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劍
一年春天,韓愈回鄉(xiāng)探親路過華陰縣,登上華山時,韓愈一回頭,見四周都是懸崖峭壁萬丈深淵,頓時嚇得心驚膽戰(zhàn),嚎啕大哭,哆哆嗦嗦地寫下遺書,投下山去。華陰縣令聽說后,趕緊召集一大幫獵戶,將嚇到虛脫的韓大人抬下了山。
韓愈華山投書,一時傳為笑柄。但歷史上的韓愈,卻以“膽氣奇?zhèn)ァ敝Q。
貞元十九年(803年),關(guān)中地區(qū)大旱,災(zāi)民流離失所,四處乞討,餓殍遍地。京兆尹李實卻封鎖消息,謊報糧食豐收,百姓安居樂業(yè)。身為監(jiān)察御史的韓愈,膽氣沖天,上《論天旱人饑狀》疏,列舉京城“棄子逐妻以求口食”的慘狀,建議免除百姓當(dāng)年的租稅。結(jié)果韓愈反遭讒害,被貶到4000里外的陽山。
元和十四年(819年),韓愈51歲,本可以不惹事只等退休,誰知又出了岔子。唐憲宗為了祈求長壽,決定恭請法門寺供奉的佛骨進京,接受臣民瞻仰。一時間,上行下效,長安城里掀起了一場近乎瘋狂的禮佛熱潮,官員叩頭獻財,民眾殺子獻女。韓愈一看,這還了得,急忙上《論佛骨表》勸諫,言辭甚為激烈。唐憲宗看到奏疏,氣得手抖肝顫,要用極刑處死韓愈。幸虧眾人求情,韓愈才逃過一劫,被發(fā)配潮州。
幾年后,韓愈奉召回京,擔(dān)任國子監(jiān)祭酒、兵部侍郎。當(dāng)時,部將王廷湊殺了成德節(jié)度使田弘正,自任代理,向朝廷索要節(jié)鉞,要求轉(zhuǎn)正,朝廷因無力鎮(zhèn)壓,只得答應(yīng)王廷湊的要求,并任韓愈為宣慰使,前去宣旨安撫。年過半百的韓愈已是須發(fā)皆白的老人,文武百官都替他捏著一把汗,穆宗皇帝也后悔讓他前去。沒想到,韓愈卻大義凜然,認為“安有受君命而滯留自顧”之理,反而走得更快了,唯恐耽誤了時間,又鬧出一場“安史之亂”。抵達鎮(zhèn)州后,面對刀劍出鞘的士兵,韓愈面不改色,一番道理,說得王廷湊痛哭流涕,真心歸順。
功成名就之后,韓愈不忘提攜后輩,扶持英才。韓門弟子中的張籍,年齡比韓愈還大兩歲,卻甘拜韓愈為師。有鬼才之稱的李賀,憑借一首《雁門太守行》,深得韓愈好評。他本可早登科第,不料應(yīng)考之時,荒唐的主考卻認為李賀當(dāng)避父諱,終生不得參加進士考試。韓愈聽說后大為憤怒,當(dāng)即寫下《諱辯》一文,為李賀據(jù)理力爭。還有一回,賈島一邊騎驢,一邊糾結(jié)“僧敲月下門”還是“僧推月下門”,不知不覺中撞了韓愈的儀仗。韓愈不但不生氣,還予以指點,作詩稱贊賈島:“孟郊死葬北邙山,日月星辰頓覺閑。天恐文章中道絕,再生賈島在人間”。
韓愈的詩,氣豪勢猛,聲宏調(diào)激,宛如江河破堤,有一種敢作敢為、睥睨萬物的氣概。當(dāng)時有人看不起李白和杜甫,出言張狂,韓愈憤然寫詩以正視聽:“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不知群兒愚,那用故謗傷。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在文風(fēng)奢靡、華而不實的駢體文盛行時,韓愈認為,文章要反映現(xiàn)實,“不平則鳴”。長慶四年(824年),韓愈病逝于長安,終年57歲。兩百多年后,蘇軾被貶嶺南,途經(jīng)潮州時,特意拜訪了韓公祠。他凝視韓愈雕像良久,喟然贊道:“文起八代之衰,道濟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奪三軍之帥。”
(摘自《小品文選刊》,2020年第11期,有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