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蓮 潘建東
很多青少年都面臨人際交往的困惑,他們需要朋友和長輩開導和指引,提升交往能力,進而形成自我同一性,健全人格。
我認為,青少年人際交往的重點就是形成正確的友誼觀,不正確的友誼觀可能導致青少年厭學、社會性退縮,甚至會影響成年后的人際關系適應。那么,如何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友誼觀?
雙向付出,關系平等
小芳很苦惱,因為自己長得較胖,也不漂亮,被班上很多男生取笑排擠,并被評選為“班花”,再加上自己性格比較內向,所以,她在班上沒有朋友。這個時候,一個女生開始走近她,和她交朋友。剛開始,小芳很感動,可是,后來經常被那個女生使喚,常常被要禮物,更過分的是,那個女生用小芳的飯卡,花小芳的錢,小芳多次想拒絕,可是,她害怕失去唯一的朋友,又不敢開口,這讓她很苦惱。
這是真正的友誼嗎?從心理學的角度講,友誼是一種來自雙向(交互)關系的情感,以親密性為核心要素。案例中,小芳為了維持這段友誼,不斷打破自己的底線,和好友的關系變得不再平等。小芳可以怎么做?
1. 了解友誼的內涵,學會適當拒絕
心理學家克里斯多?!っ显凇队H密關系》中提到,一個人在親密關系中可能扮演三種角色:犧牲者、放縱者、拯救者,這三者形成一個鐵三角,并力求平衡,這就是友誼的“鐘擺效應”。在一段友誼中,如果一方不斷付出、犧牲,對方就會不斷地放縱,可能逐漸將付出方的好當作理所當然。友誼是雙向的,雙方關系是平等的,為了平衡,每個人在親密關系中都應該扮演三種角色,而不是一種。
2. 認清自己的內在感受和需要
小芳從最初的感動開心到后來的委屈害怕,是因為她一再退讓,并壓抑自己的感受,從一味遷就變成了討好,逐漸放低了自己的位置,但她除了有人際交往的需要,也有被尊重接納的需要。
3. 學會表達和溝通
溝通在友誼中非常重要,只有和對方溝通了,表達了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對方才能了解你的感受和需要,從而調整相處的方式。心理學家馬歇爾·盧森堡在《非暴力溝通》中提到,表達感受可以加深友誼,有助于消除沖突。溝通可以按照這樣4個步驟進行:第一,不加評論地說出觀察到的客觀事實,比如:你向我提出了很多要求,我不能拒絕。第二,表達自己的內在感受,比如:你能主動走近我,我很感動,我也很珍惜你這個朋友,但是我沒有感受到你對我的尊重,這讓我很委屈。第三,考慮自己和對方的需要,比如:我希望和你關系平等,真正地被你接納,我想你可能是希望通過我的付出讓你感受到我對你的愛。第四,提出具體的請求,比如:我希望下次你提出要求時能夠聽聽我的聲音,考慮我的感受,給我拒絕的機會,可以嗎?
允許矛盾,慢慢磨合
小晨在高一時結交了一個非常好的朋友,她們無話不談,小晨也一度為擁有一個如此合拍的朋友感到幸運??墒?,相處一段時間后,小晨慢慢發(fā)現(xiàn)她們對很多事情的看法不一致,有時還會發(fā)生爭執(zhí)。上周,朋友將小晨的書轉手借給了其他人,小晨想要回時才知道書借出去了。雖然每次矛盾都只是雞毛蒜皮的小事引起的,可是,矛盾漸漸堆積,小晨覺得內心的“火山”要爆發(fā)了,想要和朋友就此淡下去,但又舍不得,可是,如果維持關系,小晨又覺得委屈、失望。朋友也主動溝通過,可是,小晨選擇冷戰(zhàn)。
案例中,小晨和朋友慢慢進入了磨合期,接下來,小晨應該怎么做?
1. 了解友誼的各個階段,順利從理想期到幻滅期
克里斯多?!っ咸岬剑H密關系將經歷4個階段——理想、幻滅、內省和啟示。小晨最初與朋友一拍即合,由于暈輪效應,她在相處過程中自動忽視了讓自己不舒服的那部分,只在感受里保留了快樂的部分。隨著時間的推移,小晨發(fā)現(xiàn),現(xiàn)實中的朋友和自己理想的朋友不同,于是,關系到了幻滅階段,她開始重視自己的消極體驗,甚至將不滿放大,這是友誼發(fā)展的必經階段,重要的是,在幻滅期時應如何調整自己的認知,以適應變化。
2. 評估矛盾的性質是否有關原則問題
如果矛盾無關原則問題,可以試著小事化了,因為冷戰(zhàn)會讓關系變得疏遠。要適當給對方臺階,共同商議解決辦法。如果矛盾性質比較嚴重,或觸及了自己的底線,這就需要考慮友誼是否要繼續(xù)。
3. 調節(jié)認知:友誼中的磨合很重要
沒有兩個人天生就像兩塊完全契合的拼圖,在相處的過程中難免會有分歧,這就需要雙方在沖突中反思自己,在溝通中反饋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并共同思考接下來怎么做,在磨合中共同成長。
樹立邊界,戒斷依賴??
小雨最近陷入了一個“三角友誼”。她說出了自己的故事:“數(shù)學中,三角形是最穩(wěn)定的圖形,但我認為,三角形的友誼卻讓我患得患失。我的占有欲很強,看見她們嬉笑打鬧,我就覺得自己是個多余的人。最開始,我和小雪的關系很好,因為和小陽同桌,所以,關系也很親近。我為了不冷落任何一方,給她們創(chuàng)造了在一起的機會。最初,我們三個人形影不離,我可以隨時和她們傾訴煩惱,但是,漸漸地,我總有一種被忽視的感覺。我認為,因為我,她們才會成為朋友,現(xiàn)在,她們的關系甚至比我和她們的關系還親密,這讓我有一種被背叛的感覺。我非常憤怒,一度想要退出這兩段友誼,但是轉念一想:憑什么是我退出,難道我不是那個最重要的人嗎?”
案例中,小雨在三個人的友誼中感受到背叛和不安。如何疏導她?
1. 友誼的核心是親密,不是依賴
心理學家羅杰斯對友誼中“親密”的定義是:能夠向朋友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內心秘密;對朋友充分信任,確信其自我表白不會被輕易泄露或用以反對自己;限于少數(shù)密友或知己之間。而小雨希望和朋友形影不離,隨時隨地分享喜怒哀樂,這不是親密,而是依賴。依賴對友誼有負面影響,依賴會讓我們“靠”向朋友,然后變成“壓力”,對方也會因為要時刻考慮你的感受,接收你的負能量而疲憊不堪。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都需要時間和空間。
2. 樹立邊界,保持距離
曾經看到過一則故事:兩只刺猬在冬天互相取暖,但是離得近了會刺傷對方,離得遠了又無法取暖,所以,它們不斷調整距離,保證既不傷害對方又能互相取暖,這種距離就類似于友誼中的邊界感。心理學家認為,邊界感就是我們要承認并尊重彼此的獨立性,彼此為自己的生命負責,絕不輕易越界。小雨將兩個朋友視為己有,強烈的占有欲讓她無法忍受兩個朋友的關系變得親近,這便是沒有邊界感的表現(xiàn)。
3. 克服不安,增強信心
很多青少年認為新朋友會對自己造成威脅,因為他們認為友誼是一個“零和游戲”,感情總量有限,朋友對其他人友好就會削弱和自己的友誼。但是,沒有研究證明這一點。小雨之所以和小雪、小陽成為好朋友,她身上一定有吸引人的特質。小雨需要克服自己內心的不安全感,強化對自己和對友誼的信心。
友誼需要雙向付出,雙方關系平等;朋友之間難免發(fā)生矛盾,要慢慢磨合;友誼需要邊界感,發(fā)展親密關系而不是依賴關系。只有了解友誼的內涵,解開心結,才能在良好的友誼中成為更好的自己。(文中學生均為化名)
(作者單位:湖北省宜昌市科技高中)
責任編輯? 劉玉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