鳘殹本翊髮W生解決在社會中面對各種問題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只有通過實踐,在實踐中正確評判具體問題的正反方面,總結經(jīng)驗,不斷深化主體道德認識,提高思想道德修養(yǎng)水平,進而更好地指導主體道德行為,如此循環(huán)反復,每一次循環(huán)都是對前一方面的發(fā)展,最終達到慎獨境界。因此,大學生“慎獨”精神運用到自己的實踐中去,有助于自身道德信念和行為準則在實踐中獲得提升,在實踐中找到知行合一的最佳契合點,逐步實現(xiàn)知行合一的最大契合。
高校思想教育治工作是以人為對象,以提升其思想覺悟水平的為目的,對其進行相關思想、道德、政治等方面的教育工作,實現(xiàn)思想政治教育目標。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具有意識形態(tài)性的鮮明特點。高校作為黨的意識形態(tài)工作的前沿陣地,這就決定了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地位和作用,要求高校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將思想政治教育擺在首要位置?!吧鳘殹本衽c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助于縮小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與社會發(fā)展要求的差距,引領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改革。另一方面高校思想教育工作是“雙主體”的相互作用,要求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慎獨”精神對教師在對學生傳授專業(yè)知識的同時,更有效地對學生進行德育,幫助學生塑造健全的人格,堅定社會主義理想信念,爭做未來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實現(xiàn)人生價值追求。因此,“慎獨”精神對高校實現(xiàn)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標具有重要的作用。
將“慎獨”精神有效地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應結合當代大學生的特點,采取多種途徑與方式,提升大學生“慎獨”的價值理念。第一,重視、利用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在“慎獨”教育中的作用。文化對人的影響具有潛移默化、深遠持久的特點,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民族在五千多年歷史中積淀的文明成果,是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因此,高校應高度重視、利用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進一步發(fā)揮“慎獨”精神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作用。第二,通過網(wǎng)絡平臺對大學生進行“慎獨”精神教育。網(wǎng)絡已經(jīng)是人們、更是大學生學習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高校可通過微信公眾號、微博、各種學習APP等多種途徑宣傳“慎獨”精神。三、將“慎獨”精神用于實踐活動。環(huán)境影響的人的思維活動和實踐方式,將“慎獨”精神融入校園文化,通過舉辦演講、辯論賽等相應的知識技能競活動,讓廣大大學生在實踐中進一步提高“慎獨”的境界。高校積極采取各種形式、通過各種途徑對大學生進行“慎獨”精神教育,增強大學生的自我約束力,是大學生時刻在自我道德品質的引導下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實現(xiàn)思想信念與行為方式的最佳契合。
教育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一種雙向活動,是主體與主體之間相互作用的活動。[4]新時代大學生思維的多樣性、差異性、選擇性、個性化特征愈發(fā)凸現(xiàn),這就要求教學工作中要尊重學生主體性的基礎上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性。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應充分發(fā)揮教育者的示范和榜樣作用。首先,在教育者隊伍中進行“慎獨”精神教育?!吧鳘殹笔亲晕曳穸ㄖ穸?,最終達到自我實現(xiàn)的過程。通過對教師進行“慎獨”精神教育,有助于教師在此過程中體驗認識自我、實現(xiàn)自我的價值和意義,進而提高教教育者自身的道德修養(yǎng)和道德自控能力,提升整個教師隊伍的教學質量和水平,進一步推動良好校園文化與高尚道德氛圍的形成。其次,高校教育者在日常生活中自覺踐行“慎獨”理念。學生具有典型的向師性,因此教育者除了努力學習新的學術知識、增強學術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之外,更應注重個人素質的提升,道德品格的錘煉,堅持嚴謹?shù)闹螌W態(tài)度,無形中發(fā)揮作為教育者的感染力和說服力。高校教師需加強自身的“慎獨”精神教育,并將之貫徹落實在自己的日常學習工作中。特別是高校一線教師更要將學習和踐行“慎獨”精神落在實處,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熏陶。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要發(fā)揮教師這一關鍵部分的作用,同時要著眼于整體,將“慎獨”精神貫徹落實思想政治教育全過程,堅持整體與部分的統(tǒng)一,實現(xiàn)“1+1>2”的效果。一是各門課程教學合理分工與共同協(xié)作,形成教育合力。各門課程并不是彼此獨立、絕對區(qū)別的,而是一個密切聯(lián)系、互為作用的整體。這就需要在立足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整體的基礎上,根據(jù)各門課程的不同性質和特點,確定教學側重點,合理分工,相互協(xié)作,最大程度發(fā)揮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功能。要根據(jù)各門課程的具體教學內容和任務。二是貫穿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中。教師在教學設計時注意從大學生思想共性和特性出發(fā),充分考慮學生心理需求和現(xiàn)實需要,靈活性地、有針對性地將“慎獨”精神融入課堂。在課堂教學、特別是思想政治教育課堂教學過程中進行德育教學時,注意教學內容的豐富性、吸引性,重視難點的同時,還要注意情感的升華。采取啟發(fā)、激勵式等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將內容生動化、情景化,使教學內容主動“走進”學生。三是建立新型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在一定教育思想指導下,按照規(guī)定的培養(yǎng)標準,將“慎獨”教育理論應用于大學生人才培養(yǎng)的整個環(huán)節(jié)。例如,將“慎獨”精神教育融入大學四年的管理機制,注重激勵教育和警示教育的作用。創(chuàng)新多樣的主題活動、研究活動等教育形式,實現(xiàn)“慎獨”精神入腦入心,促進教育工作取得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