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柏松,吳樹森,袁秀芝,潘明溪
(1.塔河縣氣象局,黑龍江 塔河 165200;2.漠河市氣象局,黑龍江 漠河 165399)
近年來,全球氣候變暖引起社會廣泛關注,隨著經(jīng)濟社會的快速發(fā)展,世界各地組織、政府以及廣大專家和學者對氣候變化進行了深入研究。IPCC 第六次評估報告(AR6)第一工作組報告指出[1]:相對于1850-1900 年,2001-2020 年這20 a 平均的全球地表溫度升高了0.99 ℃,而2011-2020 年10 a 平均的全球地表溫度已經(jīng)上升約1.09 ℃。1850 年以來,最近40 a 的每個10 a 的全球地表溫度都相繼比此前的任何一個10 a 要暖。任國玉等[2]系統(tǒng)分析了中國大陸氣候要素演化的時間和空間特征,得出中國近50 a 來平均地表氣溫變暖幅度為1.1 ℃,增溫速率接近0.22℃/10 a,全國平均降水量變化趨勢不明顯。吳樹森等[3]研究了中國最北漠河氣候特征,表明漠河是中國最寒冷的地區(qū),上世紀60-70 年代是漠河氣溫偏冷期、降水偏少期,80 年代以后為氣溫偏暖期、降水偏多期。張融民等[4]首次對塔河氣候變化進行了分析,發(fā)現(xiàn)氣溫上世紀70 年代為偏冷期,本世紀2011-2017年為偏暖期,氣候變暖貢獻最大的是夏季。張可楊等[5]通過對大興安嶺地區(qū)降水量和氣溫變化趨勢分析,指出大興安嶺夏季降水增幅速率最大,冬季氣溫增幅速率最大。塔河縣城處于大興安嶺中心地帶,地理位置優(yōu)越,林業(yè)資源豐富,其氣候特征在全區(qū)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四季分明,雨熱同期,干冷同季,客觀分析塔河氣候變化趨勢,對適應氣候變化,為地方經(jīng)濟建設和可持續(xù)發(fā)展提供科學依據(jù)。
塔河縣位于黑龍江省西北部、伊勒呼里山北麓,西與漠河縣相鄰,南與新林區(qū)、呼中區(qū)接壤,東與呼瑪縣毗鄰。塔河縣境內(nèi)地勢呈中高、兩側(cè)低,屬于寒溫帶大陸季風性氣候,由于受地理環(huán)境、海陸氣團及季風的交替影響,氣候變化顯著,冬季漫長干燥而寒冷,夏季短暫而濕熱,春季多大風而少雨,秋季降溫急劇,霜凍早。塔河氣象站(124°72′E,52°35′N),氣溫最大年較差47.2 ℃,平均無霜期98 d,年日照時數(shù)2015-2865 h。主要氣象災害有暴雪、霜凍、干旱、極寒等。
選用塔河縣氣象觀測站1971-2020 年的氣溫、降水量資料,計算了50 a 的氣溫和降水年均值及年代的平均值,按3-5 月為春季,6-8 月為夏季,9-11月為秋季,12 月-次年2 月為冬季的劃分方法,生成逐季的氣溫和降水資料。
分析方法主要采用線性擬合趨勢、多項式分析、距平分析等方法。30 a 均值采用世界氣象組織規(guī)定的1981-2010 年標準氣候平均值。氣候異常特征分析按照國家冷冬、暖冬等級劃分標準,單站冬季平均氣溫距平(△T)≤標準差的-0.43 倍(冷冬閾值)則為冷冬,≥標準差的0.43 倍(暖冬閾值)則為暖冬。
根據(jù)1971-2020 年塔河縣平均氣溫數(shù)據(jù)統(tǒng)計,近50 a 塔河縣年平均氣溫為-2.2 ℃,平均氣溫曲線隨時間變化呈波動上升趨勢(圖1),年平均氣溫氣候傾向率為0.25 ℃/10 a,通過了0.01 顯著性檢驗,與我國地表年平均氣溫呈顯著上升趨勢一致,僅比全國地表年升溫速率(0.26 ℃/10 a)偏低0.1 ℃[6]。這說明在全球氣候變暖的大背景下,塔河縣氣溫也呈明顯上升趨勢,氣溫總體上升了1.2 ℃。從年平均氣溫距平變化分析(圖2),近50 a 來24 a 為正距平,25 a為負距平,處于距平0 ℃有1 a(1982 年),正負距平次數(shù)相當。
圖1 1971-2020 年塔河年平均氣溫變化趨勢
圖2 1971-2020 年塔河年平均氣溫距平變化
從多項式擬合曲線可知,近50 a 來氣溫趨勢從明顯偏低期,進入一個略高期,再降為一個略低期,最后升到一個明顯偏高期。在氣溫整體變化過程中,有2 個相對偏冷期和3 個相對偏暖期。偏冷期為1971-1987 年、1996-2001 年,距平分別為-0.5 ℃、-0.4 ℃;偏暖期為1988-1995 年、2002-2008 年、2014-2020 年,距平分別為0.6 ℃、0.4 ℃、0.4 ℃。
塔河最冷年份為2009 年,年平均氣溫為-4.2℃,最暖年有2 a,分別為1990 年、2017 年,年平均氣溫均為-0.5 ℃,最冷年與最暖年溫差為3.7 ℃。塔河極端最低氣溫出現(xiàn)在1980 年1 月12 日,為-45.8℃;極端最高氣溫出現(xiàn)在2010 年6 月25 日,為38.0℃,極端最低氣溫與極端最高氣溫相差83.8 ℃。
從氣溫年代際分析(表1),上世紀70 年代是塔河最冷時期,平均氣溫為-2.9 ℃,氣溫距平為-0.7℃,負距平占100 %,為各年代最低值。80-90 年代氣溫明顯上升,為相對暖期,平均氣溫均為-2.1 ℃,氣溫距平均為0.1 ℃,正距平占60 %,比70 年代上升了0.8 ℃。本世紀前10 a 氣溫波動明顯,整體呈下降趨勢,平均氣溫為-2.1 ℃,氣溫距平為-0.1 ℃,正負距平各占50 %,與前20 a 相比氣溫下降0.2 ℃。本世紀10 年代氣溫再次明顯上升,平均氣溫為-1.7 ℃,氣溫距平為0.7 ℃,正距平占80%,比上世紀70 年代上升了1.2 ℃,成為塔河最暖時期。
表1 塔河逐年代、四季平均氣溫及距平/℃
從塔河各個季節(jié)平均氣溫線性趨勢可以看出(圖3),塔河各季都表現(xiàn)出增溫趨勢,但各季的增溫幅度不同,夏季增溫最為明顯,春季增溫較為明顯,秋季增溫相對較弱-些,而冬季增溫最小,這與相鄰的漠河冬季增溫最為明顯、夏季增溫不明顯相反。根據(jù)各季氣候傾向率幅度變化,氣候變暖貢獻大小依次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如下圖:
圖3 1971-2020 年塔河(a)冬,(b)春,(c)夏,(d)秋季年平均氣溫變化趨勢
冬季平均氣溫為-23.3 ℃,氣候傾向率為0.09 ℃/10 a,增溫幅度最不明顯,沒有通過顯著性檢驗,表明冬季對氣候變暖影響不大。從年代分析:上世紀80-90 年代冬季增溫幅度明顯,但沒有保持持續(xù)增溫,進入本世紀前20 a 又略有下降。根據(jù)國家標準《GB/T 33675-2017 冷冬等級》[7]和《GB T 21983-2020暖冬等級》[8],采用1981-2010 年冬季平均氣溫值作為氣候平均值,通過計算,有21 a 為冷冬,29 a 為暖冬。
春季平均氣溫為0.1 ℃,氣候傾向率為0.34 ℃/10 a,增溫幅度非常明顯,通過了0.05 顯著性檢驗,表明春季對氣候變暖影響較大。從年代分析:上世紀80 年代季增溫幅度明顯,90 年代-本世紀前10 a 又略有下降,本世紀10 年代又有上升。
夏季平均氣溫為16.9 ℃,氣候傾向率為0.41 ℃/10 a,增溫幅度最為明顯,通過了0.01 顯著性檢驗,表明夏季對氣候變暖影響最大。從年代分析:每個年代都保持升溫態(tài)勢,其氣溫變化對全年氣候影響很大。
秋季平均氣溫為-2.6 ℃,氣候傾向率為0.14 ℃/10 a,增溫幅度較明顯,沒有通過顯著性檢驗,表明秋季對氣候變暖影響較小。從年代分析:上世紀80-本世紀前10 a 氣溫升降幅度在0.1 ℃的范圍內(nèi),本世紀10 年代增溫幅度較明顯。
塔河月平均氣溫變化曲線呈階梯式上升、下降,月際之間溫差十分明顯。4-9 月平均氣溫在0 ℃以上共5 個月;10-3 月在0 ℃以下共7 個月。最冷月1 月月平均氣溫為-25.2 ℃,最暖月7 月月平均氣溫為18.8 ℃,最冷與最暖月溫差為44.0 ℃。從線性變化趨勢分析,月平均氣溫增幅較大的月份依次為11、9、10、4 月,氣候傾向率分別為0.86、0.81、0.70、0.44(℃/10 a),表明對氣候變暖影響較大;增幅最小的月份為12 月,氣候傾向率為0.11 ℃/10 a,其次為1、2、5月,氣候傾向率均為0.12 ℃/10 a,表明對氣候變暖影響較小。
根據(jù)1971-2020 年塔河縣降水量數(shù)據(jù)統(tǒng)計,近50 a 塔河縣年平均降水量為473.8 mm,降水量曲線隨時間變化呈波動增多趨勢,遞增率為16.12 mm/10 a(圖4),通過了0.1 顯著性檢驗,明顯高于全國的5.1 mm/10 a 的增多趨勢[6]。從年降水量距平變化分析(圖5),近50 a 來正距平24 a,負距平26 a,正負距平次數(shù)相當。從多項式曲線可知,近50 a 來塔河降水趨勢為從明顯偏少期,進入一個降水略多期,再降為一個略少期,最后升到一個明顯偏多期,其變化規(guī)律與氣溫多項式曲線變化基本一致。在降水趨勢升降過程中,有3 個偏少時段和4 個偏多時段。偏少時段為1971-1981 年、1986-1989 年、2005-2012 年,距平分別為-51.4 mm、-97.7 mm、-49.5 mm;偏多時段為1982-1985 年、1990-1993 年、1997-2001 年、2015-2020 年,距平分別為118.4 mm、56.7 mm、24.9 mm、85.9 mm。
圖4 1971-2020 年塔河年平均降水量變化趨勢
圖5 1971-2020 年塔河年平均降水量距平變化
最大降水出現(xiàn)在1982 年,為713.0 mm,最小降水出現(xiàn)在2002 年,為264.0 mm。塔河日最大降雨出現(xiàn)在2015 年7 月27 日,為100.9 mm,日最大降雪出現(xiàn)在1989 年4 月18 日,為16.1 mm。最大雪深為40 cm,出現(xiàn)在2017 年11 月,共3 d。
從年代際分析,各年代降水趨勢極不均衡。上世紀70 年代塔河降水波動幅度小,是近50 a 降水最少時期,降水距平-50.3 mm,相當于平均每年少降一次暴雨過程。80-90 年代呈增多趨勢,距平為正值,到本世紀前10 a 降水波動幅度較大,又進入一個偏少時期,降水距平-24.3 mm,直至本世紀10 年代進入波動幅度小且明顯偏多時期,降水量比上世紀70 年代偏多近100 mm,降水距平為49.1 mm,相當于平均每年增多一次暴雨過程(表2)。
表2 塔河逐年代、四季平均降水量及距平/mm
受大氣環(huán)流及時空變化的影響,塔河降水存在明顯的季節(jié)性差異,從各季降水線性趨勢可以看出,春、夏、秋3 季都呈增多趨勢,冬季為遞減趨勢(圖6),四季均沒有通過顯著性檢驗。氣候傾向率大小依次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這與塔河氣溫季節(jié)傾向率變化相一致,說明塔河氣溫與降水存在很好的相關性。
圖6 1961-2020 年塔河季(a)冬,(b)春,(c)夏,(d)秋季降水量變化趨勢
冬季季平均降水量為15.8 mm,僅占全年降水的3.3 %,對全年降水變化影響不大,季降水氣候傾向率為-0.31 mm/10 a,表明對降水量增幅沒有貢獻。從年代分析:上世紀70-80 年代、本世紀前10 a 為負距平,其它2 個年代降水增幅明顯,為正距平。
春季季平均降水量為70.3 mm,僅占全年降水的14.8 %,對全年降水變化影響略小,季降水氣候傾向率為4.08 mm/10 a,表明對降水量增幅貢獻較大。從年代分析:各年代都呈明顯遞增趨勢,本世紀10 年代增幅最為明顯,距平為15.3 mm。
夏季季平均降水量為301.1 mm,僅占全年降水的63.6 %,對全年降水變化影響極大,季降水氣候傾向率為10.02 mm/10 a,表明對降水量增幅貢獻最大。從年代分析:上世紀70 年代、本世紀前10 a 為負距平,其它3 個年代均為正距平,距平值為13.1-27.8 mm。
秋季季平均降水量為80.7 mm,僅占全年降水的17.0 %,季降水氣候傾向率為2.33 mm/10 a,表明對降水量遞增有一定影響。從年代分析:各年代都呈明顯遞增趨勢,本世紀前10 a 增幅最為明顯,距平為11.3 mm。
塔河月降水差異較大(圖7),7 月為降水最多月份,平均為123.9 mm,極端最大值為221.4 mm(1977年);2 月為降水最少月份,平均為3.8 mm,極端最小值為0.0 mm(1989 年)。全年降水主要集中在6-8月,是塔河主汛期。從線性變化趨勢分析,各月降水存在不同程度的遞增趨勢,其中:8、10 月份遞增率最大,分別為15.86 mm/10 a、17.0 mm/10 a,其次是4、5、7、9 月也有較明顯的遞增。11、12、1、2 月份降水遞增率微小,12 月僅為0.02 mm/10 a。
圖7 1961-2020 年塔河月降水量變化趨勢
(1)50 a 來塔河年平均氣溫為-2.2 ℃,平均以0.22 ℃/10 a 的傾向率升高。上世紀70 年代為偏冷期,本世紀2011-2020 年為偏暖期。氣候變暖貢獻最大的是夏季,其次是春季。
(2)50 a 來塔河年均降水量為473.8 mm,年降水量增幅為16.12 mm/10 a。上世紀70 年代為降水偏少期,2011-2017 年為降水偏多期。增幅貢獻最大的是夏季,其次是春季。降水季節(jié)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6-8 月,降水占全年的63.6 %。
(3)塔河年代降水量與年代平均氣溫變化有很好的相關性,季降水量與季平均氣溫變化也存在很好的相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