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禮軍
在當前新課改的背景下,為提高教學質量與效率,教師要深入研究初中化學教學方式。初中階段是學生學習化學的一個入門階段,因此更要重視學生在這個階段的學習。教師要激發(fā)學生對化學學習的熱情,提高他們的興趣,給予學生鼓勵,增強學生自信,激發(fā)學生的潛力,同時提高課堂的互動性。隨著時代的快速發(fā)展,教育行業(yè)也在進步,對化學教育的要求也愈發(fā)嚴格。為提高化學教學效率,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實踐能力,本文也據此由初中化學的教學現狀引出初中化學教學的方法,希望起到一定的參考作用與借鑒意義。
一、初中化學教學現狀
在傳統(tǒng)的化學教學方式中,存在著教師只注重學生的成績,而不重視讓學生將化學與生活實際相聯系,從而導致學生學習脫離實際的現象。同時教師不注重對學生學習結果的評價,導致學生不知道問題出現在哪里,不知道如何去改正,也不善于對生活進行觀察,不會聯系生活實際。對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靈活變通,學會動手解決問題。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就是教學目標不明確,使學生學習計劃不清,造成盲目學習的情況發(fā)生;教師只是一味地在講臺講課,存在“一言堂”的現象,忽視了學生的參與性,造成學生被動學習的現象,達不到教學計劃的目標。教學理念也比較陳舊,沒有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容易讓學生感到學習的枯燥,不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的知識點得不到鞏固,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低下。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中,教師習慣于灌輸式教學,讓學生失去了獨立學習的能力,對于化學學科來說,需要理解的地方比較多,教師需要引導學生自己去探索、思考,從而能學透、學精,實現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化學教學中形成良好的教學模式,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豐富知識的同時也豐富自己的情感,學生也會開闊視野,開拓自己的眼界,逐漸認知到化學學習的樂趣,并可以將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提高綜合應用能力。
二、初中化學教學方法策略
(一)小組合作,激發(fā)興趣
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還是偏向于在講臺上唱獨角戲,而忽視了學生是否參與課堂,所以現在要盡可能地改變這種模式,注重學生的互動性。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要致力于找到學生的興趣所在,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集中課堂注意力,積極地投入學習。如果學生對化學這門學科產生了興趣,那么成績自然會有所提高。教師也要注意課堂氛圍,不要太低沉,太枯燥,比如,做實驗時可以讓學生親自動手,并鼓勵學生發(fā)表自己的看法與感受。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可以采用小組合作的形式,在小組討論中,要鼓勵每個學生都要發(fā)言,避免有學生偷懶的現象,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與環(huán)境。合作學習是新課程教學中一種基本模式,教師要注重學生的發(fā)展空間以及合作交流,使學生在小組合作中放開自我,能在其他成員的幫助下提高自己。小組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可以與同學互動,彼此學習,共同進步與發(fā)展。
例如,在教學初中化學“氧氣”這一課題時,其中有一個帶火星的木條在氧氣中復燃的實驗,這個實驗器具較為簡單,且操作也并不復雜,但要提醒學生注意安全。這種簡單的實驗就很適合學生親自參與進來,可以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讓小組成員一起配合完成,各有分工,若有條件,也可以到實驗室,讓每個學生可以親自動手實驗,參與其中。如果僅在教室進行實驗,也可以邀請幾名學生動手嘗試,觀察實驗現象,記錄實驗結果,并讓學生討論該實驗現象證明氧氣有一個怎樣的性質,鼓勵學生回答問題,讓學生對自己對知識的掌握情況有清晰的了解。同時也可以對測驗設置一些獎勵環(huán)節(jié),提升學生對數學的積極性與興趣,通過合作交流,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自我探索的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與動手操作能力。
(二)實踐應用,增強互動
化學教學離不開實踐,化學就是一個理論結合實踐的學科,化學實驗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還可以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學生有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實踐能力培養(yǎng)在初中教學中十分重要,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也有利于提高學生對化學學習的興趣?;瘜W教學中實踐的操作是教師不能替代的,要讓學生自己動手,通過做實驗來吸引學生對化學的興趣,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實踐,從而在實踐的過程中掌握化學知識。當然,在進行實驗過程中,也要確保操作的步驟正確,保證學生的安全,比如,酒精燈、溫度計的使用,要為學生詳細說明使用這些工具的注意事項。做實驗時,可以用生活中常見的物品,增強學生的代入感,也可以恰當地使用多媒體,增加學生對實驗、對化學的興趣。
例如,筆者在教學九年級化學常見的“酸和堿”這一節(jié)時,就為學生帶來了酸堿指示劑以及酸堿試紙,讓學生自己上臺來檢測試劑的酸堿性,更有助于學生參與化學課堂,同時增加課堂的趣味性。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環(huán)境污染的調查活動,組織學生從周圍的污水排放廠或者化工廠收集一些污水,然后測量污水的pH值,然后與蒸餾水的pH值進行比較,讓學生自己來檢測試劑的酸堿性,也可以讓學生分析污水中可能存在的成分,以及探究這些成分可能對環(huán)境帶來的危害等信息。這樣的實驗教學不再是之前傳統(tǒng)意義上的教學,而是讓學生盡可能地參與實驗,增加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對化學的興趣。教師不要一味地重視成績而忽略了實驗教學,實驗教學恰恰是有利于學生理解知識的一個重要途徑,應為學生演示或者是鼓勵學生親自動手操作,一起討論實驗結果,實現趣味性學習。
(三)家校合作,攜手共育
教師是帶領學生進入學習課堂,產生學習興趣的引路人,同時也要引導家長積極配合,參與教育,實現家校合作,攜手共育。在化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布置一些課后實踐性任務,引導家長參與進來,與學生共同探討問題。同時,也應積極地讓家長監(jiān)督學生的學習,在家中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以此發(fā)揮家庭教育的作用,加深學生對化學與生活的認識,提升學習的主動性。
例如,筆者在講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這節(jié)內容時,希望通過授課讓學生認識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掌握其重要的化學性質,了解它們的物理性質和主要作用,同時希望學生意識到與化學有關的一些生活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以及思維的嚴密性。為了幫助學生了解知識,鞏固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的內容,適量地布置一些課后作業(yè)。比如,筆者給學生布置了回到家中根據日常生活中的經驗或者是詢問父母,說一說二氧化碳的應用和影響,試著和家長共同探討這一問題。在了解了其性質之后,學生會對課堂內容有一個更深的了解,對相關的作業(yè)認知也更明確、更生動,從而能更主動地進行化學的學習。通過這樣的家校合作,家長也可以更多地了解學生在化學知識方面的掌握程度,幫助學生從內心深處認識到化學知識的重要性以及魅力,有助于學生理解知識。
(四)創(chuàng)設情境,實驗教學
在教學過程中,可以設置生活中或者是以提問的方式創(chuàng)設一個情境,在生活實際中挖掘教材,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自己發(fā)現化學在生活中的應用,了解了化學的應用之后,學生對生活可能會有自己的了解。雖然情境教學被廣泛運用,但是目前仍然是停留在表面,還不夠創(chuàng)新,許多情境創(chuàng)設過程中存在形式化問題,所以需要教師跳脫這個限制,思考更有效率的教學方式。開展化學實驗不僅可以有效地鍛煉學生實踐操作的能力,還能使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形成科學探究的精神,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可以自我完成實驗,培養(yǎng)動手能力以及獨立能力,吸引學生注意力,完成理論與實踐的相結合。對于有些比較耗費人力、物力的實驗,做起來比較費力、費時,對此可以使用多媒體播放實驗過程示例,讓學生清晰地觀察實驗現象,更為直觀地感受變化規(guī)律。
在化學教學中,經常運用到的就是通過聯系生活實踐、問題引導或者是通過實驗進行情境創(chuàng)設。例如,在講解“二氧化碳的性質”一課時,筆者會通過創(chuàng)設真實的實驗操作情境來幫助學生認識到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的循環(huán),了解二氧化碳的重要性。在課堂上利用多媒體資源,為學生播放二氧化碳造成的溫室效應的結果,播放相關的視頻紀錄片,讓學生認識到溫室效應的弊端,加深學生對二氧化碳性質的認識。在多媒體的基礎上,筆者進行一定的實驗操作,模擬溫室效應,可以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溫室效應帶來的后果,從而提高學生保護環(huán)境、熱愛自然的意識。當學完二氧化碳的性質后,可以讓學生用學過的知識解釋人工降雨的奧秘以及大自然那千姿百態(tài)的鐘乳石、石柱、石筍等形成的化學原理,大大提高他們學習化學的興趣。也可以在一節(jié)課開始之前為學生回顧上節(jié)課的知識來加強學生的理解,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勾起學生的記憶,通過提問問題的形式,回顧上節(jié)課內容,同時展開本節(jié)課內容,溫故知新,起到一個承上啟下的作用。
(五)聯系日常,以生為本
化學是一門自然學科,自然也與生活緊密相連,若讓學生認識到這一點,他們將會更快地進入狀態(tài),積極地學習化學。在剛開始學習化學的時候,教師要告訴學生化學的廣泛性和重要性,讓學生認識到生活離不開化學,將化學教學與生活實際緊密聯系,能對自然規(guī)律有很好的認識,更有利于后續(xù)的學習,有益于學生在學習化學的同時了解生活,甚至能夠在生活中運用化學知識解決問題。化學這一門學科與生活實際緊密相連,在授課過程中也要意識到并利用好這一點,在社會生活中有很多現象可以用化學來解釋,比如,火柴燃燒,冶煉金屬等。要引導學生注意到生活中可以與化學實踐聯系到的現象,在生活中學習,也能將知識運用到生活中。鼓勵學生在生活中注意觀察,同時也可以鍛煉自己的思維能力,提高對化學的興趣,教師也要根據實際靈活地改變自己的教學方式,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
例如,筆者在教學九年級下冊化學“溶液的形成”這一節(jié)時,為了讓學生了解什么是溶液,就會舉一些現實生活中的例子,比如糖水、鹽水等。這時候學生腦海中就會對溶液有一個大致的概念。由此再為學生講解溶液的定義,學生就可以對知識產生深入的了解。了解溶液之后,就要學習溶解度這一個知識點,結合課本內容,可以為學生講解海水曬鹽的具體操作,如此將化學知識與生活相聯系,更有助于學生理解知識點。學生也就更容易從生活中發(fā)現化學現象,再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從而不斷思考化學與生活實際的相通之處。此外,在制取氧氣的方程式中,學生初次接觸催化劑這一名詞,會不明白其具體含義,所以筆者聯系了化工生產中的實際,為學生講解了催化劑的作用,以及在工業(yè)上是怎樣制取氧氣的,讓學生可以對抽象的、模糊的知識有具體的認知。
三、結語
總而言之,教師要不斷地探索初中化學教學的過程,初中生首次接觸化學,因此教師更要不斷地優(yōu)化教學方式,幫助學生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與積極性。作為一名初中化學教師,應關心學生的發(fā)展,對化學的教學方式展開探究與思考。鑒于此,本文也給出了小組合作、實踐應用、家校合作、創(chuàng)設情境以及聯系日常這五種方法,希望對化學教學起到一定的參考作用。當然,在日后的教學和學習中,筆者也會繼續(xù)努力,繼續(xù)思考,繼續(xù)探究出更多的方法策略,為初中化學教學方式的創(chuàng)新與探索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宋行軍)