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振國,張 軍,宋衛(wèi)平*
(1.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四師農業(yè)科學研究所,新疆 可克達拉 835219;2.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四師農機技術推廣站)
關建詞:玉米;高密度栽培;機械化種植;規(guī)?;a
兵團第四師位于新疆西部邊陲伊犁河谷,屬大陸性半干旱氣候,海拔400~1 800 m,該地四季分明,具有豐富的光熱水土資源,全年平均積溫10.1 ℃,無霜期140~180 d,年均積溫3 200 ℃,年均日照時數2 661.5 h,年均降水量227~480 mm。其中霍城縣、察布查爾縣和新源縣處于西北灌溉玉米區(qū),以栗鈣土和灰鈣土為主,擁有76 000 hm2耕地,近年來扎實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具備農業(yè)機械化發(fā)展的基礎條件。第四師長期開展玉米高產全程機械化種植技術的試驗與推廣,在農業(yè)生產上統一管理技術,整個生產過程由團連兩級監(jiān)督把關,建立了“矮、密、早、勻、滴、干”等技術集成的玉米生產技術體系,既保證了生產環(huán)節(jié)的作業(yè)質量,又推動了玉米生產標準化、規(guī)模化、集約化,進而實現節(jié)本增效。實現了從高產品種篩選、早期土壤處理、精細整地、露地種植、精準播種、化學調控、綠色植保、水肥一體化、籽粒收獲與秸稈還田、籽粒干燥倉儲等環(huán)節(jié)的全程生產技術機械化。2021年統計數據顯示,兵團第四師30 000 hm2玉米綜合機械化率已達100%,且第四師七十一團667 hm2玉米高產連續(xù)10余年處全國領先。本文通過分析近20年來第四師玉米生產全程機械化情況,結合田間調查試驗數據,總結技術路線,提出選擇適宜品種、完善機械化種植技術、推進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等一系列提高玉米產量的措施,以實現玉米高密度栽培、機械化種植和規(guī)?;a,促進農機與農藝的深度融合,從而為推進伊犁河谷玉米產業(yè)發(fā)展提供理論參考。
2000年以來,兵團第四師玉米生產發(fā)生了較大變化,通過調查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2020年和2021年玉米種植面積、耕作方式及單位公頃產量情況對20年來第四師玉米發(fā)展過程進行分析。
由表1可以看出,第四師玉米種植面積、品種數量、種植密度、平均產量隨著機械化水平的不斷提高均呈明顯增加趨勢,且玉米品種數量增加速度快于平均產量增加速度。
表1 2000—2021年兵團第四師玉米種植模式及產量情況
近年來,隨著新品種的引進和更新,兵團第四師玉米種植單產水平均呈不斷增加趨勢。近3年來,以新玉、勝美、登海、迪卡、富爾、華美等系列的玉米主栽品種具有明顯的耐密、耐旱、植株抗倒伏、空稈率低、生育期短、收獲期籽粒脫水快等特性,所有年份均表現出穩(wěn)產和高產能力,這對玉米全程機械化種植技術的發(fā)展起到了決定性作用(表2)。
表2 兵團第四師近3年玉米主栽品種種植情況(種植面積260 hm2及以上)
由表2可以看出,結合墾區(qū)特點,選擇耐密、矮稈、抗倒、水肥條件高的玉米品種并依托全程機械化種植技術是確保玉米高產穩(wěn)產的關鍵。據調查,2020年七十一團玉米品種迪卡159種植面積268 hm2,因該品種耐旱、根系發(fā)達,收獲產量高且穩(wěn)定。2021年擴大種植到1 666 hm2,其中,2連種植迪卡159品種467 hm2,最高產量20 550 kg/hm2。但也有92 hm2的玉米產量僅為10 550 kg/hm2,產量低的主要原因是種植密度大(保苗株數一般在7 800株/667 m2左右)且七十一團5~6月降水量高于2020年,正值玉米蹲苗期,化控不及時造成玉米株高偏高,而7月份又受到大風的影響,致使玉米倒伏較嚴重最終造成產量降低。
第四師從上世紀就開始玉米機械化生產技術的推廣。播種技術由半精量播種開始到精量播種的升級再到精準播種的全面普及。收獲技術也由牽引式機械摘穗收獲到自走式果穗收獲再到機械籽粒收獲。果穗堆垛晾曬到籽粒自然晾曬再到籽粒機械烘干的轉變。同時,在水肥一體化、綠色植保、作物調控、秸稈還田等環(huán)節(jié)的機械化生產技術也得到提升,并向高效、安全、低耗、智能、寬幅聯合作業(yè)方向發(fā)展。
3.2.1 耕整機械的綜合應用,使耕整地質量明顯改善
優(yōu)質的土壤是確保玉米健壯生長的基礎性因素。2002年第四師開始推廣秋季機械深翻技術,作業(yè)深度≥28 cm,打破犁底層,確保玉米根系正常生長,滿足基本的水肥需求,有效緩解了玉米“不耐旱、不抗倒伏”的問題。春季大型聯合整地機械的精細作業(yè),大大提高了耕作效果,真正實現“齊、平、松、碎、凈、墑”六字標準,對改善土壤團粒結構和確保玉米穩(wěn)產起到了關鍵作用。
3.2.2 精準播種技術的推廣應用,使種植密度和精確度大大提高
精量播種技術的推廣為適時播種提供了條件,氣吸式精量播種機械能一次完成施底肥、單粒播種、覆土、鎮(zhèn)壓等復式作業(yè),為一播全苗奠定基礎。2013年拖拉機衛(wèi)星導航技術的應用,進一步提高了播種質量。2017年單粒精量播種技術的應用使種植密度和精準度大大提高。據調查,僅衛(wèi)星導航與單粒精量播種技術的應用,就可實現縮行增株5 000株/hm2,種植密度增加到125 000株/hm2。
3.2.3 施肥技術手段的創(chuàng)新,實現玉米規(guī)?;a的高產穩(wěn)產
玉米的高產穩(wěn)產,創(chuàng)新施肥技術的手段很重要。上世紀末測土配方施肥和機械深施肥等技術的推廣,既提高了施肥效果,又降低了化肥投入,實現了節(jié)本增效。本世紀溝灌向滴灌技術的轉變,實現了水肥一體化,既能保證玉米在不同生長階段有著充足的養(yǎng)分供給,又能保證后期生長發(fā)育的營養(yǎng)所需,不僅提高了肥效,極大降低了化肥投入,而且提高了玉米的綜合抗性,做到水肥耦合,實現玉米規(guī)?;a的高產穩(wěn)產。據統計,截至2021年,六十七團6 200 hm2的滴灌玉米單產已連續(xù)3年穩(wěn)定在180 000 kg/hm2以上。
3.2.4 高地隙機械和無人機技術的推廣應用,實現了綠色綜合防控技術的集成
抓好田間管理,保證玉米的健壯生長,是玉米規(guī)?;a的關鍵。高地隙機械和無人機綠色防控技術的廣泛應用有效解決了化調化控、分段施肥和綠色植保的難題。根據玉米生長發(fā)育的不同階段實施化調化控,通過田間懸掛頻振式殺蟲燈和紫光殺蟲燈誘殺害蟲,衛(wèi)星遙感動態(tài)監(jiān)測、高地隙機械噴霧、無人機植保等綜合技術的運用,可使玉米不同生長階段的長勢和病蟲害均得到有效控制,既節(jié)約了成本,又實現了綠色綜合防控技術的集成。截止目前,伊犁墾區(qū)擁有無人植保機695架,高地隙機械225架,作業(yè)面積約110 000 hm2。
3.2.5 籽粒收獲技術不斷提升,為玉米規(guī)?;a創(chuàng)造了條件
玉米機械籽粒收獲技術,不僅能減少作業(yè)環(huán)節(jié),降低勞動強度,提高生產效率,節(jié)約生產成本,而且可減少收獲損失。自上世紀末引進黑龍江趙光機械廠的牽引式玉米摘穗收獲機開始,推廣以牧神4YZB-5和迪爾Y215型果穗收獲為主的收獲機,有效減少了收獲損失。進入本世紀后,玉米專用收割臺的推廣,使機械籽粒收獲技術進入一個新的發(fā)展階段,以東德E514型和迪爾1076型聯合收割機為主,配備專用玉米割臺,收獲浪費少,秸稈還田效果好。進入21世紀以來,大型玉米聯合收獲機的引進,如凱斯4000系列、迪爾R系列等軸流滾筒聯合收割機,不僅大幅度降低了收獲破碎率和雜質率,在保證收獲質量和效率的同時還可實現秸稈還田、培肥地力,為玉米規(guī)?;a創(chuàng)造了條件。據調查,僅玉米機械化收獲技術的提升,就可減少收獲損失10%以上。
3.2.6 籽粒干燥倉儲技術的應用,減少了收獲后的損失
籽粒烘干倉儲技術的推廣應用有效解決了晾曬場地、天氣等自然環(huán)境制約因素,大幅度提高了勞動生產率,省去了收獲后晾曬脫粒等環(huán)節(jié),減少了收獲后的損失。據調查,兵團第四師本世紀開始引進和研制烘干機械,不斷提高烘干與倉儲能力,現已達到3 400 t烘干作業(yè)量,250 000 t的最大倉儲量,不僅可滿足團場需求,還可輻射地方鄉(xiāng)鎮(zhèn)。
針對職工開展農業(yè)生產多樣化需求,社會化服務組織依托玉米全程機械化種植技術,推動裝備、設施、技術、人才等資源高效整合,促進服務需求與供給有效對接。這種專業(yè)化的分工,既延長了農業(yè)產業(yè)鏈,又實現了規(guī)?;a。目前,農業(yè)生產經營性服務組織的種類有:農業(yè)或農機合作社、農資公司、種子公司、用水組織等。據統計,第四師玉米產區(qū)各類農業(yè)社會化服務組織已超過95個,服務農工7 800戶。
本世紀以來,玉米單粒精量播種機械發(fā)展迅速,雖然實現了一播全苗,但依然存在搶墑播種出苗整齊不一的問題。
調查發(fā)現,第四師每年10月前后玉米收獲時籽粒含水率平均在30%左右、籽粒平均破碎率在8%左右,品種特性和收獲技術是造成籽粒含水率和破碎率高的主要原因。
隨著玉米規(guī)模化生產和大型收獲機械的應用,玉米機械化烘干技術需要不斷提升。
良種良法配套,通過規(guī)?;?、標準化實施,才能實現玉米生產高產高效。兵團第四師經過多年探索,已形成一整套成熟的玉米高產全程機械化生產技術模式。據調查,2020年七十一團種植的6 578 hm2玉米,雖然遭受嚴重干旱,平均產量仍達17 250 kg/hm2。7連職工廖文瑞種植的2.38 hm2玉米以平均單產22 050 kg/hm2創(chuàng)新高。
一方面建議選擇脫水快、破碎率低的玉米品種,另一方面推廣應用大型雙軸流滾筒脫粒的收獲機械,以有效降低籽粒破碎率。
通過調查,玉米120 000株/hm2左右的種植密度,能充分協調單位面積穗數、穗粒數和粒重的關系,品種種植密度的穩(wěn)定性是實現玉米高產、穩(wěn)產、規(guī)?;a的基礎。
滴水出苗技術是玉米適時播種,提高出苗一致性的主要措施。據調查,滴水出苗技術的應用可有效避免搶墑播種的不利因素,提高出苗的均勻度和整齊度,為玉米豐產豐收奠定基礎。
水肥一體化既是實現精準灌溉和施肥的有效方式,也是延長玉米籽粒灌漿、解決玉米后期脫肥早衰或過早成熟的關鍵技術。通過衛(wèi)星動態(tài)監(jiān)測、水肥一體化技術的應用可大大減輕病蟲害、高溫熱害和倒伏、同樣可減輕早衰,提高耐旱、耐密能力,達到“活稈成熟不早衰”的目的,最終實現玉米高產高效和規(guī)?;a。
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有利于實現生產管理高度集中和農機農藝深度融合,實施專業(yè)化種植、規(guī)?;洜I、市場化發(fā)展現代玉米產業(yè),能有效實現職工和現代化大農業(yè)發(fā)展有機銜接,按照“全程機械化+農事服務”的模式,將職工嵌入現代農業(yè)產業(yè)鏈條中。由此,加快形成專業(yè)水平高、服務意識強、全程生產機械化覆蓋的農業(yè)社會化服務體系是實現玉米高產穩(wěn)產、規(guī)?;a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