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課本或課外書上,你總能看到一些動物故事,這些故事總蘊含一些讓人印象深刻的道理。然而,許多故事中描寫的動物習性其實是錯誤的。
故事:老鷹還是雛鷹時,就要經(jīng)受殘酷的訓練,父母會把它們從懸崖上推下去,膽小的雛鷹會被活活摔死,只有努力扇動翅膀的雛鷹才能存活。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父母的嚴厲,正是為了讓孩子變得勇敢,在絕境中激發(fā)本能、茁壯成長。
事實:老鷹每年只繁殖一次,每次只產(chǎn)1~2枚卵,好不容易孵出的孩子,鷹爸鷹媽怎么舍得把它推下懸崖?
在巢穴里,雛鷹會自己拍打翅膀,鍛煉力量;父母不會逼迫它,而是耐心地給予食物和保護。10~12周后,雛鷹的羽毛發(fā)育完全,它本能地學會了飛行,接下來幾周它會在巢穴周圍徘徊,向父母學習捕獵技巧,做好充分準備后才真正獨立。
故事:牙簽鳥經(jīng)常會飛到鱷魚張開的嘴里。它們難道不怕被吃掉嗎?原來,鱷魚嘴里有許多寄生蟲和食物殘渣,牙簽鳥會吃這些東西,剛好也幫鱷魚剔牙。
這則故事宣揚了只要互相幫助、互惠互利,人們就能化敵為友,友好共存。
事實:鱷魚根本不需要剔牙。它們的牙縫很寬,加上水流不斷沖刷,一般不會塞牙。哪怕牙被蛀壞了,鱷魚也不用擔心,因為它們一生可以換約50次牙。
目前為止都沒有任何關于牙簽鳥幫鱷魚剔牙的記錄,它們站在鱷魚嘴里的照片也許是因為鱷魚曬太陽時對附近的鳥類不理不睬,人們才會產(chǎn)生這種誤解。
故事:一大群斑羚被獵人圍堵到了懸崖上。對面的懸崖足足有6米遠,為了讓年輕的斑羚逃出生天,老斑羚成了小斑羚的跳板。小斑羚踩著老斑羚的背跳到了對面,老斑羚則跌落懸崖。
這則故事頌揚了長輩們偉大的自我犧牲精神。
事實:一般來說,年長的雄性斑羚往往獨自生活,沒有機會為小斑羚犧牲自己。而且斑羚個個都是攀巖高手,如果被趕到懸崖邊,它們只會淡定地順著峭壁離開。
故事:小花貓和小黑貓相約去釣魚。沒過多久,一只漂亮的蝴蝶從小花貓面前飛過,它就放下釣竿去追蝴蝶;看到蘋果樹,又爬上樹摘蘋果。等小花貓玩膩了回到河邊,小黑貓已經(jīng)釣了好幾條魚準備回家,小花貓只能空手而歸。
這則故事告訴我們,做事時三心二意,只會讓我們一事無成。
事實:貓不怎么吃魚,它們可能喜歡魚的腥味,但是不會專門捕魚。它們也不會挑魚刺,很容易被魚刺扎到。而且大多數(shù)貓都怕水。
言少摘自微信公眾號“大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