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宋書·顏延之傳》載顏延之三十歲時尚未出仕,其起家官為后將軍行參軍,府主為后將軍、吳國內(nèi)史劉柳。然而由《宋書·謝瞻傳》等可以推知,劉柳任吳國內(nèi)史時,顏延之約二十歲。為避免時間沖突,有研究者認為《宋書·顏延之傳》所載劉柳任吳國內(nèi)史時間有誤,進而將顏延之的起家時間提前十年左右。這種解釋與現(xiàn)有史料存在三處明顯矛盾,難以成立。由劉柳仕履來看,劉柳曾兩次任吳國內(nèi)史,第一次在元興二年(403)至義熙元年(405),為建威將軍、吳國內(nèi)史;第二次在義熙十年(414)至十一年(415),為后將軍、吳國內(nèi)史。如此則史籍所載顏延之起家年齡及劉柳官職等均無誤,可與相關(guān)文獻材料自洽兼容,而不必臆改原始文本。
關(guān)鍵詞:魏晉南北朝史;《宋書》;劉柳;仕履;顏延之;起家時間
收稿日期:2021-01-03
基金項目:河南省“中原英才計劃”—中原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計劃資助項目(2021);河南省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創(chuàng)新人才支持計劃資助項目(2022-CXRC-15)
作者簡介:王學軍,南陽師范學院文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南陽師范學院文化產(chǎn)業(yè)研究院研究員,博士,主要從事先唐文學與文獻研究,E-mail:wxjfy911@163.com。
起家即起之于家而開始擔任官職,起家官指人物出仕時所任的第一個官職。顏延之(384—456年)于東晉末年出仕。在東晉門閥政治的背景下,作為仕途的起點,起家官及起家時間常影響士人的發(fā)展?jié)摿εc方向?!端螘ゎ佈又畟鳌份d顏延之三十歲時尚未出仕,起家官為后將軍行參軍,府主為后將軍、吳國內(nèi)史劉柳。劉柳為東晉末年大臣,史書記載簡略,《晉書》卷六十一有傳,云:
柳字叔惠,亦有名譽。少登清官,歷尚書左右仆射。時右丞傅迪好廣讀書而不解其義,柳唯讀《老子》而已,迪每輕之。柳云:“卿讀書雖多,而無所解,可謂書簏矣?!睍r人重其言。出為徐、兗、江三州刺史。卒,贈右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1〕。
關(guān)于劉柳的仕履,目前尚無專文探討,本文試作考察,并以此為基礎(chǔ),澄清學界存在爭議的顏延之起家時間問題。
一、劉柳仕履考察
(一)劉柳任吳國內(nèi)史時間考
東晉時期,王國行政長官為內(nèi)史,相當于郡太守,由于兩者職能相似以及郡國興廢不定,史籍中內(nèi)史、太守?;旆Q而未作嚴格區(qū)分。為行文方便,本文統(tǒng)一以內(nèi)史相稱?!端螘ぶx瞻傳》載:“初為桓偉安西參軍,楚臺秘書郎。瞻幼孤,叔母劉撫養(yǎng)有恩紀,兄弟事之,同于至親。劉弟柳為吳郡,將姊俱行,瞻不能違,解職隨從,為柳建威長史。尋為高祖鎮(zhèn)軍,瑯邪王大司馬參軍,轉(zhuǎn)主簿,安成相,中書侍郎,宋國中書、黃門侍郎,相國從事中郎?!薄?〕據(jù)《晉書·安帝紀》《晉書·桓玄傳》,元興二年(403)八月楚國建立、桓玄稱楚王,元興二年十二月桓玄篡位稱帝,“楚臺”不存,可見謝瞻任楚臺秘書郎及辭職均在元興二年八月至十二月之間。“劉弟柳為吳郡,將姊俱行”指劉柳剛被授予吳國內(nèi)史之職,準備攜其姐劉撫赴任。謝瞻辭去楚臺秘書郎之職后即隨劉撫、劉柳同至吳國,可見劉柳始任吳國內(nèi)史在元興二年。
西南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3卷第2期王學軍劉柳仕履與顏延之起家時間考辨東晉末年,吳國內(nèi)史常加將軍職以重其權(quán)威,如劉柳的前任王謐為建威將軍、吳國內(nèi)史;劉柳的后任魏詠之為征虜將軍、吳國內(nèi)史。謝瞻隨劉柳來到吳國后“為柳建威長史”,說明劉柳時任建威將軍、吳國內(nèi)史。之后謝瞻“尋為高祖鎮(zhèn)軍,瑯邪王大司馬參軍”。據(jù)《晉書·安帝紀》,劉裕為鎮(zhèn)軍將軍始于元興三年(404)三月,“桓玄司徒王謐推劉裕行鎮(zhèn)軍將軍、徐州刺史、都督揚徐兗豫青冀幽并八州諸軍事、假節(jié)”,終于義熙元年(405)三月,“加鎮(zhèn)軍將軍劉裕為侍中、車騎將軍、都督中外諸軍事”;瑯琊王司馬德文任大司馬時間在義熙元年三月,“以瑯邪王德文為大司馬”。可見謝瞻“為高祖鎮(zhèn)軍”在元興三年三月至義熙元年三月之間,為“瑯邪王大司馬參軍”在義熙元年三月左右。謝瞻“為柳建威長史”的時間較短,很快即轉(zhuǎn)任,因而《宋書·謝瞻傳》特意用“尋”(頃刻、不久)字點明。
《晉書·魏詠之傳》載:“詠之早與劉裕游款,及玄篡位,協(xié)贊義謀。玄敗,授建威將軍、豫州刺史。桓歆寇歷陽,詠之率眾擊走之。義熙初,進征虜將軍、吳國內(nèi)史,尋轉(zhuǎn)荊州刺史、持節(jié)、都督六州,領(lǐng)南蠻校尉……尋卒于官?!薄?〕這里提到魏詠之在“義熙初”任吳國內(nèi)史。關(guān)于“義熙初”的具體時間,我們可作進一步分析?!稌x書·安帝紀》載:“(義熙元年)三月,桓振復襲江陵,荊州刺史司馬休之奔于襄陽?!薄?〕《晉書·司馬休之傳》載:“到鎮(zhèn)無幾,桓振復襲江陵,休之戰(zhàn)敗,出奔襄陽。甯朔將軍張暢之、高平相劉懷肅自沔攻振,走之。休之還鎮(zhèn),御史中丞王楨之奏休之失戍,免官。朝廷以豫州刺史魏詠之代之,征休之還京師,拜后將軍、會稽內(nèi)史?!薄?〕可見義熙元年三月桓振襲取江陵,不久司馬休之免荊州刺史,由魏詠之代之。因此,魏詠之任征虜將軍、吳國內(nèi)史在義熙元年。
由上可知,劉柳任吳國內(nèi)史在元興二年(403)至義熙元年(405)之間。需要說明的是,劉柳任吳國內(nèi)史是在桓玄專權(quán)時期,桓玄之妻為劉柳的姐妹,因而桓玄控制朝政之后,重用岳父劉耽、妻舅劉柳?!稌x書·劉耽傳》載:“桓玄,耽女婿也。及玄輔政,以耽為尚書令,加侍中,不拜,改授特進、金紫光祿大夫。尋卒,追贈左光祿大夫、開府。耽子柳?!薄?〕
(二)劉柳任尚書右仆射時間考
《宋書·沈演之傳》載:“演之年十一,尚書仆射劉柳見而知之,曰:‘此童終為令器?!ㄔ味辏┍┳?,時年五十三?!薄?〕可見沈演之生于隆安元年(397),卒于元嘉二十六年(449)。義熙三年(407)沈演之十一歲時,劉柳已為尚書仆射。
《宋書·袁豹傳》載:“歲余,轉(zhuǎn)司徒左西屬,遷劉毅撫軍諮議參軍,領(lǐng)記室……尋轉(zhuǎn)撫軍司馬,遷御史中丞……豹以為婦人從夫之爵,懷玉父大司農(nóng)綽見居列卿,妻不宜從子,奏免尚書右仆射劉柳、左丞徐羨之、郎何邵之官,詔并贖論。孟昶卒,豹代為丹陽尹?!薄?〕據(jù)《晉書·安帝紀》《晉書·劉毅傳》,劉毅任撫軍將軍在義熙元年(404)至義熙五年(408)正月,孟昶卒于義熙六年(409)五月。因此,袁豹奏免尚書右仆射劉柳、左丞徐羨之一事發(fā)生在義熙五年左右,此時劉柳任尚書右仆射。
劉柳之外,東晉安帝元興、義熙(402—418年)時期,尚書仆射任職人員及時間如表1所示:
尚書仆射有左右之分,定員均為一人。義熙三年至八年初,劉柳一直任尚書右仆射,如表1所示,此時孔安國(義熙二年十月至四年四月)、孟昶(義熙四年四月至六年五月)、謝混(義熙六年五月至八年九月)先后任尚書左仆射。義熙八年初,劉柳不再任尚書右仆射,也未升任尚書左仆射?!稌x書·安帝紀》載:“義熙八年春二月丙子,以吳興太守孔靖為尚書右仆射?!薄?〕這說明義熙八年二月尚書右仆射職位空缺,劉柳已經(jīng)不在位。此時謝混為尚書左仆射,依舊在職。義熙八年二月,孔靖辭尚書右仆射之命,之后劉柳可能續(xù)任尚書右仆射,也可能任他職。由于史料缺載,義熙八年二月至九月,劉柳的官職難以確考。
(三)劉柳尚書左仆射任職時間考
《晉書·劉柳傳》載:“柳字叔惠,亦有名譽。少登清官,歷尚書左、右仆射?!薄?〕可見尚書右仆射之外,劉柳還曾任尚書左仆射。尚書左仆射職位重于右仆射,因而劉柳任尚書左仆射的時間當在右仆射之后。考察史料,劉柳任尚書左仆射當在義熙八年九月至義熙十年之間。
如前所述,義熙三年至八年初,劉柳一直任尚書右仆射,此時孔安國、孟昶、謝混先后任尚書左仆射,期間尚書左仆射一直有人在位,劉柳無任職可能。義熙十一年之后,劉柳外任江州刺史,直至義熙十二年六月去世,這段時期劉柳不可能任尚書左仆射。義熙八年九月,尚書左仆射謝混為劉裕所殺,此前孔靖辭讓尚書右仆射,外放會稽內(nèi)史,因而尚書左仆射、右仆射皆空缺。劉柳當在此時任尚書左仆射,但任職時間并不長。據(jù)《晉書·安帝紀》,義熙十一年正月,劉裕任命心腹謝裕、劉穆之為尚書左、右仆射。因此,劉柳任尚書左仆射當在義熙八年九月至義熙十年之間。
(四)劉柳加后將軍時間考
“后將軍”為軍職,東晉不常置,無定員,“自左右前后將軍以下至此四十號,唯四中郎將各一人,余皆無定員”〔2〕,多授予武將、宗室。東晉末年,顯赫一時的權(quán)臣司馬元顯、桓玄、司馬休之、劉毅等均曾加官后將軍,可知后將軍一職的顯貴。劉柳為文臣,東晉時期,非宗室文臣授“后將軍”者較少,“后將軍”一般是中樞執(zhí)政文臣的加官,如謝安“尋為尚書仆射,領(lǐng)吏部,加后將軍”〔1〕。與此類似,后將軍當是劉柳任尚書仆射后的加官。
如前所述,劉柳任尚書右仆射在義熙三年至八年初、任尚書左仆射在義熙八年九月至義熙十年之間。尚書左仆射職位重于右仆射,參照孔靜“累遷尚書左仆射,加后將軍”〔1〕的記載,劉柳加后將軍當在義熙八年九月任尚書左仆射之后。義熙十年之后,劉柳不再任尚書右仆射,但后將軍之職一直保留,直至去世。例如,義熙十一年至十二年,劉柳任江州刺史,顏延之任后將軍功曹,“先是,顏延之為劉柳后軍功曹”〔2〕。
(五)劉柳“出為徐、兗、江三州刺史”考辨
《晉書·劉柳傳》載:“少登清官,歷尚書左右仆射……出為徐、兗、江三州刺史?!薄?〕考察史料,我們認為《晉書·劉柳傳》所載劉柳由尚書仆射出為“徐、兗、江三州刺史”有誤,劉柳實際所任只有江州刺史,而并未任徐、兗二州刺史。
東晉安帝義熙元年至十二年(405—416年,劉柳卒于義熙十二年六月,故以此年為下限),徐、兗、江三州刺史任職人員及時間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義熙元年至七年,徐州刺史一直由劉裕兼領(lǐng)。義熙七年之后,徐州刺史有南北之分,“義熙七年,始分淮北為北徐州,淮南但為徐州”(《晉書·地理志》),“安帝義熙七年,始分淮北為北徐,淮南猶為徐州。后又以幽、冀合徐,青、并合兗。武帝永初二年,加徐州曰南徐,而淮北但曰徐”(《宋書·州郡志》)。義熙七年至十二年,劉道憐(義熙七年至八年)、劉懷慎(義熙八年至十三年)相繼任北徐州刺史,但劉裕依舊兼領(lǐng)(南)徐州刺史,直至義熙十二年三月,劉裕方將(南)徐州刺史之位交由世子劉義符。義熙十二年九月至十四年六月,劉裕加領(lǐng)北徐州刺史(始任地點在彭城)。從任職時間上看,義熙元年至十二年六月,(南)徐州刺史、北徐州刺史一直有人在職,劉柳無任徐州刺史的可能。
義熙元年至四年,兗州刺史也由劉裕兼領(lǐng),此后劉藩(義熙四年至八年)、劉道憐(義熙八年至十一年四月)、劉義符(義熙十一年八月至十二年正月、義熙十二年三月至十四年四月)、劉道憐(義熙十四年四月至永初三年六月)先后任兗州刺史。期間劉裕曾短暫兼領(lǐng)兗州刺史(義熙十二年正月至三月)。從任職時間上看,義熙元年至十二年六月,兗州刺史一直有人在職,唯一的空缺期是義熙十一年四月至八月。此年四月左右(按:《宋書·武帝本紀》作四月,《資治通鑒》卷一百一十七作五月)劉道憐由兗州刺史改任荊州刺史,八月劉義符任兗州刺史。這段時間很短,只有四個月,期間劉裕正率軍由江陵返回建康的路上。《宋書·武帝本紀》載:
四月,公復率眾進討,至襄陽,休之奔羌。天子復重申前命,授太傅、揚州牧,劍履上殿,入朝不趨,贊拜不名,加前部羽葆、鼓吹,置左右長史、司馬、從事中郎四人。封公第三子義隆為北彭城縣公。以中軍將軍道憐為荊州刺史。八月甲子,公至自江陵,奉還黃鉞,固辭太傅、州牧、前部羽葆、鼓吹,其余受命。朝議以公道尊勛重,不宜復施敬護軍,既加殊禮,奏事不復稱名,以世子為兗州刺史〔2〕。
《資治通鑒》卷一百一十七載:
(三月)裕兵因而乘之,休之兵大潰,遂克江陵。休之、宗之俱北走,軌留石城。裕命閬中侯下邳趙倫之、太尉參軍沈林子攻之,遣武陵內(nèi)史王鎮(zhèn)惡以舟師追休之等……(五月)趙倫之、沈林子破魯軌于石城,司馬休之、魯宗之救之不及,遂與軌奔襄陽,宗之參軍李應(yīng)之閉門不納。甲午,休之、宗之、軌及譙王文思、新蔡王道賜、梁州刺史馬敬、南陽太守魯范俱奔秦。宗之素得士民心,爭為之衛(wèi)送出境。王鎮(zhèn)晉等追之,盡境而還……詔加太尉裕太傅、揚州牧,劍履上殿,入朝不趨,贊拜不名。以兗、青二州刺史劉道憐為都督荊、湘、益、秦、寧、梁、雍七州諸軍事、驃騎將軍、荊州刺史……八月,甲子,太尉裕還建康,固辭太傅、州牧,其余受命。以豫章公世子義符為兗州刺史〔3〕。
兗州刺史官職顯要,劉藩被殺之后,義熙八年(412)至永初三年(422)十年間,劉裕及近親(仲弟劉道憐、長子劉義符)一直領(lǐng)兗州刺史,不假外人之手。義熙十一年(415)四月,劉道憐由兗州刺史改任荊州刺史,四個月后,劉裕的長子劉義符繼任兗州刺史,可見擔任此職位者往往有著特殊的歷史背景。
義熙十一年四月,劉裕率軍擊敗司馬休之,南方完全統(tǒng)一,內(nèi)憂已除,東晉境內(nèi)再無割據(jù)反對勢力,改朝換代在即。此時劉裕已經(jīng)五十三歲,長子劉義符僅十歲。為保障劉義符順利接位,劉裕開始有意識地對其加以培養(yǎng)。義熙十一年,劉裕正式立長子劉義符為世子,“年十歲,拜豫章公世子”(《宋書·少帝本紀》),同年八月,劉裕“以世子為兗州刺史”,這是劉義符擔任的第一個官職。之后劉義符的官位不斷提升,義熙十二年正月,劉?!耙允雷訛樵ブ荽淌贰?,同年三月,劉?!耙允雷訛樾臁级荽淌贰?,同年八月,劉?!耙允雷訛橹熊妼④?,監(jiān)太尉留府事”。劉裕還親自為劉義符挑選人才,《宋書·張敷傳》載:“高祖見而愛之,以為世子中軍參軍,數(shù)見接引”〔2〕。
義熙十一年八月,劉裕挾大勝之威班師返朝,其權(quán)勢進一步鞏固,享受“劍履上殿、入朝不趨、贊拜不名”的特殊禮遇,開始為繼承人順利接位謀劃,兗州刺史是其為世子劉義符準備的第一個官職。兗州刺史暫時空缺的四個月,劉裕正在率軍凱旋歸京的途中。劉裕特地將返朝后享受的特殊封賞與立世子、加世子兗州刺史放在一起,也是借勢確立劉義符的繼承人地位,為其順利接位作準備。因此,義熙十一年四月至八月,劉柳任兗州刺史的可能性很小。
江州刺史不如徐州刺史、兗州刺史顯要,因而劉裕及近親未曾兼任。江州地處建康上游,遏荊州水師東進,為京師西邊屏障,亦不容忽視。義熙元年至十一年,江州刺史多為劉裕的親信擔任,如劉敬宣(元興三年至義熙元年)、何無忌(義熙二年至六年三月)、庾悅(義熙六年六月至義熙八年)、孟懷玉(義熙八年至十一年)等。
《晉書·劉柳傳》之外,《宋書·陶潛傳》也記載了劉柳任江州刺史之事,“先是,顏延之為劉柳后軍功曹,在尋陽,與潛情款”〔2〕。東晉末年,江州刺史的治所在尋陽,“晉惠帝元康元年,分揚州之豫章、鄱陽、廬陵、臨川、南康、建安、晉安,荊州之武昌、桂陽、安成十郡為江州。初治豫章,成帝咸康六年,移治尋陽。庾翼又治豫章,尋還尋陽”〔2〕。由此可知,劉柳曾實任江州刺史。
由時間上看,劉柳任江州刺史當在孟懷玉之后、檀韶之前。據(jù)《宋書·孟懷玉傳》,義熙十一年孟懷玉卒于江州刺史任上;據(jù)《宋書·檀韶傳》,檀韶任江州刺史在義熙十二年。此外,義熙十二年六月左右,劉柳改任尚書令,未離江州即去世,“六月己酉,新除尚書令、都鄉(xiāng)亭侯劉柳卒”〔1〕、“父柳亡于江州,府州送故甚豐,一無所受,時論稱之”〔4〕。因此,劉柳任江州刺史當在義熙十一年至十二年六月之間。
作為劉柳的前任,孟懷玉任江州刺史有著明確的軍事目的。《宋書·孟懷玉傳》載:“八年,遷江州刺史,尋督江州、豫州之西陽、新蔡、汝南、潁川、司州之恒農(nóng)、揚州之松滋六郡諸軍事、南中郎將,刺史如故。時荊州刺史司馬休之居上流,有異志,故授懷玉此任以防之。十一年,加持節(jié)……其年卒官,時年三十一。”〔2〕義熙十一年四月,荊州刺史司馬休之被劉裕擊敗逃亡,劉裕之弟劉道憐改任荊州刺史,江州防遏“上游”的軍事功能弱化,因而文臣劉柳得以赴任。劉柳義熙十二年六月改任尚書令,未離江州即去世。
由上可知,劉柳未曾任徐州、兗州刺史;義熙十一年四月至十二年六月,劉柳任江州刺史,卒于江州。
二、顏延之起家時間考辨
顏延之生于晉孝武帝太元九年(384),卒于宋孝武帝孝建三年(456)?!端螘ゎ佈又畟鳌份d:“年三十,猶未婚。妹適東莞劉憲之,穆之子也。穆之既與延之通家,又聞其美,將仕之,先欲相見,延之不往也。后將軍、吳國內(nèi)史劉柳以為行參軍,因轉(zhuǎn)主簿,豫章公世子中軍行參軍?!薄?〕可見顏延之三十歲時依舊未婚、未仕,起家官為后將軍行參軍,府主為后將軍、吳國內(nèi)史劉柳。
如前所述,劉柳加后將軍在義熙八年九月任尚書左仆射之后,之后劉柳任后將軍直至義熙十二年去世。這與《宋書·顏延之傳》的記載相符,即年過三十的顏延之在義熙十年(414)之后出仕,其起家官為后將軍行參軍,此時劉柳任后將軍。問題在于,前面我們由史料推知劉柳任吳國內(nèi)史在元興二年(403)至義熙元年(405)之間,這比《宋書·顏延之傳》所載劉柳任吳國內(nèi)史的時間早十年左右。
研究者已經(jīng)注意到這個問題,如曹道衡、沈玉成《中古文學史料叢考》〔5〕,沈玉成《關(guān)于顏延之的生平與作品》〔6〕等。為避免時間沖突,這些學者認為《宋書·顏延之傳》所載劉柳任吳國內(nèi)史時間有誤,進而將顏延之的起家時間提前十年左右,即二十歲左右開始出仕。這種解釋表面上解決了問題,實際上帶來了更多的問題:
第一,元興二年至義熙元年劉柳任吳國內(nèi)史時,其加官為建威將軍,而非后將軍?!端螘ぶx瞻傳》載:“初為桓偉安西參軍,楚臺秘書郎。瞻幼孤,叔母劉撫養(yǎng)有恩紀,兄弟事之,同于至親。劉弟柳為吳郡,將姊俱行,瞻不能違,解職隨從,為柳建威長史?!薄?〕如前所述,謝瞻“為柳建威長史”說明劉柳任吳國內(nèi)史時的加官為建威將軍而非后將軍。
東晉南朝時期,建威將軍(四品)的品秩低于后將軍(三品),多為地方刺史、郡守的加官。例如,據(jù)《晉書·安帝紀》《宋書·劉懷肅傳》,劉裕的從母兄劉懷肅生前曾為建威將軍、輔國將軍、淮南、歷陽二郡太守,死后方追贈與后將軍同等地位的左將軍。又如,《晉書·韓延之傳》載:“韓延之,字顯宗,南陽赭陽人,魏司徒暨之后也。少以分義稱。安帝時為建威將軍、荊州治中,轉(zhuǎn)平西府錄事參軍”〔1〕。韓延之為建威將軍時,只是荊州治中,治中主眾曹文書事,為州刺史的高級佐官。又如,《晉書·王謐傳》載:“及桓玄舉兵,詔謐銜命詣玄,玄深敬昵焉,拜建威將軍、吳國內(nèi)史”〔1〕。這里王謐“拜建威將軍、吳國內(nèi)史”,與劉柳的官職一致。
出土文獻也可證明這一點,《故侍中司空永陽昭王墓志銘》載:“以公兼該文武,出為建威將軍、隋郡內(nèi)史。下車□恤,威德大著。時獯獫侵逼義陽,四山互相影響???nèi)孤危,兵糧□弱。公□加獎督,視險若夷,于是百姓相攜入城,城中殆無復相容處。咸曰:‘賊若能來,必為府君死戰(zhàn)?!锴槿纭?,□□遂息。于是□抵□夷,民俗殷阜。進號寧朔將軍,內(nèi)史如故。久之,征為后軍(將軍)”〔7〕。這里墓主蕭敷先任建威將軍(四品)、隋郡內(nèi)史,而后“進號”寧朔將軍(四品),之后“久之”方升遷為后將軍(三品)。后將軍之職顯然高于建威將軍。
因此,若將顏延之的起家時間推前十年左右,此時劉柳任吳國內(nèi)史,但其加官為建威將軍而非后將軍,依舊與《宋書·顏延之傳》中“后將軍、吳國內(nèi)史劉柳”的記載不符。
第二,義熙元年顏延之二十二歲時確實有出仕機會?!端螘ゎ佈又畟鳌份d:“晉恭思皇后葬,應(yīng)須百官,湛之取義熙元年除身,以延之兼侍中。邑吏送札,延之醉,投札于地曰:‘顏延之未能事生,焉能事死!’”〔2〕《南史·顏延之傳》載:“晉恭思皇后葬,應(yīng)須百官,皆取義熙元年除身。以延之兼侍中,邑吏送札,延之醉,投札于地曰:‘顏延之未能事生,焉能事死?!薄?〕《宋書·顏延之傳》《南史·顏延之傳》均載顏延之有“義熙元年除身”?!俺怼奔锤嫔恚瑸楣糯诠俚膽{信,類似于后世的委任狀、任命書。由“義熙元年除身”推斷,顏延之在義熙元年曾被授予官職,但其并未接受?!端螘ゎ佈又畟鳌贰赌鲜贰ゎ佈又畟鳌方暂d顏延之酒醉后自稱:“顏延之未能事生,焉能事死。”酒后吐真言,這里“未能事生”指義熙元年顏延之被授予官職,但其并未接受之事;“焉能事死”指元嘉十三年晉恭思皇后下葬,以顏延之兼侍中之職,其同樣拒絕之事。若顏延之于義熙元年出仕,則與其“未能事生,焉能事死”的自稱明顯相悖。
第三,《宋書·顏延之傳》載:顏延之“年三十,猶未婚。妹適東莞劉憲之,穆之子也。穆之既與延之通家,又聞其美,將仕之,先欲相見,延之不往也。”〔2〕《南史·顏延之傳》所載與之基本相同。可見顏延之三十歲時依舊未婚、未仕,因而有劉穆之“將仕之”的記載。顏延之二十歲左右出仕顯然與之矛盾。
由上可知,將顏延之起家時間提前并不能解決問題,反而帶來更多的矛盾。關(guān)于劉柳任吳國內(nèi)史比《宋書·顏延之傳》所載時間早十年左右的問題,我們認為有兩種可能:一是史書記載有誤,即義熙十年劉柳未任吳國內(nèi)史,但這種解釋并無其他證據(jù)可以佐證,且《宋書·顏延之傳》所載人物諸官職大多無誤,可與其他史料相互參證,因而這一假設(shè)成立的可能性很小。無確鑿證據(jù)的情況下,不宜輕易判定史籍記載有誤。除此之外,由劉柳仕履來看,還有一種不改動現(xiàn)有史料的解釋,即劉柳曾兩次任吳國內(nèi)史,第一次在元興二年至義熙元年,第二次在義熙十年至十一年,這里我們補充論證如下:
第一,如前所述,劉柳任尚書左仆射在義熙八年九月至十年之間,義熙十年之后,劉柳保留后將軍之職,不再任尚書右仆射,而是外放地方為官。義熙十一年四月至十二年六月,劉柳任江州刺史,卒于江州。但是,劉柳離任尚書左仆射與任江州刺史之間,尚有約一年的時間,這段時間劉柳的仕履空缺。我們認為這一時期劉柳可能再次任吳國內(nèi)史,這就符合《宋書·顏延之傳》關(guān)于劉柳義熙十年左右任“后將軍、吳國內(nèi)史”的記載。
第二,東晉尚書仆射有外任吳國內(nèi)史的先例。例如,《晉書·王劭傳》載:“劭字敬倫,歷東陽太守、吏部郎、司徒左長史、丹陽尹……桓溫甚器之。遷吏部尚書、尚書仆射,領(lǐng)中領(lǐng)軍,出為建威將軍、吳國內(nèi)史”〔1〕。因此,劉柳由中樞尚書仆射外任吳國內(nèi)史有前例可循,并非特例。
第三,東晉官員有輾轉(zhuǎn)地方、中樞兩次任吳國內(nèi)史的先例。例如,《晉書·王薈傳》載:“薈字敬文。恬虛守靖,不競榮利,少歷清官,除吏部郎、侍中、建威將軍、吳國內(nèi)史……征補中領(lǐng)軍,不拜。徙尚書,領(lǐng)中護軍,復為征虜將軍、吳國內(nèi)史”〔1〕。這里王薈先在中樞任吏部郎、侍中,而后外任建威將軍、吳國內(nèi)史,之后返回中樞任尚書,領(lǐng)中護軍,之后再次任征虜將軍、吳國內(nèi)史。因此,劉柳兩次任吳國內(nèi)史也有前例可循,并非特例。
由上可知,劉柳第一次任吳國內(nèi)史在元興二年(403)至義熙元年(405),加官為建威將軍;第二次任吳國內(nèi)史在義熙十年(414)至十一年(415),加官為后將軍。這樣一來,義熙十年顏延之起家為官時,劉柳任后將軍、吳國內(nèi)史的記載就沒有問題,并能與相關(guān)文獻材料自洽兼容,而不必臆改原始文本。顏延之義熙元年(405)起家為官這一推論則與現(xiàn)有史料存在前述三處明顯沖突,難以成立。
《宋書·顏延之傳》載:“年三十,猶未婚。妹適東莞劉憲之,穆之子也。穆之既與延之通家,又聞其美,將仕之,先欲相見,延之不往也。后將軍、吳國內(nèi)史劉柳以為行參軍,因轉(zhuǎn)主簿,豫章公世子中軍行參軍?!薄?〕《宋書·陶潛傳》載:“先是,顏延之為劉柳后軍功曹,在尋陽,與潛情款?!薄?〕《南史·顏延之傳》載:“又少經(jīng)為湛父柳后將軍主簿?!薄?〕《晉書·安帝紀》載:“(義熙十二年)六月己酉,新除尚書令、都鄉(xiāng)亭侯劉柳卒。”〔1〕《南史·劉湛傳》載:“父柳亡于江州,府州送故甚豐,一無所受,時論稱之?!薄?〕由這些史料記載可知,義熙九年(413)顏延之三十歲時尚未出仕,其入仕之初為后將軍劉柳的屬官,先后任后將軍行參軍、主簿、功曹等職。義熙十二年(416)六月,劉柳改任尚書令,未離江州即去世。顏延之由后將軍行參軍起家,逐步升職,主簿、功曹已是后將軍(三品)的高級屬官?!稌x書·職官志》載:“三品將軍秩中二千石者,著武冠,平上黑幘,五時朝服,佩水蒼玉,食奉、春秋賜綿絹、菜田、田騶如光祿大夫諸卿制。置長史、司馬各一人,秩千石;主簿,功曹,門下都督,錄事,兵鎧士賊曹,營軍、刺奸吏、帳下都督,功曹書佐門吏,門下書吏各一人。”〔1〕《宋書·百官志》載:“自左右前后將軍以下至此四十號,唯四中郎將各一人,余皆無定員。自車騎以下為刺史又都督及儀同三司者,置官如領(lǐng)兵,但云都督不儀同三司者,不置從事中郎,置功曹一人,主吏,在主簿上,漢末官也。漢東京司隸有功曹從事史,如諸州治中,因其名也。”〔2〕顏延之展現(xiàn)才干以及劉柳的賞識提拔都需要一定的時間,難以一蹴而就。因此,顏延之起家時間當在義熙十年(414)左右,起家官為后將軍行參軍。
需要說明的是,顏延之在尋陽任后將軍主簿、功曹期間,與陶淵明交好。《宋書·陶潛傳》載:“先是,顏延之為劉柳后軍功曹,在尋陽,與潛情款。后為始安郡,經(jīng)過尋陽,日日造潛。每往,必酣飲致醉?!薄?〕何法盛《晉中興書》卷七亦載:“顏延之為始安郡,道經(jīng)尋陽,常飲淵明舍,自晨達昏。及淵明卒,延之為誄,極其思致?!薄?〕顏延之《陶征士誄》追憶兩人在尋陽的交往云:“深心追往,遠情逐化。自爾介居,及我多暇。伊好之洽,接閻鄰舍。宵盤晝憩,非舟非駕。念昔宴私,舉觴相誨:‘獨正者危,至方則礙。哲人卷舒,布在前載。取鑒不遠,吾規(guī)子佩?!癄枌嶃溉唬醒远l(fā):‘違眾速尤,迕風先蹶。身才非實,榮聲有歇?!瘏币粲酪樱l箴余闕。嗚呼哀哉!”〔9〕陶淵明年長顏延之近二十歲(按照《宋書·陶潛傳》、蕭統(tǒng)《陶淵明傳》〔10〕、《晉書·陶潛傳》的記載,元嘉四年陶淵明去世時六十三歲,則其年長顏延之十九歲),由于兩人性情相投,在喜飲酒、好讀書、性格直率、生活儉約等方面多有共性,因而能夠結(jié)成忘年之交。
由上可知,元興二年(403)至義熙元年(405),劉柳任吳國內(nèi)史、建威將軍;義熙三年(407)至八年(412)初,劉柳任尚書右仆射;義熙八年九月至十年(414),劉柳任尚書左仆射,加后將軍;義熙十年至十一年(415)四月,劉柳再次任吳國內(nèi)史,保留后將軍之職;義熙十年顏延之開始出仕,起家官為后將軍行參軍;義熙十一年四月至十二年(416)六月,劉柳任江州刺史,后將軍之職不變,顏延之任后將軍主簿、功曹;義熙十二年六月,劉柳改任尚書令,未離江州即去世,追贈右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顏延之由此結(jié)束了劉柳屬官的身份,返回建康改任豫章公世子中軍行參軍。
參考文獻:
〔1〕房玄齡.晉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4:1676,2218,258,1109-1110,1676,262,1676,2074,2053,2074,2053,1676,265,1112,1758,1759,1759,265,729.
〔2〕沈約.宋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4:1557,1685,1498-1500,1227,2288,36,1663,2288,1086,1407,1891,1557,1893,1891,1891,2288,1227,2288.
〔3〕司馬光.資治通鑒〔M〕.北京:中華書局,1956:3676-3680.
〔4〕李延壽.南史〔M〕.北京:中華書局,1974:907,879,878,907.
〔5〕曹道衡,沈玉成.中古文學史料叢考〔M〕.北京:中華書局,2003:278.
〔6〕沈玉成.關(guān)于顏延之的生平與作品〔J〕.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89,(4):3-4.
〔7〕趙超.漢魏南北朝墓志匯編〔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2:28.
〔8〕湯球.九家舊晉書輯本〔M〕.上海:商務(wù)印書館,1936:434.
〔9〕蕭統(tǒng).文選〔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2474-2475.
〔10〕嚴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M〕.北京:中華書局,1958:3068.
A Research on Liu Lius Official Experience and the
Time of Yan Yanzhi Becoming an Official
WANG Xuejun
Abstract: The biography of Yan Yanzhi in The Song Annals that Yan Yanzhi was not an official at the age of 30. His first official position was staff officer of back-general. His chief officer is Liu Liu, the back-general and the chief executive of the kingdom of Wu. However, it can be inferred from the biography of Xie Zhan in The Song Annals that Yan Yanzhi was about 20 years old when Liu Liu was appointed as the chief executive of the kingdom of Wu. In order to avoid time conflict, some researchers believe that Liu Lius appointment as an official in the chief executive of the kingdom of Wu contained in the biography of Yan Yanzhi in The Song Annals is wrong, and then advance the time of Yan Yanzhi began to be an official by about ten years. There are three obvious contradictions between this interpretation and the existing historical materials, which are difficult to establish. From Liu Lius official experience, Liu Liu served as the chief executive of the kingdom of Wu twice. For the first time, from the second year of Yuan Xing(403 AD)to the first year of Yi Xi(405 AD), he was Jianwei-general and the chief executive of the kingdom of Wu. The second time in the 10th year of Yi Xi (414 AD) to the 11th year of Yi Xi (415 AD), he was back-general and the chief executive of the kingdom of Wu. In this way, the age of Yan Yanzhi began to be an official and the official rank of Liu Liu contained in the historical records is correct, which can be self-consistent and compatible with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without having to change the original text.
Key words: history of Wei, Jin, and Northern and Southern Dynasties; The Song Annals; Liu Liu; official experience; Yan Yanzhi; the time of becoming an official
(責任編輯:武麗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