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中考進入倒計時,據(jù)了解,考生心理調適、考前復習秘訣、考試焦慮的預防和消除、應試技巧等話題,極易引發(fā)老師和考生的關注。關注源于需求,需求值得關注。本期高端訪談,本報邀請到具有多年中考復習指導經(jīng)驗和應考經(jīng)驗的濰坊市特級校長、崇文中學校長焦宗芳,就廣大師生關心的話題,為大家一一解答。
專家介紹
焦宗芳
中學正高級教師,濰坊市坊子區(qū)崇文中學,濰坊市特級校長,濰坊市坊子區(qū)人大常委,濰坊市人民政府督學,國家高級職業(yè)規(guī)劃師(CCDM中國認證),全球職業(yè)規(guī)劃師(GCDF美國認證),曾到美國、芬蘭訪學,出版高考專著《科學規(guī)劃人生,正確填報志愿》《給幼兒教師的66條新建議》,主編《生涯探索》《走進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主編近270多萬字的英語教學著作10余部,主持研究省市級課題多項。創(chuàng)立的人生規(guī)劃教育師生發(fā)展系列體系,享譽全國,獲全國發(fā)明專利。榮獲全國第三屆教育改革創(chuàng)新優(yōu)秀校長獎、山東省優(yōu)秀校長獎,人生規(guī)劃教育連續(xù)兩屆獲山東省基礎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2018年家庭教育被評為濰坊市教育成果獎。2016年、2021年被評為濰坊市特級校長。
備考“心態(tài)”
記者:中考臨近,考生可以做些什么?
焦宗芳:在短短兩三個月的時間里,要想使學習成績有一個較大的飛躍已不太現(xiàn)實。然而,考生在考試中的表現(xiàn)并不是完全取決于學習水平的高低,它還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考生健康狀況、心理狀態(tài)的影響。身體狀況佳、心理狀態(tài)好才能在考試中正常甚至超常發(fā)揮,還能在一定程度上彌補知識方面的不足。因此,考生應該做好一下三點:
一是考生心理的調整;
二是確保身體健康,精力充沛;
三是合理安排最后階段的復習。
記者:考生如何進行心理調適?
焦宗芳:中科院心理所王極盛研究員在研究影響高考的20個因素后發(fā)現(xiàn),排在前四名的因素分別是:考試中的心態(tài)、考試前的心態(tài)、學習方法和學習基礎。
考試中的心態(tài)因素排名第一,值得我們關注。縱觀多年中考,焦慮問題、怯場問題、情緒問題、狀態(tài)問題等問題影響著考生的考場發(fā)揮。
心理學研究發(fā)現(xiàn),情緒能影響一個人智力的發(fā)展。實驗表明,一組兒童在情緒良好情況下平均智商為105,但在緊張狀態(tài)下卻降至91,兩者相差懸殊。與此同時,研究證明情緒有支配結果的能力,既先有飽滿積極的情緒,然后才帶來豐碩的成果。因此,面對中考,我們必須有信心和決心通過調整自己的情緒,改變自己的灰色心態(tài),以積極的面貌面對學習,面對考試,面對一切,最后,我們就能爭取勝利。
記者:迎考在即,可以給考生一些建議嗎?
焦宗芳:中考之前,有些同學很緊張,壓力大。我對同學們講,人做事有兩種方式:一種叫舉輕若重,在平時的學習中,應當采取這樣的方式,一點一滴都不放過,一招一式務必認真;另一種叫舉重若輕,大事臨頭,泰山壓頂,要更沉著冷靜,泰然處之。要學會駕馭各種局面的能力。如果有了平時的舉重若輕,只要能充滿信心,輕裝上陣,相信大家能考出好成績。我有五點建議希望與同學們分享:
第一,評估自己,目標合理。只有客觀、現(xiàn)實地評估自己,設立切實合理的目標,才能增加成功的可能性。我們一旦能夠正確地認識自己,反而能夠冷靜下來,在很大程度上緩解心理壓力,從而專注學習。
第二,淡化競爭,淡化分數(shù)。最后階段的??迹灰逊謹?shù)看得那么重要,重要的是要看到從考試中暴露出來的問題。在困難中要學會調整自己的心態(tài),體育運動有時是最好的心理醫(yī)生。有些同學學習累了、煩了,就出去跑跑步打打球,有的女同學做手工,有的同學聽些輕松的音樂??傊鲂┳屪约焊吲d的事。所以我主張在學習中要采取“歡歡喜喜,堅持到底”的態(tài)度,遇到困難不唉聲嘆氣,而要揚眉吐氣,這也是優(yōu)良素質的一種表現(xiàn)。
第三,適度緊張,適度興奮。放松并不等于毫無感覺,有緊迫感才能提高效率,有興奮感才能迎接挑戰(zhàn)。這段時間作息要有規(guī)律,晚上不熬夜,早晨不貪睡,調整好“生物鐘”。此外,要科學合理地用腦,以達到中考時“一見考題,就有胃口”的佳境。
第四,跳出題海,查漏補缺。做過的習題,要裝訂成冊,考前做一遍,熟悉步驟和思路;不要以看代做,那會一考就錯。特別是錯題集一定要認真看。難題不可深究,回歸原來,以簡單題、中等題為重點。文科類科目,注意梳理知識網(wǎng)絡,有的放矢地復習;理科類科目注意規(guī)律總結,注意做題步驟。復習的最后階段應該采取“回頭看”的方針,其實就是知識梳理、整合的過程。復習側重點因人而異,或側重于基礎題,或側重于中檔題,但總的原則仍是從基本概念基本方法的運用和綜合入手分析解決問題,注意知識點的交匯,該記住的公式要記住。
第五,健康第一,安全第一。高度用腦,容易引起消化系統(tǒng)紊亂,因此要注意飲食,不吃生冷食品。暑熱時避免冷風、冷水。精神過分專注,靈活性就差,因此運動玩耍不要過于激烈,放松身心即可。此外,外出時避免糾紛、沖突、惡作劇。
焦宗芳:中考在即,學生中容易出現(xiàn)不利于中考的情緒,因此,平和學生心態(tài)應做為這段時期教學工作的重點來抓,教師應充分利用每次考試的機會,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有計劃、有步驟地提高學生應對中考的自信心。除此,中考的應試技巧也應開始適當?shù)慕o學生滲透和強化。
中考畢竟是人生的一大轉折點,面對這一重要關頭,學生會不知該做點什么——想看書,又看不下去;想休息,又安不下心來。長此以往,循環(huán)往復,學生的積極性調動不起來,越是過度焦慮,學習上越?jīng)]有進步,心里便越焦急異常,情緒容易激動。在這個關鍵期,教師應做好充分的思想工作,既要給學生指出焦慮是正常的,也要指出在過度焦慮會起反作用,化解焦慮要求我們保持一顆平常心的同時,關鍵是要拿出實際行動來。教師可以嘗試激發(fā)學生的內(nèi)在動力,力求形成互相幫助、融洽和諧、積極向上的班風。針對一些自感成績很“差”,無考學希望而自甘落后、不思進取的學生。教師更要多一點關心,以暖其心房,盡量挖掘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及時表揚鼓勵。
備考“策略”
俗話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果說“心態(tài)調節(jié)”為中考打下了良好的基礎,那么,行之有效的“策略”則是制勝的利劍,焦宗芳校長在訪談中,透露了他多年來指導學生決勝中考的“秘籍”——中考18策。
策略1:要充滿信心,又要適度焦慮
不管現(xiàn)在成績怎樣,都要相信自己經(jīng)過前段的復習是有效的。如果成績暫時不理想,是前段考試時自己沒能發(fā)揮出應有的水平,應逐步樹立信心,學會自我激勵(如默念:“我拼搏,我能成功”),永不言敗,這是走向成功的精神力量,至關重要。可以這么說,誰樹立了必勝的信心,誰就能取得更大的成功。面對中考,一點不著急,不好;但過于著急(焦慮)更不好。只有保持適度焦慮,才是迎考的最佳心理狀態(tài)。
策略2:要把握自我,更要戰(zhàn)勝自我
復習時要有自我意識,“我”是如何適應老師的要求;“我”如何根據(jù)自己的特點搞好復習等。同時,面對中考復習的艱辛,學習問題的繁難,戰(zhàn)勝自我就顯得十分重要,只有“戰(zhàn)勝自我”,才能“天寬地闊”。
策略3:要專心致志,也要科學作息
最后關頭不能松懈,復習時將自己置身于考試場景之下,這是需要的、也是最基本的要求。但為了在參加考試時有充沛的精力,就要養(yǎng)精蓄銳,因而科學作息就顯得十分重要。古人云:“人之心不可一日不用,尤不可一日不養(yǎng)”,因為心“不用則滯”而“不養(yǎng)則瘦”??茖W作息,就是不打疲勞戰(zhàn),不開夜車,不暴學暴嬉,注意勞逸結合,這樣就能始終保持一個清醒的高速運轉的大腦。
策略4:要適度平靜,也要適度運動
平時個性張揚的學生,在張揚的前提下,可稍平靜一些;平時內(nèi)向的學生,在平靜中可略張揚一些。一定壓力下的平靜是中考超水平發(fā)揮的必要條件。初三學生大多不愛動,主要是學習緊張沒時間運動。但我還是希望同學們能根據(jù)自己的情況,適度運動運動,這樣,可以緩解緊張的神經(jīng),提高學習效率,保證考試時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和清醒的大腦。
策略5:要惜時讀書,也要學會交流
考前時間緊迫,但也不能過于閉鎖,要學會適度交流。同齡人一起迎考,大家的情況都差不多,同學間適度交流進行感情溝通,是十分重要的,同學之情對增強信心、減緩壓力有很大的幫助。當然,考前時間寶貴,切不可“長談”。除了和同學交流外,還可與家長、親友交流。
策略6:要意志支撐,也要學會放松
大考臨近,用意志支撐完最后的學習與考試,尤為重要。因為,中考不僅是一場知識和技能的較量,也是意志的較量。但這個階段,也要學會適度放松,比如從慢到快改變你的呼吸頻率,讀些“小幽默”,在不影響他人之處放聲喊叫、唱歌、大笑等等。
策略7:既抓規(guī)范訓練,也抓靈活答題
每年中考,都會有不少考生因答題不規(guī)范而丟分,非??上А=ㄗh考生,找?guī)椎烙性u分標準的考題,認真做完整,再對照評分標準,看看是否答題嚴密、規(guī)范、恰到好處。在規(guī)范訓練的基礎上,也要適度進行靈活解題的訓練,有助于拓寬解題思路,發(fā)展思維能力。
策略8:既抓基礎訓練,也抓觸類旁通
一般說來,考前不宜攻難題,要回到基礎,把基礎夯得扎扎實實的,這樣在中考時才能做到“基礎分,一分不丟”。當然,此時抓基礎,要有一個小提升,把自己感到“不踏實”的問題過一遍,學會處理一些小綜合的基礎題。在解題時,還應注意培養(yǎng)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能力。
策略9:既要限時訓練,又要一次成功
可以找一份模擬卷,如正常用時120分鐘的卷子,爭取看看100分鐘能否完成。這樣做,主要是想創(chuàng)設一種考試情境,檢驗自己在緊張狀態(tài)下的思維水平。此外,面對一道題(最好選陌生的中檔題),用心去做,看看能否一下就理出思路,一做就成功,避免考試中的“隱性失分”。
策略10:既訓練應試能力,也抓保溫練習
應試教育不可有,但應試能力不可無。沖刺階段,應抓住不多的檢測機會,加強應試能力的訓練。檢測可以暴露問題,如判斷能力差、應變能力差、速度過慢、方法不當、考試焦慮、不會“跳過攔路虎”等問題,應當注意糾正,應把每一次檢測當成一次很好的訓練應試能力的機會,逐步提高應試水平。考前要養(yǎng)精蓄銳,但并不是說整天休息。相反,我以為每日還是要做些題的,不要讓自己手生,要讓自己保持對問題的敏感,形成模式識別能力,這叫保溫練習。當然,做題的數(shù)量不能多,難度不能大,不宜做偏題、怪題。
策略11:小題“一望而解”,大題“激活思維”
各類考試,都可以提前幾分鐘或十幾分鐘進考場,這時可以看題但不能拿筆答題。這段時間的利用是有講究的。我常常讓學生對“定性”的小題(選擇題、填空題等)進行“一望而解”訓練(即看題不動筆的解題訓練),同學們可以自己練練看。對于大題,可以嘗試只想思路的“概括式”解題訓練: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不必具體詳解,再對照解答,核對自己的思路。這樣做,有利于在短時間里獲得更多的具有策略意義的解題方向,訓練思維品質。
策略12:填寫信息,總覽全卷
試卷一發(fā)下來,立即忙于答題是不科學的,應先填寫信息,這樣做不僅是考試的要求,更是一劑穩(wěn)定情緒的“良藥”。打開試卷,看看哪些是基礎題、哪些是中檔題、哪些是難題或壓軸題,按先易后難的原則,確定解題順序,逐題進行解答。
策略13:認真審題,靈活答題
審題要做到:一不漏掉題;二不看錯題;三要審準題;四要看全題目的條件和結論。審題中還要靈活運用知識,發(fā)現(xiàn)和尋找簡捷的解題方法。答題時,要注意過程清晰,穩(wěn)中求快。一要書寫清晰;二要一次成功;三要提高答題速度;四要科學使用草稿紙;五要力求準確,防止欲速不達。
策略14:多做試題,分分必爭
中考評分,理科是按步驟、按知識點給分;文科是按要點給分。因此,考生在答題時,就要會多少答多少,哪怕是一條輔助線、一個符號、一段小文字,都可寫上,沒有把握也要敢寫,千萬不要將不能完全做出或答案算不出的題放棄不做。
策略15:抓住“題眼”,構建“橋梁”
一般難題都有個關鍵點(稱之為“題眼”),抓住了“題眼”,問題就易于解決了。此外,還要利用相關的知識、規(guī)律、信息進行多方聯(lián)系,構建“橋梁”,找出問題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從而構思解題方案,準確、快捷地解決問題。
策略16:難題不驚,易題小心
遇到難題或陌生題時,要冷靜地進行分析、判斷,采取科學的應對措施。遇到易題,要格外小心。易題,容易使人輕視,不注意題目的細微變化,不費思索順手寫來,可能鑄成大錯。在易題上得分與失分往往在于仔細不仔細。
策略17:思路暫塞,學會變通
考試時,熟知的知識、方法突然想不起來時,要學會變通。一是換個角度或思路,從與題目有關的項目開始回想;二是利用本卷中其他題目的信息;三是暫時放棄,換另一道題做,等情緒稍穩(wěn)定,思路慢慢清晰時,再回過頭來做。
策略18:注意檢查,減少失誤
檢查,是作為考試的一種補救方法。爭取有一定的時間檢查答卷,主要是檢查題目是否遺漏,是否弄錯了題意,是否抄錯了什么,是否有概念錯誤、運算錯誤、論證錯誤、思路錯誤等,盡量減少失誤。對一些“疑似”答案,尤其要注意檢查。
(記者 ?黃寶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