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喜春
摘 要:本文將對空間中的距離進(jìn)行定義及分類,介紹利用空間向量計算空間中距離的方法,并借助例題展示各類方法的使用.
關(guān)鍵詞:空間向量;空間中的距離;計算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xiàn)標(biāo)識碼:A?? 文章編號:1008-0333(2022)10-0027-03
1 空間中距離的定義及分類
1.1 當(dāng)兩個幾何要素處于完全分離的形態(tài),就可以定義它們之間的距離.距離是用于度量兩個分離的幾何要素之間最短線段的長度.
1.2 定義部分
(1)點到點的距離,是指兩點之間線段的長度.
(2)點到直線的距離,是指點與直線之間垂線段的長度.
(3)兩條平行直線之間的距離,是指其中一條直線上任意一點與另一直線之間垂線段的長度.
(4)點到平面的距離,是指點與平面之間垂線段的長度.
(5)相互平行的直線與平面之間的距離,是指直線上任意一點與平面之間垂線段的長度.
(6)兩個平行平面之間的距離,是指其中一個平面上任意一點與另一平面之間垂線段的長度.
(7)異面直線之間的距離,是指兩條異面直線之間公垂線段的長度.
1.3 分類情況
(1)點到點的距離;
(2)點到直線的距離,包括點到直線的距離、兩條平行直線之間的距離;
(3)點到平面的距離,包括點到平面的距離、相互平行的直線與平面之間的距離以及兩個平行平面之間的距離;
(4)異面直線之間的距離.
2 使用空間向量計算空間中的距離
2.1 點到點的距離
思維方法 由已知兩點分別作為起點和終點得出向量,計算該向量的模,即為點到點的距離.操作步驟 (1)確定點A為起點,點B為終點,得出向量AB;
(2)計算AB;
(3)距離d=AB.
例1 如圖1,在棱長為3的正方體ABCD-A1B1C1D1中,點N為D1B上靠近D1的三等分點,求點C到點N的距離.
解析 以點D為坐標(biāo)原點,以DA方向為x軸正方向,DC方向為y軸正方向,DD1方向為z軸正方向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 點C的坐標(biāo)為0,3,0,點N的坐標(biāo)為1,1,2,則CN=1,-2,2.
則CN=12+-22+22=3.
所以點C到點N的距離等于3.
方法小結(jié) 以兩點構(gòu)造向量,并以向量的模表達(dá)點到點的距離.
2.2 點到直線的距離
思維方法1 如圖2,過點P向直線l作垂線,垂足為點Q,計算PQ即為點P到直線l的距離.
操作步驟 (1)在直線上作點Q,使得PQ⊥l;(2)作出PQ;(3)計算PQ;(4)距離d=PQ.
思維方法2 如圖3,作直線上的一個方向向量AB,計算AP在方向向量AB上的投影,再通過勾股定理計算出PQ的長度,即為點P到直線l的距離.
操作步驟 (1)在直線上取定兩點A,B,得出向量AB,AP;
(2)計算AP在AB上的投影AP·ABAB;(3)計算PQ;(4)距離d=PQ.
例2 如圖4,已知正方體ABCD-A1B1C1D1棱長為2,E,F(xiàn)分別是C1C,D1A1的中點,求點A到直線EF的距離.
解析 以點D為坐標(biāo)原點,以DA方向為x軸正方向,DC方向為y軸正方向,DD1方向為z軸正方向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
則點A2,0,0,E0,2,1,F(xiàn)1,0,2.
則FE=-1,2,-1,F(xiàn)A=1,0,-2.
則FA在FE上的投影為FA·FEFE=16.
所以d=|FA|2-162=296=1746.
所以點A到直線EF的距離等于1746.
方法小結(jié) 通過向量的投影以及勾股定理的使用,即可計算點到直線的距離.
2.3 點到平面的距離
思維方法 如圖5,在平面內(nèi)取點A得出向量AP,計算平面的一個法向量n,再計算AP在n上的投影的絕對值,即為點到平面的距離.
操作步驟 (1)在平面內(nèi)取點A得出向量AP;(2)利用平面內(nèi)兩條相交直線的方向向量,計算出平面的一個法向量n;(3)計算AP在n上的投影AP·nn;(4)d=AP·nn.
例3 已知正方形ABCD的邊長為1,PD⊥平面ABCD,且PD=1,求點D到平面PBC的距離.
分析 通過平面PBC內(nèi)的兩條相交直線所在的向量,求出該平面的一個法向量n,再構(gòu)造點D與平面PBC內(nèi)一點的連線所在的向量m,最后計算m在n上的投影.則投影的絕對值即為點D到平面PBC的距離.
解析 以點D為坐標(biāo)原點,以DA方向為x軸正方向,DC方向為y軸正方向,DP方向為z軸正方向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
則DC=0,1,0,BC=-1,0,0,BP=-1,-1,1.
設(shè)平面PBC的法向量為n=x,y,z.
則x=0,-y+z=0.
令y=z=1,則n=0,1,1.
則距離為DC·nn=12=22.
方法小結(jié) 通過法向量和投影的使用,計算點到平面的距離.
2.4 異面直線之間的距離
思維方法 如圖6,設(shè)l1,l2是異面直線,n是l1和l2的公垂線段AB的方向向量,又C,D分別是l1和l2上的任意兩點,則CD在n上的投影的絕對值即為l1到l2之間的距離.
操作步驟 (1)在直線l1上取點A,C,在直線l2上取點B,D;(2)通過AC和BD計算公垂線段的方向向量n;(3)計算CD在n上的投影CD·nn;(4)d=CD·nn.
例4 如圖7,已知正方形ABCD的邊長為1,PD⊥平面ABCD,且PD=1,E,F(xiàn),G分別為AB,BC,PC的中點,求異面直線DG到EF的距離.
分析 通過DG和EF所在的向量構(gòu)造公垂線段的方向向量n,然后計算DG上一點與EF上一點連線所在的向量m,計算m在n上的投影,則該投影的絕對值即為異面直線DG到EF的距離.
解析 ,以點D為坐標(biāo)原點,以DA方向為x軸正方向,DC方向為y軸正方向,DP方向為z軸正方向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則D0,0,0,
G0,12,12,E1,12,0,F(xiàn)12,1,0.
則DG=0,12,12,EF=-12,12,0,DE=1,12,0.
計算出DG和EF公垂線段的一個方向向量n=1,1,-1,計算DE在n上的投影為DE·nn=32.
則異面直線DG到EF的距離為32.
方法總結(jié) 先對空間中的距離進(jìn)行定義及分類,明確空間中距離的類型,并逐一介紹空間向量在計算距離時的方法,在使用中主要涉及到向量投影、勾股定理、方向向量和法向量的使用.
參考文獻(xiàn):
[1] 中學(xué)數(shù)學(xué)課程教材研究開發(fā)中心.
普通高中數(shù)學(xué)課程標(biāo)準(zhǔn)(實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責(zé)任編輯:李 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