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禮湘
先看《語文學習》上的用例:
(1)近年來,在教育領(lǐng)域,“多樣性”問題同樣受到關(guān)注。閱讀教學中的多元解讀尤其是一個炙手可熱的話題。(《當閱讀遭遇考試》,《語文學習》2011年第10期)
(2)再看曾一度炙手可熱的暢銷書——《歷史是個什么玩意兒》,此書出自北京一所中學的青年歷史教師袁騰飛……(《注重自我個性,反對教育的從眾化》,《語文學習》2011年第10期)
(3)疫情期間表示與瘟疫抗爭的詞語大量涌入人們的生活,如抗疫、防疫、控疫、驅(qū)疫等,“戰(zhàn)疫”一詞能夠從中脫穎而出,成為炙手可熱的流行詞……(《新詞“戰(zhàn)疫”》,《語文學習》2020年第9期)
這三例都用了“炙手可熱”:例(1)用它形容“話題”,例(2)用它形容“暢銷書”,例(3)用它形容“流行詞”。請問:“話題”“暢銷書”“流行詞”這些物,能用“炙手可熱”形容嗎?
再看《演講與口才》上的用例:
(4)1962年,索爾仁尼琴發(fā)表處女作《伊萬·杰尼索維奇的一天》后一夜爆紅,成為炙手可熱的大作家,登門拜訪的朋友絡繹不絕。(《父與子》,《演講與口才》成人版2020年第22期)
(5)如今,辛柏青憑借《妖貓傳》《八佰》《大秦賦》,朱媛媛憑借《送你一朵小紅花》《小別離》《我的姐姐》,都已成為炙手可熱的知名演員。(《辛柏青朱媛媛的幸福箴言》,《演講與口才》成人版2021年第20期)
(6)年僅14歲的全紅嬋,在剛剛過去的東京奧運會上驚艷了全世界,以五跳總成績466.2分打破世界紀錄,為中國隊奪得跳水女子單人10米跳臺金牌,一時間,她成了最炙手可熱的體壇新星。(《眼里只有“五個動作”》,《演講與口才》成人版2022年第3期)
這三例也都用了“炙手可熱”:例(4)用它形容“大作家”,例(5)用它形容“知名演員”,例(6)用它形容“體壇新星”。請問:“大作家”“知名演員”“體壇新星”這些人,能用“炙手可熱”形容嗎?
下面,我們來看看“炙手可熱”的出處和范例:
“炙手可熱”,最早見于杜甫的《麗人行》:“炙手可熱勢絕倫,慎莫近前丞相嗔。”這兩句詩的大意是:楊家權(quán)重位高,勢力大,沒有人能與之相比;你千萬不要走近前去,以免惹得丞相發(fā)怒生氣。其后,“炙手可熱”的范例在古今詩文中常見?!缎绿茣ご捭C傳》:“時語曰:‘鄭(鄭魯)、楊(楊紹復)、段(段玫)、薛(薛蒙),炙手可熱?!崩钋逭铡兑菥洹罚骸爸耸挚蔁嵝目珊螞r人間父子情?!备呙鳌杜糜洝罚骸拔曳蛉穗m則賢慧,爭奈老相公之勢,炙手可熱?!薄睹魇贰ざ瓊鞑邆鳌罚骸搬裕▏泪裕┚梦罩貦?quán),炙手可熱?!蓖蹴w《淞隱漫錄》:“北地某公者,當時顯宦也,聲勢烜赫,炙手可熱。”沙汀《淘金記》:“親眼看見他成了這鎮(zhèn)上炙手可熱的紅人,而且目空一切?!奔玖w林《法門寺》:“劉瑾氣焰萬丈,炙手可熱。他那種小人得志的情態(tài),在戲劇中被表現(xiàn)得惟妙惟肖?!敝T如此類,不勝枚舉。
看“炙手可熱”的出處和范例可知,“炙手可熱”是一個成語,貶義色彩十分鮮明,用法古今沒有變化,一直是形容那些氣焰囂張、飛揚跋扈的人。漢語辭書也是這么認定的,《現(xiàn)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釋之為:“手一挨近就感覺熱,比喻氣焰很盛,權(quán)勢很大?!薄吨腥A成語大詞典》(吉林大學出版社)釋之為:“手被火烤得發(fā)燙。比喻權(quán)勢氣焰盛極一時?!蔽阌怪靡桑爸耸挚蔁帷钡倪m用對象只能是人,而且是反面的人。
明乎此,再看前引刊物上的用例:例(1)、(2)、(3)中的“話題”“暢銷書”“流行詞”都是物,不是人,不適合用“炙手可熱”形容;例(4)、(5)、(6)中的“大作家”“知名演員”“體壇新星”都是正面的人,不是反面的人,也不適合用“炙手可熱”形容。
“炙手可熱”用錯對象的例子,在其他報刊上也有出現(xiàn):
(7)蘇子平是數(shù)學老師,在他們這所高中,他的數(shù)學教學能力首屈一指,公認的第一,而且在全縣的幾所高中學校,還沒有哪個數(shù)學老師敢說自己的數(shù)學教學能力比蘇子平強的。因此,蘇子平是炙手可熱的高中數(shù)學老師,想讓其補課的培訓學校和家長趨之若鶩,但都吃了閉門羹。(《找補》,《小說月報》原創(chuàng)版2020年第6期)
(8)市集經(jīng)濟炙手可熱,大學路連夜趕考(標題,《新民晚報》2021年6月8日)
例(7)中蘇子平老師不是反面的人,不能用“炙手可熱”形容;例(8)中“市集經(jīng)濟”不是人,更不能用“炙手可熱”形容。
總之,“炙手可熱”時常用錯對象,寫作者要慎用“炙手可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