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俊甫
一件舊物可能承載著人們無限美好的希望。
——題記
聽外婆說,這只碗是她奶奶傳下來的,清代制成,到現(xiàn)在已有兩百多年的歷史了。
我們?nèi)乙曀鼮閭骷覍?,吃飯時總要把它放在餐桌的中央。
白天,陽光照在碗上,細膩的紋理被照得發(fā)亮,熠熠生輝;夜晚,幽幽的月光灑下來,落于紋理之間。那古樸的外表與細膩的紋理,都是它飽經(jīng)風霜的證明。
從我見到它的第一眼起,就覺得它與我有緣,它的樣子從此便深深烙在我的腦海。
又是一個大年三十,每年的這個日子,我們家都會選出一個人用這只碗吃飯,家人們都很重視這件事情,大家認為這是對祖先的尊重。選擇“幸運兒”的方式是抽簽,過程既漫長又緊張,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夠成為那個最幸運的人,可以擁有福氣。
每人各抽一簽,簽上有“碗”字的人便是今日用碗之人。我忐忑地向手中的簽看去,一個“碗”字赫然刻在簽中央。毫無疑問,這次被選中的人是我。晶瑩的大米盛到碗里,擺在了我的眼前,我看著碗,又一次感受到了緣分的內(nèi)涵:現(xiàn)在與過去的緣,我與祖宗的緣,以及人類與糧食的緣……
透過碗中的飯菜,我仿佛看到了碗中承載的日月光輝與人們最樸素的希望。
回過神來,碗中的米仍在,周圍的人早已散去,餐桌前只剩下我與碗。
月光灑落,意境滿滿,恍惚間覺得在我眼前放著的,不只是一只碗,而是一段歲月的流逝、幾代人相同的愿望,以及為了這個愿望而努力奮斗的每一個日日夜夜。
此刻,它給了我豐盈心靈的力量……
(河南沁陽市永威學校初一年級)
點評
物件本無奇,卻因為某種特殊的境遇被人為地賦予了一定的意義,從而有了精神層面的期冀。本文正是以一只特別的碗為寫作對象,通過介紹它的來歷以及家人們對它的重視,向讀者昭示了“儀式感”給予人的力量。
習作行文自由,有散文的特征,在結(jié)尾處將內(nèi)容合理收攏,體現(xiàn)了碗作為一種精神象征的主旨,實屬難得。
(王金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